《隨息居飲食譜》~ 穀食類 (1)
穀食類 (1)
1. 穀食類
秈米,甘平。宜煮飯食。補中養氣、益血生津、填髓充肌,生人至寶。量腹節受,過飽傷人。凡患病不飢,婦人初產,感證新愈,並勿食之。磨粉蒸糕,松而不韌,病人弱體可作點心。飯露生津,補虛療膈。
秈種甚多,有早、中、晚三收,赤、白二色,以晚收色白者良。凡不種秔之處,皆呼秈為秔,湖州蒸谷,或炒谷而藏之,作飯尤香。早收者性溫,不耐久藏。
汪謝城曰:凡八谷一類之中,必皆有大小、早晚、黏不黏各種。如稻為一谷,其黏者為糯,不黏者為秔,而秈又秔之別種。呼秈為秔,猶呼穬為大麥,未為大誤。吾鄉蒸谷、炒穀米,用米少而得飯多,不但取其香也。鄭元慶《湖錄》論之甚詳。
秔米(亦作粳),甘平。宜煮粥食,功與秈同。秈亦可粥而糯較稠,秔亦可飯而秈耐飢。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強食亦能致病伐生。《易》云:節飲食。《論語》云:食無求飽。尊生者,能繹其義,不必別求他法也。惟患停飲者不宜啜粥,痧脹霍亂,雖米湯不可入口,以其性補,能閉塞隧絡也。
故貧人患虛證,以濃米飲代參湯,每收奇績。若人眾之家,大鍋煮粥時,俟粥鍋滾起沫團,醲滑如膏者,名曰米油,亦曰粥油。撇取淡服,或加煉過食鹽少許服亦可,大能補液填精,有裨羸老。至病人、產婦,粥養最宜,以其較秈為柔,而較糯不黏也。亦可磨粉作糕。而嘉興人不善藏谷,收米入囤,蒸罨變紅,名曰冬舂米,精華盡去,糟粕徒存,暴殄天物,莫此為甚。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又有一種香秔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時,稍加入之,香美異常,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則味更佳也。
糯米(一名元米,亦名占米),甘溫。補肺氣,充胃津,助痘漿,暖水臟。釀酒熬餳,造作餅餌。若煮粥飯,不可頻餐,以性黏滯難化也。小兒、病人尤當忌之。凍米(冬月所制。)性不黏滯,止瀉補脾。炒米,香燥助火,多食傷津。
脾虛泄瀉,糯米炒黃磨粉,加白沙糖調服。
虛寒多溺,糯米飯杵為糍,臥時煮熱,細嚼食之。
諸米泔(第二次者清而可用。),清熱止煩渴。
諸禾稈,甘溫。煎汁飲,治寒濕發黃,停食腹脹,消牛肉積。作薦禦寒,暖於棉絮。挼穰籍靴鞋,暖足去濕。燒灰淋汁,冷服解砒毒。
飴(稀者為飴,乾者為餳,諸米皆可熬,以糯米熬者為勝。),甘溫補中,益氣養血,能助濕熱,動火生痰。凡中滿吐逆、疸瘧、疳膨、便閉、牙痛、水腫、目赤等證,皆忌之。
魚臍疔、瘭疽、瘑瘡,並用飴糖塗。
稻芒、魚骨鯁喉,及誤吞竹、木、錢、釵,中天雄、附子、草烏毒,並宜頻食飴糖。
解銀黝毒,日用飴糖四兩作小丸,不時以麻油吞下,須服過百日外,方無慮。
白話文:
穀食類
稻米,味甘性平。適合煮飯食用。能補益中氣、滋養血液、生津液、充實骨髓和肌肉,是養生的珍貴食物。但需注意飲食節制,過飽會傷身。凡是生病而不飢餓的人、產後婦女、以及疾病初愈者,都不宜食用。磨成粉蒸成糕點,鬆軟而不黏韌,病人或體弱者可當作點心。稻米飯能生津液,補虛損,治療呃逆。
稻米品種很多,有早、中、晚三季收穫的,也有赤、白兩種顏色,其中晚收穫的白米最好。凡是不種植秔稻的地方,都把稻米稱為秔稻。湖州地區流行蒸米或炒米後儲存,用來煮飯特別香。早稻性溫,不易久藏。
汪謝城說:凡是穀物類,都有大小、早晚、黏不黏等不同種類。例如稻米就分為黏的糯稻和不黏的秔稻,而稻米又是秔稻的一種。把稻米稱為秔稻,就像把穬麥稱為大麥一樣,並不算大錯。我們鄉里蒸米或炒米煮飯,用米少而飯多,不僅僅是因為香味好。鄭元慶的《湖錄》對此論述得非常詳細。
粳米(也叫粳稻),味甘性平。適合煮粥食用,功效與稻米相同。稻米也可煮粥,但糯稻煮粥較稠;粳米也可煮飯,但稻米飯較耐飢。粥和飯是世上最好的補益食物,但過量食用也會導致疾病。 《易經》說要節制飲食,《論語》說飲食不要求飽。重視養生的人,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就不必另尋他法了。只是患有停飲症的人不宜喝粥,痧脹、霍亂等症,即使是米湯也不可入口,因為米粥性溫補,容易阻塞經絡。
因此,貧困的人患有虛症,可以用濃稠的米湯代替人參湯,往往能收到奇效。如果人多,用大鍋煮粥時,等到粥鍋滾起泡沫,濃稠滑潤像膏狀時,叫做米油或粥油。撇取米油少量服用,或加入少許煉過的食鹽一起服用也可以,非常能滋養體液、充實精氣,對體弱年老的人有益。對於病人和產婦,粥是最適合的飲食,因為它比稻米更軟,比糯稻米不那麼黏。也可磨成粉做成糕點。但嘉興人不懂得儲存稻穀,收穫的稻米放入穀倉後,經蒸煮後變紅,叫做冬舂米,精華已盡失,只剩下糟粕,這是極大的浪費。炒米雖然香,但性燥易助火,不是脾胃虛寒或泄瀉的人忌食。
還有一種香粳米,本身就帶有香味,也叫香珠米,煮粥時加入少量,香味異常,尤其能增進食慾。凡是煮粥都應用井泉水,味道會更好。
糯米(又稱元米,也稱占米),味甘性溫。能補益肺氣,滋潤胃津,促進痘疹的排出,溫暖水臟(指腎、膀胱)。可以用來釀酒、熬製麥芽糖、製作餅餌。但如果煮粥或煮飯,不可經常食用,因為它黏滯難消化。兒童和病人尤其要忌食。凍米(冬月製作的糯米)性不黏滯,能止瀉補脾。炒糯米,香味燥熱易助火,多吃會傷津液。
脾胃虛弱、泄瀉者,可用炒黃的糯米磨成粉,加白砂糖調服。
虛寒、小便頻多者,將糯米飯搗成糍粑,睡覺前煮熱,細嚼慢慢食用。
米湯(第二次淘米的水,清澈可用),能清熱止煩渴。
稻草,味甘性溫。煎汁服用,能治療寒濕發黃、停食腹脹、牛肉積滯等症。用來鋪墊禦寒,比棉絮還暖和。搓成繩索用於鞋靴內,能暖腳去濕。燒成灰,用汁液冷服,能解砒霜毒。
麥芽糖(稀的叫麥芽糖,乾的叫飴糖,各種米都可以熬製,用糯米熬製的最好),味甘性溫,能補益中氣,益氣養血,但容易助長濕熱,導致動火生痰。凡是腹部脹滿、嘔吐、黃疸、瘧疾、疳積、便秘、牙痛、水腫、目赤等症,都應忌食。
魚臍疔、瘭疽、瘑瘡等,可用飴糖塗抹。
稻芒、魚骨卡在喉嚨,以及誤吞竹木、錢幣、髮簪等異物,或誤服天雄、附子、草烏等毒物,都應多食用飴糖。
解銀毒,每天服用飴糖四兩,做成小丸,用麻油送服,必須服用超過一百天以上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