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隨息居飲食譜》~ 水飲類 (5)

回本書目錄

水飲類 (5)

1. 水飲類

汪謝城曰:諸露生津解熱,誠為妙品。但肆中貪多而蒸之過久,以致味薄,或羼他物以取香,如枇杷葉露,亦羼香物,正與嗽證相反,故必以自蒸為佳。又中有飲濕者,諸露皆非所宜。

,大寒凝海而不冰,其性熱也。甘苦辛酸皆不是,其味異也。合歡成禮,祭祀宴賓,皆所必需。壯膽闢寒,和血養氣,老人所宜。行藥勢,劑諸餚,殺鳥獸、鱗介諸腥。陳久者良。多飲必病,故子弟幼時,總不令飲酒,到大來不戒而自不飲矣。凡民日食不過一升,而尋常之量,輒飲斗酒,是一人之飲,足供數人之食。至於盛餚饌,多朋從,其費又不可勝計也。酒之為物,勤儉多妨,故禁酒可以使民富。貞潔之人,以酒亂性;力學之人,以酒廢業;盜賊之徒,以酒結夥;剛暴之徒,以酒行凶。凡世間敗德損行之事,無不由於酒者。此《書》之所以作「酒誥」,漢時所以三人群飲罰金四兩也。酒之為物,志氣兩昏,故禁酒可以興民教,富之,教之,誠富國坊民之善術。今蕞爾小邑,歲費造酒之米,必以萬石計,不但米價日昂,徑至釀成大劫。此其一端也,可不鑑哉!

解酒毒(大醉不醒。),枳椇子煎濃汁灌;人乳和熱黃酒服。外以生熟湯浸其身,則湯化為酒而人醒矣。

酒釀,甘溫。補氣養血,助運化,充痘漿,多飲亦助濕熱。冬制者耐久藏。

燒酒(一名汗酒。),性烈火熱,遇火即燃。消冷積,御風寒,闢陰濕之邪,解魚腥之氣。陰虛火體,切勿沾唇。孕婦飲之能消胎氣。汾州造者最勝。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濕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飲此,寒濕自解。如陡患泄瀉,而小溲清者,亦寒濕病也,飲之即愈。

風寒入腦,久患頭痛,及飲停寒積,脘腹久疼,或寒濕久痹,四肢痠痛,諸藥不效者,以滴花燒酒,頻摩患處自愈。若三伏時,將酒曬熱,拓患處,效更捷。素患凍瘃者,亦於三伏時,曬酒塗患處,至冬不作矣。

霍亂轉筋而肢冷者,以燒酒摩拓患處效。

解燒酒毒,蘆菔汁、青蔗漿隨灌。綠豆研水灌,或以枳椇子煎濃湯灌。大醉不醒,急以熱豆腐遍體貼之,冷即易,以醒為度。外用井水浸其發,並用故帛浸濕貼於胸膈,仍細細灌之,至蘇為度。凡燒酒醉後吸菸,則酒焰內燃而死。又有醉後內火如焚,而反惡寒者,厚覆衣被,亦能致死。

即口渴飲冷,止宜細細飲之,以引毒火外達。若連飲過多,熱毒反為驟冷所遏,無由外達,亦多閉伏不救也。

愈風酒方

陳海䖳(漂淨拭乾,晾極燥。十二兩),黑大豆,嫩桑枝,松針(杵爛。各四兩。)

陳酒七斤,封浸,煮三炷香。

喇嘛酒方,治半身不遂,風痹麻木。

胡桃肉,龍眼肉(各四兩),杞子,首烏,熟地(各一兩),白朮,當歸,川芎,牛膝,杜仲,白芍,豨薟草,茯苓,丹皮(各五錢),砂仁,烏藥(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水飲類

汪謝城說:各種露水能生津解熱,的確是好東西。但是市面上為了圖利,往往過度蒸煮,導致味道變淡,或者添加其他香料來增強香味。例如枇杷葉露,也添加了香料,這與治療咳嗽的藥性相違背,所以最好自己蒸煮比較好。此外,如果體內濕氣過重,各種露水都不適合飲用。

酒,性寒卻能凝結海水而不結冰,說明它的性味是溫熱的。它既不屬甘、苦、辛、酸中的任何一種,味道也獨特。婚禮合歡、祭祀宴賓,都離不開它。酒能壯膽、驅寒、活血、養氣,老年人尤其適合飲用。它還能增強藥物的效力,烹調餚菜,去除魚肉等腥味。陳年老酒更好。但飲酒過量必然生病,所以孩子小時候都不讓喝酒,長大後如果不加以節制,自然也就自己不喝了。一般老百姓每天的飯量不過一升,但平常的飲酒量,卻往往是一斗,一個人喝的酒,夠好幾個人吃飯了。要是遇到盛大的宴席,賓朋滿座,那酒水的費用更是難以估計。酒這種東西,勤儉節約的人往往喝不起,所以禁酒可以使百姓富裕。正直的人,因為酒而性情敗壞;好學的人,因為酒而荒廢學業;盜賊之徒,因為酒而結夥作案;兇暴之人,因為酒而更加兇殘。世間一切敗壞道德、損害行為的事情,幾乎都與酒有關。這就是《尚書》中要寫「酒誥」的原因,漢朝也要對三人以上一起飲酒者處以罰款的原因。酒這種東西,讓人意志消沉,氣餒萎靡,所以禁酒可以提升社會風氣,使百姓富足,教化百姓,這的確是使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的好辦法。現在即使是很小的縣城,每年釀酒所消耗的米,也必定以萬石計,不僅米價日益高漲,甚至釀成大禍。這只是一個方面,難道不值得我們引以為戒嗎!

解酒毒(大醉不醒):用枳椇子煎濃汁灌服;或用人乳和溫熱黃酒一起服用。也可以用溫水浸泡全身,這樣水會變成酒,人就會醒過來。

酒釀,甘溫,可以補氣養血,促進消化吸收,補充痘疹的津液,但飲用過量也會加重濕熱。冬天釀造的酒釀更耐保存。

燒酒(又名汗酒),性烈如火,遇火即燃。可以消除寒邪積滯,抵禦風寒,驅除陰濕邪氣,去除魚腥味。陰虛火旺體質的人,絕對不能飲用。孕婦飲用會導致胎氣受損。汾州產的燒酒最好。凡是大雨淋濕身體,或長時間行走於潮濕的路面,或長時間浸泡在水中,都應該飲用燒酒,可以去除寒濕。如果突然患上腹瀉,而且小便清澈,也是寒濕病,飲用燒酒就能治癒。

風寒入腦,久患頭痛,或飲酒後寒邪積聚,腹部久痛,或寒濕久痹,四肢痠痛,服用其他藥物無效者,可以用滴花燒酒反覆塗抹患處,就能自愈。如果是在三伏天,把燒酒曬熱,再塗抹患處,效果更快。素來患有凍瘡的人,也可以在三伏天,曬熱燒酒塗抹患處,到冬天就不會再發作了。

霍亂導致抽搐,四肢冰冷者,用燒酒塗抹患處有效。

解燒酒毒:用蘿蔔汁、甘蔗汁灌服;或用綠豆研磨成水灌服;或用枳椇子煎濃湯灌服。大醉不醒者,要立即用熱豆腐敷遍全身,感到冷了就換熱的,直到清醒為止。也可以用井水浸濕頭髮,並用舊布浸濕後敷在胸膈,同時慢慢灌服解酒藥,直到清醒為止。燒酒喝醉後吸菸,酒會在體內燃燒而致死。還有的醉酒後體內火熱如焚,反而畏寒,如果過度保暖,也會導致死亡。

如果口渴喝冷水,應該少量多次飲用,以便將酒毒引導出來。如果大量連續飲用冷水,熱毒反而會被驟冷所阻遏,無法排出體外,也會導致病情惡化而無法治療。

愈風酒方

陳海帶(漂洗乾淨擦乾,晾曬至極度乾燥。十二兩),黑大豆,嫩桑枝,松針(搗碎。各四兩。)

陳酒七斤,密封浸泡,煮三炷香。

喇嘛酒方,治療半身不遂,風痺麻木。

胡桃肉,龍眼肉(各四兩),枸杞子,何首烏,熟地黃(各一兩),白朮,當歸,川芎,牛膝,杜仲,白芍藥,豨薟草,茯苓,丹皮(各五錢),砂仁,烏藥(各二錢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