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隨息居飲食譜》~ 跋 (1)

回本書目錄

跋 (1)

1.

昔汪信民先生曰:人嘗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噫!豈為咬菜根者言耶!

國朝湯文正公撫吳時,日給惟薺韭。其公子偶市一雞,公知之,立召公子跪庭下,責之曰:惡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即遣去。奈何世之肉食者流,竭人脂膏,供其口腹,豢其妻孥,以為分所應爾。及當天下事,則碌碌無所措。暴殄天物,莫此為甚。飲不思源,則為忘本,此夢隱《飲食譜》之所由作也。

夢隱名重三江,傳食諸候數十年。會世有亂徵,歸處窮鄉,布素自甘,粹然儒士。門以內,不佞佛,亦不殺生。蓋儉以養廉,淡以寡欲,安貧之道於是,卻疾之方於是。而其立身養生之有素者,慨然欲與世共而譜是書。書先水穀。水,食之精也;谷,食之本也。調和為制宜之具也,蔬果亦日用之常也,故曰飲曰食,而考之實,辨之詳。

毛羽鱗介不言食,以非人人可常食也,至穀食以番藷終,救荒之功也。至蔬食以菽乳終,薄海之常饌也。義例謹嚴,意寓懲戒,美不勝書。書所管見者,蘇文忠公云:屠殺牛羊,刳臠魚鱉,以為饍羞,食者甚甘,死者甚苦。故無故不殺,聞聲不食,古聖賢於斯三致意焉。則是書之微意,實通古今而酌其宜,豈若愚人佞佛持戒殺之說而終不可行者耶?且夢隱嘗處膏脂而不潤,今食糠㖨而充,然蓋無人而不自得也。

是編之纂,直胥天下後世而飲食之、教誨之,顧可以養生卻病一端視之哉!余敢述其微,以告夫世之肉食者。

咸豐辛酉仲冬秀水董耀枯匏

白話文:

過去汪信民先生曾說過:一個人如果能夠忍受吃菜根的艱苦,那麼他就能夠應付各種艱難的事。唉!這句話難道只是在說吃菜根的人嗎?

在我們國家,湯文正公治理吳地的時候,每天的餐食只有薺菜和韭菜。他的兒子偶然買了一隻雞,湯公知道後,立刻叫兒子跪在庭院下,責備他說:哪有士人不吃菜根就能夠做好各種事情的呢?然後就讓他離開了。然而,現在那些享受肉食的人,榨取人民的財富,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豢養妻子和孩子,認為這是他們應得的。等到要處理國家大事時,卻碌碌無為,毫無作為。浪費天賜的資源,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飲食不思考來源,就是忘記根本,這就是夢隱創作《飲食譜》的原因。

夢隱在三江地區名聲顯赫,被諸侯款待了幾十年。當世局出現動盪的跡象,他選擇回到偏遠的家鄉,甘願過著樸素的生活,純粹如同一位儒學士人。在家中,他不佞佛,也不殺生。他節儉以保持清廉,平淡以減少慾望,在這裡找到安貧的方法,也在這裡找到防病的祕訣。他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慷慨地想要與世人分享,因此編寫了這本書。書中首先介紹水和糧食,水是食物中的精華,糧食是食物的根本。調和是適應環境的工具,蔬菜水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所以稱之為飲和食,並詳細地考究和辨識。

書中不談論禽類、魚類等,因為這些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經常食用的。至於糧食部分,最後以番薯結束,因為它具有救荒的功能。蔬菜部分,最後以豆漿結束,因為這是普遍的美食。這本書的規範和例子嚴謹,意在警示人們,美好的事物無法一一列舉。書中蘇文忠公曾說:屠殺牛羊,切割魚鱉,做成美味佳餚,食用者非常滿足,但被殺害的動物卻非常痛苦。因此,沒有必要就不殺生,聽到動物的聲音就不吃,古代的聖賢對此再三強調。這本書的深層意義,實際上貫穿古今,適當地調和各種因素,不像有些愚昧的人迷信佛教的戒殺理論,最終無法實踐。而且夢隱曾經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中,現在卻只能吃糠和麩皮,但他卻能夠自得其樂。

這本書的編纂,不僅是為了提供飲食的指導,更是為了教導後世的人們。我們不能僅僅從養生防病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我敢在此陳述我的觀點,告訴那些享受肉食的人們。

鹹豐辛酉仲冬秀水董耀枯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