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功按摩秘訣》~ 心脾氣症
心脾氣症
1. 心脾氣症
設有心胃脾病並諸氣脹痛者,可於上脘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行靜功調攝。上脘穴乃任脈之經,在巨闕之下一寸五分,臍上五寸,是其穴也。
白話文:
對於患有心、胃、脾病以及各種氣脹疼痛的人,可以在上脘穴上掐50到70次,摩擦50到70次,同時進行靜功調理。上脘穴是任脈經絡上的穴位,位於巨闕穴下一寸五分,臍上五寸處。
設有脾胃虛弱,飲食不進者及心脾痛,可於中脘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行靜功。其中脘穴乃任脈之經,在臍上四寸,至鳩尾骨尖之下至臍中,用草心量,折中是其穴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有心脾疼痛的狀況,可以在中脘穴以下列方式進行按壓:
步驟:
- **掐按:**用指尖或指腹對中脘穴施加壓力,按壓 5-7 次。
- **擦拭:**用指尖或手掌在中脘穴周圍區域進行擦拭,擦拭 5-7 次。
- **靜功:**在按壓和擦拭之後,進行靜心打坐或躺臥休息。
中脘穴位置: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上,臍上四寸(約 8 公分),在鳩尾骨尖(胸骨下端)和臍中點的中間。
設有胃氣不和及脾寒骨熱者,可於食倉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行靜功調攝。其食倉穴乃足少陰腎經,在中脘之兩旁,各開去三寸是其穴也。
白話文:
對於胃氣失調、脾臟虛寒、骨頭有熱感的人,可以在肚臍上方兩側(食倉穴)的穴位上,用手指掐按 50-70 次,並同時輕輕揉搓 50-70 次。配合靜功調息一起進行。食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位於中脘穴兩旁,各向外移動三寸處就是這個穴位。
設有胃脘痛並諸痰,可於巨闕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靜功。巨闕穴乃在任脈經,在鳩尾下一寸,臍上六寸半陷中是也。更有下脘,乃任脈經,在建里下一寸,臍上二寸,治同。
白話文:
如果你有胃痛並伴有痰液,可以在巨闕穴處掐捏50-70次,摩擦50-70次,同時進行靜功練習。巨闕穴位於任脈上,鳩尾穴下方一寸,臍上方六寸半,是一個凹陷處。
另外,位於任脈上的下脘穴也可以用於治療胃痛,位於建裏穴下方一寸,臍上方二寸。巨闕穴和下脘穴的治療作用相同。
設有痞氣,可於章門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靜功。章門穴乃足厥陰肝經,在大橫紋外直季脅肋,去臍上二寸,兩旁橫九寸,側臥,屈上足、手臂,屈中指放耳垂下,肘尖盡是也。
白話文:
如果有痞氣,可以在章門穴掐揉五到七十次,擦五到七十次,配合靜功練習。章門穴位於足厥陰肝經,在大橫肌外側,在肋骨下緣,臍上二寸,兩旁橫九寸。側臥,屈上足和手臂,屈中指放在耳垂下,肘尖指的點就是章門穴。
設有胃氣泄痢者,可於天樞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靜功。天樞穴乃足陽明胃經,在臍旁,各開二寸是穴也。或有氣痛,掐、擦巨闕、膻中、中脘、氣海等穴,痞塊亦治。章門、中脘、命門者小腸氣,氣海、歸來、大敦者蟲痛,中脘、食倉者皆宜參用。
白話文:
治療腹瀉:
- 對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兩邊各兩寸。
- 用手指掐或擦揉天樞穴,次數約50-70次,並搭配靜坐調息。
- 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
治療腹痛:
- 掐或擦揉「巨闕」、「膻中」、「中脘」、「氣海」等穴位,可以緩解氣痛。
- 腹中有脹塊時,也可以用上述穴位治療。
其他症狀對應穴位:
- 小腸氣:章門、中脘、命門
- 蟲痛:氣海、歸來、大敦
- 積食:中脘、食倉
建議配合使用這些穴位,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