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啟聖,汪啟賢

《動功按摩秘訣》~ 按摩勞傷諸穴

回本書目錄

按摩勞傷諸穴

1. 按摩勞傷諸穴

勞傷骨蒸者,可於膏肓穴掐五、七十度,搓五、七十度,兼靜功。

膏肓穴乃足太陽膀胱經,在背四椎骨下,五椎骨上,兩旁各開三寸,去飯匙骨可容側指,平身坐,手按兩膝頭,開肩骨陷穴自見也。此穴亦能治虛汗及吐血諸症。

設有虛熱盜汗、衄血、五勞七傷等症,可於百帶穴掐五、七十度,搓五、七十度,兼行靜功。百帶穴乃腎經脈,在背大椎骨上,平肩取之,穴自見也。

設有吐紅痰症,可於俞府穴掐五、七十度,搓五、七十度,兼行靜功。俞府穴乃足少陰腎經穴也,在旋璣兩旁各開一寸半,仰頭取之。旋璣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視得之。天突在結喉下二寸宛宛中,兩筋間是穴也。設俞府穴兼可治哮吼痰症。

設有下元虛者,可於氣海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行靜功。氣海穴乃任脈經,從臍中量下一寸半是穴也。此穴兼治諸氣及小腸氣、諸疝氣並婦人帶下等證。

設有遺精疾症,可於關元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行靜功。關元穴乃任脈經,在臍下三寸是穴也。按遺精、白濁或亦治命門、白環、腎俞,查穴參治之。

設有心虛、膽怯及遺精盜汗者,可於心俞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行靜功。心俞穴乃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背五椎骨下,兩旁各開一半寸是也。兼治癲癇之疾。

設有虛火旺者,於三里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行靜功。三里穴乃足陽明經胃之脈,在膝蓋下三寸,外臁大筋內間,舉大足指牽上肉動處是也。

設有童勞,於長強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行靜功。長強穴乃腎脈,藏在尾骶骨尖上陷中是穴,伏地取之。此穴兼治痔漏、痔瘡、腸風下血。

白話文:

對於因過度勞累導致的骨蒸潮熱,可以在膏肓穴進行掐壓與搓揉五至七十次,再輔以靜功。

膏肓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具體位置在背部第四根椎骨之下,第五根椎骨之上,離脊椎兩側各三寸的地方,其深度可容納側面的手指。當你正坐,雙手按住膝蓋時,可以看到肩膀骨下方的凹陷就是膏肓穴。這個穴位也可以用來治療虛汗和吐血的症狀。

對於有虛熱盜汗、鼻出血以及五勞七傷等症狀的人,可以在百帶穴進行掐壓與搓揉五至七十次,再輔以靜功。

百帶穴位於腎經上,具體位置在背部大椎骨上方,與肩膀平行的位置,穴位自然顯現。

對於有吐出帶血痰的症狀,可以在俞府穴進行掐壓與搓揉五至七十次,再輔以靜功。

俞府穴位於足少陰腎經上,具體位置在璇璣穴兩側各一寸半的地方,當你抬起頭時可以找到這個穴位。璇璣穴在天突穴下的一寸的凹陷中,天突穴則在喉結下二寸的凹陷中,位於兩條大筋之間。俞府穴同時可以用來治療哮吼和痰多的症狀。

對於有下元虛弱的人,可以在氣海穴進行掐壓與摩擦五至七十次,再輔以靜功。

氣海穴位於任脈上,具體位置在肚臍下的一寸半處。這個穴位同時可以用來治療各種氣滯、小腸氣、疝氣以及婦女的白帶問題。

對於有遺精的疾病,可以在關元穴進行掐壓與摩擦五至七十次,再輔以靜功。

關元穴位於任脈上,具體位置在肚臘下的三寸處。對於遺精、白濁等問題,也可同時考慮治療命門、白環、腎俞等穴位,需進一步查詢相關穴位配合治療。

對於有心悸、膽小以及遺精盜汗的人,可以在心俞穴進行掐壓與摩擦五至七十次,再輔以靜功。

心俞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具體位置在背部第五根椎骨下,離脊椎兩側各半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同時可以用來治療癲癇。

對於有虛火旺盛的人,可以在三里穴進行掐壓與摩擦五至七十次,再輔以靜功。

三里穴位於足陽明胃經上,具體位置在膝蓋下三寸,外側大腿肌肉和大筋之間,當你抬起大腳趾時,會看到肌肉被拉扯的部分就是該穴位。

對於兒童的過度勞累,可以在長強穴進行掐壓與摩擦五至七十次,再輔以靜功。

長強穴位於腎脈上,具體位置在尾骶骨尖端的凹陷中,當你趴下時可以找到這個穴位。這個穴位同時可以用來治療痔漏、痔瘡以及腸風下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