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居中

《福壽丹書》~ 新鐫五福萬壽丹書採補篇(四福) (15)

回本書目錄

新鐫五福萬壽丹書採補篇(四福) (15)

1. 玄修篇引

道家三百六十二旁門,而玄為尚。玄門百千萬億其說,而煉大還、採內藥、結嬰兒、出神、尸解者為真。真仙之道匪誣也,人自不能為,則不及見耳。其書為世所苦慕,則《悟真篇》、《參同契》。《悟真》張平叔作也,《參同》稱魏伯陽所為,亦如《素問》、《陰符》,七國時之書,而托之乎黃呂也。

特其言有會則已,夫人以生死為一致,則學至聖賢玄術以足,足而不能,則以生死為外物而證禪宗。其道雖上,而虛不近人,人以生死為慮者,惟斤斤處乎虛實之間,憂乎務求當身結果,惟是言功不可以不知,而世之慕玄功者,又安忍靳之。

一不與言,乃謀之一三道人,一三道人有秘書未遑畢現其精,別取虛白陳仙師所撰《規中指南》書,俾予附會之,是為丹書之第五福,先發之繹梨,使天下之心此道者,且略得其梗概云。

應圓題

白話文:

[玄修篇引]

道家有三百六十二種不同的修行法門,其中最推崇的是玄修。在玄修中,有數不清的理論和方法,但真正被認為有效的包括煉制大還丹、內藥採集、結嬰兒(丹田)、靈魂出竅、以及屍解(肉身離魂)。真仙之道並非虛構,只是大多數人無法達到,所以難以見證。世人對這類著作極度嚮往,《悟真篇》和《參同契》就是其中最知名的兩部。《悟真篇》由張平叔所著,《參同契》據說是魏伯陽的作品,就像《素問》和《陰符經》一樣,這些書籍實際上都是戰國時期的產物,但都假託於黃帝或呂洞賓之名。

然而,只要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就已經足夠了。對於生死的看法,如果認為生死本是一體,那麼學習到聖賢的玄妙法術就足夠了;但如果無法達成,那就將生死視為身外之物,轉而求證禪宗的真理。雖然這種境界很高,但因過於空泛而離人羣太遠。對於凡人而言,生死纔是最大的顧慮,因此他們只關心如何在現實與超脫之間找到平衡,追求的是即生即死的結果。因此,對於功效的討論就顯得非常重要,對於那些追求玄修功法的人來說,我們怎能吝嗇於分享呢?

既然不能一一詳述,於是便與三位道人商議,他們擁有祕而不宣的珍貴知識,但無暇展示其全部精華。於是,我選擇了虛白陳仙師編寫的《規中指南》一書,試圖將其融入我的理解中,這可以看作是丹道的第五大幸運,我將首先解釋其中的梨繹,讓所有對此道有興趣的人,能夠大致瞭解其要點。

應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