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四要》~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卷之一
全按:養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動,曰法時,曰卻疾。夫寡欲者,謂堅忍其性也;慎動者,謂保定其氣也;法時者,謂和於陰陽也;卻疾者,謂慎於醫藥也。堅忍其性則不壞其根矣;保定其氣則不疲其枝矣;和於陰陽則不犯其邪矣;慎於醫藥則不遇其毒矣。養生之要,何以加於此哉。
白話文:
**全按:**養生的方法有四種,分別是:
- **寡欲:**指的是堅定意志,克制慾望。
- **慎動:**指的是謹慎行動,保護自身元氣。
- **法時:**指的是順應自然規律,與天地陰陽和諧相處。
- **卻疾:**指的是謹慎用藥,避免疾病的侵害。
夫寡欲者,謂堅忍其性也; 堅定意志,克制慾望,就能保持身心健康,不致損害生命之根本。 慎動者,謂保定其氣也; 謹慎行動,保護自身元氣,就能保持精力充沛,不致耗損生命之枝葉。 法時者,謂和於陰陽也; 順應自然規律,與天地陰陽和諧相處,就能避免外邪入侵,保持身體健康。 卻疾者,謂慎於醫藥也; 謹慎用藥,避免疾病的侵害,就能避免藥物毒性,保持身體健康。
養生之要,何以加於此哉。 養生的關鍵,莫過於此四種方法。
2. 寡欲第一
夫食色,性也。故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口腹之養,軀命所關;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屋廬子之無解於任人難也。設如方士之說,必絕谷,必休妻,而後可以長生,則枵腹之瘠,救死不贍,使天下之人墜厥宗者,非不近人情者之惑歟。
孔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蓋男子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精氣溢焉。精者,血之液,氣者,精之導也。少之時,氣方盛而易溢。當此血氣盛,加以少艾之慕,欲動情勝,交接無度,譬如園中之花,早發必先痿也。況稟受怯弱者乎。古人三十而娶,其慮深矣。
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大衍之數五十,天地之中數也,陽數二十五,陰數二十五。男子三十而娶,因其陽常不足,故益之以五;女子二十而嫁,因其陰常有餘,故損之以五也。是故長男在上,少女在下,則震兌交而為歸妹也。少男在上,長女在下,則艮巽交而為蠱也。歸妹之吉,帝乙以之。蠱之凶,晉候之疾,不可為也。
白話文:
食物和慾望是人的本性。因此飲食和男女關係,都是人類最大的慾望所在。滿足口腹之需關乎生命,而不孝的行爲中有三種是最嚴重的,其中沒有後代就是其中之一。這就是爲什麼人們難以理解那些放棄婚姻生活追求長生的人的做法。如果按照道士的說法,必須絕食並且與妻子分開才能達到長壽的目的,那麼就會導致身體瘦弱甚至無法維持生存的狀態,並且讓天下的家族失去傳承的可能性,這不是違揹人性嗎?
孔子曾經說過:“年輕的時候,氣血還沒有穩定下來,在這個時候要特別警惕對性的誘惑。”因爲男性到了8歲左右時腎氣開始充實,頭髮變多牙齒更換,到16歲時腎氣旺盛,精力充沛。精子是由血液中的液體形成的,氣體則是引導精子的力量。年輕人正值壯年時期容易過度消耗體力。在這個時候,由於氣血旺盛加上對於異性的嚮往,情感衝動強烈,頻繁地進行性行爲就像是花園裏的花朵過早開放一樣會提前枯萎。更何況體質較弱的人呢?古人規定男人30歲才結婚是有深遠考慮的。
古代的男人要在30歲之後纔會結婚,女人則是在20歲之前出嫁。《周易》的大衍數爲50,這是天地之間的正中央數字,陽數爲25,陰數也爲25。男人之所以等到30歲再結婚是因爲他們的陽剛之力常常不夠充足,所以增加5年的等待時間來補充能量;女性則相反,她們通常會有更多的陰柔之力,所以在20歲前就出嫁是爲了減少一些這種力量的影響。因此,長兄應該比弟弟們晚婚,小妹妹也應該比姐姐們遲嫁,這樣才能保證家庭和諧。同樣道理,年輕的男孩不應該早早結婚,成熟的女孩也不能太晚出嫁。歸妹卦代表了帝乙的成功,但晉侯卻因過於沈迷於美色而導致疾病纏身,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人能知七損八益,則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不知此者,早衰之道也。何謂七損八益?蓋七者,女子之數也,其血宜瀉而不宜滿。八者,男子之數也,其精宜滿而不宜瀉。故治女子者,當耗其氣以調其血,不損之則經閉而成病矣。男子者,當補其氣以固其精,不益之則精涸而成疾矣。古人立法,一損之,一益之,制之於中,使氣血和平也。
八益丸,男子常服,補氣固精。
熟地(酒拌,九蒸九曬,焙乾,忌鐵器,八兩),黃柏(去皮,鹽水炒褐色,四兩),知母(去毛皮,四兩),蓮肉(去心,二兩),芡實肉(二兩)
白話文:
人若能明白七損八益的道理,就能保持形神俱佳,順應自然法則,活到天年。不懂得這道理的人,就會早早衰老。
什麼是七損八益呢?七是女子的數字,女子血氣宜於宣洩而不宜充盈;八是男子的數字,男子精氣宜於充盈而不宜宣洩。所以治療女子疾病,應該消耗她的氣來調和她的血,不消耗她的氣,就會導致經閉而生病。治療男子疾病,應該補充他的氣來固護他的精,不補充他的氣,就會導致精氣枯竭而生病。古代醫家制定藥方,一損一益,在中庸之道中找到平衡,使氣血平和。
八益丸是男子常服的藥丸,可以補氣固精。
方劑:熟地(酒拌,九蒸九曬,焙乾,忌鐵器,八兩)、黃柏(去皮,鹽水炒褐色,四兩)、知母(去毛皮,四兩)、蓮肉(去心,二兩)、芡實肉(二兩)。
共為細末,煉蜜杵千餘下,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以米膳壓之,忌蘿蔔。
七損丸,女子宜服,抑氣調血。
香附米(童便浸三日,一日一換,取起舂爛焙乾,淨一斤),當歸(酒洗,四兩),川芎(六兩)
為細末,酒煮糊面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茴香湯送下。
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以通其精,則精未滿而先瀉,五臟有不滿之處,他日有難形狀之疾。至於半衰,其陰已痿,求女強合,則隱曲未得而精先泄矣。及其老也,其精益耗,復近女以竭之,則腎之精不足,取給於臟腑,臟腑之精不足,取給於骨髓。故臟腑之精竭,則小便淋痛,大便乾澀,髓竭則頭傾足軟,腰脊痠痛。
白話文:
把這些草藥磨成粉末,用蜂蜜揉搓一千多次,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粒,空腹在飯前用溫酒吞下去,再吃點米飯來抑制副作用,不要和蘿蔔一起食用。這種「七損丸」適合女性使用,可以調整情緒、補充血液。
配方中的草藥包括:
- 香附:用水浸泡三天,每天更換一次水,取出後搗碎烘烤至幹,重量約一斤;
- 當歸:用酒清洗,重約四兩;
- 川芎:重約六兩。
將這些草藥研磨成粉,加入酒煮熟的麵糊製成丸子,大小與梧桐子相似。每次服用五十粒,在空腹時用茴香茶送服。
現在有些年輕人還沒有到青春期就開始性行為,導致精子過早流失,內髒器官會出現一些問題,長久下來可能會患上不可見的疾病。到了年紀較大的時候,男性勃起功能減弱,如果勉強進行性行為,就會造成射精失敗。等到老年時,男性的精力已經消耗殆盡,再次接近女性進行性行為,就會使腎虛更加嚴重。因此,腎虛的人應該避免頻繁地進行性生活,以免影響身體健康。如果肝脾等臟器的精華被耗盡,就會引起尿路感染或排便困難;如果骨骼裡的骨髓也被耗盡,就會引發頭暈眼花、四肢無力以及腰部疼痛等症狀。
屍居於氣,其能久乎。故呂純陽仙翁有詩云:
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伏劍斬愚夫,
分明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
其男子傷精,病小便淋痛,大便乾澀者,以腎開竅於二陰。前溺塞者,氣病也,後陰病難者,血病也。宜補其氣,則津液行而溺自長;補其血,則幽開通而便自潤也,宜補腎利竅丸主之。
熟地黃(制,四兩),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各二兩),山藥(一兩半),丹皮(去心),白茯苓(各一兩),五味,桂心(各五錢),人參(七錢)
白話文:
身體就像房子,如果沒有氣,能住多久呢?呂純陽仙翁曾寫詩說:「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伏劍斬愚夫,分明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這說明了精氣的重要性。男性如果傷了精氣,就會出現小便淋痛、大便乾澀等症狀,因為腎臟主管著生殖系統。小便不通暢是氣虛所致,大便不通暢則是血虛所致。需要補氣以促進津液流通,使小便恢復正常;補血以疏通經絡,使大便通暢。建議服用補腎利竅丸,藥方如下:熟地黃(制,四兩)、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各二兩)、山藥(一兩半)、丹皮(去心)、白茯苓(各一兩)、五味、桂心(各五錢)、人參(七錢)。
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男子夢交而泄精,女子夢交而成孕;或有淫氣相感,妖魅為祟,神志昏惑,魂魄飛揚,日久不愈,如顛如狂,乃召巫覡以逐之,抑末矣。苟非得道,如許旌陽薩守堅者,必不能驅治之也。惟務誠子螢火丸,方可除也。
上三條,皆不能清心寡慾之病。
螢火丸,主闢疾病,瘟疫惡氣,百鬼邪祟,五兵盜賊。
螢火,鬼箭(削取皮羽),白蒺藜(各一兩),雄黃,雌黃(各二兩),礬石(枯,二兩),羚羊角,煅灶灰(各一兩半),鐵錘柄(入鐵處燒焦,一兩半)
白話文:
把蜂蜜煉製好後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顆,在飯前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 如果男性在夢中有性行爲並射出精子,女性在夢中有性行爲並懷孕了;或者因爲色情的氣息相互感應,被妖怪作怪,導致精神恍惚、靈魂飄蕩,長時間不好像是瘋了一樣,就會請來巫師驅趕它,這只是表面的方法而已。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法,比如許旌陽薩守堅這樣的道士,就一定無法治療這種病症。只有使用螢火丸才能去除這些症狀。 以上三條都是由於沒有保持內心清淨和減少慾望所引起的疾病。 螢火丸的主要功效是闢除各種疾病、瘟疫惡氣、百種鬼怪邪魔以及戰爭盜賊等災害。 螢火草、鬼箭木(去皮羽毛)、白蒺藜(各一份重約40克左右)、雄黃、雌黃(各兩份重量約爲70-80克之間)、礬石(乾燥後的狀態爲兩份重量約爲70-80克之間)、羚羊角、燒過的爐膛灰塵(各自的一份重量約爲60克左右)、鐵錘把手(放入鐵的地方燃燒至炭化,一份重量約爲60克左右)。
為末,以雞子黃及丹雄雞頭一個,毛無間色者,搗和為丸,如杏仁大,樣做作三角,以絳囊盛之,帶在左臂,或掛在戶上,若從軍者繫於腰中,勿離其身。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寡之者,節之也,非若佛老之徒,棄人倫,滅生理也。構精者,所以續綱常也。寡欲者,所以養性命也。予常集《廣嗣紀要》,一修德,二寡欲。然則寡欲者,其延齡廣嗣之大要乎。予嘗讀《易》,澤上有水曰節。滿而不溢,中雖悅慕,若險在前,心常恐陷,節之時,義大矣哉。
若或反之,水在澤下,則以漸滲,泄其涸也,可立而待矣。困於坎中,猶有悅心,困而又困,雖有盧扁,不可治也。生,人所欲也,所欲復有甚於生者乎?死,人所惡也,所惡復有甚於死者乎?惟其溺於聲色之中,蠱惑狂悖,由是而生有不用也,由是而死有不闢也。詩云:「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白話文:
最後,用雞蛋黃和雞冠一個,毛色要一致的,搗碎混合成丸,大小像杏仁一樣,做成三角形,用紅色布袋裝起來,戴在左臂上,或者掛在門上,如果從軍就繫在腰間,不要離開身體。
孟子說:「養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少慾望。」減少慾望就是節制,不是像佛老一派,拋棄人倫,滅絕生命。構精,是為了延續綱常倫理。少慾望,是為了養護生命。我經常整理《廣嗣紀要》,裡面強調一要修德,二要少慾望。那麼少慾望,就是延年益壽、繁衍後代的重要法則了。我曾經讀《易經》,上面說澤上有水叫做節。水滿而不溢,內心雖然嚮往,但如同前面有危險,心中總是害怕跌落,節制的道理,實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反過來,水在澤下,就會逐漸滲透,泄露枯竭,很快就會消失。困在坎中,雖然還有點欣喜,但困苦重重,即使有神醫扁鵲,也無能為力。生,是人人都想要的,還有什麼比生更想要的呢?死,是人人都厭惡的,還有什麼比死更厭惡的呢?正是因為沉迷於聲色之中,被蠱惑迷惑,變得狂悖無道,所以才會活著沒有用處,死了也不得安寧。《詩經》上說:「君子志向高遠,卻一再失去本性。」
」此之謂也。
有人於此,嘗語人曰:欲不可縱,縱欲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哀。可謂知養生矣。至於暗居獨處之時,目有所接,心火焰起,雖有災害,亦莫之顧。故曰寡欲,只在謹獨。
今之養生者曰:心,神之主也,腎者,精之府也,脾者,穀氣之本也。三者交養,可以長生。苟神太煩則困,精太用則竭,谷太傷則減,雖有補益之功,不能勝其旦暮之牿矣。廣成子曰:服藥千朝,不如獨宿一宵。誠哉是言也。
今指利刃語人曰:是可蹈乎?曰:不可。指鴆毒語人曰:是可咽乎?曰:不可。因語人曰:佳麗之色,利於刃也;膏粱之味,毒於鴆也。遠而疏之,不可狎也,則群笑而起。一朝病生,迎醫治之,貺以百金不愛也。噫,曲突徒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其此之謂也。
白話文:
意思是這樣。有人曾經告訴別人,慾望不可放縱,縱欲會招致災禍,快樂不可過度,樂極生悲。這才算得上是懂得養生之道。然而,當一個人獨自待在家中,眼睛看到什麼,心裡就燃起慾火,即使有災禍,也毫不在乎。所以說要減少慾望,關鍵在於謹慎獨處。
現在有些人主張養生要注重心、腎、脾,認為心是神明的住所,腎是精氣的倉庫,脾是穀氣的根本。三者相互滋養,就能長生不老。如果神明過於勞累,就會心煩意亂;精氣過度消耗,就會精疲力盡;穀氣過度損傷,就會體虛乏力。即使有補益的藥物,也無法抵擋每天的損耗。廣成子說過:「服用藥物千日,不如獨自睡上一夜。」這句話真是說得太好了。
現在拿著鋒利的刀子問人:「這能踩嗎?」人們會說:「不能。」再拿著毒藥問人:「這能吃嗎?」人們也會說:「不能。」然後再告訴人們:「美色如同利刃,美味如同毒藥。」要遠離疏遠,不可親近。人們就會嘲笑你。可是,一旦生病了,就急著找醫生治療,花費百金也不心疼。哎,寧願預防也不肯付出,直到出事才求救,這就是所謂的「曲突徒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啊!
夫男子十六而精通,至六十四歲而精竭。女子十四而經行,至四十九歲而經斷。初生之時,形體雖具,精血猶未生也,必待乳哺之養,水穀之氣,日生月長。男子十六而精始溢,女子十四而血乃瀉,成之何其難也。男子八八而精竭,女子七七而血盡,敗之何其易耶。夫以十年所生之精血,尚不滿於百半之用。
譬諸草木,氣聚於春者,覆敗於秋也,雖欲留之,只有許多分數。況以難成易敗之精血,不知愛惜,反暴棄之,此所以不待八八、七七之期而早斃矣。
交接多,則傷筋,施泄多,則傷精。肝主筋,陰之陽也,筋傷則陽虛而易痿。腎主精,陰中之陰也,精傷則陰虛而易舉。陰陽俱虛,則時舉時痿,精液自出,念慮雖萌,隱曲不得矣。當是時也,猛省起來,遠色斷想,移神於清淨法界,歌舞以適其情,穀肉以養其身,上藥以補其虛,則屋破猶堪補矣。
白話文:
男人在16歲時開始有性能力,並且到64歲就會失去這種能力。女人則是在14歲時來月經,在49歲時停止經期。剛出生時雖然身體已經具備了形狀和大小,但是還沒有產生精子或血液,必須通過母乳餵養以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才能逐漸生長發育。男人到了16歲纔會有第一次射精,女人則是到了14歲纔會出現月經出血,這說明形成這些生理現象是非常困難的過程。然而,男性80歲時會喪失生育功能,女性70歲時也會完全停經,這個過程非常容易發生。一個人一生中產生的精子和血液數量還不到一半。
就像植物一樣,春天聚集的能量會在秋天消失,即使想要留住它也只能保留一部分。對於那些難以形成的並且很容易被破壞的生命力來說,如果不知道珍惜反而去浪費它們的話,那麼這個人可能還沒等到老年就已經死亡了。
過度做愛會導致肌肉受傷,頻繁排尿會使腎臟受損。肝臟控制著人體的韌帶組織,這是陰性的陽氣部分;當韌帶受到損傷後,人的陽氣就變得虛弱並可能導致勃起無力的情況。腎主管生殖細胞(即精子),它是陰性的一部分;一旦精子受到了傷害,則會出現陰虛的症狀導致經常勃起的現象。陰陽兩方面都出現問題的時候,人可能會同時表現出這兩種症狀:有時能夠正常勃起但又很快軟下來或者無法持久保持硬度狀態等。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立即警醒起來遠離色情思想斷絕慾望轉移注意力於清淨世界之中並通過音樂舞蹈等方式調節情緒飲食結構合理搭配肉類食品補充能量服用藥物治療疾病這樣才能使破損的身體得到修復恢復健康。
苟不悔悟,以妄為常,乃求興陽之藥,習鑄劍之術,則天柱折,地維絕,雖有女媧氏之神,終不能起塚中之枯骨也。
今人好事者,以御女為長生之術。如九一採戰之法,謂之奪氣歸元,還精補腦。不知渾濁之氣,渣滓之精,其機已發,如蹶張之弩,孰能御之耶。己之精,自不能制,豈能採彼之精氣耶。或謂我神不動,以採彼之氣,不知從入之路何在也,因此而成淋漓者有之。或謂我精欲出,閉而不泄,謂之黃河逆流,謂之牽轉白牛。
不知停蓄之處,為疽為腫者有之,非以養生,適以害生也。
古人有見色不動,如鳩摩羅付之受宮人。這是鐵漢,如何學得。必如司馬公之不置姬妾,關雲長之屏美女,劉琦之卻名妹,然後可養此心不動也。堅白不至,而欲自試於磨涅,其有不磷緇者幾希。
白話文:
如果不懂得反省和醒悟,把虛幻當作正常,反而去尋找壯陽的藥物,學習煉製寶劍的方法,那麼就會像《易經》裡說的一樣,“天柱斷裂、大地崩塌”,即使是有女媧這樣的大神,最終也不能讓墓中的屍骨復活了。 現在有些人喜歡用與女性交合來延年益壽,比如“九一採戰”的方法,稱之為“奪氣歸元”、“還精補腦”。但是他們不知道混濁的氣息和渣滓般的精液已經被消耗掉,就像弓箭手射出去的箭一樣無法控制。自己的精力都無法控制,又怎麼能夠吸取別人的精氣呢?有人認為自己可以保持精神平靜,只吸收對方的氣息,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沒有根據的,甚至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有的人認為自己想要排泄時,應該忍住不排放,這叫做“黃河倒流”或者“牽轉白牛”。然而這樣的行為可能會造成積聚的地方產生病變,不僅對健康無益,反而是有害的。 古時候的人看到美色不會動情,例如鳩摩羅什受到宮女們的誘惑仍然保持冷靜。這些都是真正的硬漢,我們普通人很難做到。只有像司馬光那樣不娶妻妾,關羽那樣排斥美女,劉表的兒子劉琦拒絕有名的妹妹等人才能做到保持內心的平靜。如果你不是一個真正堅定的人,就不要嘗試在磨練中測試自己的意志力,否則你很可能會變得軟弱不堪。
項羽喑啞叱吒千人,自廢垓下之變,乃與虞姬對泣。漢高祖見太公置俎上,略無戚容,誅戮功臣,何其忍也。病革之時,乃枕戚姬之膝,而垂涕焉。蘇武在匈奴,吞氈齧雪,所持節旄盡落,而志不屈,何其強也。乃納胡婦生子。雖曰項羽之泣虞姬,恨別也;漢高祖之泣戚姬,防患也;蘇武之納胡婦,為養也。然尤物移人,終是不完。
古人教子,舞刀、舞劍、學文,朝習夕遊焉,所以涵養德性,禁其非心也。故能氣質清明,德業成就,福壽綿長。今之人則不然,所以福德不及古者遠矣。
配匹之際,承宗祀也;婚姻以時,成男女也;夫婦有別,遠情欲也。故身無疴疾,生子賢而壽。今人不知宗祀為重,交接以時,情欲之感,形於戲謔,燕婉之私,朝暮陽臺,故半百早衰,生子多夭且不肖也。故曰:寡欲者,延齡廣嗣之第一緊要也。
白話文:
項羽昔日叱吒風雲,指揮千軍萬馬,卻在垓下兵敗,與虞姬訣別時悲痛欲絕。漢高祖劉邦為了鞏固權勢,將功臣們置於死地,對此卻無絲毫憐憫,但在病重之時,卻又為戚姬流淚,顯得虛偽。蘇武被匈奴扣押,歷經苦難,仍堅守節操,但最終卻娶了胡婦,有了孩子。雖然項羽、漢高祖、蘇武的行為各有原因,但都顯示出外物影響人心的力量,難以持久。
古代教育重視培養孩子品德,從小就教他們文武雙全,並注重品行修養,因此古人氣質高尚,德行高潔,福壽綿長。而今人卻不注重這些,所以福德遠不如古人。
婚姻大事應重視傳承宗族,選擇合適的時機,並保持男女之別,遠離情慾。這樣才能身體健康,生下賢能且長壽的子嗣。但如今人們不重視宗族傳承,也不注重婚配時機,放縱情慾,導致中年早衰,子女多夭折或不肖。因此,克制慾望是延年益壽,繁衍子孫的首要關鍵。
《內經》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谷、肉、菜、果,皆天地所生以食人者也。各有五氣五味,人食之,先入本臟,而後養其血脈筋骨也。故五穀為養,五畜為助,五菜為充,五果為益,不可過也,過則成病矣。
又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陰者,五臟也。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腎,此五臟之生,本在五味也。多食酸則傷肝,多食苦則傷心,多食甘則傷脾,多食辛則傷肺,多食鹹則傷腎,此陰之五宮傷在五味也。故五味雖所以養人,多食則反傷人也。
四方之土產不同,人之所嗜,各隨其土之所產也。故東方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西方金玉之域,其民食鮮美而嗜脂肥。北方高陵之域,其民野處而食乳酪。南方卑濕之域,其民嗜酸而食鮒。中央之地,四方輻輳,其民食雜。故五域之民,喜食不同,若所遷其居,變其食,則生病矣。孔子養生之傋,衛生之嚴,其飲食之節,萬世之法程也,何必求之方外哉。
白話文:
《內經》中說:「天地以五氣滋養人,大地以五味供給人。」穀物、肉類、蔬菜、水果,都是天地所產,供人食用。每種食物都有各自的五氣五味,人吃了之後,首先進入五臟,然後滋養血脈、筋骨。所以,五穀是根本的營養,五畜是輔助的營養,五菜是充實的營養,五果是增益的營養,不可過量,過量就會生病。
《內經》還說:「陰氣的來源在於五味,陰氣的五個宮殿,受傷也來自五味。」陰氣,就是五臟。酸味滋生肝臟,苦味滋生心臟,甘味滋生脾臟,辛味滋生肺臟,鹹味滋生腎臟,這就是五臟的來源在於五味。吃太多酸味會傷肝,吃太多苦味會傷心,吃太多甘味會傷脾,吃太多辛味會傷肺,吃太多鹹味會傷腎,這就是陰氣的五個宮殿受到五味的傷害。所以,五味雖然可以養人,但吃太多就會反過來傷害人。
各地的土產不同,人們的口味偏好也隨著當地土產而有所差異。例如,東方海濱靠近水域,當地人以魚肉為食,喜歡鹹味;西方是金玉之地,當地人喜歡鮮美肥膩的食物;北方是高陵之地,當地人以乳酪為食;南方是卑濕之地,當地人喜歡酸味,以鮒魚為食。中央地區是四方匯聚之地,當地人食物種類繁多。因此,五個區域的人民,飲食習慣不同,如果遷居到其他地方,改變飲食習慣,就會生病。孔子養生的方法,衛生保健非常嚴格,他對飲食的節制,是萬世之法,何必到外面去尋求其他方法呢?
孔子之慎疾,曰: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尚澹泊也;不為酒困,慎禮節也;不多食,示儉約也。平日之養生者,無所不慎如此,故康子饋藥則不嘗,自信其無疾也。子路請禱則不聽,自知其不獲罪於天也。苟不能自慎,而獲罪於天,雖巫醫何益。
人之性有偏嗜者何如?魯晢嗜羊棗之類是也。然嗜有所偏,必生有所偏之疾。觀其多嗜鷓鴣,常食鳩子者,發皆咽喉之病。使非聖醫知為半夏之毒,急以生薑解之,則二人未必不以所嗜喪其生也。
「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自倍者,過於常度也。腸胃者,水穀之所藏也。飲食多少,當有分數,苟過多則腸胃狹小不能容受,不能容受則或溢而上出,不上出則停於中而不行。水不行則為蓄水,食不化則為宿食,蓄水宿食變生諸病。邵子曰:「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豈虛語哉。
白話文:
孔子十分注重養生,他說:「即使有再多的肉,也不能讓它超過正常的飲食,保持清淡即可;不因酒而醉,注重禮儀;不貪多食,展現儉樸。」孔子平日養生十分謹慎,所以當康子送藥時,他拒絕服用,因為他相信自己沒有疾病。子路想要祈禱,孔子也不允許,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犯過天條。如果不能自律謹慎,而犯了天條,即使巫醫也無濟於事。
人天生有些偏食的習慣,就像魯晢喜歡吃羊棗之類的水果。然而,偏食必然會導致特定的疾病。觀察那些經常食用鷓鴣和鳩子的人,大多會患上咽喉疾病。若不是聖醫知道這是半夏的毒性,及時用生薑解毒,這兩個人很可能就會因為偏食而喪命。
「飲食過度,脾胃就會受傷。」過度就是超過正常程度。腸胃是水穀的儲藏場所,飲食的多少應該有所節制,如果過多,腸胃容量有限,無法容納,就會溢出或停留在裡面無法消化。水無法消化就會積水,食物無法消化就會變成宿食,積水和宿食會導致各種疾病。邵子說:「美味的食物大多最終會變成疾病,令人愉快的行為過度必然會帶來災禍。」這絕非虛言。
因而大飲則氣逆,飲者,酒也,味甘辛苦,氣大熱,苦入心而補腎,辛入肺而補肝,甘入脾和氣血而行榮衛。詩云:「為此春酒,以介眉壽。」酒者,誠養生之不可闕。古人節之於酒器以示警,曰爵者,有差等也;曰鍾者,中也。卮之象觴,云有傷之義,猶舟以載物,亦可以覆物也。
若因而大飲,是不知節矣。大飲則醉,醉則肺先受傷。肺主氣,肺受傷則氣上逆而病吐衄也。豈不危乎!豈不傷乎!信哉,顛覆而殺身矣。
酒雖可以陶情,通血脈,然耗氣亂神,爛腸胃、腐脅,莫有甚於此者。故禹惡脂酒,周公作酒誥,衛武公誦賓筵,諄諄乎,戒人不可沉湎於酒也。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白話文:
因此,過度飲酒會導致氣息逆亂。酒,是指各種酒精飲料,味道甘甜微苦,氣性熱烈。苦味能滋補腎臟,辛味能滋補肝臟,甘味能調和脾胃,運行營養與血液。古詩雲:「飲用此春酒,以祝健康長壽。」酒確實是養生不可或缺的元素。古人通過控制酒具來提醒人們要節制飲酒,如爵,代表不同等級;鍾,代表中庸。卮,象徵著盛酒的杯,表達了過量飲酒的危害,就像船載物一樣,也可能導致物品傾覆。
如果過度飲酒,就表示不懂得節制。過度飲酒會讓人醉倒,醉後肺部首先受到傷害。肺主理呼吸,肺部受損會導致氣息上逆,出現嘔吐和鼻血等症狀,這實在是非常危險和傷害身體的。果真如此,一旦失足就會導致生命危險。
雖然酒可以調和情緒,通暢血管,但長期過量飲酒會消耗體力,擾亂精神,損害腸胃,腐蝕身體,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所以,夏禹討厭脂酒,周公制定酒法,衛武公吟唱宴席上的詩歌,叮嚀人們不要沈迷於酒。那些迷失自我,每天只知一醉方休的人,他們完全不知道節制的重要性。
丹溪云,醇酒宜涼飲。醇酒謂不濃不淡,氣味之中和者也。涼謂微涼也。昔司馬公晚年得一侍妾,問其所能,答曰:「能暖酒。」即是此意。蓋胃喜寒而惡熱,脾喜溫而惡寒。醇酒涼飲,初得其涼以養胃,次得其溫以養脾。人之喜飲熱酒者,善病胃脘痛。此熱傷胃,瘀血作痛也。
喜飲冷酒者,善病腹痛,不嗜食而嘔,寒傷脾也。夫寒凝海,惟酒不冰。酒入氣中,無竅孔得出。仲景云:酒客中風,不可服桂枝,謂有熱也。夫中風乃宜桂枝之症,而以桂枝為禁,何也?以酒也。日醇於酒,寧無嘔血之病乎。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醇酒宜涼飲。
醇酒指的是不過濃也不淡,氣味調和的酒。涼飲指的是微涼的飲用方式。
以前司馬光晚年娶了一位侍妾,問她有什麼才能,侍妾回答說:「我會溫酒。」這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胃喜歡寒涼而厭惡燥熱,脾喜歡溫暖而厭惡寒冷。醇酒涼飲,一開始得到涼意滋養胃,接著得到溫暖滋養脾。
有些人喜歡喝熱酒,容易患胃脘痛。這是因為熱傷胃,瘀血導致疼痛。
喜歡喝冷酒的人,容易腹痛、不愛吃東西還嘔吐,這是寒傷脾。
寒氣凝結在海面,唯有酒不會結冰。酒進入氣機之中,沒有任何孔洞可以排出。
仲景說:酒客中風,不可服用桂枝,因為酒性偏熱。中風本該服用桂枝,為何卻禁服呢?因為飲酒的原因。
經常飲酒,難道不會有嘔血的病症嗎?
今人病酒者,與傷寒相似,切不可誤作傷寒治之,反助其熱,亦不可以苦寒之藥攻之。蓋酒性之熱,乃無形之氣也,非汗之何以得散。酒體之水,乃有形之質也,非利之何以得泄乎。故宜以葛花解酲湯主之。所謂上下分消以去其濕也。
葛花,白豆蔻,砂仁(各五錢),木香(五分),青皮(三錢),陳皮,人參,白茯苓,豬苓(各一錢半),白朮,神麯,澤瀉,乾生薑(各二錢)
白話文:
現代人患了酒病,症狀與傷寒相似,千萬不可誤認為傷寒來治療,否則會助長體內的熱氣,也不能用寒涼的藥物來攻治。因為酒的特性是燥熱,是無形的氣,只有透過發汗才能散去。酒的成分中也含有水,是有形的物質,只有透過利尿才能排泄出去。
因此,應該使用「葛花解酲湯」來治療。所謂「上下分消以去其濕」,就是指通過發汗和利尿,將體內的濕氣排出。
葛花解酲湯的配方:葛花、白豆蔻、砂仁(各五錢)、木香(五分)、青皮(三錢)、陳皮、人參、白茯苓、豬苓(各一錢半)、白朮、神麴、澤瀉、乾生薑(各二錢)。
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但得發汗,酒病去矣。
酒客病酒,酒停不散,清則成飲,濁則成痰。入於肺則為喘,為咳。入於心則為心痛,為怔忡,為噫。入於肝則脅痛,為小腹滿痛,為嘔苦汁,為目昧不明。入於脾為脹,為腫,為吞酸,為健忘。入於腎為溺澀,青皮,為腰痛,為背惡寒。入於胃為嘔吐,為泄痢,為胃脘當心而痛。
有諸症疾,種種難名,不亟去之,養虎為患。以十棗湯主之。只一劑根株悉拔,勿畏其峻,而不肯服。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
芫花(炒研末),甘遂末,大戟末(強者三分,弱者折半),大棗(肥者十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湯調服,只要能發汗,酒病就會消失。
酒客喝醉酒後,酒氣停留在體內無法散去,清者變成水飲,濁者變成痰飲。進入肺部,就會引起喘息、咳嗽;進入心臟,就會心痛、心悸、呃逆;進入肝臟,就會脅肋疼痛、小腹脹痛、嘔吐苦汁、視力模糊;進入脾臟,就會腹部脹滿、腫脹、吞酸、健忘;進入腎臟,就會小便澀痛、小便量少、腰痛、背部怕冷;進入胃部,就會嘔吐、腹瀉、胃脘心口疼痛。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各種病症難以命名,不能及時治療,就像養虎為患。用十棗湯來治療,只要一劑就能徹底根治,不要害怕藥性過於猛烈而拒絕服用。古書上說:「如果藥物不使人昏眩,疾病就不會痊癒。」
將芫花(炒研磨成粉)、甘遂末、大戟末(體質強壯者服用三分,體質虛弱者服用一半)、大棗(肥胖者用十個)一起服用。
水一鍾半,煮棗至八分,去棗入藥末,攪勻服之,得快下清水,其病去矣,不動再作一服,動後糜粥自養。
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癖為痔。飽食者,太過也。食過常分則飽,飽則腸滿,滿則筋脈皆橫,則解散不相連屬矣。腸癖者,泄利也。痔者積也。腸癖為痔,即便血也,近則為痢,久則為脾泄,為腸風,為臟毒矣。
脾者,卑職也,乃卒伍使令之職,以司轉輸傳化者也。故脾謂之使。胃者,倉廩之腑,乃水穀之所納出,故胃謂之市。人以穀氣為主者,脾胃是也。脾胃強則穀氣全,脾胃弱則穀氣絕。全谷則昌,絕谷則亡。人於脾胃可不知所養乎。養脾胃之法,節其飲食而已。
白話文:
將半鐘水煮棗子,煮到八分熟,去棗子,加入藥末,攪拌均勻服下,很快就能排泄出清水,病就好了。如果沒有排泄,再服用一次,排泄後就用稀粥調養身體。
因此,吃太飽就會導致筋脈橫解,腸癖會變成痔瘡。吃太飽就是過度了。經常超過食量就會吃飽,吃飽就會腸胃脹滿,脹滿就會導致筋脈橫解,無法互相連接。腸癖是指腹瀉,痔瘡是指積聚。腸癖變成痔瘡,就會流血,短期內會變成痢疾,長期就會變成脾虛泄瀉,腸風,臟毒。
脾臟是卑微的官員,負責傳達指令,掌管轉運和消化吸收,所以脾臟被稱為使者。胃是儲藏食物的器官,負責接收和輸出水穀,所以胃被稱為市場。人以穀氣為主,脾胃就是負責這個的。脾胃強健,穀氣就會充足,脾胃虛弱,穀氣就會消失。穀氣充足,人就會興旺,穀氣消失,人就會死亡。人怎麼能不了解養護脾胃呢?養護脾胃的方法,就是節制飲食而已。
脾胃者,土也。土寄旺於四季,脾胃寄養於四臟。故四時非土,無以成生長收藏之功;四臟非土,無以備精氣筋脈之化。然有陽土有陰土者,陰土坤也,萬物之所歸藏也,陽土艮也,萬物之所以成始成終也。陰土陽土非戊己之謂也,陽土備化,陰土司成。受水穀之入而變化者,脾胃之陽也,散水穀之氣,以成榮衛者,脾胃之陰也。
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此之謂也。
古人制食,早曰昕食,晏曰旰食,夕曰晡食,謂之三餐。三餐之外不多食也。孫真人曰:早晨一碗粥,飯莫教人足,恐其過飽,傷脾胃也。
《周禮》曰:「樂以侑食。」故有初飯、亞飯、三飯、四飯之官。脾好樂,管絃之音一通於耳,脾即磨矣。叔和云:「磨谷能消食」。是以聲音皆出於脾。夏月戒晚食者,以夜短難消化也。
白話文:
脾胃就像土一樣,土氣旺盛於四季,而脾胃滋養着五臟六腑。所以,四季若無土氣,便無法完成生長、收藏的功能;五臟六腑若無脾胃,便無法化生精氣、筋脈。不過,土氣有陽土和陰土之分,陰土屬坤,是萬物歸藏之所;陽土屬艮,是萬物起始和終結之源。陰土和陽土分別是戊土和己土。陽土負責化生,陰土則掌管完成。脾胃的陽氣負責吸收水穀並使其變化,脾胃的陰氣則負責散佈水穀之氣,以滋養身體。
只要脾胃得到滋養,萬物便能生長;若脾胃失養,萬物則會消亡,這就是脾胃的重要性。
古人規範飲食,早晨稱為昕食,中午稱為旰食,晚上稱為晡食,稱為三餐。三餐之外,不應多食。孫真人說:「早晨喝一碗粥,不要讓自己吃太飽,因為過飽會傷脾胃。」
《周禮》中記載:「以音樂佐餐。」所以古代有專門負責掌管第一餐、第二餐、第三餐、第四餐的官員。脾胃喜愛音樂,管弦之音傳入耳朵,脾胃就會開始磨動。叔和說:「磨穀能消食。」所以,聲音都來自脾胃。夏天要避免晚飯,因為夜晚時間短,食物難以消化。
五味稍薄,則能養人,令人神爽,稍多,隨其臟腑各有所傷。故酸多傷脾,辛多傷肝,咸多傷心,苦多傷肺,甘多傷腎,此乃五行之理。初傷不覺,久則成患也。
古人食必兼味者,相因欲其和也。無放飯無流歠者,節之禮,謹防其過也。凡人食後,微覺胸中不快,此食傷也。即服消導之劑,以助脾之傳化,不可隱忍,久則成積矣。加味二陳湯主之。
橘紅,白茯苓(各七分),半夏(制,一錢),炙甘草(三分),川芎,蒼朮,白朮(各八分),山楂肉(一錢半),砂仁(五分),神麯(另研末炒,七分),香附(一錢),上除麥櫱(炒為末另包)
白話文:
五種味道如果稍微淡薄,就能滋養身體,讓人精神爽朗,但如果稍多,就會依據不同的臟腑造成不同的傷害。所以酸味過多會傷脾,辛味過多會傷肝,鹹味過多會傷心,苦味過多會傷肺,甜味過多會傷腎,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剛開始受到傷害時可能不覺得,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疾病。
古人吃飯一定會兼顧各種味道,這是因為相互作用才能達到和諧。不浪費食物、不貪吃過多的道理,是一種節儉禮儀,也是為了謹慎防範過度。如果一般人在飯後覺得胸口稍微不舒服,那就是飲食過度造成的傷害。應該服用消導的藥物,幫助脾臟消化食物,千萬不要忍耐,時間久了就會積成病症。可以用加味二陳湯治療。
配方:橘紅、白茯苓各七分,半夏(製,一錢),炙甘草(三分),川芎、蒼朮、白朮各八分,山楂肉一錢半,砂仁五分,神麴(另研末炒,七分),香附一錢。以上藥物除了麥芽(炒成粉末,另包)之外,全部混合在一起服用。
余藥細切,水二盞,姜三片,大棗三枚,煎一鍾去渣,調上神麯、麥芽末服之。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縱口,常念病從口入,惕然自省。如上古之人,飢則求食,飽則棄余可也。苟不知節,必饜足而後止,則氣味之偏,害其中和之氣。傳化之遲,斯成菀莝之積矣,為闢為滿為痛。縱一時之欲,貽終身害,善養生者,固如是乎。即當明以告醫,攻去之可也。宜分冷積熱積,用原物湯,攻而去之。
如傷肉食麵食,辛辣厚味之物,此熱積也,宜三黃枳朮丸。
原物湯
即以所傷之物,同韭菜搗爛作團,火燒存性,取起研細,煎湯作引,故曰原物湯,又曰溯源湯,送三黃枳朮丸。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兩碗水、三片薑、三顆紅棗煎煮成一碗,去渣後加入上等神麴和麥芽粉服用。
想要吃什麼就吃什麼,不能放縱口欲,要時時記住“病從口入”這句話,時常反省自己。就像古代人一樣,餓了就吃,飽了就停,不要過度貪食。如果不懂得節制,必定要吃得飽飽才肯罷休,那麼偏食造成的氣味偏盛,就會損害人體的平衡。食物消化緩慢,就會造成身體內積聚廢物,進而導致腹脹、便秘、疼痛。縱一時之欲,會帶來終身之害,懂得養生的人,當然要這樣做。如果已經造成傷害,就應該明確告知醫生,用藥物治療。
應該區分是寒積還是熱積,用原物湯治療。
如果因食用肉類、麵食、辛辣厚味等食物而造成傷害,這是熱積,應該服用三黃枳朮丸。
原物湯的製作方法是用造成傷害的食物,加入韭菜搗碎成團,用火燒至焦黃,取出研成細粉,煎煮成湯服用,因此叫做原物湯,也叫做溯源湯,服用時配合三黃枳朮丸。
黃芩(酒洗),黃連(酒洗),大黃(濕紙包煨焙乾,各一兩),神麯,橘皮,白朮(各七錢半),枳實(麩炒,五錢)
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服。
如傷瓜桃生冷冰水之類,此冷積也,宜木香清積丸。即以所食生冷物,用韭菜同搗作丸,如前法煎下。
木香清積丸
木香(去苞),益智仁(各二錢),青皮,陳皮(各三錢),三稜(煨),莪朮(煨,各五錢),牙皂(燒存性,一錢半),巴豆肉(醋煮乾,另研,五錢)
白話文:
將黃芩、黃連、大黃(先以濕紙包煨焙乾,每味各一兩)、神麯、橘皮、白朮(每味各七錢半)、枳實(麩炒,五錢)研磨成細末,用湯浸蒸餅製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服用。
如果因為食用瓜果、桃子、生冷、冰水等造成寒性積聚,就屬於冷積,宜服用木香清積丸。也可以將所食用的生冷食物與韭菜一同搗碎,製成丸子,按照上述方法煎服。
木香清積丸的配方為:木香(去苞)、益智仁(各二錢)、青皮、陳皮(各三錢)、三稜(煨)、莪朮(煨,各五錢)、牙皂(燒存性,一錢半)、巴豆肉(醋煮乾,另研,五錢)。
為末,醋打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服。
凡人早行,宜飲醇酒一二杯,或食糜粥,不可空腹而出者。昔三人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食飯,一人空腹。後空腹者死,食飯者病,飲酒者無恙。
凡辛熱、香美、炙煿、煎炒之物,必不可食,多食令人發癰。《內經》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足,太過也,大疔,疽之最毒者。凡人發疽,如麻如豆,不甚腫大。惟根腳堅硬如石,神昏體倦,煩躁不安,食減嗌乾,即疔毒也。其外如麻,其里如瓜,宜真人活命散主之,多多益善。
瓜蔞根(一錢),甘草節,乳香(各一錢),穿山甲(蛤粉炒,三大片),赤芍,白芷,貝母(各一錢),防風(七分),沒藥,皂角(各五分),歸尾(酒洗),金銀花(三錢),大黃(酒煨,一錢),木鱉肉(八分)
白話文:
最後,用醋調和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粒,飯前服用。
早上出门的人,应该喝一两杯醇酒,或者吃些稀饭,不可空腹外出。古人曾经有三人一起晨起出行,一人喝了酒,一人吃了饭,一人空腹。结果空腹的人死了,吃饭的人病了,喝酒的人安然无恙。
辛辣燥热、香味浓郁、烤炙煎炒的食物,一定不可食用,多吃会导致生疮。 《内经》说:“膏粱厚味,足生大疔。” 足,指过度的意思,大疔,是疮毒中最毒的一种。人一旦生疮,形状像芝麻或豆子,不一定很肿,但根部坚硬如石,神志昏沉,身体疲倦,烦躁不安,食慾不振,口干舌燥,这就是疔毒。疮的外表像芝麻,内部像瓜,可以用真人活命散治疗,多多益善。
瓜蔞根(一钱)、甘草节、乳香(各一钱)、穿山甲(蛤粉炒,三大片)、赤芍、白芷、贝母(各一钱)、防风(七分)、没药、皂角(各五分)、归尾(酒洗)、金银花(三钱)、大黄(酒煨,一钱)、木鱉肉(八分)。
用金華酒二盞煎服,服藥後再飲酒數杯,以助藥力。體重者加黃耆一錢,減大黃五分,大便溏者勿用大黃。
白話文:
服用兩杯金華酒並加以煎煮,喝下這劑藥之後再多喝幾杯酒來幫助藥效發揮。如果身體較重的人可以添加一錢的黃耆,減少五分的大黃;如果有拉肚子的情況就不要使用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