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月覽》~ 卷上 (9)
卷上 (9)
1. 四月
上件八味,杵羅為末,以生絹作袋盛之,浴畢敷身。(同上)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千金方》)
夏月宜食苦蕒以益心。(《瑣碎錄》)
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黃帝素問》)
夏不可食諸心。(《金匱要略方》)
白話文:
四月:
將前面提到的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絹布做成袋子盛裝,沐浴後敷在身上。(同前法)
夏天七十二天,減少苦味食物的攝取,增加辛味食物的攝取,以滋養肺氣。(出自《千金方》)
夏季適宜食用苦瓜來滋補心臟。(出自《瑣碎錄》)
夏季三月,應該早睡晚起,多曬太陽,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發怒。(出自《黃帝內經素問》)
夏季不宜食用各種動物的心臟。(出自《金匱要略方》)
2. 五月
五月一日,日中時沐浴,令人身光。(此出《雲笈七籤》,又按《荊楚歲時記》曰:五月一日沐浴令人吉利。)
五月一日取枸杞菜,煮作湯沐浴,令人光澤,不病不老。(《雲笈七籤》)
塚上土及磚石,主瘟疫。五月一日取之,瓦器中盛,埋之著門外階下,閤家不患時氣。
五月五日採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續漢書禮儀志》)
五月五日取蟾蜍,可合惡疽瘡,取東行螻蛄,治婦難產。(《崔實四民月令》)
五月五日蓄採眾藥,以蠲除毒氣。(《太平御覽》)
五月五日,荊楚人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荊楚歲時記》)
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溫。(《風俗通》)
五月五日未明時採艾,見似人處攬而收之,用灸有驗。(《荊楚歲時記》)
五月五日午時採艾,治百病。(《四時纂要》)
五月五日取浮萍,陰乾燒煙,去蚊子。(《千金月令》)
五月五日午時,採百藥心相和,搗鑿桑樹心作孔,內藥於其中,以泥封之,滿百日開取,暴乾搗作末,以敷金瘡。(同上)
五月五日粽子等勿多食,食訖以菖蒲酒投之。取菖蒲根節促者七莖,各長一寸,漬酒中服之,治傷損。(同上)
五月五日午時,聚先所蓄時藥燒之,闢疫氣,或止燒術。(《呂公歲時雜記》)
五月五日正午時,於韭畦面東不語,蚯蚓糞干而收之。或為魚刺所鯁,以少許擦咽外,刺即消,謂之六一泥。(同上)
五月五日目□者以紅絹或榴花,凡紅赤之物以拭目而棄之,云得之者,代受其病。(同上)
五月五日,取青蒿搗石灰,至午時丸作餅子,收蓄。凡金刃所傷者,錯末傳之。(同上)
五月五日午時,宜合瘧疾鬼哭丹。先以好砒半兩,細碎安放鐵銚內,以寒水石一兩為末,圍定,然後以瓷碗蓋,卻濕紙封碗縫,炭火熬煙出,熏紙黃色即止,取出以紙襯放地上,出火氣毒。良久細研為末,入龍腦、麝香各少許,研勻後,以蒸餅水泡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發日早晨,於功德堂香菸上度過,面北方,井花水吞下。
忌熱食、魚、面、生果十數日,永瘥。此藥合時,忌婦人、僧、尼、雞、犬及孝服人見。如女人有疾,可令男子拈入口內,服之立效,藥不吐瀉。(《四時養生論》)
五月五日用熨斗燒一棗,置床下,闢狗蚤。(《瑣碎錄》)
五月五日作赤靈符,著心前,禁闢五兵。(《抱朴子》)
五月五日午時,以硃砂寫「茶」字倒貼之,蛇蠍不敢近。(《瑣碎錄》)
五月五日五更,使一人堂中向空扇,一人問云:「扇甚?」底答:「蚊子。」凡七問乃已,則無蚊蟲。(同上)
五月五日午時,寫:「白」字倒貼於柱上四處,則無蠅子。(同上)
白話文:
五月
五月初一中午沐浴,能使人容光煥發。(出自《雲笈七籤》,《荊楚歲時記》也記載:五月初一沐浴可帶來好運。)
五月初一採摘枸杞菜,煮成湯沐浴,能使人容光煥發,健康長壽。(《雲笈七籤》)
墳墓上的泥土和磚石,會導致瘟疫。五月初一收集這些東西,盛放在瓦器中,埋在門外台階下,全家人就能免受時疫之苦。
五月初五採摘五種顏色的桃枝,做成門戶裝飾,可以防止惡氣入侵。(《續漢書禮儀志》)
五月初五捕捉蟾蜍,可以治療惡性腫瘡;捕捉東行螻蛄,可以治療婦女難產。(《崔實四民月令》)
五月初五採集各種藥材,以清除毒氣。(《太平御覽》)
五月初五,荊楚地區的人們用艾草做成人的形狀,懸掛在門戶上,以祈求免受毒氣侵害。(《荊楚歲時記》)
五月初五用五彩絲線系在手腕上,可以避邪驅鬼,防止患病。(《風俗通》)
五月初五黎明前採摘艾草,選擇形狀像人的艾草收取,用於艾灸療效顯著。(《荊楚歲時記》)
五月初五中午採摘艾草,可以治療百病。(《四時纂要》)
五月初五採摘浮萍,陰乾後燃燒熏煙,可以驅蚊。(《千金月令》)
五月初五中午,採集各種藥材的根莖混合,將桑樹中心挖空,放入藥材,用泥土封好,一百天后取出,曬乾研磨成粉,用於治療刀傷。(《千金月令》)
五月初五粽子等食物不要吃太多,吃完後用菖蒲酒漱口。取七根長約一寸、節間短促的菖蒲根莖,浸泡在酒中飲用,可以治療外傷。(《千金月令》)
五月初五中午,將先前儲存的藥材焚燒,可以辟除疫氣,或者只燒艾草。(《呂公歲時雜記》)
五月初五正午,在韭菜畦中面向東方不說話,收集乾燥的蚯蚓糞便。如果被魚刺卡住,用少許蚯蚓糞便擦拭咽喉外部,魚刺就會消失,這被稱為「六一泥」。(《呂公歲時雜記》)
五月初五眼睛患病的人,用紅布或石榴花,以及其他紅色物品擦拭眼睛後丟棄,據說這樣可以將疾病轉移給拾到這些物品的人。(《呂公歲時雜記》)
五月初五,取青蒿搗碎與石灰混合,在中午製成餅狀收存。凡是刀傷者,研磨後敷於傷口。(《呂公歲時雜記》)
五月初五中午,適合配製治療瘧疾的「鬼哭丹」。先將半兩好的砒霜研碎放入鐵銚內,以一兩寒水石研末圍繞砒霜,然後用瓷碗蓋上,再用濕紙封住碗縫,用炭火加熱,直到煙熏得紙變黃色為止,取出後用紙墊著放在地上,使其散發火毒。過一段時間後細細研磨成粉,加入少量龍腦、麝香,研磨均勻後,用蒸餅水調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硃砂包裹。服用時,在發病的早晨,在功德堂香菸上過後,面向北方,用井水送服。
忌食熱食、魚、麵食、生果等十幾日,直至痊癒。此藥配製時,忌諱婦女、僧侶、尼姑、雞、狗以及戴孝的人看到。如果女性患病,可以讓男性將藥丸含入口中再服用,效果顯著,且藥物不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四時養生論》)
五月初五用熨斗燒烤一個棗子,放在床下,可以驅除跳蚤。(《瑣碎錄》)
五月初五製作赤靈符,佩戴在胸前,可以避邪驅凶。(《抱朴子》)
五月初五中午,用硃砂寫「茶」字倒貼,蛇蠍不敢靠近。(《瑣碎錄》)
五月初五五更天,讓一人在堂屋中朝空扇風,另一人問:「扇什麼?」回答:「蚊子。」如此七問七答後,蚊蟲便會消失。(《瑣碎錄》)
五月初五中午,寫「白」字倒貼在柱子上四個地方,蒼蠅就會消失。(《瑣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