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

1. 察病機第五

五運主病

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掉:搖也;眩:昏亂旋運也,風主動故也。所以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故火本動也,焰得風,自然旋轉。如春分至小滿而為二之氣分,風火相搏,則多起飄風,俗謂之旋風是也,四時皆有之。

由五運六氣千變萬化,沖蕩擊搏,推之無窮,安得失時而便謂之無也,但有微甚而已。人或乘車、躍馬、登舟、環舞,其動不止,而左右紆曲。《經》曰:曲直動搖,風之用也,眩運而嘔吐者,風熱甚故也。

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白話文:

五運主病 解讀

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各種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的症狀,都屬於肝木的病症。

掉:搖也;眩:昏亂旋運也,風主動故也。所以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故火本動也,焰得風,自然旋轉。如春分至小滿而為二之氣分,風火相搏,則多起飄風,俗謂之旋風是也,四時皆有之。

“掉”指的是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眩”指的是頭昏腦脹,頭暈目眩,如同旋轉一樣。這是因為風主於動,風氣過盛,就會導致頭目昏眩。

當風木旺盛時,必定是金氣衰弱,無法抑制木氣,而木氣又生火氣,風火皆屬陽,它們互相影響,共同作用。陽主乎動,兩種陽氣相互碰撞,就會導致旋轉的現象。

火原本就具有動能,火焰遇到風就會旋轉。就像春分到小滿這段時間,是風火交匯的季節,容易出現飄風,俗稱旋風,這在一年四季中都有可能發生。

由五運六氣千變萬化,沖蕩擊搏,推之無窮,安得失時而便謂之無也,但有微甚而已。人或乘車、躍馬、登舟、環舞,其動不止,而左右紆曲。《經》曰:曲直動搖,風之用也,眩運而嘔吐者,風熱甚故也。

五運六氣變化無常,相互沖撞,變化無窮,怎麼可能說它不存在呢?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

當人乘坐車輛、騎馬、乘船、跳舞時,持續不斷的運動,身體會左右搖晃,正如古籍所說:“曲直動搖,風之用也”,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現頭暈目眩、嘔吐等症狀,就是風熱過盛引起的。

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各種疼痛、瘙癢、瘡瘍,都屬於心火的病症。

人近火氣者,微熱則癢,熱甚則痛,附近則灼而為瘡,皆火之用也。或癢痛如針輕刺者,猶飛迸火星灼之然也,癢者美疾也。故火旺於夏,而萬物蕃鮮榮美也,炙之以火,漬之以湯,而癢轉甚者,微熱之所使也。因而癢去者,熱令皮膚寬緩,腠理開通,陽氣得泄,熱散而去故也。

或夏熱皮膚癢,而以冷水沃之不去者,寒能收斂,腠理閉密,陽氣鬱結不能散越,怫熱內作故也。癢得爬而解者,爬為火化,微則亦能令癢,爬令皮膚辛辣,而屬金化辛能散,故金化見而火力分解矣。或云痛為實,癢為虛,非謂虛為寒也,正謂熱之微甚也。或疑瘡瘍皆屬火熱,而反腐出膿水者何也?猶穀肉果菜,熱極則腐爛而潰為汗水也。

白話文:

人靠近火氣,稍微感到熱就會癢,熱得厲害就疼痛,靠近火源還會灼傷起瘡,這些都是火氣的影響。有些癢痛像針輕輕刺一樣,就好像飛濺的火星灼燒一樣,癢是一種輕微的病症。因此,火氣旺盛的夏天,萬物生長茂盛,用火烤、用湯浸,反而更癢,這就是微熱導致的。所以癢消失了,是因為熱讓皮膚舒展,毛孔打開,陽氣得以發散,熱氣散去,病症也消除了。

有些人夏天熱得皮膚癢,用冷水沖洗卻止不住,這是因為寒氣收縮毛孔,使毛孔緊閉,陽氣鬱結無法散發,內熱積聚導致的。癢得抓撓才緩解,是因為抓撓是火氣的表現,輕微的火氣也能引起癢,抓撓會刺激皮膚,屬金氣,金氣辛辣能散發,所以金氣出現後,火氣就被分解了。有人說痛是實症,癢是虛症,不是說虛就是寒,而是因為熱氣比較微弱。有些人疑惑,瘡瘍都是火熱引起的,為何反而會腐爛流出膿水呢?這就像穀物、肉類、水果、蔬菜,熱極了就會腐爛潰爛流出汁液一樣。

潰而腐爛者,水之化也。所謂五行之理,過極,則勝己者反來制之,故火熱過極,則反兼於水化。又如鹽能固物,令不腐爛者,鹹寒水化,制其火熱,使不過極,故得久固也。萬物皆然。

諸濕腫滿,皆屬脾土。

地之體也,土濕過極則痞塞腫滿,物濕亦然,故長夏濕土,則庶物隆盛也。

諸氣膹郁、病痿,皆屬肺金。

膹:膹滿也;郁:謂奔迫也;痿: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動也。大抵肺主氣,氣為陽,陽主輕清而升,故肺居上部,病則其氣膹滿,奔迫不能上升,至於手足痿弱,不能運動。由肺金本燥,燥之為病,血液衰少,不能榮養百骸故也。《經》曰:目得血而能視,掌得血而能握,指得血而能攝,足得血而能步,故秋金旺則霧氣蒙郁,而草木萎落。病之象也,萎猶痿也。

白話文:

潰爛是因為水分的轉化造成的。所謂五行之理,事物過於極端,就會被其克制者反過來制衡,所以火熱過於極端,就會反過來被水氣所化解。就像鹽可以使物品堅固,防止其腐爛,因為鹽的鹹寒屬性是水氣,可以制衡火熱,使其不過於極端,所以能夠持久堅固。萬物都是如此。

所有濕腫滿脹的症狀,都屬於脾土的範疇。

脾土是人體的根本,如果土氣過於濕潤,就會造成痞塞腫脹,萬物也是如此,所以長夏濕土,才會讓萬物生長繁盛。

所有氣機鬱結、肌肉萎縮的病症,都屬於肺金的範疇。

「膹」指的是腹部飽滿,「郁」指的是氣機奔迫,「痿」指的是手足痿弱,無法活動。總之,肺主氣,氣屬陽,陽主輕清上升,所以肺位於人體上部,如果生病,就會出現氣機鬱結、奔迫,無法上升,進而導致手足痿弱,無法活動。這是因為肺金本性乾燥,乾燥就會生病,血液衰少,無法滋養百骸所致。《經》書中說:眼睛得到血液才能視物,手掌得到血液才能握物,手指得到血液才能抓取,腳掌得到血液才能行走,所以秋季金氣旺盛時,就會出現霧氣蒙蔽、草木凋零的現象。這都是疾病的徵兆,萎縮就如同痿弱。

諸寒收引,皆屬腎水。

收斂引急,寒之用也,故冬寒則拘縮矣。

六氣為病

諸暴強直,支痛緛戾,裡急筋縮,皆屬於風。(厥陰風木,乃肝膽之氣也。)暴:卒也。強直:堅勁也。支痛:支持也,謂堅固支持,筋攣不柔而痛也。緛:縮也。戾:乖戾也,謂筋縮裡急,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主於緊斂,短縮勁切,風木為病反見燥金之化者,由亢則害,承乃制也。

況風能勝濕而為燥也,風病勢甚而成筋緩者,燥之甚也,故甚者皆兼於燥也。

熱類

諸病喘嘔,吐酸,麻黃,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衊血汗,皆屬於熱。(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也。)

白話文:

寒性收縮,都归属于肾水。

收敛、引急是寒气的作用,所以冬天寒冷的时候就会感到身体拘缩。

六气致病:

各种暴发性强直、肢体疼痛、里急筋缩,都属于风。(厥阴风木,是肝胆之气。)暴:突然发作。强直:僵硬。支痛:支撑疼痛,指肌肉僵硬难以弯曲而疼痛。緛:收缩。戾:乖戾,指筋缩里急,违反常态而生病。但是燥金主紧敛,收缩劲急,风木致病反而表现出燥金的特性,这是因为亢盛则害,相克而制的原因。

何况风能胜湿而化燥。风病严重而导致筋缓的,是燥气过盛,所以严重的病症大多兼有燥气。

热类:

各种病症的喘息呕吐、吐酸、麻黄,抽筋,小便浑浊,腹胀巨大,叩之如鼓,痈疽疮疹,瘤气结核,吐泻霍乱,昏迷肿胀,鼻塞流涕鼻衄,出血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恐悲笑,谵妄,鼻衄血汗,都属于热。(少阴君火之热,是心和小肠之气。)

喘:火氣甚為夏熱;衰為冬寒。故病寒則氣衰而息微;病熱則氣盛而息粗,而為喘也。

嘔:胃膈熱甚則為嘔,火氣炎上之象也。吐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而肝木自甚,故為酸也。如飲食熱,則易於酸矣。或言吐酸為寒者,誤也。且如酒之味苦而性熱,能養心火,故飲之則令人色赤氣粗,脈洪大而數,語澀語妄,歌唱悲笑,喜怒如狂,冒昧健忘,煩渴嘔吐,皆熱證也。其吐必酸,為熱明矣。

況熱則五味皆厚,經曰:在地為化,化生五味。故五味熱食則味皆厚也,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或口淡者胃熱也。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胃為五臟之本。故傷生冷堅硬之物,則令人噫醋吞酸,猶寒傷皮毛,能令陽氣壅滯,而為病熱也。

白話文:

呼吸急促,稱為喘。夏天天氣炎熱,火氣旺盛,容易導致喘;冬天寒冷,陽氣衰弱,也容易導致喘。所以,如果身體寒涼,陽氣不足,呼吸就會微弱;如果身體發熱,陽氣旺盛,呼吸就會急促,這就是喘的原因。

嘔吐,是因為胃和膈膜火氣太盛引起的,是火氣向上冒的現象。嘔吐酸液,是肝木的特性,由於火氣過旺,壓制了金氣,無法平息肝木,導致肝木過盛,所以吐出酸液。如果吃了熱的東西,就容易引起嘔吐酸液。有些人認為嘔吐酸液是寒氣導致的,這是錯誤的。例如,酒的味道苦,但性質溫熱,能滋養心火,所以喝了酒會讓人面色紅潤,呼吸急促,脈搏洪大而快,說話困難或胡言亂語,唱歌時悲傷哭泣,喜怒無常,頭腦昏沉健忘,口渴嘔吐,這些都是熱證。而酒後嘔吐的內容物一定是酸的,這就證明了它是熱症。

此外,熱證還會讓五味都變得厚重。經書上說:「在地為化,化生五味。」所以,如果五味的食物過於溫熱,味道就會變得厚重。因此,肝臟發熱,就會口酸;心臟發熱,就會口苦;脾臟發熱,就會口甜;肺臟發熱,就會口辣;腎臟發熱,就會口鹹;如果嘴巴淡而無味,則是胃熱。胃屬土,土是萬物的根本,胃是五臟的根本。如果吃了生冷、堅硬的食物,就會導致打嗝和嘔吐酸液,就像寒氣損傷皮膚和毛髮一樣,會讓陽氣阻塞,產生熱症。

俗醫妄以為冷,主溫和脾胃,而獲愈者,猶傷寒用桂枝麻黃藥發表令汗出而愈也。若久吐酸不已,則不宜溫之,當以寒藥下之,後以涼藥調之。所以中酸而不宜食油膩之物者,蓋因能令氣之壅塞也。

暴注:卒瀉也,腸胃熱甚而傳化失常,火性疾速故也。

下迫:裡急後重也,火能燥物,能令下焦急迫也。

轉筋:熱燥於筋而筋轉也。或言轉筋為寒者,誤也。所謂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證明矣。霍亂吐瀉之人,必有轉筋之證。大法吐瀉煩渴為熱,不渴為寒,霍亂轉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或曰以溫湯漬之則愈,以冷水沃之則劇,何也?蓋溫湯能令腠理開發,熱氣消散,轉筋即止;冷水能令腠理閉密,熱氣鬱塞,轉筋不止。世俗見溫湯漬之而愈,妄疑為寒也。

白話文:

許多庸醫誤以為病人是寒症,便用溫熱藥物來調理脾胃,而治癒的患者,就像傷寒病用桂枝、麻黃等藥物發汗而痊癒一樣,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患者久吐酸液不止,就不適合溫熱藥物,應該用寒涼藥物瀉下,之後再用涼藥調理。因此,胃酸過多,不適合吃油膩食物的人,是因為油膩會造成氣機壅塞。

突然腹瀉叫做暴注,是腸胃熱盛,傳化失常,火性急躁所致。

裡急後重叫做下迫,是因為火能乾燥,令下焦急迫。

肌肉抽筋叫做轉筋,是熱燥傷筋而致。有些人認為轉筋是寒症,這是錯誤的。所謂「轉」就是動,陽動陰靜,轉筋是熱證無疑。患霍亂吐瀉的人,一定會有轉筋的症狀。一般來說,吐瀉、煩渴是熱症,不渴是寒症,霍亂轉筋卻不渴的患者,從未見過。有人說用溫湯浸泡就能治癒轉筋,用冷水澆則會加重病情,這是因為溫湯能令毛孔開泄,熱氣消散,轉筋自然停止;而冷水會使毛孔閉塞,熱氣鬱積,轉筋便不會停止。世俗見溫湯浸泡能治癒,就誤以為轉筋是寒症。

小便渾濁:天氣寒則水清潔,天氣熱則水渾濁,如清水為湯則自白濁也。

腹脹大鼓之如鼓:氣為陽,熱盛則氣盛,故腹脹滿也。癰:淺而大也。經曰:熱勝血則為癰膿也。

疽:深而惡也。

瘍:有頭,小瘡也。

疹:浮小,癮疹也。

瘤:氣赤瘤丹,熛熱勝氣也。

結核:熱氣鬱結,堅硬如果中核也,不必潰發,但令熱氣散,自然消也。

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也。或言吐瀉為寒者,誤矣。大法吐瀉煩渴為熱,不渴為寒。或熱吐瀉始得之,亦有不渴者;若不止則亡液,而後必渴。或寒本不渴,若亡津液過多,則亦燥而渴也。大抵完穀不化而色白,吐利腥穢,澄徹清冷,小便清白不澀,身涼不渴,脈沉細而遲者,寒證也。

白話文:

小便浑浊:天气寒冷的时候,水比较清澈,天气炎热的时候,水就比较浑浊,就像清水煮沸后,自然也会变得浑浊一样。

腹胀大鼓之如鼓:气是阳性的,热气旺盛就会导致气盛,所以肚子会胀满。痈:疮疡浅而大。经书上说:热气胜过血液就会形成痈脓。

疽:疮疡深而恶。

疡:有头,小的疮疡。

疹:浮在皮肤表面,小的疙瘩,称为瘾疹。

瘤:气血郁结,形成红色的肿块,是因为热气盛过气血造成的。

结核:热气郁结,坚硬如核,不必溃烂,只要让热气散开,自然会消失。

吐下霍乱:三焦是水谷运化的通道,热气过盛就会导致运化失常,从而出现呕吐腹泻和霍乱。有些人说呕吐腹泻是寒证,这是错误的。治疗吐泻的关键在于,烦渴是热证,不渴是寒证。有时热证引起的呕吐腹泻,刚开始也不一定感到口渴;如果病情持续,会导致体液流失,最后一定会口渴。有时寒证本来不口渴,但如果津液流失过多,也会出现燥热和口渴。总的来说,食物不能消化,颜色发白,呕吐物和腹泻物有腥臭味,澄澈清冷,小便清澈不涩,身体发凉不口渴,脉象沉细而迟缓,这些都是寒证的表现。

如小兒病熱吐利,乳未消而色尚白,不可便言為寒,當以飲食藥物之色別之,若穀雖不化,而色變非白,小便赤黃,吐利煩渴,脈洪大而數者,熱證也。蓋瀉白為寒,余皆為熱瀉。白者,肺金之色也。由寒水甚而制火,不能平金,肺金自甚,故色白也。瀉青者,肝木之色也。

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木自甚,故色青也。如傷寒少陰下利青水,色純青,仲景以大承氣湯下之,為熱明矣。瀉黃者,脾土之色也。由火盛水衰,脾土自旺,故色黃也。瀉紅者,心火之色也。瀉黑者,腎水之色也。由亢則害,承乃制,火熱過極,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下利色黑者即死。

白話文:

如果小孩子生病發熱,又吐又瀉,乳汁還沒消化完,臉色卻還是白的,不能馬上就說這是寒症,應該根據飲食和藥物的顏色來判斷。如果穀物雖然沒有消化,但顏色變了,不是白色,小便赤黃,吐瀉煩渴,脈搏洪大而快,那就是熱證。因為瀉白屬於寒證,其他的瀉下都是熱瀉。白色是肺金的顏色,由於寒水過盛而抑制了火,無法平衡金,肺金自己過盛,所以臉色就白了。瀉青屬於肝木的顏色,由於火旺盛抑制了金,無法平衡木,肝木自己過盛,所以臉色就青了。像傷寒少陰症下利排出青色的水,顏色純青,仲景用大承氣湯瀉下,就證明這是熱證。瀉黃屬於脾土的顏色,由於火旺盛水衰弱,脾土自己旺盛,所以顏色就黃了。瀉紅屬於心火的顏色。瀉黑屬於腎水的顏色,由於過於亢盛就會有害,需要承制,火熱過於極端,反而會兼用水來制約它,所以顏色就黑了,下利顏色發黑的人就會死。

又如瘡癤,皆屬火熱,其本一也,其標則有五焉。以其在皮膚之分屬肺金,故出白膿;以其在血脈之分屬心火,故為血癤;以其在肌肉之分屬脾土,故出黃膿;以其在筋之分屬肝木,故其膿色帶蒼;深至骨屬腎水,故紫黑血也。若以下痢黑者為寒,然則瘡癤之出紫黑血者亦為冷歟?又如痢本濕熱之相兼也,舉世皆言赤痢為熱,白為寒者,誤之久矣。

殊不知陰陽之道,猶權衡也,一高則必一下,一盛則必一衰,故陽盛者陰必衰,陰盛者陽必衰,自然之理也。豈有陰陽二氣俱盛於腸胃,而同為赤白之痢乎?夫痢何也?蓋因六七月間,世之穀肉果菜濕熱太盛,人食之,感其毒氣於腸胃,而化為汗水,腐爛為膿血,而下赤白也。治痢之法,當以苦寒之藥治之。

白話文:

例如像潰瘍和發炎等病症都屬於火熱類型,它們的根本原因是一樣的,但是表現形式卻有所不同。如果這種病變發生在皮膚上,就歸屬於肺部的金元素,因此會出現白色的膿液;如果這種病變發生在血液循環系統中,就歸屬於心臟的火元素,因此會成為血瘤;如果這種病變發生在肌肉組織中,就歸屬於脾胃的土元素,因此會出現黃色的膿液;如果這種病變發生在筋膜組織中,就歸屬於肝臟的木元素,因此它的膿液顏色會偏綠;如果深入到骨骼部分,就歸屬於腎臟的水元素,因此會呈現紫色或黑色的血液。如果認為拉肚子時排出的黑色物質是因為寒冷引起的,那麼為什麼潰瘍和發炎所產生的紫色或黑色血液也被視為寒冷呢? 再比如說腹瀉本身是由溼熱交加導致的疾病,但現在大家都認定紅色便便是因為熱症,白色便便是因為寒症,這已經是一個錯誤很久的看法了。實際上,陰陽之間的道理就像天平一樣,一個上升另一個就會下降,一個旺盛另一個就會衰退,所以當陽氣過盛的時候陰氣一定會衰退,同樣地,當陰氣過盛的時候陽氣也會衰退,這是自然界的一種常規現象。難道陰陽兩股力量同時聚集在腸胃部位,就能夠一起形成紅色和白色的便便嗎? 腹瀉究竟是什麼呢? 通常是在五六月份期間,人們食用的食物中的溼熱成分太多,這些食物進入人的身體後,在腸胃中吸收毒素並轉化成汗液、腐敗成膿血,最後從肛門排泄出來,形成了紅色和白色的便便。治療腹瀉的方法應該使用苦寒性的草藥進行治療。

如晉朝錢仲陽,處香連丸以治小兒之痢,深得玄理。木香苦溫,黃連苦寒,苦能燥濕,寒能勝熱,溫能開發腸胃之鬱結,愈痢多矣。今世俗醫,但以辛熱薑桂之藥,以治諸痢。病之微者,能令腸胃開通,鬱結消散,苟獲一愈;病之甚者,怫熱不開,痢疾轉盛,輕則為小溲不通水腫之疾,重則為瞀亂之病而死矣。深可嘆哉。

又如婦人赤白帶下之病,同乎痢也。蓋人有十二正經,脈有奇經八脈。帶脈者,奇經之一也,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如束帶然。婦人下焦濕熱太甚,津液湧溢,從帶脈淋瀝而下也。舉世皆言白帶為寒者,亦誤矣。凡病此者,必頭目昏眩,口苦舌乾,咽嗌不利,小便赤澀,大便秘滯,脈實而數,皆熱證也。治帶下之法,亦以辛苦寒藥為主,不可驟用燥熱之藥,以損人生命也。

白話文:

晉朝的錢仲陽,用香連丸治療小兒痢疾,深諳其中道理。木香性苦溫,黃連性苦寒,苦味能燥濕,寒能降熱,溫能疏通腸胃的鬱結,所以治療痢疾效果顯著。然而,如今世俗的醫生,只用辛辣溫熱的生薑、桂枝等藥物來治療各種痢疾。病情輕微的,或許能讓腸胃通暢,鬱結消散,暫時治癒;但病情嚴重的,反而會加重熱症,無法消除,痢疾更加嚴重,輕則導致小便不通、水腫,重則神志不清而死,實在令人惋惜。

同樣道理,婦人的赤白帶下病,和痢疾病症類似。人體有十二條正經脈,還有八條奇經脈,其中帶脈是奇經脈之一,起源於脅肋下方,環繞身體一周,如同束帶一般。婦人的下焦濕熱過盛,津液溢出,就會沿著帶脈向下流淌,形成帶下。世間普遍認為白帶是寒症,也是錯誤的。凡是患此病者,必然會出現頭目昏眩、口苦舌乾、咽喉不利、小便赤澀、大便秘結、脈象實數等症狀,都是熱症的表現。治療帶下病,也要以苦寒藥為主,不可急於使用燥熱藥物,以免損害生命。

又如酒蠱而大便濡瀉者,亦由濕熱也。或水腫,或發黃,皆濕熱也。嗚呼!人既有形,不能無病;有生,不能無死。然醫者,但當按法治之,若標本不明,陰陽不審,誤投湯藥,實實虛虛,而死者是誰之過歟?故曰世無良醫,枉死者半,詎不誣矣。

瞀:神昏而氣濁也。

郁:熱極則腠理鬱結,而氣道不通也。

腫脹:陽熱太甚,則腫滿䐜脹也。如六月庶物隆盛,腫脹之象明可見矣。

鼻窒:謂鼻塞也。傷風寒於腠理而為鼻塞者,塞能收斂,陽氣不通暢也。人側臥則下竅通利,上竅反塞者,謂陽明之經左右相交於鼻也。

鼽:鼻出清涕也。

衄:鼻出血也。

白話文:

如果因為喝太多酒而導致腹瀉,也是因為體內濕熱所致。或者出現水腫、黃疸,也都跟濕熱有關。唉,人有形體,就免不了生病;人有生命,就免不了死亡。然而醫生應該根據法則治療疾病,如果不能分清標本、陰陽,胡亂開藥,將虛實搞錯,導致病人死亡,這責任該由誰來負呢?所以說,世間沒有好醫生,白白死去的人有一半,難道不冤枉嗎?

神昏而氣濁,稱為瞀。

熱氣過盛,導致毛孔閉塞,氣道不通暢,稱為郁。

陽熱過盛,就會腫脹,就像六月萬物生長旺盛,腫脹的現象很明顯。

鼻塞,稱為鼻窒。因為受寒邪侵襲毛孔而導致鼻塞,塞能收斂,陽氣無法通暢。人側臥時,下竅暢通,上竅反倒阻塞,這是因為陽明經脈左右交匯於鼻部的緣故。

鼻涕清稀,稱為鼽。

鼻出血,稱為衄。

血溢:血出於上竅也。

血泄:血出於下竅也。

淋:熱客膀胱,小便澀痛也。或曰小便澀而不通為熱,遺溲不禁為冷。豈知熱甚客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廷孔鬱結極甚,氣液不能宣通,故痿痹而神無所用。津液滲入膀胱而為溲也,如傷寒少陰熱極則遺溲,其理明矣。世傳眾方又有冷淋之說,可笑也已。及觀其所治之方,還用榆皮、瞿麥苦寒之藥,其說雖妄,其方乃是由不知造化變通之理,宜半認是而作非也。學不明,而欲為醫,難矣哉!

悶:大便澀滯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木生風,風能勝濕,熱能耗液故也。

白話文:

血溢指的是血液從上部的孔洞流出。

血泄指的是血液從下部的孔洞流出。

淋病指的是熱邪入侵膀胱,導致小便不暢、疼痛。有些人說小便不暢是熱邪,尿失禁是寒邪。殊不知熱邪嚴重時會入侵腎臟,影響足厥陰經,導致經脈阻塞,氣血流通不暢,因此出現肢體痿痺、神志不清的症狀。津液滲入膀胱形成尿液,就像傷寒少陰證熱邪嚴重時會尿失禁,道理是一樣的。世俗流傳的醫方中有冷淋的說法,實在可笑!而且這些方子還用榆皮、瞿麥等寒涼的藥物,雖然說法荒謬,但方子卻是由於對自然規律變化不了解,勉強認可錯誤結果而造成的。學識不精通,就想要行醫,實在是太難了!

悶指的是大便排泄不暢,這是由於火氣旺盛克制金氣,導致金氣不能平息木氣,肝木氣生風,風氣勝過濕氣,熱氣消耗津液造成的。

身熱惡寒:邪熱在表,而反惡寒也。故仲景治傷寒之法,以麻黃汗之。或曰寒在皮膚,則熱在骨髓;熱在皮膚,則寒在骨髓,此說非也。

戰慄:謂火熱過極,反兼水化制之,故戰慄而動搖也。傷寒日深,大汗將出,必先戰粟,熱極故也。人恐懼而戰慄者,恐則傷腎,水衰故也。

驚:心卒動而不寧也。

惑:疑惑而志不一也。

悲:謂心火熱盛則凌肺金,金不受制,故發悲哭也。悲哭而涕淚俱出者,如火熱鍊金,反化為水也。是以肝熱甚則出泣;心熱甚則出汗;脾熱甚則出涎;肺熱甚則出涕;腎熱甚則出唾;猶夏熱太盛則林木流津也。

白話文:

身體發熱怕冷,是因為外邪熱氣入侵,所以反倒畏懼寒冷。因此,張仲景治療傷寒的方法,是使用麻黃發汗。有人說,寒氣在皮膚,熱氣在骨髓;熱氣在皮膚,寒氣在骨髓,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戰慄是指火熱過於極致,反過來被水寒抑制,因此身體戰慄搖晃。傷寒病症加重,大量汗液將要排出,一定會先出現戰慄,這是因為熱氣達到極點的緣故。人因為恐懼而戰慄,是因為恐懼會傷腎,導致水寒減弱。

驚悸是指心臟突然跳動不安。

迷惑是指神志迷糊,思緒不集中。

悲傷是指心火旺盛,就會侵犯肺金,肺金無法克制,因此會發出悲傷的哭聲。悲傷哭泣並且流淚,就像火熱煉金,反過來轉化成水一樣。因此,肝火過旺就會流淚;心火過旺就會出汗;脾火過旺就會流口水;肺火過旺就會流鼻涕;腎火過旺就會流口水;就像夏天炎熱極了,樹木就會流出汁液一樣。

笑:心火熱盛,喜志發也。或以輕手擾人脅肋、膕腋,令癢而笑者,擾亂動撓,火之化也。

譫:多言也。心熱神亂,則語言妄出也。

妄:狂妄也。心熱神昏,則目有所見也。

衄衊血汗:謂鼻出紫黑血也。

濕類

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吐下霍亂,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

痙:痓也,強直,謂強項也。太陽經中濕,則令人項強,有汗者曰陰痓,仲景所謂柔痙是也;無汗者曰陽痓,仲景所謂剛痙是也。

積飲:謂留飲也。

痞:否也。謂氣不升降也。如否卦,陽在上,陰在下,則天地閉塞矣。

白話文:

笑,是因為心火旺盛,導致喜悅的情緒過度表現。有些人會用輕微的動作觸碰別人的脅肋或膕腋,造成癢感而引發笑聲,這都是因為內心躁動不安,是火氣過盛的表現。

譫語,是指說話過多。心火過盛,神志混亂,就會胡言亂語。

妄語,是指狂妄的言行。心火過盛,神志昏迷,就會出現幻覺,看到不存在的事物。

衄,是指鼻子流出紫黑色的血。

濕類

各種抽搐、僵硬、積聚的體液、胸悶腹脹、嘔吐、腹瀉、霍亂、身體沉重、腫脹、肉體鬆軟,按壓下去無法恢復,都屬於濕氣過盛。脾胃主濕土,是濕氣的來源。

痙,是指抽搐、僵硬,特指頸部僵硬。太陽經濕氣過盛,就會導致頸部僵硬。有汗的稱為陰痙,相當於仲景所說的柔痙;無汗的稱為陽痙,相當於仲景所說的剛痙。

積飲,是指體內積聚的體液。

痞,是指氣機不通暢,不能正常升降。就像否卦,陽在上,陰在下,天地閉塞一樣。

隔:阻滯也。腸胃濕甚,則傳化失常也。

中滿:土位中央,濕則令人中焦滿也。

吐下霍亂:謂腸胃濕飲相兼故也。

體重:清陽為天,濁陰為地,濕土為病,體重宜也。

胕腫:濕勝於下也。

肉如泥:按之不起,濕勝於身也。

火類

諸熱瞀瘛,暴瘖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皆屬於火。(絡三焦之氣也。少陽相火,乃心也。)

瞀:昏也。君火化同。

瘛:熱令肌肉跳動也。

暴瘖:卒啞也。心火熱盛,上克肺金,不能發聾也。

白話文:

「隔」指的是阻礙、阻塞。腸胃濕氣過重,就會導致食物消化吸收功能失常。

「中滿」是指腹部脹滿,因為濕氣積聚在脾胃,導致中焦(脾胃)功能失調。

「吐下霍亂」是指因濕熱停滞在腸胃,引起嘔吐腹瀉的疾病。

「體重」指的是身體沉重,因為濕氣停留在體內,就像泥土一樣,使人感到沉重。

「胕腫」是指腳踝腫脹,因為濕氣下注,停留在下肢。

「肉如泥」是指皮膚鬆軟,像泥土一樣,按下去不易回彈,這是濕氣侵入身體的表現。

諸如神志昏迷、肌肉抽搐、突然失聲、躁動不安、狂妄亂語、驚恐害怕、腳踝腫脹疼痛、氣逆上衝、身體顫抖、打噴嚏、嘔吐、瘡瘍、喉嚨痛、耳鳴或失聰、吃不下東西、視力模糊、突然發病、暴病而死等等,都屬於火熱病症。這些病症與三焦經氣絡有關,也與少陽相火(心火)有關。

「瞀」指的是昏迷、神志不清。

「瘛」指的是因熱氣導致肌肉跳動。

「暴瘖」指的是突然失聲,是因為心火過盛,灼傷肺金,導致發聲功能失常。

冒昧:昏憒也。

躁擾:謂熱盛於外,手足不寧也。

狂越:謂乖越禮法而失常也。經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罵詈不避親疏。熱極故也。

罵詈:言之惡也。水數一,道近而善;火數二,道遠而惡,心火熱極,則發惡言也。

驚駭:君火化同。

胕腫:熱勝於內也。

疼酸:痠疼者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故也。

氣逆衝上:火氣炎上也。

禁慄如喪神守:慄,戰慄也,禁冷也;如喪神守,火極而似水化也。

嚏:鼻中因癢而氣噴作其聲也。

嘔、瘡瘍:君火化同。

喉痹:熱客上焦而咽嗌腫也。

耳鳴:熱沖聽戶耳中作聲也。

白話文:

昏憒是指神志不清、迷糊的狀態。

躁擾是指體內熱氣盛,表現為手腳不安寧的現象。

狂越是指行為違背禮法常規,表現失常。經書記載:「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罵詈不避親疏」,都是熱極而發生的表現。

罵詈是指言語惡劣。水性一,道近而善;火性二,道遠而惡,心火過於旺盛,就會說出惡言。

驚駭是指心火過盛,與君火相連而引起。

胕腫是指內熱過盛所致。

疼酸是指火盛克制金,不能平息木氣所致。

氣逆衝上是指火氣向上炎炎。

禁慄如喪神守是指身體戰慄,怕冷,像是失去了神志一樣,這是火氣極盛而轉為水寒的表現。

嚏是指鼻子癢,氣體噴出所發出的聲音。

嘔、瘡瘍是指君火過盛所致。

喉痹是指熱氣上攻上焦,導致咽喉腫脹。

耳鳴是指熱氣衝擊耳戶,導致耳中發出聲音。

聾:水衰火盛,氣道閉塞,耳不聞聲也。微則可治,久則難通。

嘔湧溢食不下:胃膈熱盛,火氣炎上之象也。

目昧不明:五臟熱極,則目昏不能視物也。

瞤瘛:惕跳而肉動也。

暴病暴死:火性疾速故也。由其平日飲食、衣服、性情、好惡,不循其宜而失其常,久則氣變興衰而為病也。蓋因腎水衰虛,心火暴盛,本不能制之,熱氣怫鬱,心神昏冒,則筋骨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若熱甚至極,則死;微則發過如故,俗云暗風。若氣血鬱結,不得宣通,鬱極乃發,若一側得通利,否者痹而癱瘓也。

燥類

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陽明燥金,乃肺與大腸之氣也。)

白話文:

耳聾是因為腎水衰弱,心火旺盛,導致氣道阻塞,耳朵聽不到聲音。初期還可以治療,時間久了就難以治癒。

嘔吐、食物停留在胃中無法消化,是因為胃和食道過於燥熱,火氣上炎的表現。

眼睛看不清是因為五臟積熱過度,導致眼睛昏花,無法視物。

抽搐是身體顫抖、肌肉抽動的現象。

突然發病突然死亡是因為火性快速猛烈。平時飲食、衣著、性格、喜好不當,長期以往,就會導致氣機變化,身體虛弱,最終導致疾病。這是因為腎水衰弱虛弱,心火過盛,無法控制心火,熱氣鬱結,心神昏迷,導致筋骨無力,突然倒地失去知覺。如果熱氣過於嚴重,就會死亡;如果熱氣稍微減輕,就會像發作過後一樣恢復,俗稱「暗風」。如果氣血鬱結無法疏通,鬱結過度就會發病,如果一側得到疏通,另一側則會麻痺癱瘓。

乾燥類疾病

所有乾燥、枯竭、皮膚粗糙、皺紋等症状,都屬於燥熱。陽明燥金,是肺和大腸的氣。

澀:遍身澀滯,不滑澤也。

枯:不榮生也。

涸:不通流也。

干:不滋潤也。

勁:不柔和也。

皴揭:皮膚開裂也,皆血液病爾。

寒類

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癥瘕頹疝,堅痞腹滿急痛,下痢清白,食已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屬於寒。(足太陽寒水,乃腎與膀胱之氣也。)

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如天氣寒,則水自然澄清也。

癥:氣聚之積,或聚或散,無有常處也。

瘕:血結之塊,蓋由女子月水沉滯,久而成瘕也。《經》曰:小腸移熱於大腸為虙瘕,為沉,然則血瘕亦有熱者也,當以標本明之。

白話文:

澀:全身都感到僵硬、不順暢,沒有潤滑的感覺。

枯:缺乏生機、缺乏滋養。

涸:無法流通、阻塞不通。

干:缺乏滋潤、乾燥。

勁:缺乏柔軟、僵硬。

皴揭:皮膚出現裂紋,這都是血液病變。

寒類

各種疾病從上到下所排出的水液都清澈、冰冷,出現癥瘕、頹疝、堅痞、腹滿急痛、下痢清白、食後不飢、吐瀉腥穢、肢體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等症狀,都屬於寒症。(足太陽經屬於寒水,是腎和膀胱的氣。)

從上到下所排出的水液都清澈、冰冷:就像天氣寒冷,水就會自然變得清澈一樣。

癥:是氣體聚集形成的腫塊,有時聚在一起,有時又散開,沒有固定位置。

瘕:是血液凝結形成的塊狀物,多半是因為女子月經血滯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瘕。經書上說:小腸的熱氣傳到到大腸就會形成虙瘕,也就是沉積物,所以血瘕也可能伴隨著熱症,要根據病症的本質和表現來判斷。

頹疝:足厥陰經受寒,則陰腫也。

堅痞腹滿急痛:如水寒則冰,堅硬如地也。

下利清曰:水寒則清淨明白也。

食已不飢:胃熱能消穀,寒則不能消穀,食雖已而亦不飢也。

吐利腥穢:寒水甚而制火,不能平金,肺金自盛,故水腥也。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謂手足蜷攣而冷也。

白話文:

【頹疝】:足厥陰經受到寒冷侵襲,則會導致陰部腫脹。

【堅痞腹滿急痛】:就像水遇冷凝結成冰,變得堅硬如同土地一樣。

【下利清曰】:水遇冷後變得清澈明亮。

【食已不飢】:胃部如果熱度適中可以消化食物,但如果受寒則無法消化,即使吃完飯後也會感到不餓。

【吐利腥穢】:寒氣過重抑制了火氣,不能調和金屬元素,肺部功能過盛,因此吐出的東西有腥味。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指的是四肢蜷縮且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