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1)

1. 演治法第七

可以為古式也。俗醫不明《素問》,妄以為傷冷之疾,而用乾薑、官桂燥熱之藥,可謂投賊以刃矣。治法當用生薑細切,漬以新汲井水,調益元散頓服之,吐瀉即止矣。大渴者,桂芩甘露飲治之。如過無藥之處,可掘一坎深半尺,貯以井水,以手攪之,使泥水混濁,良久泥下水清,取以飲之,亦能愈矣。

外傷

夫邪從外至,傷於皮膚榮衛之間,名曰外傷風,感冒風寒是也。外傷之候有二:傷於寒者,榮血受之,使頭項痛,肢節煩疼,鼻鳴乾嘔也。治法當以通聖散,煎二度各一碗,先以第二煎者頓服之,以雞翎探於喉中,盡吐前藥,腠理開發,再以第一煎者服之,汗隨而出,風寒解也。

內傷

夫內傷之候,皆由飲食失節,起居不時,飢飽勞逸,內傷元氣,其人四肢不舉,百骨痠疼,口淡無味,體困無力,頭眩有時作,有時止,手心熱,手背不熱,與感冒風寒之病大同而小異。治法當以補中益氣湯,連進一二服即愈矣。此濟生拔粹之秘法也。

夫瘧酷之瘧,害人非輕。《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病瘧。蓋因暑毒伏於榮衛之間而不發,因遇秋氣淒滄之水寒,瘧疾因而成矣。或傷於暑,而後傷於風,則先熱而後寒。或先傷於風,而後傷於暑,則先寒而後熱。邪氣淺者連日作,邪氣深者間日作。

治法輕者,先以大柴胡湯、三一承氣湯下之,後以柴胡飲子、白虎湯頓服之,立解;重者,先以三花神祐丸、或大承氣湯下,後以天水五苓散分之,如不愈者,當以常山散吐之,但禁魚、犬、豬、羊半月則愈矣。

夫痢,濕熱疾也。世俗以赤為熱,以白為寒,已明辨矣。治法如腹痛不已,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腸垢積滯,當以三一承氣湯或玄清丸下之,次以黃連解毒湯加當歸、白芍藥服之,後多服芍藥柏皮丸。如小便赤澀者,黃連解毒湯加五苓散以滲泄之,間服玄清丸,此活人良法也。

三消

夫三消之病,消渴、消中、消腎,皆火也。入水之物,無物不潤;入火之物,無物不消。蓋消渴之疾,將飲水至鬥亦不能止其渴,相火燥其膈膜,此膈消也。治法調之而不下,固無以殺炎上之勢。下之而不調,亦無以沃膈膜之干。下之當以三一承氣湯;調之當以涼膈散加桂苓甘露飲,大作劑料服之,間用生地黃、生藕擂汁服之;又當慎起居,戒淫欲,消渴之疾不足憂矣。相火燥其肺臟者,此肺消也,飲一、泄二者必死。

消中之疾,多食而反瘦,亦多渴而飲水,相火燥其胃土也。治法當以三一承氣湯節次下之,五七次後用涼膈散、白虎湯、桂苓甘露飲,三藥合為一服,服之必愈矣。腎消者,相火燥其腎臟者也。《經》曰: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縱欲太甚,白淫因溲而下,或夢寐遺脫。

白話文:

演治法第七

古法治療疾病,往往與現代醫學不同。一些庸醫不懂《素問》的道理,誤以為是寒症,就用乾薑、官桂等燥熱的藥物治療,簡直是用刀去砍殺病人。正確的治療方法是用生薑切碎,用新汲取的井水浸泡,再調和益元散服用,等到嘔吐、腹瀉停止即可。如果病人很渴,就用桂芩甘露飲治療。如果沒有藥物,可以挖個半尺深的坑,裝滿井水,用手攪拌,讓泥水混濁,等過一段時間,泥土沉澱後,取上面的清水飲用,也能治癒。

外傷

邪氣從體外侵入,損傷皮膚和榮衛之間,稱為外傷風,也就是感冒風寒。外傷有兩種情況:受寒者,榮血受損,會導致頭項疼痛,四肢關節酸痛,鼻塞、噁心嘔吐。治療方法是用通聖散煎煮兩次,每次一碗,先服用第二煎的藥液,用雞毛探入喉嚨,把之前的藥液吐出來,使肌膚毛孔疏通,再服用第一煎的藥液,就會出汗,風寒也就解除了。

內傷

內傷的症狀,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起居不規律、飢飽勞累,損傷了元氣,病人四肢無力,全身骨頭酸痛,口淡無味,身體疲乏,頭暈時有時無,手掌心發熱,手背卻不熱,與感冒風寒的症狀很相似,但又略有不同。治療方法是用補中益氣湯,服用一到兩劑就能痊癒。這是濟生拔粹中的秘法。

瘧疾

瘧疾的危害很大,《內經》說:夏天受暑邪侵害,秋天就容易患瘧疾。這是因為暑毒潛伏在榮衛之間沒有發作,遇到秋天寒冷潮濕的氣候,瘧疾就發病了。或者先受暑邪侵害,然後再受風邪侵害,就會先發熱後發冷;或者先受風邪侵害,然後再受暑邪侵害,就會先發冷後發熱。邪氣輕的,每天發作;邪氣重的,隔天發作。

治療方法:輕症者,先用大柴胡湯、三一承氣湯瀉下,然後用柴胡飲子、白虎湯服用,就能立即見效;重症者,先用三花神祐丸或大承氣湯瀉下,然後用天水五苓散分次服用,如果還不痊癒,就用常山散催吐,但要忌食魚、狗肉、豬肉、羊肉半個月,就能痊癒。

痢疾

痢疾是濕熱引起的疾病。民間認為赤痢是熱證,白痢是寒證,這已經是明確的了。治療方法:如果腹痛不止,裡急後重,多次想大便卻排不出,腸道內積聚宿便,就用三一承氣湯或玄清丸瀉下,然後服用黃連解毒湯加當歸、白芍藥,之後多服用芍藥柏皮丸。如果小便赤澀,就用黃連解毒湯加五苓散來利尿,間隔服用玄清丸,這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消渴症

消渴症、消中症、消腎症,都是由於火邪引起的。凡是入水的東西,沒有不能滋潤的;凡是入火的,沒有不能消融的。消渴症的病人,即使喝很多水,也止不住渴,因為相火灼傷了膈膜,這就是膈消。治療方法不能只瀉下,也不能只調和。瀉下要用三一承氣湯;調和要用涼膈散加桂苓甘露飲,加大劑量服用,間隔服用生地黃、鮮藕汁;還要注意起居,戒除房事,這樣消渴症就能痊癒了。相火灼傷肺臟的,這是肺消,如果只飲水不瀉下,就會死亡。

消中症的病人,吃得多反而消瘦,也經常口渴,這是相火灼傷了脾胃。治療方法是用三一承氣湯分次瀉下,五到七次後,再用涼膈散、白虎湯、桂苓甘露飲三藥合在一起服用,就能痊癒了。腎消,是相火灼傷了腎臟。《內經》說:思慮過多,慾望得不到滿足,意淫於外,縱慾過度,就會導致白濁,甚至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