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察病機第五

鼻窒:謂鼻塞也。傷風寒於腠理而為鼻塞者,塞能收斂,陽氣不通暢也。人側臥則下竅通利,上竅反塞者,謂陽明之經左右相交於鼻也。

鼽:鼻出清涕也。

衄:鼻出血也。

血溢:血出於上竅也。

血泄:血出於下竅也。

淋:熱客膀胱,小便澀痛也。或曰小便澀而不通為熱,遺溲不禁為冷。豈知熱甚客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廷孔鬱結極甚,氣液不能宣通,故痿痹而神無所用。津液滲入膀胱而為溲也,如傷寒少陰熱極則遺溲,其理明矣。世傳眾方又有冷淋之說,可笑也已。及觀其所治之方,還用榆皮、瞿麥苦寒之藥,其說雖妄,其方乃是由不知造化變通之理,宜半認是而作非也。學不明,而欲為醫,難矣哉!

悶:大便澀滯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木生風,風能勝濕,熱能耗液故也。

身熱惡寒:邪熱在表,而反惡寒也。故仲景治傷寒之法,以麻黃湯汗之。或曰寒在皮膚,則熱在骨髓;熱在皮膚,則寒在骨髓,此說非也。

戰慄:謂火熱過極,反兼水化制之,故戰慄而動搖也。傷寒日深,大汗將出,必先戰粟,熱極故也。人恐懼而戰慄者,恐則傷腎,水衰故也。

驚:心卒動而不寧也。

惑:疑惑而志不一也。

悲:謂心火熱盛則凌肺金,金不受制,故發悲哭也。悲哭而涕淚俱出者,如火熱鍊金,反化為水也。是以肝熱甚則出泣;心熱甚則出汗;脾熱甚則出涎;肺熱甚則出涕;腎熱甚則出唾;猶夏熱太盛則林木流津也。

笑:心火熱盛,喜志發也。或以輕手擾人脅肋、膕腋,令癢而笑者,擾亂動撓,火之化也。

譫:多言也。心熱神亂,則語言妄出也。

妄:狂妄也。心熱神昏,則目有所見也。

衄衊血汗:謂鼻出紫黑血也。

濕類

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吐下霍亂,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

痙:痓也,強直,謂強項也。太陽經中濕,則令人項強,有汗者曰陰痓,仲景所謂柔痙是也;無汗者曰陽痓,仲景所謂剛痙是也。

積飲:謂留飲也。

痞:否也。謂氣不升降也。如否卦,陽在上,陰在下,則天地閉塞矣。

隔:阻滯也。腸胃濕甚,則傳化失常也。

中滿:土位中央,濕則令人中焦滿也。

吐下霍亂:謂腸胃濕飲相兼故也。

體重:清陽為天,濁陰為地,濕土為病,體重宜也。

胕腫:濕勝於下也。

肉如泥:按之不起,濕勝於身也。

火類

諸熱瞀瘛,暴瘖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皆屬於火。(絡三焦之氣也。少陽相火,乃心也。)

瞀:昏也。君火化同。

瘛:熱令肌肉跳動也。

暴瘖:卒啞也。心火熱盛,上克肺金,不能發聾也。

白話文:

察病機第五

鼻塞:指的是鼻子不通。因風寒侵犯肌膚表層而導致鼻塞,鼻塞會收斂鼻竅,使陽氣無法通暢。人側臥時,下竅通暢,上竅反而阻塞,這是因為陽明經左右交會於鼻子的緣故。

流清涕:鼻子流出清鼻涕。

鼻出血:鼻子出血。

上竅出血:血從上部竅穴流出。

下竅出血:血從下部竅穴流出。

淋證:熱邪侵犯膀胱,小便澀痛。也有人說小便澀滯不通是熱證,小便失禁則是寒證。豈不知熱邪嚴重侵犯腎部,影響足厥陰經,經絡阻塞嚴重,氣血津液無法宣通,因此導致肢體痿痺,神志不清。津液滲入膀胱形成尿液,例如傷寒病少陰經熱邪極盛時會小便失禁,其道理很清楚。民間流傳的許多治療寒淋的方劑,真是可笑!而觀察其所用的方劑,卻仍然使用榆皮、瞿麥等苦寒的藥物,雖然理論荒謬,但方劑卻是源於不知造化變通之理,應該算是半對半錯吧!醫學沒有學精通,就想行醫,真是太難了!

大便秘結:大便乾燥滯留,這是由於火盛克金,不能平抑肝木,肝木生風,風能助濕,熱能耗損津液造成的。

身熱惡寒:邪熱在體表,卻反而惡寒。所以仲景治療傷寒的方法,是用麻黃湯發汗。也有人說寒邪在皮膚,則熱邪在骨髓;熱邪在皮膚,則寒邪在骨髓,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戰慄:指的是火熱過盛,反而被水寒之氣所制約,所以身體戰慄不停。傷寒日久,將要大量出汗時,一定會先出現戰慄,這是因為熱邪極盛的緣故。人因恐懼而戰慄,是因為恐懼傷腎,導致水液不足。

驚悸:心神突然跳動不安。

迷惑:疑惑不解,意志不統一。

悲傷:指的是心火過盛,克伐肺金,肺金失於制約,所以會悲哭。悲哭時涕淚俱下,如同火熱煉金,反而化為水一樣。所以肝熱盛則哭泣;心熱盛則出汗;脾熱盛則流涎;肺熱盛則流涕;腎熱盛則流唾;就像夏天酷熱時,樹木會流出汁液一樣。

喜笑:心火過盛,喜悅之情發作。或者用輕微的手指觸摸人的脅肋、膕窩、腋下,使其發癢而笑,這是因為擾動身體,導致火氣的變化。

譫語:說話很多,胡言亂語。心熱神亂,則語言胡亂。

妄言:狂妄胡言。心熱神昏,則眼睛看到虛幻的事物。

鼻出血紫黑:鼻子流出紫黑色的血。

濕邪類

各種痙攣抽搐、肢體強直、積聚飲邪、痞塊胸悶、嘔吐洩瀉霍亂、身體沉重、肢體腫脹、肌肉鬆軟像泥一樣,按壓不起,都屬於濕邪。(太陰濕土,是脾胃之氣。)

痙攣:指抽搐,肢體強直,指頸項強直。太陽經受濕邪侵犯,會導致項強,有汗的是陰痓,是仲景所說的柔痙;無汗的是陽痓,是仲景所說的剛痙。

積飲:指體內積聚的飲邪。

痞塊:指氣機阻滯不通。如同否卦,陽在上,陰在下,天地閉塞不通。

阻滯:指氣血運行受阻。腸胃濕邪嚴重,則消化吸收功能失常。

胸腹滿脹:脾胃位於中焦,濕邪積聚會導致中焦滿脹。

嘔吐洩瀉霍亂:指腸胃濕飲邪互相兼夾所致。

身體沉重:清陽上升為天,濁陰下降為地,濕邪屬土,為病則身體沉重。

肢體腫脹:濕邪勝於下焦。

肌肉鬆軟像泥一樣:按壓不起,濕邪勝於全身。

火邪類

各種發熱昏迷、抽搐、暴啞、言語錯亂、躁擾狂妄、辱罵驚恐、肢體腫脹疼痛、氣逆上衝、身體戰慄如喪魂失魄、噴嚏嘔吐瘡瘍、喉嚨阻塞耳鳴耳聾、嘔吐食物不能進食、視物模糊不清、突然抽搐、暴病暴亡,都屬於火邪。(絡屬三焦之氣。少陽相火,乃心也。)

昏迷:指神志昏迷不清。君火化同。

抽搐:熱邪導致肌肉跳動。

暴啞:突然失聲。心火過盛,上克肺金,不能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