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察病機第五

熱類

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衊血汗,皆屬於熱。(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也。)

喘:火氣甚為夏熱;衰為冬寒。故病寒則氣衰而息微;病熱則氣盛而息粗,而為喘也。

嘔:胃膈熱甚則為嘔,火氣炎上之象也。吐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而肝木自甚,故為酸也。如飲食熱,則易於酸矣。或言吐酸為寒者,誤也。且如酒之味苦而性熱,能養心火,故飲之則令人色赤氣粗,脈洪大而數,語澀語妄,歌唱悲笑,喜怒如狂,冒昧健忘,煩渴嘔吐,皆熱證也。其吐必酸,為熱明矣。

況熱則五味皆厚,經曰:在地為化,化生五味。故五味熱食則味皆厚也,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或口淡者胃熱也。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胃為五臟之本。故傷生冷堅硬之物,則令人噫醋吞酸,猶寒傷皮毛,能令陽氣壅滯,而為病熱也。

俗醫妄以為冷,主溫和脾胃,而獲愈者,猶傷寒用桂枝麻黃藥發表令汗出而愈也。若久吐酸不已,則不宜溫之,當以寒藥下之,後以涼藥調之。所以中酸而不宜食油膩之物者,蓋因能令氣之壅塞也。

暴注:卒瀉也,腸胃熱甚而傳化失常,火性疾速故也。

下迫:裡急後重也,火能燥物,能令下焦急迫也。

轉筋:熱燥於筋而筋轉也。或言轉筋為寒者,誤也。所謂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證明矣。霍亂吐瀉之人,必有轉筋之證。大法吐瀉煩渴為熱,不渴為寒,霍亂轉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或曰以溫湯漬之則愈,以冷水沃之則劇,何也?蓋溫湯能令腠理開發,熱氣消散,轉筋即止;冷水能令腠理閉密,熱氣鬱塞,轉筋不止。世俗見溫湯漬之而愈,妄疑為寒也。

小便渾濁:天氣寒則水清潔,天氣熱則水渾濁,如清水為湯則自白濁也。

腹脹大鼓之如鼓:氣為陽,熱盛則氣盛,故腹脹滿也。癰:淺而大也。經曰:熱勝血則為癰膿也。

疽:深而惡也。

瘍:有頭,小瘡也。

疹:浮小,癮疹也。

瘤:氣赤瘤丹,熛熱勝氣也。

結核:熱氣鬱結,堅硬如果中核也,不必潰發,但令熱氣散,自然消也。

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也。或言吐瀉為寒者,誤矣。大法吐瀉煩渴為熱,不渴為寒。或熱吐瀉始得之,亦有不渴者;若不止則亡液,而後必渴。或寒本不渴,若亡津液過多,則亦燥而渴也。大抵完穀不化而色白,吐利腥穢,澄徹清冷,小便清白不澀,身涼不渴,脈沉細而遲者,寒證也。

白話文:

察病機第五:熱類

各種疾病導致的喘息嘔吐、吐酸、突然劇烈腹瀉、肌肉抽搐、小便混濁、腹部膨脹如鼓、癰疽瘍疹、腫瘤、結核、霍亂吐瀉、昏迷腫脹、鼻塞流涕出血、出血或便血、尿閉、發熱怕冷、顫抖驚恐悲笑、神志不清、鼻出血、血便、汗血,都屬於熱症。(少陰君火之熱,是真心和小腸之氣。)

喘息:火氣旺盛則表現為夏季的熱症;火氣衰弱則表現為冬季的寒症。所以,病患若體寒,則氣虛息微;若體熱,則氣盛而呼吸粗重,因而喘息。

嘔吐:胃膈熱盛則會嘔吐,這是火氣上炎的表現。吐酸是由於肝木之氣過盛,火盛克金,不能制約肝木,導致肝木自盛,故而吐酸。如果飲食過熱,也容易導致吐酸。有人認為吐酸是寒症,這是錯誤的。例如酒味苦而性熱,能助長心火,所以飲酒會使人面紅氣粗,脈洪大而頻數,說話困難或胡言亂語,唱歌悲笑,喜怒無常,冒失健忘,煩渴嘔吐,這些都是熱症。其嘔吐物必為酸性,說明是熱證。

況且,體熱則五味皆覺濃厚,《內經》說:「在地為化,化生五味。」所以,食用熱性食物,五味都會覺得濃厚。因此,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甜,肺熱則口辛辣,腎熱則口鹹,如果口淡則為胃熱。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胃為五臟之本。所以,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會讓人呃逆、吞酸,如同寒邪傷及皮毛,會導致陽氣鬱滯,而發為熱病。

庸醫妄以為是寒症,而使用溫補脾胃的方法,雖然有時也能治癒,這如同傷寒使用桂枝麻黃藥發汗而癒一樣。如果長期吐酸不止,就不宜溫補,應該用寒涼藥物瀉下,然後再用涼性藥物調理。所以,口中發酸的人不宜食用油膩食物,因為油膩食物會加重氣機鬱滯。

暴瀉:突然劇烈腹瀉,腸胃熱盛,傳化失常,火性急躁迅速,故而如此。

下迫:裡急後重,火能燥熱,能使下焦急迫。

轉筋:熱邪燥傷筋脈而導致肌肉抽搐。有人認為轉筋是寒症,這是錯誤的。「轉」即運動,陽動陰靜,說明是熱證。霍亂吐瀉的人,一定會有轉筋的症狀。總體來說,吐瀉煩渴屬熱證,不渴屬寒證,霍亂伴隨轉筋卻不渴的情況是不存在的。有人說用溫水浸泡就能痊癒,用冷水沖洗則會加重病情,這是因為溫水能使毛孔舒張,熱氣消散,轉筋自然停止;冷水則會使毛孔閉塞,熱氣鬱積,轉筋不能停止。世人見到溫水浸泡後痊癒,便誤以為是寒症。

小便混濁:天氣寒冷則尿液清澈,天氣炎熱則尿液混濁,如同清水加熱後就會變渾濁一樣。

腹部膨脹如鼓:氣屬陽,熱盛則氣盛,所以腹部膨脹。癰:淺而廣泛。經書說:「熱勝血則為癰膿。」

疽:深而險惡。

瘍:有膿頭的小瘡。

疹:浮淺而小的皮疹,癮疹。

瘤:氣血凝聚成紅色腫塊,熱盛勝於氣。

結核:熱氣鬱結,堅硬如同核桃,不必潰破,只要散熱,自然就會消退。

霍亂吐瀉:三焦是水穀運化的通道,熱邪盛則傳化失常,導致吐瀉霍亂。有人認為吐瀉是寒證,這是錯誤的。總體來說,吐瀉煩渴屬熱證,不渴屬寒證。有時熱證導致的吐瀉初期可能不渴,但如果持續下去就會失液,然後必然口渴。寒證初期不渴,但如果失液過多,也會乾燥口渴。總而言之,食物不消化而顏色發白,吐瀉物腥臭,澄澈清冷,小便清澈不澀,身體冰冷不渴,脈沉細而遲者,是寒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