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諸君子

《壽世編》~ 增纂壽世編序 (1)

回本書目錄

增纂壽世編序 (1)

1. 增纂壽世編序

范文正公有云:不能為良相,必為良醫。誠以醫國之與醫人,道不同,而心則一也。顧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陸宣公晚年家居,尤留心醫理,聞有秘方,必手自抄錄,謂此亦活人之一術。然則施藥不如傳方,洵非誣矣。吾嘗見世之人,偶得秘傳,製成丸散,或以網利,或以沽名。

用之者良多效驗,而擅其獨得之奇,人自為師,家自為學,縱有靈丹妙藥,賴以全活者,百無二三,究何益哉。湖南朱君文庵,見青浦諸善士所輯壽世一編,雖傳方僅十餘頁,而命名之意甚善,因加增纂,於乙巳重刊行世。復於庚戌夏,別類分門,列上下卷,益復綱舉目張,擇精守約。

雖途窮日暮,倉猝病生,皆可依賴,求方瞭如指掌,洵度世之金針,而壽民之切務也。余目供京職,即慕宣公所為,徒以淺見寡聞,未能成帙。越辛酉,由部曹外擢州牧,揀發來楚,館於朱君家。展閱是編,深愜素願,亟刷印數百本,藏諸笥簏。頻年宦轍所經,與賢士大夫交,必出以贈。

洞庭、衡岳之間,蒙其惠者不少。今渠陽氓庶,山居野處,寒暑易侵,又鮮習岐黃,有病則惟占勿藥。余忝膺司牧,心甚憫之。每公暇接見都人士,咸持贈一編以退,俾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無不可家喻而戶曉。歷年余,經驗既多,踵門求者日益眾。予喜朱君樂善之心,有以成人之美,由此擴而充之,則民無夭札,物無疵癘,亦庶幾燮理陰陽之一助云。嘉慶十年歲在乙丑孟秋月

三韓福順介軒氏書於

靖州官廨之虛白堂

白話文:

范仲淹公曾說過:如果無法成為優秀的宰相,那麼就應該成為一個好醫生。這是在強調治理國家和治療人們疾病的方式雖然不同,但其內心的意圖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幫助人們。然而,雖然藥材是由醫生配製,但是許多藥方卻是古人傳下來的。陸宣公在他晚年居家時,特別關注醫學理論,一旦聽到有祕密的藥方,必定親自抄寫下來,他認為這是拯救生命的一種方式。然而,實際上提供藥品不如傳授藥方,這種說法確實是有道理的。我曾經見過世上的一些人,偶然得到祕密的配方,製成藥丸或散劑,有的人以此獲利,有的人則以此博取名聲。

使用這些藥的人非常多,且效果顯著,但他們常常獨佔這些奇特的療法,各自為師,各自研究,即使有神奇的藥物,能真正依靠它們存活的人,一百個裡可能只有兩三個,這又有什麼好處呢?湖南的朱文庵先生,看到青浦眾多慈善人士編輯的《壽世》一書,雖然傳授的藥方只有十多頁,但其命名的意圖非常好,因此他進行了增補編纂,在乙巳年重新出版。後來在庚戌年的夏天,他又按照不同的主題進行了分類,分為上下兩卷,使得整本書的結構更加清晰,選擇更精確,保持更簡潔。

即使在窮途末路,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都可以依賴這本書,查找藥方如同查看手掌一樣容易,這確實是引導世人的一個重要工具,也是延長人民壽命的重要工作。我在北京任職,非常羨慕陸宣公的作為,只是因為自己見識淺薄,無法完成一本完整的書籍。到了辛酉年,我從中央官員被提拔為地方官員,來到湖南,住在朱先生家裡。我閱讀了這本書,非常滿足我的願望,我立即印刷了數百本,放在我的行李箱裡。這些年來,無論我去到哪裡,遇到有學問的大夫,我都會送他們一本。

在洞庭湖、衡山之間,受到這本書影響的人不在少數。現在渠陽的普通百姓,生活在山間野外,很容易受到天氣變化影響,而且很少有人懂得醫學,生病時往往只能靠占卜而不去吃藥。我作為地方官員,對此感到十分同情。每次公務閒暇時,我都會接見市民,並贈送他們一本書,讓他們可以將知識從親朋好友開始,由近及遠地傳播開來,這樣每個家庭都能瞭解和明白。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書中的方法,來尋求幫助的人越來越多。我很高興朱先生有一顆善良的心,願意幫助他人,如果這種精神能夠被廣泛推廣,那麼人民就不會早逝,物品也不會受到損壞,這也會有助於調節陰陽平衡。這是嘉慶十年,乙丑年秋季的第一個月,

由三韓福順介軒氏在靖州官署的虛白堂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