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生訓纂》~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起居(附諸忌)
行路勞倦骨疼,直得暖處睡。行路多,夜間向壁角拳足睡,則明目足不勞。遠行觸熱及醉後用冷水洗面,則生黑點成目疾。早行食煨生薑少許,避瘴開胃。夜行常叩齒殺鬼邪,或用手掠腦後發,而精邪不敢近。夜間行勿歌唱大叫。久坐傷肉,久臥傷氣。坐勿背日,勿當風濕,勿坐臥於墳墓之傍,令人精神散。
燈燭而臥,神魂不安,尤忌行房。口吹燈則損氣。將睡叩齒則齒固。臥宜側身屈膝,不損心氣,覺宜舒展,精神不散,舒臥招邪魅。床高三尺以上,則地氣不及,安臥榻當門,不吉。枕內安麝辟邪,安決明子、菊花明目。濯足而臥,四肢無冷疾。臥足一伸一屈不夢泄。寢不得言語,五臟如懸磬然,不懸不可發聲。
睡不可張口,泄氣損氣。眠勿歌詠,大不祥。夜間不宜說鬼神事。醉臥黍穰中發瘡患。人臥不可戲將筆墨畫其面,魂不歸體。臥魘不語,是魂魄外遊,為邪所執,宜暗喚或以梁上塵吹鼻中即醒,忌以火照,則神魂不入,或於燈前魘者,本由明出不忌火,並不宜近喚及急喚,亦恐失神魂也。起晏則神不清。
凡睡覺飲水更睡成水癖。
沐浴未乾未可睡。頻浴者,氣壅於腦,滯於中,血凝而氣散,體雖澤而氣自損,故有癤疽之患。多汗損血。大汗偏脫衣,及醉令人扇,生偏枯半身不遂。食飽不可洗頭,不宜冷水淋。用炊湯洗面無精神。水過夜面上有五色光彩,及磨刀水俱不可洗手。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通,真氣在下,好走。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好移。三十歲五臟大定,肌內堅固,血脈盛滿好步。四十歲臟腑十二筋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
八十歲肺氣衰,魄將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乃去,形骸獨居。人年四十陰氣自半矣,五十肝氣衰,六十筋不能動,精氣少,須當自慎自戒,少加調和攝養,寧不為養生之本。七十歲以上取性自養,不可勞心苦形,冒寒暑。若能順四時運氣之和,自然康健延年,苟求貪得尚如壯歲,不知其可也。
養生以不損為延年之術,不損以有補為養生之經,居安慮危,防未萌也。不以小惡為無害而不去,不以小善為無益而不為。雖少年致損,氣弱體枯,及晚景得悟防患補益,氣血有餘而神自足矣。
導引法,夜半後生氣時,或五更睡覺,或無事閒坐腹空時,寬衣解帶,先微微呵出腹中濁氣一九止,或五六止,定心閉目,叩齒三十六通,以集身神,然後以手大拇指背拭目,大小九過,使無翳障,明目去風,亦補腎氣。兼按鼻左右七過,令表裡俱熱,所謂灌溉中嶽以潤肺。
白話文:
起居(附諸忌)
睡覺要選擇溫暖的地方。走路太多,晚上睡覺時應將腳蜷縮在牆角,這樣可以明目,腳也不容易疲勞。長途跋涉後,或酒醉後,不要用冷水洗臉,否則容易長黑斑,導致眼疾。早上出門前,可以吃一點煨好的生薑,可以避瘴氣,增進食慾。晚上走路,經常叩齒可以殺死鬼邪,或用手捋捋後腦勺的頭髮,這樣邪祟就不敢靠近。晚上走路不要唱歌大喊大叫。久坐傷肌肉,久臥傷氣。坐著的時候不要背對太陽,不要迎風受寒,不要坐在或躺在墳墓旁邊,否則會讓人精神渙散。
點著燈睡覺,會讓人神魂不安,尤其忌諱房事。用嘴吹滅燈會損傷元氣。睡前叩齒可以使牙齒堅固。睡覺時應側臥屈膝,這樣可以避免損傷心氣;睡醒後應該舒展四肢,以免精神渙散。舒舒服服地睡覺容易招來邪魅。床的高度應該在三尺以上,這樣地氣才不會侵擾;睡床不宜正對大門,不吉利。枕頭裡放一些麝香可以辟邪,放決明子、菊花可以明目。洗腳後睡覺,四肢就不會感到寒冷。睡覺時腳要時伸時屈,就不會做春夢。睡覺時不要說話,五臟就像懸掛的磬一樣,不可以發出聲音。
睡覺時不要張嘴,這樣會散失元氣。睡覺時不要唱歌,很不吉利。晚上不要說鬼神之事。醉酒後睡在黍穰(谷物秸稈)上容易長瘡。睡覺時不要讓人拿筆墨畫臉,否則魂魄難以歸體。睡覺時做噩夢,不要說話,這是魂魄外出遊蕩,被邪祟控制了,應該輕輕呼喚,或者用梁上的灰塵吹進鼻孔,這樣就能醒過來;不要用火照,否則神魂回不來。如果是睡在燈前做噩夢,是因為燈光太亮,所以不用忌諱火,也不要大聲呼喚或急促呼喚,以免驚擾神魂。起晚了,精神就不清爽。
睡覺時喝水,然後繼續睡覺,容易患上水腫病。
洗澡後身體沒有擦乾就睡覺是不好的。經常洗澡的人,容易導致氣血鬱結於腦部和內臟,血液凝滯,元氣散失,雖然身體光滑,但元氣卻會損耗,所以容易長癰疽。出汗太多會損傷血液。大汗淋漓時不要脫衣服,酒醉後也不要讓人扇風,否則容易半身不遂。飯後不要洗頭,也不要用冷水沖洗。用煮過的湯水洗臉會讓人沒精神。隔夜水洗臉會使臉上出現五彩的光,磨刀水也不可以用來洗手。
人生十歲,五臟開始發育完善,氣血暢通,真氣在下,喜歡跑動。
二十歲氣血旺盛,肌肉開始生長,喜歡搬運東西。
三十歲五臟基本發育完善,肌肉結實,血脈充盈,喜歡步行。
四十歲臟腑、十二經脈都發育完善,肌膚開始鬆弛,容貌開始衰老,頭髮開始斑白,但身體機能比較穩定,喜歡坐著。
五十歲肝氣開始衰弱,肝臟開始萎縮,膽汁開始減少,視力開始下降。
六十歲心氣開始衰弱,容易憂慮悲傷,氣血衰弱,喜歡臥床。
七十歲脾氣虛弱,皮膚乾燥。
八十歲肺氣衰弱,魂魄將要離開人體,所以說話容易出錯。
九十歲腎氣衰竭,四臟和經脈虛弱。
一百歲五臟都虛弱,神氣將要消失,只剩下軀殼。人到四十歲,陰氣就開始衰減一半了;五十歲肝氣衰弱;六十歲筋骨不能活動,精氣減少,應該謹慎小心,注意保養身體,這才是養生的根本。七十歲以上的人,要順其自然地保養身體,不要勞心費力,不要受寒暑之氣的侵襲。如果能夠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自然就能健康長壽,如果像年輕時一樣貪圖享樂,不知節制,那就不可行了。
養生之道在於不損傷身體,延年益壽的關鍵在於有所補充。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不要因為小毛病無害而置之不理,也不要因為小善無益而不去做。即使年輕時損傷了身體,導致氣弱體衰,只要到了晚年能夠意識到問題,及時防患補益,氣血充盈,精神自然也就充足了。
導引法:深夜以後,陽氣生髮之時,或者五更起床後,或者無事閒坐,肚子空空的時候,寬衣解帶,先輕輕呼出腹中濁氣,九次或五六次即可,然後靜心閉目,叩齒三十六次,以聚集身心元氣,然後用大拇指的背面輕輕擦拭眼睛,九次,這樣可以明目去風,也能補腎氣。同時按摩鼻翼左右各七次,使表裡都溫熱,這叫做灌溉中嶽(指肺)以滋潤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