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時旨要》~ 卷一 陰屬 (3)
卷一 陰屬 (3)
1. 論人事失養之郁
氣不可以郁也。《經》云:人本於陰陽,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於天氣,此壽命之本也。故肺氣通於鼻,心氣通於舌,肝氣通於目,脾氣通於口,腎氣通於耳。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是以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正以氣之為用、無所不至,一有不調則氣鬱矣。
鬱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在外有六氣之侵,在內有九氣之亂,而凡病之為虛為實、為熱為寒,其變態莫可名狀,治此者惟有調之一法。然自河間相傳,咸謂木香、檳榔可以調氣,陋矣!夫調者,調其不調之謂也。如邪氣在表,散即調也,邪氣在裡,行即調也,實邪壅滯,瀉即調也,虛羸困憊、補即調也。
白話文:
氣不可鬱結。《內經》上說:人體始於陰陽,九竅、五臟、十二關節,都與天相通,這是長壽的根本。所以肺氣通於鼻,心氣通於舌,肝氣通於目,脾氣通於口,腎氣通於耳。衛氣運行,一日一夜,五十次週流全身,白天在陽氣運行二十五次,晚上在陰氣運行二十五次,因此,拂曉時陰氣盡,陽氣出於眼,眼睛張開,氣就上升到頭部。正是由於氣的功能無所不至,一旦有一處不調,就會氣鬱。
氣鬱則會內閉九竅,外壅肌肉,外有六氣侵襲,內有九氣擾亂,而凡是虛實寒熱的病症,其變化莫測。治療這種病症,只有調和一種方法。然而自河間以來,都認為【木香】、【檳榔】可以調氣,這太過膚淺了!調和是指調和不調和的氣。如果邪氣在表,散去邪氣就是調和;如果邪氣在裡,驅邪外出就是調和;如果實邪壅滯,瀉下邪氣就是調和;如果虛弱困憊,補益就是調和。
此外如按摩針熨,可以調經絡之氣,勝憂勝怒,可以調情志之氣,穀食果畜,可以調化育之氣,凡一切溫清升降潤燥緩峻之治,莫非調之之法,不獨越鞠丸、逍遙散、神祐、承氣諸方,為能治氣之郁也。此氣鬱之治也。
血亦不可郁也。《經》云: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精藏於腎,所蘊無多,血富於沖,所至皆是。蓋其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無所不及。凡為七竅之靈,四肢之用,筋骨之和柔,肌肉之豐盛,以至滋臟腑,安神魂,潤顏色,充營衛,津液得以通行,二陰得以調暢,皆血之用也。然血屬陰,氣屬陽,陰靜陽動,故血每隨氣而流行,一失其和,則血鬱矣。
白話文:
除了按摩、針灸、熨帖等方法,用於調節經絡之氣;勝過憂鬱和憤怒,用於調節情志之氣;穀物、蔬果、肉食,用於調節化生之氣。凡是溫熱、清爽、升降、潤養、乾燥、緩急等療法,都是調節方法。並不是隻有越鞠丸、逍遙散、神祐、承氣湯這些方劑才能治療氣鬱。這些都是治血鬱的方法。
血液也不可以鬱結。《黃帝內經》說:營氣和衛氣,是精氣。血液,是神氣。精華儲存在腎臟,數量不多;血液充盈於沖脈,所到之處都是。蓋因它生化於脾臟,統攝於心臟,儲藏於肝臟,宣發於肺臟,運行於腎臟,灌溉全身,無處不到。凡是七竅靈敏,四肢活動,筋骨柔韌,肌肉豐滿,滋養臟腑,安神定魂,潤澤色澤,充實營衛,津液正常運行,兩陰(腎陰和肺陰)得以調暢,這些都是血液的作用。不過,血液屬陰,氣屬陽,陰靜陽動,所以血液常常隨著氣而運行,一旦失和,就會血鬱。
凝於膚者為痹,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壅瘀於經絡,則發為癰疽;膿血鬱結於腸臟,則留為血塊、血癥。或乘風熱則為癍、為疹,或滯陰寒則為痛、為痹,亦有留滯中焦,痛悶不散,吐出紫黑成塊者。此其間宜散宜利,宜溫宜通,宜消宜攻,宜和宜養,全在臨症施行。
俾血脈和則精神乃居。此血鬱之治也。
痰鬱之症,有風痰,有寒痰、有熱痰,有燥痰,有濕痰,有老痰,有食積痰,皆能為郁。其症咳嗽食減面黃,目下胞黑,甚者為支飲、為流注、為癱瘓、為中風,昏冒厥逆,為妄見鬼神。治法:風寒者散之,熱者清之,燥者潤之,濕者辛以開之。老痰食痰,非攻不去,飲成窠囊,非蒼朮不能傾;痰在皮裡膜外,非白芥、竹瀝不能達,此痰鬱之治也。
白話文:
凝結成塊在皮膚上的叫痹痛,凝結成塊在脈絡中的叫經泣,凝結成塊在腳上的叫厥冷。阻滯瘀血在經絡中,就會發作為癰瘡;膿血積結在腸胃中,就會留下血塊、血癥。有些疾病乘著風熱而發作,形成癤、疹子;有些疾病滯留在陰寒中發作,引起疼痛、痺痛;有些疾病停留在中焦,疼痛鬱悶散不去,吐出紫黑色塊狀物。對這些疾病,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既可疏散,又可瀉下;既可溫暖,又可疏通;既可消散,又可攻補;既可調和,又可滋養。
使血脈和順,精神才能安居。這就是血鬱的治療方法。
痰鬱的疾病,有風痰、寒痰、熱痰、燥痰、濕痰、老痰、食積痰等,都能導致鬱證。其症狀有咳嗽、食慾減退、面黃、眼下發黑;嚴重的會形成支飲、流注、癱瘓、中風、神昏抽搐,出現幻覺等。治療方法:風寒痰用散劑驅散;熱痰用清熱劑清熱;燥痰用滋潤劑滋潤;濕痰用辛溫藥開散。老痰、食積痰,不攻不散;飲液積聚成囊腫,非蒼朮不能傾瀉;痰在皮膚肌肉層,非白芥、竹瀝不能達至。這就是痰鬱的治療方法。
食鬱之症,其初不過停留,可消可化,迨郁之久,則成積矣。有食則惡食,噯滿痞塞,便秘不通,一經血裹,則為癥結、為九蟲、為食癇,為瘦削成癆,宜用治積之法,以所惡者攻之,以所喜者誘之,如神麯、麥芽,治麵食酒積者也;楂炭、烏梅、皮硝、五穀蟲,治肉積者也;穀芽、陳皮、萊菔子,治米食者也;肉桂、木香,治水果者也;枳實、厚朴、檳榔、大黃、治堅硬之物者也;附、桂、乾薑,治菌菇之寒毒者也;蒜頭、蘿蔔,治薰燒之火毒者也;蒼朮、半夏,治水濕之成飲者也;蘆薈、蕪荑,治食滯之成蟲者也,去其積而鬱開矣。此食鬱之治也。
白話文:
食物停滯造成的疾病,一開始不過是食物停留,可以消散化解。如果停滯久了,就會形成積聚。有食物就厭惡飲食,胸悶脹滿不暢,大便不通,一旦血液包住了,就成為癥結,成為寄生蟲,成為食物引起的癲癇,導致消瘦成癆。應該使用治療積聚的方法,用病人厭惡的食物來攻治,用病人喜歡的食物來引誘。比如,神曲、麥芽,用於治療麵食和酒食積聚;山楂炭、烏梅、皮硝、五穀蟲,用於治療肉食積聚;穀芽、陳皮、萊菔子,用於治療米食積聚;肉桂、木香,用於治療水果積聚;枳實、厚朴、檳榔、大黃,用於治療堅硬食物積聚;附子、桂皮、乾薑,用於治療菌菇的寒毒;大蒜、蘿蔔,用於治療薰燒的火毒;蒼朮、半夏,用於治療水濕形成的食飲停滯;蘆薈、蕪荑,用於治療食物停滯形成的寄生蟲。去除這些積聚,鬱滯就能消除。這就是治療食物停滯的方法。
筆花氏曰:郁之為義,有否象焉,有畜象焉。凡天之六氣,人之七情,感之者,一失其暢順之機,即病而為郁。前明劉基謂:蓄極者泄,閟極者達,熱極則風,壅極則冬。可見鬱於中者,未有不發於外。但所發之症,全視其人氣血之強弱,以為吉凶禍福之判,能勝者郁解則復,不能勝者,抱郁以終矣。大約六氣之郁,外邪多實,七情之郁,內傷多虛。
世之治郁者,不問何因,但以鬱金、香附、烏藥、枳殼之類,而曰吾開其鬱,此特坐井之見耳。余思人身一小天地,通則泰,塞則否,而天地之所以致此否者,恆暘恆雨,恆燠恆寒,咎徵之來,巳非一致,人之郁,亦猶是也。故曰:郁者,萬病之源也。《易》曰:「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內陰將盛之候也。因屬於陰以為卷首。
白話文:
筆花氏說:「鬱」這個字的意思,有阻滯不通的現象,也有積蓄停滯的現象。凡是天地的六種氣候變化,人的七種情緒,如果受到它們的影響,稍微失去暢通順遂的機會,就會生病而變成鬱結。明朝的劉基說:「積蓄停滯到極點就發散,閉塞阻塞到極點就通達,熱到極點就變成風,壅塞到極點就變成冬。」可見心裡鬱積的人,沒有不發洩到外面的。但是發作出來的症狀,完全看個人的氣血強弱,以此判斷吉凶禍福。氣血強的人,鬱結化解就能恢復健康,氣血弱的人,帶著鬱結到終老。大致來說,六氣的鬱結,多半是外邪實證,七情的鬱結,多半是內傷虛證。
世間治療鬱積的人,不問什麼原因,只用鬱金、香附、烏藥、枳殼等類的藥物,就說自己打開了鬱結,這只是坐井觀天的見解罷了。我認為人的身體是一個小天地,通暢就安泰,閉塞就不安泰,而天地所以會導致不安泰,是因為太陽恆久照射、雨水恆久降落,暑熱恆久酷烈、寒冷恆久嚴寒,出現災異的徵兆,常常不只一種。人的鬱結,也是如此。所以說:鬱結是萬病的根源。《易經》說:「小人的勢力增長,君子的勢力衰退。」
2. 諸郁湯頭
越鞠丸須香附芎,蒼朮山梔神麯從。
逍遙散用柴歸芍,苓朮陳甘煨姜薄。(有方去姜加山梔。)
左金丸治肝經熱,黃連吳茱共為末。
六安煎用夏甘苓,白芥陳皮共杏仁。
參蘇飲用木香葛,前夏苓陳甘枳桔。
白話文:
越鞠丸需要香附、芎、蒼朮、山梔、神麴。
逍遙散用柴胡、歸脾、白芍、茯苓、蒼朮、陳皮、甘草、煨姜、薄荷。 (有的方子去姜加山梔。)
左金丸治療肝經熱,黃連、吳茱萸一起研磨成粉。
六安煎用夏枯草、甘草、茯苓、白芥、陳皮、杏仁。
參蘇飲用木香、葛根、前胡、夏枯草、茯苓、陳皮、甘草、枳實、桔梗。
局方羌活散,麻防細蔓菁,前胡芎枳菊,苓草石膏芩。
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桂甘薑棗同。
香蘇散,用蘇葉,香附甘陳薑棗啜。
神術湯用蒼朮,防風甘草加蔥白。
五積參苓夏,陳甘枳樸蒼,麻黃歸芍桂,芎芷桔乾薑。
溫胃飲用參朮陳,扁豆乾姜歸草能。
白話文:
羌活散方劑中包含羌活、防風、細辛、蔓菁、前胡、川芎、枳實、菊花、茯苓、草果、石膏、黃芩。
桂枝湯用來治療太陽經風寒,藥材有芍藥、桂枝、甘草、生薑、大棗。
香蘇散使用蘇葉、香附、甘草、陳皮、生薑、大棗。
神術湯使用蒼朮、防風、甘草、蔥白。
五積散包含人參、茯苓、夏枯草、陳皮、甘草、枳實、樸硝、蒼朮、麻黃、生地黃、芍藥、桂枝、川芎、芷草、桔梗、乾薑。
溫胃飲使用人參、蒼朮、陳皮、扁豆、乾薑、生地黃、甘草。
理中湯用術參姜,炙草還加制附剛。
四逆湯,須冷服,附子乾薑甘草足。
六味地黃湯,山山熟地,丹苓兼澤瀉,八味附桂相。
理陰煎用炙草歸,熟地乾薑附肉桂。
右歸熟地萸杞好,附桂杜仲山藥草,氣虛參朮乾薑找。
白話文:
理中湯使用術參姜,炙草還需要加入制附剛。
四逆湯必須冷服,附子、乾薑、甘草要足量。
六味地黃湯,需要山山熟地,丹苓還要加入澤瀉,八味則需添加附桂。
理陰煎使用炙草歸,熟地、乾薑、附子、肉桂都要加入。
右歸湯要用熟地、萸杞、附桂、杜仲、山藥、草,氣虛的話還要找參朮乾薑。
大補元煎參熟山,萸杞當歸杜仲甘。
四味香薷用扁豆,厚朴香薷甘草湊。
四苓散用豬赤苓,瀉術加桂即五苓。
益元散用朱甘滑,除卻硃砂名六一。
生脈散治熱傷氣,人參麥冬北五味。
人參白虎湯,知石糯甘相。
白話文:
大補元煎用人參、熟地、山茱萸、枸杞、當歸、杜仲。四味香薷用扁豆、厚朴、香薷、甘草。四苓散用豬苓、赤茯苓、澤瀉、桂枝,加了桂枝就是五苓散。益元散用朱砂、甘草、滑石,去掉朱砂就是六一散。生脈散治熱傷氣,用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白虎湯用知母、石膏、粳米、甘草。
杏翹清肺飲,通草貝蔞薷,豉滑梔絲竹,玄荷蔻苡蘆。
至寶丹用牛黃,犀角硃砂安息香,玳瑁琥珀金銀箔,龍腦雄黃共麝香。
藿香正氣芷腹苓,半樸蒼蘇桔草陳。
白話文:
-
杏翹清肺飲:這是一個清肺的飲料配方,主要成分有杏仁、桑葉和菊花,用於治療肺部熱症或痰多的情況。
-
通草貝蔞薷:這是一種中藥方,主要用來治療尿路阻塞或小便不順的情況,主要成分有通草、貝母和蒐蒐。
-
豉滑梔絲竹,玄荷蔻苡蘆:這個方子主要用來調理腸胃,主要成分有豆豉、滑石、梔子、玄參、肉桂、苡仁和蘆根。
-
至寶丹用牛黃,犀角硃砂安息香,玳瑁琥珀金銀箔,龍腦雄黃共麝香:這是一個名為「至寶丹」的藥丸配方,主要成分有牛黃、犀角、硃砂、安息香、玳瑁、琥珀、金銀箔和龍腦、雄黃、麝香,常被用於急救和治癒重病。
-
藿香正氣芷腹苓,半樸蒼蘇桔草陳:這是一個調理胃氣的方子,主要成分有藿香、紫蘇、茯苓、半夏、蒼朮、桔梗和陳皮。這個方子通常被用來治療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等情況。
大分清飲二苓通,車澤山梔枳殼從。
小分清次用二苓,枳樸澤瀉並苡仁。
胃苓湯,用五苓,再加平胃合而成。
平胃散,製蒼朮,炙草陳皮同厚朴。
羌活勝濕湯防風,羌獨藁本蔓草芎。
潤燥湯,用通幽,桃紅生熟地黃儔,升麻歸草磨檳汁,麻仁合共大黃投。(本方去麻仁、大黃名通幽湯。)
白話文:
大分清飲用二苓通、車前子、澤瀉、山梔子和枳殼。小分清則用二苓、枳實、澤瀉和薏仁。胃苓湯以五苓散為基礎,再加入平胃散。平胃散則由製蒼朮、炙甘草、陳皮和厚朴組成。羌活勝濕湯包含防風、羌活、藁本、蔓荊子和川芎。潤燥湯則以通幽散為基礎,並加入桃紅、生熟地黃、升麻、歸尾、磨過的檳榔汁、麻仁和大黃。去除麻仁和大黃的潤燥湯,則稱為通幽湯。
麥門冬湯桑根皮,紫苑桔梗生地宜,五味竹茹姜甘草,酌加半夏麻黃齊。(石頑曰:大病後餘邪釀火,蘊肺咳血,非麻黃不能開;痰凝氣結,非半夏不能祛。此二味究宜慎之。)
潤腸丸用麻仁桃,羌歸大黃皂秦艽。
生地黃煎鮮地骨,知母葳蕤蔞根茯,生地麥冬生薑汁,
白話文:
麥門冬湯使用桑根皮、紫苑、桔梗、生地、五味子、竹茹、甘草,可以酌加半夏和麻黃。石頑說:大病之後,餘邪留存,容易化火,蘊積在肺部,導致咳血,非用麻黃不可打開;痰凝氣結,非用半夏不能去除。這兩味藥要慎用。
潤腸丸使用麻仁、桃仁、羌活、熟地黃、大黃、皂角、秦艽。
生地黃煎使用鮮地骨皮、知母、葳蕤、蔞根、茯苓、生地、麥冬、生薑汁。
石膏白蜜加竹瀝。
甘露須天麥,生熟地黃芩,枳甘枇杷葉、石斛共茵陳。
地黃丸(一名六味丸,即,前六味地黃湯。)
升陽散火湯,升葛羌獨防,人參柴芍藥,生炙草加姜。
黃連解毒湯,芩柏山梔相。
大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饒(去芒硝即小承氣。)
白話文:
石膏、白蜜加上竹瀝。甘露、天麥、生熟地黃、黃芩,枳實、甘草、枇杷葉、石斛,一起搭配茵陳。地黃丸,又名六味丸,就是前六味地黃湯。升陽散火湯,用葛根、羌活、獨活、防風,人參、柴胡、芍藥,生薑、炙甘草。黃連解毒湯,用黃芩、黃柏、山梔子。大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去掉芒硝就是小承氣湯。
天王補心丹,參苓味遠玄,棗仁天麥梗,柏子地歸丹。
四磨飲用沉香,烏藥枳實與檳榔。
化肝煎用青陳芍,丹梔澤貝加白芥。
柴胡疏肝香附芎,枳殼陳甘赤芍從。
大棗半陳,甘草與茯苓。
歸脾湯用四君遠,耆歸木香棗仁眼。
白話文:
天王補心丹使用人參、茯苓、遠志、玄參、酸棗仁、天麻、麥冬、側柏葉、生地、丹參。
四磨飲使用沉香、烏藥、枳實、檳榔。
化肝煎使用青皮、陳皮、芍藥、丹皮、梔子、澤瀉、貝母、白芥子。
柴胡疏肝散使用柴胡、香附、川芎、枳殼、陳皮、甘草、赤芍。
大棗甘草湯使用大棗、半夏、陳皮、甘草、茯苓。
歸脾湯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遠志、黃芪、當歸、木香、酸棗仁、龍眼肉。
通瘀煎瀉香附查,烏青歸尾木紅花。
人參清肺桑白皮,杏仁阿膠粟殼隨,炙甘知母烏梅肉,一棗還須地骨皮。
七福飲用棗仁歸,遠志參甘地術為。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氣陽虛餌,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白話文:
通瘀煎是用香附、川芎、烏藥、當歸、熟地黃、尾閭、紅花組成。人參清肺湯是用桑白皮、杏仁、阿膠、粟殼、炙甘草、知母、烏梅、大棗、地骨皮組成。七福飲是用大棗仁、當歸、遠志、人參、甘草、地黃、白術組成。四君子湯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藥為基礎,可加入夏枯草成為六君子湯,用於補氣化痰,治陽虛之症。若加半夏則功效不同,若加香砂則可治胃寒。
甘麥大棗治大棗,甘草小麥大棗煨。
秘旨安神參棗仁,半夏當歸芍茯神,橘紅炙草五味子,生薑湯下鎮神魂。
補膽防風參薑棗,細獨前芎茯神草。
溫膽湯,用二陳,枳實竹茹紅棗並。
遠志丸用茯神苓,菖蒲龍齒硃砂參。
白話文:
甘麥大棗用來治療大棗,甘草和小麥大棗一起煨。
秘方用參、棗仁安神,半夏、當歸、芍藥、茯神,橘紅、炙草、五味子,生薑湯一起下鎮神魂。
補膽用防風、參、薑、棗,細辛、前胡、茯神草。
溫膽湯使用二陳湯、枳實、竹茹、紅棗。
遠志丸使用茯神、白朮、菖蒲、龍齒、硃砂、參。
平補鎮心丹,苓神熟麥天,山參龍齒遠,朱棗味車前。
四七湯中有茯神,遠志菖蒲配二陳。
獨活湯,用羌活,柴胡細辛姜草合,參苓半夏共沙參,五味棗仁烏梅肉。
珍珠母即石決明,龍齒沉香柏子仁,參苓棗仁兼熟地,硃砂犀角與歸身。
神祐丸攻積,牽牛與大黃,青陳芫戟遂,輕粉共檳香。
白話文:
平補鎮心丹,用茯苓、神曲、熟麥芽、天花粉、人參、龍齒、遠志、朱砂、棗肉和車前子。
四七湯有茯苓、遠志、菖蒲,再配上二陳湯。
獨活湯用羌活、柴胡、細辛、生薑、甘草,還有參苓、半夏、沙參、五味子、棗仁和烏梅肉。
珍珠母就是石決明,還有龍齒、沉香、柏子仁,再加人參、茯苓、棗仁、熟地黃、硃砂、犀角和當歸身。
神祐丸用來攻積,用牽牛子、大黃、青黛、陳皮、芫花、大戟,再配上輕粉和檳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