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家訓》~ 重訂喉科家訓卷一 (1)
重訂喉科家訓卷一 (1)
1. 第一章 內經咽喉精義
咽喉各症頭緒紛繁,內經三陰三陽任督皆有喉症,今先以經義述之於前,再以療法書上於後,庶幾臨證稍有把握。經云:足陽明之別,上絡頭項,合經之氣,下絡喉嗌,其病氣逆喉痹,瘁疳。足陽明其支,循喉嚨,其痛頸腫喉痹。手陽明為病,頸腫口乾喉痹。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
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三焦手少陽也是動,則病嗌腫喉痹。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捲口乾。少陽司天三之氣,喉痹目赤,善暴死。少陽司無客勝,則丹胗外發,喉痹頸痛嗌腫。膽足少陽也,肝中之將,他取法於膽,咽為之使。手太陽脈人缺盆,循咽丁膈,為病有嗌痛。
白話文:
咽喉各症頭緒紛繁,內經三陰三陽任督皆有喉症,今先以經義述之於前,再以療法書上於後,庶幾臨證稍有把握。
經云:
- 足陽明經的支脈,上行至頭項,與本經的氣相合,再往下行至喉嚨,其病氣逆上導致喉嚨閉塞,出現喉痹、身體虛弱、消瘦等症狀。
- 足陽明經的支脈,沿著喉嚨,其病症表現為頸部腫痛、喉嚨閉塞。
- 手陽明經生病,會導致頸部腫脹、口乾舌燥、喉嚨閉塞。
- 手陽明經與少陽經氣逆不通,會引起喉嚨閉塞、咽喉腫脹。
喉痹不能言語,取足陽明經;能言者取手陽明經。
- 三焦經與手少陽經氣血運行不暢,也會導致咽喉腫脹、喉嚨閉塞。
- 邪氣入侵手少陽經的支脈,會導致喉嚨閉塞、舌頭捲縮、口乾舌燥。
- 少陽經主司三焦之氣,其生病時,會出現喉嚨閉塞、眼睛發紅,甚至突然暴死。
- 少陽經氣虛無力,則會導致丹田外發,喉嚨閉塞、頸部疼痛、咽喉腫脹。
膽經為足少陽經,是肝經的副將,其取法與膽經相同,咽喉為膽經的助手。
- 手太陽經脈從鎖骨上窩處進入,沿著咽喉下降至膈肌,其病症有咽喉疼痛。
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領腫。足太陰之脈,上挾咽連舌本,為病有舌本強,舌本痹痛。太陸在泉,嗌腫喉痹。太陰之勝,喉痹項強。厥陰所謂甚者,咽乾熱中者,陰陽相簿而熱,故嗌乾也。足厥墜之脈,循喉嚨之後,為病有嗌乾。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為病有口熱舌乾,咽腫嗌乾及痛。
手少陰脈出心繫,上挾咽,為病有嗌乾。少陰司天,嗌乾腫。上嗌乾,口中熱如熮,取足少陰。邪容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納食,無故善怒。衝任之脈,起於胞中,循背內為經絡之海,循腹上行,會於咽喉,絡於唇口。督脈為病嗌乾。三陰三陽及奇脈俱有咽喉之疾也。
白話文:
當太陽位於泉宮時,寒氣入侵,人們容易出現咽喉疼痛、頸部腫脹的症狀。足太陰脾經向上連接咽喉,並與舌根相連,所以病症會表現為舌根僵硬、舌根疼痛。太陽位於泉宮時,也容易出現咽喉腫脹、喉嚨閉塞的狀況。足太陰脾經過盛則會導致喉嚨閉塞、頸部僵硬。厥陰心包經病症嚴重時,會出現咽喉乾燥、口渴、心口發熱的症狀,這是因為陰陽失衡導致熱氣上炎,所以咽喉乾燥。足厥陰肝經循行於喉嚨後方,所以病症會出現咽喉乾燥。足少陰腎經循行於喉嚨並與舌根相連,所以病症會出現口渴、舌頭乾燥、咽喉腫脹、咽喉乾燥疼痛等症狀。
手少陰心經起於心臟,向上連接咽喉,所以病症會出現咽喉乾燥。少陰心經主司天部,所以咽喉乾燥腫脹。上焦咽喉乾燥,口中熱如火燒,需要治療足少陰腎經。邪氣侵入足少陰腎經的絡脈,會導致咽喉疼痛,難以進食,並且無緣無故發怒。衝脈與任脈起於胞宮,沿著背部內側行走,是經絡之海,向上循行至腹部,彙集於咽喉,與嘴唇、口腔相連。督脈病變也會導致咽喉乾燥。三陰三陽以及奇經八脈都可能導致咽喉疾病。
十二經中惟太陽行腦後,由背上行,其餘各經皆絡於咽喉也。
內經獨取心與三焦為主,有何也?蓋心為人臟,少陰君火屬之,諸瘡痛養無不由於心也。三焦即網油也,小陽相火屬之,上連心肺,中兼脾胃肝膽,下連腎膀大小腸,又為水之道也。五藏六腑其油膜無不貫通。且左咽胃也,右喉肺也。肺為制節五臟之氣,開竅於鼻,主皮毛。
胃為谷海,職司出納,乃九竅六府之長,開竅於口,又主肌肉。所以風熱犯上,瘟疫流行之症,以四經為宗旨也。肺胃為咽喉之部位,心與三焦二脈共絡於喉也。故內經謂一陰一陽結而生痹,或外感六淫,或內傷熱蒸,其始由於氣熱,故痹於處也。氣熱結而血不行,則腫脹阻氣,難以呼吸,此喉痹之所由名。
而喉閉纏喉乳娥等名,皆痹之謂也。
白話文:
十二條經脈中,只有太陽經從腦後經過,沿著背部向上走,其他的經脈都連接到咽喉。
《內經》單獨選取心臟和三焦作為主要部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心臟是人體的臟腑,屬於少陰君火,所有瘡傷疼痛的治療都離不開心臟。三焦就像網狀的油脂一樣,屬於小陽相火,上連接心肺,中間連接脾胃肝膽,下連接腎膀胱大小腸,同時也是水流的通道。五臟六腑的油膜都互相貫通。而且左側連接胃部,右側連接肺部。肺負責調節五臟的氣息,與鼻子相通,主掌皮毛。
胃是五穀的倉庫,負責吸收和排泄,是九竅六府的首腦,與嘴巴相通,同時主掌肌肉。所以風熱上犯,瘟疫流行的疾病,以四條經脈為治療重點。肺和胃位於咽喉部位,心臟和三焦兩條經脈也共同連接到咽喉。所以《內經》說一陰一陽結合就會產生痺症,可能是外感六淫,也可能是內傷熱蒸,其根源在於氣熱,因此產生痺症。氣熱凝結,血液無法流通,就會導致腫脹阻塞氣息,難以呼吸,這就是喉痺的由來。
而喉閉、纏喉、乳娥等等名稱,都是痺症的不同表現形式。
2. 第二章 咽喉臟腑統宗
咽喉其竅則一,其路兩歧。經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咽喉小腸者,傳送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又云:「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喉為肺之系,咽為胃之系。天之風寒暑濕燥,從喉入肺;地之臊焦香腥腐,從咽入胃。」以此悟之,喉者主氣之上下,由肺入心,由心入脾,由脾入肝,由肝入腎,貫通五藏,藏而不泄,使呼吸者也。
咽者水穀之道路,由咽人胃,由胃入小腸,化糟粕,泌水穀,分人膀胱大腸,貫通六府,泄而不藏,使傳送者也。由此觀之,嚦喉顯然兩途也。
白話文:
咽喉兩途:氣與水穀之道
**咽喉只有一個開口,但卻通往兩個不同的路徑。**經書記載:「咽喉是水谷(食物)進出的通道,咽喉與小腸相連,負責傳送食物。喉嚨則是氣體上下流通的通道。」
經書又說:「天上的氣息通過肺部,地上的氣息通過咽喉。喉嚨是肺的連接處,咽喉是胃的連接處。天上的風寒暑濕燥,從喉嚨進入肺部;地上的腥臭焦香腐敗,從咽喉進入胃部。」
**由此可知,喉嚨主要負責氣體的上下流通,**從肺部進入心臟,再進入脾臟,接著進入肝臟,最後進入腎臟,貫通五臟,將氣息儲藏而不外泄,使我們能夠呼吸。
**咽喉是水谷(食物)的通道,**從咽喉進入胃部,再進入小腸,將食物轉化為糟粕,並將水谷(營養)分流至膀胱和大腸,貫通六腑,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負責傳送食物。
由此看來,咽喉顯然分為兩條不同的途徑。
3. 第三章 三陰三陽主在少陰少陽
內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之訓。余細思之:少陰君火一陰也,少陽相火一陽也,因指火而言之也。君火打少陰雌官之火也,相火者祀罟坎宮之火也。手少陰心脈挾咽,足少陰腎脈系喉嚨。三焦為水火之道路,君相二火假道相通,坎離既濟,水火平勻,咽喉本無疾病。
二火獨勝,氣熱火結,三焦道路閉塞,陰不能上承,陽不能下降,氣熱則結,結則腫,腫痹痹,甚則不通而危矣。此咽喉經義,三陽三陰取法,則在少陰少陽之謂也。
白話文:
《內經》記載:「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之訓。」我仔細思考後,認為:少陰君火為一陰,少陽相火為一陽,此處指的便是火。君火為少陰(心)之火,相火為少陽(命門)之火。手少陰心經循行經過咽喉,足少陰腎經連通喉嚨。三焦為水火運行之道路,君相二火借道相通,坎離既濟,水火平衡,咽喉原本無病。
若二火獨盛,氣熱火結,三焦道路阻塞,陰氣無法上行,陽氣無法下降,氣熱則凝結,凝結則腫脹,腫脹則痹痛,嚴重則不通氣而危及生命。這是咽喉病的經絡義理,三陽三陰的取法,皆在少陰少陽之間。
4. 第四章 診斷簡明
喉症外治,但觀形象施方療治,必求脈舌。如右寸洪緊,肺家感風也;兩關浮數,胃火肝風。弦滑風痰也;緩滑濕痰也;左寸浮洪,心火也;右寸沉遲,肺家寒也;右寸沉細,肺蘊熱也;右尺洪大,三焦火旺也;左尺浮洪而有力,腎虛火炎也;紅腫而脈洪,風火也;爛而不腫,脈象沉實,結毒也;細數而浮者,虛火也;細而緩者,虛寒也。此診斷之大略也。
舌乃心之苗也。凡病俱現於舌,能辨其色,症自顯然。舌胎白膩,客邪未化熱也,又主濕蘊痰滯。苔黃主熱,焦黃熱甚,燥黑熱極。務須視其有津無津。有津而無憎寒惡熱,但覺神疲,手足有時作冷,乃下元龍雷之火上升,忌投涼劑,宜以引火歸原之。無津而執甚,神志糊,手足瘛瘲,禁用熱藥,宜以滋液化火熄風之法。
白話文:
喉嚨疾病的外治,只看外貌施治,一定還要觀察脈象和舌苔。例如,右手寸脈洪大而緊,是肺部感受風寒;兩關脈浮而數,是胃火上炎、肝風內動。脈象弦而滑,是風痰;脈象緩而滑,是濕痰。左手寸脈浮而洪,是心火旺盛;右手寸脈沉而遲,是肺部寒氣;右手寸脈沉而細,是肺部蘊熱;右手尺脈洪大,是三焦火旺;左手尺脈浮而洪且有力,是腎虛火炎;舌頭紅腫且脈象洪大,是風火;舌頭潰爛但不腫,脈象沉實,是毒氣鬱結;脈象細而數且浮,是虛火;脈象細而緩,是虛寒。這些是診斷喉嚨疾病的大概方法。
舌頭是心臟的苗芽。所有疾病都會反映在舌頭上,能辨別舌苔顏色,病症就會顯露出來。舌苔白而膩,是外邪未化熱,也代表濕氣蘊積、痰液滯留。舌苔黃,代表熱證;舌苔焦黃,代表熱證嚴重;舌苔燥黑,代表熱證極度嚴重。一定要觀察舌苔是否有津液。舌苔有津液,但沒有怕冷、怕熱的症狀,只是感覺疲倦,手腳偶爾發冷,這是下元腎氣之火上升,忌用寒涼藥物,應該用引火歸原的藥物。舌苔沒有津液,而且口渴嚴重,神志昏迷,手腳抽搐,禁止使用熱藥,應該用滋陰化火、熄風的藥物。
總之,無率氣襲人身中,必次第傳變。臨證之時,察形窮原,對症施藥,自然可愈。內經云:「神聖功巧,不過望聞問切,細心推詳,方可無誤也。」此望舌之大略也。尚祈明師裁政之。
白話文:
總而言之,若非有特殊原因導致氣體侵襲人體,其影響必定會逐步轉化和變化。在臨牀診斷時,我們應仔細觀察病人的外在表現,探尋病因,針對症狀開具藥方,這樣自然就能夠使病情痊癒。《內經》中有言:「高明的醫生之所以能治病救人,無非是通過望、聞、問、切四種診法來獲取信息,再仔細分析推敲,才能確保診斷的準確無誤。」這就是望舌的基本要領。希望各位明師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和指導。
5. 第五章 喉部識經
咽喉二孔,左為納食消化之關也,右能納氣,吸引空氣之所也,乃肺胃二經之部位也。先哲云:乃一身百節之竅,呼吸出入之處也。方寸之地,受病最速。若不識經辨證而為能施方療治乎?如卜眯屬胃陽,下肥屬脾陰。舌中心也,四圍脾也。舌根舨腎,小舌名蔽丁屬胃,喉之友。
右舌根屬肝,外咐耳垂下亦屬肝。牙齒屬腎,牙齦上屬肯,下屬脾。上唇屬脾,下唇屬胃。此喉部識經之大略也。如有夫到之處,祈高明政之。
白話文:
我們的喉嚨有兩個孔,左邊負責吃東西,消化食物,是胃經所在;右邊負責吸氣,是肺經所在。古人說,喉嚨是全身關節的入口,呼吸的通道,小小的部位,卻最容易生病。如果不懂經絡辨證,怎麼能開方治病呢?例如,下巴下面肥胖,是脾陰虛弱;舌頭中間是心,周圍是脾,舌頭根部是腎,小舌頭是胃。右邊舌頭根部是肝,耳朵下面也屬於肝。牙齒是腎,牙齦上面是胃,下面是脾。上嘴唇是脾,下嘴唇是胃。這些都是喉部經絡的大概知識,如果有錯誤的地方,請高明指正。
6. 第六章 喉證虛實宜辨
咽喉一科,先哲有三十六、七十二種之硎也。但名目雖多,治法不比虛實二字。余細思之,不必多立病名,往亂心口也。若外感之邪為實,則風熱犯土,瘟疫流行,治之在急。緩則傷入,外來暴熱,若不仰盆焚,雨熱勢靴消,治法不出乎辛涼。內生之火偽虛,寒氣凝結,真陽閉郁,虛陽雷電土騰,若不雌照當空,陰霾不嚨消散,龍雷斷難潛伏,治法故以熱藥導之。也有餘之火為實,由於酒濕薰蒸,肝氣鬱遏,厚味壅熱,皆有餘之火也。
祗能因其症而擇用療治。不足之火為虛,水虧火旺,津液被傷,精血枯耗,治宜甘緩滋降。此辨明虛實原因之大意也。
白話文:
咽喉一科:虛實辨證論
咽喉科的病症,古人曾列舉出三十六、七十二種。然而,儘管病名眾多,治療方法卻不外乎虛實二字。我仔細思考後認為,不必過於繁瑣地設立各種病名,反而會混淆視聽。
若咽喉病因由外感邪氣所致,屬於實證,例如風熱犯肺、瘟疫流行等,則應急治,以免邪氣深入。外來暴熱,若不及时仰盆焚香,雨热勢必消退,治療方法主要以辛涼藥物為主。
若咽喉病因由內生之火所致,屬於虛證,例如寒氣凝結,真陽閉郁,虛陽雷電土騰等,若不及时以熱藥引導,陰霾難以消散,龍雷難以潛伏,治療方法主要以溫熱藥物為主。
此外,還有一種由於酒濕薰蒸、肝氣鬱遏、厚味壅熱等因素導致的「有餘之火」,也屬於實證。
對於咽喉病症的治療,只能根據其症狀,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如果咽喉病因是「不足之火」,屬於虛證,例如水虧火旺,津液受損,精血枯竭等,則應以甘緩滋降的藥物治療。
這就是辨明虛實病因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