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家訓》~ 增訂喉科家訓卷四 (4)
增訂喉科家訓卷四 (4)
1. 附經念方案一則
脈形浮洪,舌色薄膩,神迷嘔懇,時欲譫語,痧隱肌膚,喉痧毒素已走全身,疫邪自肺胃流注三焦,攻衝心包,姑以芳香宣竅,佐以疏解透泄,以冀轉重為輕,可愈此症。
荊芥穗 青防風 大力子 粉葛根 冬桑葉 鮮菖蒲 川尖貝 薄荷葉 潤元參 廣藿梗 淡竹葉 水煎服。
辛涼宣透桑竹君
荷貝葛根荊防臨
菖蒡元參廣藿梗
喉痧攻衝用之寧
以上治喉痧之法大旨已備,所有前賢治臉條例及吹散等方,並例於後,以俟學後臨症詳審施用可也。
白話文:
病患的脈象呈現浮洪狀,舌頭的顏色偏薄且膩,精神恍惚,伴有嘔吐,有時會說胡話,皮膚下隱約可見痧斑,喉部的痧毒已經擴散到全身,瘟疫的邪氣從肺和胃部流至三焦,衝擊心包,暫時使用芳香藥物來開竅,輔以疏解和透洩,期望能讓病情由重轉輕,如此才能治癒此病症。
使用的藥材包括荊芥穗、青防風、大力子、粉葛根、冬桑葉、鮮菖蒲、川尖貝、薄荷葉、潤元參、廣藿梗、淡竹葉,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是利用辛涼的藥性,配合桑葉、竹葉、葛根、荊芥、防風等藥材的治療方法,
再配以菖蒲、元參、廣藿梗等藥材,
這種配方可用於治療喉部受到衝擊的病症。
以上就是治療喉部痧斑的主要方法,至於前輩們用來治療此類病症的其他條例及散劑等處方,都列在後面,供後學在面對具體病例時,詳細審視並適當應用。
2. 前賢條治
丁甘仁曰喉痧表邪未解,大便燥結,腑氣不通,脈實有力,治仿釜底抽薪,引火下行之法,涼膈散主之。如舌苔厚膩,內夾食積,可加消食之品,除其有形之食,則無形之熱自解。
焦山梔 大連翹 淡條苓 薄荷葉 生甘草 元明粉 生大黃 水煎服 挾食加查舢川樸,惡寒加荊防
涼膈散治膈熱甚
梔翹芩薄草硝黃
食積查曲川卷樸
疏表荊防神效方
顧玉峰曰:疫痧失於透解,最易內陷。心包痧雖透而未能盡透,色紫或赤,脈弦,喉爛,舌絳,心黑,口渴譫語,疫毒化火,流注三焦內而臟腑外而肌肉,勢屬大危之候。勉以犀角地黃合清宮湯,佐以紫雪丹化服。古賢云:小舟在洋,收帆未定也。
烏犀尖 鮮生地 杭白芍 粉丹皮 潤元參 剖麥冬 蓮子心 連翹心 淡竹葉 水煎服
犀角地黃芍藥丹清宮蓮子元翹傳
竹葉麥冬成一劑
神昏譫語服之安
加減法
熱痰盛兮加竹瀝 梨汁同添各五匙
咯痰不清姜皮人 熱毒中黃金汁施
漸欲神昏須早救 銀花荷葉石蒲治
葉天士云:爛喉痧症發於春之際,不分老幼,遍相傳染。髮則壯熱煩渴,癍密肌紅,宛如錦紋。咽喉疼痛腫爛,一團火熱內熾。醫家見其火熱之甚,投以犀羚芩連梔膏之品,輒至隱伏昏閉及喉爛廢食,延挨不治,或便瀉內陷,轉眼凶危。醫者束手,病家委之於侖。誰知初起之時,頻進解肌散表,溫毒外達,多有生者。荊防葛根湯加減可也。
荊芥穗 青防風 粉葛根 冬桑葉 鮮菖蒲 薄荷葉 大力子 大旦母 淡竹葉 淨蟬衣 水煎服。此方節前經驗方案之辛涼宣透法減
藿香元參也。噁心嘔吐,仍加萋香為妙
高錦庭云:爛喉丹痧系天行疫厲之毒,故長幼傳染者多,外從口鼻而入,內從肺胃而發。其始起也,脈緊弦數,惡寒,頭脹,膚紅肌熱,咽喉結痹腫腐,遍身班疹隱隱。斯時即宜疏達。治以牛蒡解肌湯。如有挾食,加以消食之品為主。
牛蒡子 蒲荷葉 荊芥穗 青防風 焦山梔 大連翹 粉丹皮 霍山斗 潤元參 水煎服
牛蒡解肌用荊防 元斛蒲荷丹梔翹 風火疫毒喉痧症 疏表清裡煎服好
曹心怡曰:冬燠春寒,邪郁肺胃,運水令火結而為痹。咽喉紅腫而痛,或怛痛不腫不紅,僧寒發熱,或壯熱,或不甚熱,或乍寒乍熱,微者飲食如常,甚者胸痞咽阻不能食。脈形弦數濡數,或沉數,或沉弦不數,或右寸獨大,或兩寸並沉,或左部兼緊,皆邪郁未伸之象也。舌白不渴,或微渴而苔滑膩,或渴甚而苔仍白滑,邪在表分也。
荊防麻豉湯主之。胸痞咽阻,先以太乙救苦丹化服。
荊芥穗 青防風 炙麻黃 大力子 玉桔梗 杏
白話文:
丁甘仁說,若喉痧病者的表面邪氣未解除,大便乾燥且結實,腸胃氣不通暢,脈搏實且有力,治療上應採用釜底抽薪的策略,即引導火氣下降的方法,使用涼膈散作為主要治療方式。如果舌苔厚且膩,內部夾雜食物積滯,可以加入消化食物的成分,去除有形的食物積滯,那麼無形的熱氣自然會消失。
使用的藥材包括炒山梔、大連翹、淡茯苓、薄荷葉、生甘草、元明粉、生大黃,用水煎煮服用。若伴有食滯,可加入楂、樸,感到寒冷則加荊防。
涼膈散主要治療膈熱嚴重的情況。
若患者因疫痧未能透徹治療,最容易內陷。心包痧雖然已透出但未能完全透出,顏色呈紫色或紅色,脈搏弦,喉嚨潰爛,舌質深紅,心臟功能差,口渴且胡言亂語,這是疫毒化為火氣,流竄到三焦,影響內臟和肌肉,這種情況非常危險。此時,應使用犀角地黃湯和清宮湯,輔以紫雪丹一起服用。
顧玉峯說,疫痧若未能透徹治療,最易導致病情內陷。這就像小船在海中,帆未固定,隨時可能遭遇風浪。
烏犀尖、鮮生地、杭白芍、粉丹皮、潤元參、剖麥冬、蓮子心、連翹心、淡竹葉,用水煎煮服用。
如果患者意識混亂且胡言亂語,服用後會有幫助。
治療方法調整:
熱痰旺盛,可加入竹瀝和梨汁,各五匙。 若咳嗽不止,可加入薑皮。 熱毒侵入黃金汁。 若逐漸出現意識混亂,需及早救治,可用銀花、荷葉、石菖蒲。 葉天士指出,爛喉痧症通常在春季發生,不分年齡,容易相互感染。病發時,會有高熱、口渴、皮膚紅斑密集,宛如錦紋,咽喉疼痛且潰爛,身體內有一股火熱。醫生看到這種嚴重的火熱,常用犀羚、黃芩、連翹、梔子等藥物,往往導致病情隱藏,喉嚨潰爛無法進食,拖延不治,或導致腹瀉和病情內陷,病情迅速惡化。醫生無能為力,病患家屬只能任由病情發展。然而,若在初期頻繁使用解肌散表,溫毒外達,多數患者可以存活。荊防葛根湯加減即可。
高錦庭指出,爛喉丹痧是由天行疫厲之毒引起,所以容易在長幼之間相互傳染,病毒從口鼻進入,從肺胃發作。初期,脈搏緊繃、頭痛、皮膚紅熱,咽喉結腫腐爛,全身有隱約的疹子。這時應進行疏導,使用牛蒡解肌湯。若有食物積滯,應以消化食物的成分為主。
曹心怡認為,在冬季暖和、春季寒冷的情況下,邪氣在肺胃積聚,導致咽喉紅腫疼痛,或疼痛但不紅不腫,有寒戰、發熱,或高熱,或輕微發熱,或忽冷忽熱,輕微的飲食正常,嚴重的胸悶咽阻無法進食。脈搏形態弦數濡數,或沉數,或沉弦不數,或右寸獨大,或兩寸並沉,或左部兼緊,這些都是邪氣積聚未散的現象。舌苔白且不渴,或微渴但舌苔滑膩,或渴得很厲害但舌苔仍然白滑,這些都是邪氣在表面的表現。
荊防麻豉湯是主要治療方式。若胸悶咽阻,應先服用太乙救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