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家訓》~ 重訂喉科家訓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重訂喉科家訓卷二 (3)

1. 諸方主治條訣

清咽敬

治一切咽喉腫痛或紅或白,形寒惡熱,頭疼身痛,汗少,不得宣達,風痰壅塞,湯飲難嚥,神效。

甘草 桔梗 荊芥 防風 牛蒡 枳殼 薄荷 前胡 煎服

鬱熱痰多加川貝姜仁 食滯不快加神麯穀芽 嘔逆加橘絡竹茹 便瀉加葛根荷葉 血熱加丹皮梔子 熱甚加黃苓黃連 火毒加銀花連翹 便秘加青寧明粉 溺赤加赤苓本通 胸下痞悶加川樸 咳嗽加杏仁杷葉 穢濁加佩蘭 去甘草

詩曰 詳甘枯荊防枳荷蒡前衚衕上成妙方 喉蛾癰痹風痰壅臨疲加減機要

辛涼宣表湯

治風熱上壅喉蛾癰痹,寒微熱甚,頭痛而眩,或汗多,或咳嗽,或目赤,或涕黃,舌白帶黃,脈浮數,此湯主之

荊芥 防風 桑葉 薄荷 象貝 綠衣 山梔 連翹 生草 桔梗 淡竹 煎服

痰滯加枳殼橘紅 目赤加杭菊蒺莉 咳嗽加杏仁川貝 神昏痙厥加鉤藤羚羊

詩日 辛涼宣表荊防翹桑荷梔子同桔草竹葉貝母綠豆衣風熱上犯涼解討

宣肺化痰湯

治鎖喉纏喉痰涎上升,呼吸短促,形寒煩熱,骨節脹悶,脈弦緊數,舌黃尖絳,朝不及夕之危症也

牛蒡 連翹 防風 薄荷 生草 竹瀝 荊芥 杏仁 蔞仁 元參 枳殼 煎服

詩日 宣肺化痰牛蒡君荊防翹荷杏蔞仁枳殼元草竹瀝等鎖喉纏喉風為靈

清喉宣解湯

費氏云風助火勢,其性上升,面紅目赤,口燥咽腫,法常清解上焦風火熄而煩熱咽痛自愈,此方主之

牛蒡 前胡 連翹 山梔 花粉 桔梗 元參 薄荷 銀花 生草 煎服

脘悶加枳殼 鬱熱加芍藥 燥痰加川貝 液少加麥冬 細地 去前胡

詩日 清喉宣解蒡前參甘桔銀翹梔荷粉風火咽喉紅腫痛疏風清火解毒性

清溫解飢湯

治風溫咽痛,頭疼惡風,身熱自汗,咳嗽,口渴,舌苔微白,脈浮而數者,此方為主 防風 牛蒡 杏仁 前胡 蟬衣 豆豉 荊芥 葛根 桔梗 淡竹

煎服

詩曰 冬寒隱藏春感風汗少發熱咽痛紅荊防前桔蒡豉粉葛蟬衣竹葉

同若是溫毒發咽痛,雷氏清熱解毒宗,加上甘桔綠豆衣,除卻洋參效

如龍

清暑熄風湯

治熱病風暑發熱,汗出口渴,心煩不惡寒而反惡熱,咽喉紅痛或白腐腫甚,脈來洪大,舌黃或燥,乃三焦相火升騰上竅,陽明熱甚之症,此方主之

元參 麥冬 石羔 丹皮 薄荷 桑葉 川貝 鮮地 銀花 六一散 煎服

如發疹加葉荷牛蒡 發斑加梔子綠豆衣 譫語昏狂加紫雪丹 熱極生風加羚羊鉤藤 嘔逆加竹茹橘絡 角弓反張牙關緊閉,去石羔六一

加犀角鈴羊鉤藤連翹竹葉

詩日 君相之火上侵喉,清暑熄風方法優,白虎六一元麥貝丹地

白話文:

[各類處方主治原則]

清咽敬

治療所有類型的咽喉腫痛,無論是紅色或是白色,畏寒且對熱敏感,頭痛和全身疼痛,汗少,無法順利排汗,風痰堵塞,飲食吞嚥困難,效果顯著。

用甘草、桔梗、荊芥、防風、牛蒡、枳殼、薄荷、前胡煎煮服用。

若鬱熱痰多可加入川貝、薑仁;消化不良可加入神麴、穀芽;噁心嘔吐可加入橘絡、竹茹;腹瀉可加入葛根、荷葉;血熱可加入丹皮、梔子;熱度高可加入黃芩、黃連;火毒可加入銀花、連翹;便祕可加入青寧、明粉;尿液赤紅可加入赤苓、木通;胸下有壓迫感可加入川樸;咳嗽可加入杏仁、杷葉;渾濁感可加入佩蘭。使用時去掉甘草。

詩曰:詳細使用甘草、枯荊、防風、枳殼、荷蒡、前胡等藥材,組成上乘的妙方。對於喉蛾、癰痹、風痰壅塞等症狀,根據臨牀情況調整加減,掌握關鍵。

辛涼宣表湯

治療風熱上壅引起的喉蛾、癰痹,輕微畏寒但熱度高,頭痛並伴隨眩暈,可能出汗多,或咳嗽,或眼睛紅,或鼻涕黃,舌苔白帶黃,脈搏浮動且數,這種情況適用此湯。

用荊芥、防風、桑葉、薄荷、象貝、綠衣、山梔、連翹、生草、桔梗、淡竹煎煮服用。

若痰滯可加入枳殼、橘紅;眼睛紅可加入杭菊、蒺莉;咳嗽可加入杏仁、川貝;精神混亂或痙攣可加入鉤藤、羚羊。

詩曰:辛涼宣表湯使用荊芥、防風、連翹、桑葉、薄荷、梔子、桔梗、草、竹葉、貝母、綠豆衣等藥材,對於風熱上犯,選擇涼解的方法。

宣肺化痰湯

治療鎖喉纏喉痰涎上升,呼吸短促,畏寒伴隨煩熱,骨節腫脹悶痛,脈搏緊繃且數,舌苔黃、舌尖紅,是一種朝不保夕的危急病症。

用牛蒡、連翹、防風、薄荷、生草、竹瀝、荊芥、杏仁、蔞仁、元參、枳殼煎煮服用。

詩曰:宣肺化痰湯主要使用牛蒡、荊芥、防風、連翹、薄荷、杏仁、蔞仁、枳殼、元參、生草、竹瀝等藥材,對於鎖喉纏喉風,效果靈驗。

清喉宣解湯

費氏認為風助火勢,性質向上,導致面部紅、眼赤,口乾、咽喉腫痛,通常應採用清解上焦風火的方法,風火熄滅後,煩熱和咽痛自然痊癒,此方適用於此。

用牛蒡、前胡、連翹、山梔、花粉、桔梗、元參、薄荷、銀花、生草煎煮服用。

若胃部不適可加入枳殼;鬱熱可加入芍藥;乾燥痰多可加入川貝;體液少可加入麥冬、細地,去掉前胡。

詩曰:清喉宣解湯使用牛蒡、前胡、元參、甘桔、銀翹、梔荷粉等藥材,對於風火引起的咽喉紅腫痛,具有疏風清火解毒的效果。

清溫解飢湯

治療風溫引起的咽痛,頭痛、畏風,身體發熱自汗,咳嗽,口渴,舌苔微白,脈搏浮動且數的情況,此方為主要治療方式。

用防風、牛蒡、杏仁、前胡、蟬衣、豆豉、荊芥、葛根、桔梗、淡竹煎煮服用。

詩曰:冬天寒氣潛藏,春天感染風邪,汗少發熱咽痛紅,使用荊芥、防風、前胡、桔梗、牛蒡、豆豉、葛根、蟬衣、竹葉等藥材。

如果是由溫毒引發的咽痛,可以參考雷氏清熱解毒的方法,再加入甘桔、綠豆衣,去掉洋參,效果更佳。

清暑熄風湯

治療熱病風暑引起發熱,口渴,心煩,不畏寒反而畏熱,咽喉紅痛或白腐腫脹嚴重,脈搏洪大,舌苔黃或乾燥,這是三焦相火升騰上竅,陽明熱盛的病症,此方適用於此。

用元參、麥冬、石羔、丹皮、薄荷、桑葉、川貝、鮮地、銀花、六一散煎煮服用。

若出現疹子可加入葉荷、牛蒡;出斑點可加入梔子、綠豆衣;譫妄昏狂可加入紫雪丹;熱度極高導致抽搐可加入羚羊、鉤藤;噁心嘔吐可加入竹茹、橘絡;角弓反張、牙關緊閉,去掉石羔、六一,加入犀角、鈴羊、鉤藤、連翹、竹葉。

詩曰:君相之火上侵咽喉,清暑熄風的方法優越,使用白虎六一、元麥、貝丹、地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