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渭齡

《喉科大成》~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喉癬證

凡陰虛勞損之人多有之。其證滿喉生瘡,紅痛久不能愈,此水虧虛火證也,宜用陰虛喉痹之法治之。若多咳嗽肺熱,宜用四陰煎之類主之。若滿喉生瘡,破爛而痛者,宜用牛黃益金散吹敷之,內服滋補真陰之劑,自可全愈(《全書》)。

以上數條,咽喉並論,陰虛陽虛格陽等證,較然明白,宜細辨之。

白話文:

對於那些有陰虛勞損的人來說,喉癬這種病症是很常見的。病徵表現為喉嚨內長滿了疼痛的瘡,紅腫且久久無法痊癒,這是由於體內水分不足導致虛火上升所引起的。應採用針對陰虛導致的喉部問題的治療方法來對症下藥。

如果病人同時伴有咳嗽和肺熱的問題,應使用如四陰煎這類的藥方來治療。若是喉嚨內瘡口破裂且疼痛,則應使用牛黃益金散來吹敷,並搭配滋補體內真正陰氣的藥物內服,這樣便可以完全康復。

上述的幾種情況,都是在討論喉部與咽部的疾病,對於陰虛、陽虛以及格陽等不同類型的病症,都有明確的區分,應詳細分辨。

2. 實熱咽痛

三黃丸,或用黃連、荊芥、薄荷為末,蜜薑汁調噙,或山豆根噙之。及用黃柏、黃連、大黃水調塗足心與患處,及龍麝聚聖丹,祛毒牛黃丸,咽喉備急丹。

白話文:

[實熱導致的咽喉疼痛]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服用三黃丸來治療。或者,你也可以將黃連、荊芥、薄荷磨成粉末,再以蜂蜜和薑汁調和後含在口中慢慢吞下。另外,山豆根也可以同樣方式使用。

此外,亦可用黃柏、黃連、大黃用水調和後塗抹於腳底及患處。同時,還可以服用龍麝聚聖丹、祛毒牛黃丸以及咽喉備急丹等藥物,以達到治療效果。

3. 浮熱咽病

表散之,增損如聖湯,利膈湯,桔梗湯。

白話文:

對於因體內浮熱導致的咽喉疾病,可以採用表散的方法來治療,使用的藥方可以參考並根據病情增減如聖湯、利膈湯、桔梗湯的成分。這意謂著,應當讓患者服用能散去體表熱氣的藥物,具體可用的藥方包括如聖湯、利膈湯和桔梗湯,但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各藥物的份量。

4. 壅熱咽痛

或嗽中帶血者,宜金沸草散,佐以辰砂丸、化痰丸(《準繩》)。

三條論實熱浮熱壅熱

或問咽喉有痹,有腫、二者之外,又有纏喉風、乳蛾、生瘡諸病,何邪致之?何經病之?與治法大略,願聞其說。曰:十二經脈皆上循咽喉,盡得以病之,然統其地氣。又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是也。蓋肺主氣,天也;脾主濕,地也。於是喉納氣,咽納食。納氣者從金化,納食者從土化。

金性燥,土性濕。至於病也,金化變動為燥,燥則澀,澀則閉塞不仁,故在喉謂之痹。土化變動為濕,濕則泥,泥則壅脹不通,故在咽謂之腫。痹腫之病雖少異,然一時火鬱於上焦,致痰涎氣血聚結於咽喉也。自其咽腫形狀分之,則有纏喉風、乳蛾之名。纏喉風者,其腫透達於外,且麻、且癢、且痛;乳蛾者,腫於咽兩傍,名雙乳蛾。

一邊腫者,名單乳蛾。喉痹之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痹,《內經》又有嗌塞咽喉乾者,亦皆因諸經所致。中間雖有經氣之寒熱不等,其為火證一也,大抵治法,視火微甚。微則正治,甚則反治,撩痰出血,三者隨宜而施,或刺手少商出血,行氣。若腫達於外者,又必外敷。余每治此證,用鵝翎蘸醋於喉中,摘去其痰。

蓋醋味酸,能收其痰,隨翎而出,又能消積血。若乳蛾甚而不散,上以小刀就蛾上刺血。用馬牙硝吹點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桔、梔、芩、礬石、牛子、大黃之類,隨其攸利為方,以散上焦之熱。外所敷藥,如生地龍、韭根、伏龍肝之類,皆可用。若夫生瘡,或白或赤。

白者多涎赤者多血,大率與口瘡同例(《準繩》)。

此論纏喉風,乳蛾等證,無非因於腫脹之形似立名。其原皆起於燥濕,君相二火鬱於上焦,以致痰涎結聚所致。今之專科,僅從形似主治,徒用家傳秘方,觀此可恍然悟矣。

白話文:

標題: [阻塞熱感喉嚨痛]

內容: 有人詢問,喉嚨疼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喉嚨麻痹,另一種是喉嚨腫脹。除此之外,還有纏喉風、扁桃腺炎和喉嚨生瘡等各種疾病,這些是由什麼因素引起的?是哪條經絡的問題?治療的大致方法是什麼?我希望聽聽您的見解。

回答說:人體的十二經脈都沿着喉嚨向上延伸,因此,所有經脈都可能引起喉嚨問題。然而,從地氣的角度看,中醫認爲,各種逆向衝上的症狀,都是屬於“火”的範疇。肺主宰呼吸,屬天;脾主宰溼氣,屬地。因此,喉嚨負責呼吸,咽部則負責食物的吞嚥。呼吸功能與金屬元素相關,食物消化與土元素相關。

金屬的特性是乾燥,土的特性是溼潤。當發生疾病時,金屬元素的變化可能導致乾燥,乾燥則導致澀滯,澀滯則可能導致堵塞和麻木,這在喉嚨表現爲麻痹。土元素的變化可能導致溼潤,溼潤則可能導致淤積,淤積則可能導致腫脹和堵塞,這在咽部表現爲腫脹。麻痹和腫脹的症狀雖有差異,但共同的原因是上焦部位的火鬱,導致喉嚨部位的痰液、唾液和血液聚集。

從咽部腫脹的形狀來看,可以分爲纏喉風和扁桃腺炎。纏喉風的症狀包括腫脹、麻癢和疼痛,腫脹會擴散到外部。扁桃腺炎則是咽部兩側的腫脹,稱爲雙側扁桃腺炎。如果只有一側腫脹,則稱爲單側扁桃腺炎。突然發作並迅速惡化的喉麻痹,稱爲走馬喉痹。《內經》還描述了一種咽部乾燥和堵塞的症狀,這也可能是由各條經絡導致的。雖然其中可能涉及不同程度的寒熱變化,但主要還是屬於“火”的病症。治療方法通常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

病情輕微時採用常規療法,病情嚴重時則可能需要採用反向療法,例如催吐痰液或出血。有時,我們可能會在手部的少商穴放血,以促進氣血流通。對於腫脹擴散到外部的情況,還需要進行外部敷藥。在治療這類病症時,我常用鵝毛蘸醋,將喉嚨中的痰液吸出。醋的酸味可以收斂痰液,隨着鵝毛的抽出,痰液也會隨之排出,同時醋還可以消除積血。

如果扁桃腺炎非常嚴重且無法緩解,可以在扁桃腺上用小刀輕輕刺破,使其出血。然後使用馬牙硝吹入咽喉,以降低火邪。服用射干、青黛、甘草、桔梗、梔子、黃芩、礬石、牛蒡子、大黃等藥物,根據病情配製處方,以清除上焦的熱氣。用於外敷的藥物,如生地龍、韭菜根、伏龍肝等都可以使用。至於喉嚨生瘡的情況,瘡口可能是白色或紅色。

白色的瘡口通常伴有較多的痰液,紅色的瘡口則可能伴有較多的血液。總的來說,這些症狀與口腔潰瘍類似。

這段論述了纏喉風、扁桃腺炎等症狀,這些名稱都是根據腫脹的形狀而定。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都是由於乾燥和溼潤的失衡,以及上焦部位的火鬱,導致痰液和唾液的聚集。現在的專科醫生往往只根據症狀進行治療,僅使用家族流傳的祕方,通過閱讀這段內容,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