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大成》~ 卷四 (1)
卷四 (1)
1. 卷四
2. 古今方藥主治分類
3. 風熱腫痹
荊防敗毒散,《活人》
甘桔湯《金匱》,本方加防風,荊芥,連翹,名如聖散(宋仁宗治上焦風熱)。
增損如聖湯《寶鑑》,治風熱攻衝會厭,語聲不出,煩悶腫痛。
桔梗(一兩),炙草(一兩五錢),枳殼(三錢),北風(五錢)
利膈湯《本事》,治咽痛口瘡。
雞蘇葉,荊芥,北風,桔梗,人參,大力子,甘草,甚者加殭蠶。
荊芥湯《三因》,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咽之痛甚。
荊芥(五錢),桔梗(二兩),甘草(一兩)
桔梗湯,東垣
麻黃,桔梗,黃芩,甘草,殭蠶,馬勃,桂枝,當歸,食後徐徐呷之。
白話文:
【風熱腫痹】
-
《活人》書中的「荊防敗毒散」。
-
「甘桔湯」出自《金匱》,在本方基礎上加入防風、荊芥和連翹,改名為「如聖散」,此方是宋仁宗用來治療上半身風熱的處方。
-
《寶鑑》中的「增損如聖湯」,用於治療因風熱攻衝導致的會厭疼痛,症狀包括無法出聲、煩悶及腫痛。其成分有桔梗(一兩)、炙草(一兩五錢)、枳殼(三錢)、北風(五錢)。
-
《本事》中的「利膈湯」,主要治療咽喉疼痛及口腔潰瘍,成分有雞蘇葉、荊芥、北風、桔梗、人參、大力子、甘草,嚴重情況可添加殭蠶。
-
《三因》中的「荊芥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以及聲音嘶啞,成分有荊芥(五錢)、桔梗(二兩)、甘草(一兩)。
-
東垣的「桔梗湯」,成分有麻黃、桔梗、黃芩、甘草、殭蠶、馬勃、桂枝、當歸,服用時應在飯後慢慢飲用。
4. 吹藥
解毒雄黃丸,《和劑》
雄黃(研飛),鬱金(各一兩),巴豆(去皮出油十四枚),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痰立愈。
玉鑰匙《三因》,治風熱喉痹,及纏喉風。
芒硝(七錢半),硼砂(二錢半),白殭蠶(一錢二分),龍腦(一字),共研細末吹入立效。
備急丹《綱目》
青黛,朴硝,殭蠶(各一兩),甘草(四兩為末),臘月牛膽(有黃者更妙),盛藥,陰四十九日,為末吹喉,神效。
開關散
白殭蠶(炒),白礬(半生半熟),共研細末,每用一錢,自然薑汁調灌,吐出頑痰,小兒加薄荷少許。
龍腦膏,治喉痹腫痛
蘇薄荷,甘草,北風,川芎,桔梗,芒硝,白豆蔻,砂仁,片腦,為末,蜜丸彈子大,噙化嚥下。
白話文:
[吹藥]
- [解毒雄黃丸],出自《和劑》
將雄黃研磨後飛揚,鬱金,各自取一兩;巴豆去皮並取出油,取十四枚,一同研磨成細粉。再用醋煮麵糊來搓成如綠豆大的丸子。熱茶送服七粒,可以將頑固的痰吐出,病癒即刻見效。
- [玉鑰匙],出自《三因》,用於治療風熱喉痹,以及纏喉風。
芒硝取七錢半,硼砂取二錢半,白殭蠶取一錢二分,龍腦取一字,全部研磨成細粉後吹入喉部,立刻見效。
- [備急丹],出自《綱目》
青黛、朴硝、殭蠶各取一兩,甘草取四兩,研磨成粉末。在臘月時取牛膽(若有黃色更佳)盛裝藥物,放置陰涼處四十九天後,再研磨成粉末吹入喉部,效果神奇。
- [開關散]
將白殭蠶炒過,與半生半熟的白礬一同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一錢,用自然薑汁調和灌服,可以將頑固的痰吐出。若為小孩,可加入少量薄荷。
- [龍腦膏],用於治療喉痹腫痛
蘇薄荷、甘草、北風、川芎、桔梗、芒硝、白豆蔻、砂仁、片腦,全部研磨成末,用蜂蜜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含在口中溶解吞下。
5. 痰涎結痹
四七湯《三因》,治痰涎結聚,咯不出,咽不下。
法夏(薑汁炒,五錢),厚朴(薑汁炒,三錢),雲苓(四錢),紫蘇(二錢),薑棗合煎
四味湯,治咽喉中如有物,咽吐不利
厚朴(刮去粗皮,薑汁浸,炙黃),法夏(生薑汁浸一宿,水去滑切碎),廣皮(水浸去白,焙,各一兩),赤茯苓(刮去黑皮,二兩)
杏仁煎丸,治咽喉食即咽塞如有物不下。
杏仁(浸去皮煎及雙仁炒,五錢),官桂(去粗皮),枇杷葉(拭去毛,炙),人參(各一兩)
蘇子降氣湯《局方》
蘇子,法夏,前胡,厚朴(薑汁炒),橘紅,秦歸,炙草,上桂
金沸草散《活人》
旋覆,前胡,細辛,荊芥,赤苓,法半夏,甘草
玉鎖匙
用巴豆壓油於紙上,擰成條子,點燃滅火,以煙燻鼻中一時,鼻若流涕,其關即開。
金鑰匙《寶鑑》
治喉閉纏喉風,痰涎壅塞,口噤不開。
芒硝(一兩五錢),硼砂(五錢),上片(二分半),殭蠶(一錢),雄黃(二錢),為細末吹之。
奪喉散《寶鑑》,治急喉閉。
枯白礬,白殭蠶(炒),硼砂,皂角,細末,吹少許喉中,痰出即瘥。
通關散《紫珍》
一切喉症口噤不開,痰涎壅塞厥逆,不知人事。牙皂莢(一兩瓦上焙乾存性),川芎(五錢)。為末吹鼻中取嚏,喉中取痰,或症已成膿,怕下針刀,候熟時用此入鼻,其膿自出。
二仙散《入門》
治纏喉風,急喉痹,牙關緊急,痰涎壅塞。膽礬(一錢),殭蠶(一錢),為末吹之。
白玉散《準繩》
治纏風,單閉,癰痹諸症,牙關緊急,人事不知。
白礬(三錢),巴豆(三個分作六片),入銚慢火同炒,候礬枯,去豆,取礬為末,水調灌下,或吹喉中,或雞子清調灌入喉。
元明醋《紫珍》
喉已破爛者忌用。元明粉一錢,和好醋一盅,以羽毛攪吐稠痰,即愈。
巴豆煙《寶鑑》,治喉閉危急宜開關,見上玉鎖匙。
桐油煎《古方》,至平至善,取痰第一驗方也。
又,土牛膝根臼內搗汁和醋灌之。
喉痹乳蛾
新鮮牛膝根一握,艾葉七片,搗,和人乳取汁,灌入鼻內,須臾痰涎從口鼻出,即愈。
以上等方,只有肺絕喉痹,痰涎如鋸者忌用。土牛膝治咽痛服用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珠,垂掛咽門口中,飲食不入,取土牛膝根直而獨條者,洗淨入好醋三五滴同研,滴入鼻孔,絲斷珠破,其病立安。
余按:風熱喉痹,痰涎壅甚,屢用荊防敗毒散加殭蠶、薄荷且噙且服亦效。
白話文:
[痰涎結痹]
-
四七湯:來自《三因》,用於治療痰涎凝結,咳不出,吞不下。使用法夏(薑汁炒過,五錢)、厚朴(薑汁炒過,三錢)、雲苓(四錢)、紫蘇(二錢)與薑棗一同煎煮。
-
四味湯:用於治療咽喉中有異物感,吞嚥困難。使用厚朴(刮除粗皮,薑汁浸泡,烤至微黃)、法夏(生薑汁浸泡一夜,去滑切碎)、廣皮(水浸後去白,烘焙,各一兩)、赤茯苓(颳去黑皮,二兩)。
-
杏仁煎丸:用於治療咽喉堵塞,食物難以下嚥。使用杏仁(浸泡去皮,炒制,五錢)、官桂(去粗皮)、枇杷葉(擦去毛,烤)、人參(各一兩)。
-
蘇子降氣湯:出自《局方》。使用蘇子、法夏、前胡、厚朴(薑汁炒)、橘紅、秦歸、炙草、上桂。
-
金沸草散:出自《活人》。使用旋覆、前胡、細辛、荊芥、赤苓、法半夏、甘草。
-
玉鎖匙:使用巴豆在紙上榨油,扭成條狀,點燃熄滅後,用產生的煙燻鼻子片刻,如果鼻涕流出,關節就會開啟。
-
金鑰匙:出自《寶鑑》,用於治療喉閉纏喉風,痰涎壅塞,口不能開。使用芒硝(一兩五錢)、硼砂(五錢)、上片(二分半)、殭蠶(一錢)、雄黃(二錢),製成細末吹入。
-
奪喉散:出自《寶鑑》,用於治療急喉閉。使用枯白礬、白殭蠶(炒)、硼砂、皁角,製成細末,吹少量入喉,痰出即癒。
-
通關散:出自《紫珍》,適用於所有喉症,口不能開,痰涎壅塞,昏厥不知人事。使用牙皁莢(一兩,瓦上焙乾)、川芎(五錢),製成粉末吹入鼻中以催嚏,取出喉中痰。
-
二仙散:出自《入門》,用於治療纏喉風,急喉痹,牙關緊閉,痰涎壅塞。使用膽礬、殭蠶(各一錢),製成粉末吹入。
-
白玉散:出自《準繩》,用於治療纏風,單閉,癰痹等症,牙關緊閉,失去知覺。使用白礬(三錢)、巴豆(三個分作六片),一同炒至礬枯,去豆,取礬製成粉末,用水調和灌下,或吹入喉中,或用雞蛋清調和灌入喉。
-
元明醋:出自《紫珍》,喉部已破損者禁用。使用元明粉一錢,與好醋一盅混合,用羽毛攪動以吐出濃痰,即可癒合。
-
巴豆煙:出自《寶鑑》,用於治療喉閉危急,見上文玉鎖匙。
-
桐油煎:出自《古方》,極為平和,是取痰的最佳驗方。
另外,土牛膝根在臼內搗汁和醋灌注也有療效。
對於喉痹乳蛾,可以使用新鮮牛膝根一把,艾葉七片,搗碎,和人乳取汁,灌入鼻內,片刻後痰涎會從口鼻排出,即可癒合。
但以上方法,對於肺部嚴重受損,痰涎如鋸的患者不宜使用。土牛膝用於治療咽痛,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實際上不是咽痛,而是鼻中生出一條紅線如頭髮,懸掛一個黑色泡泡,大如櫻桃,垂掛在咽門口,導致飲食無法進入,可取直且單條的土牛膝根,洗淨後加入好醋三五滴一同研磨,滴入鼻孔,紅線斷裂,泡泡破裂,疾病立即緩解。
此外,對於風熱喉痹,痰涎壅塞嚴重的情況,多次使用荊防敗毒散加殭蠶、薄荷,含在口中並服用也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