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光

《傷科彙纂》~ 正文 (29)

回本書目錄

正文 (29)

1. 損傷總論

耀山曰:凡久視則傷血,久臥則傷氣,久坐則傷肉,久立則傷骨,久行則傷筋,喜則傷陽,怒則傷肝,悲則傷肺,驚則傷膽,醉飽入房則傷精,竭力勞作則傷中,此皆無形之傷。而跌打損傷,則有形之傷也。然傷雖有形,而亦有隱於無形。即如亡血瘀血之分,內因外因之別,已難混同;且外遇跌撲諸傷之異,內有七情兼損之殊,更宜體究。若不條分縷晰,稍存疑似之見,措手殊難。

如登高墮下,其人必驚,驚則氣陷;爭鬥相打,其人必怒,怒則氣逆;戲耍跌撲,其氣必散;極刑鞭撲,其氣必結;拳手之傷,肌損血滯而輕;金石之傷,骨折筋斷而重;甚至湯燙皮脫,火燒肉焦,雖傷之小焉者,亦不可不立有專條。余不揣鄙陋,詳考群書,類分諸傷,先敘所受之因,後引已驗之方,此集雖醫家之末技,亦治傷之首務也。

金刃傷,

耀山曰:凡金刃傷,失血之症也,有輕重淺深之分。如出血太多,脈宜安靜,最忌躁促脈。經云:金瘡出血,沉小者生,浮大者死。傷口平置,不辨可明;若傷深而重者,症必大脈已傷,血飛筋斷也。宜服八珍、十全等湯補之,甚者獨參湯。素有熱者,兼以涼血;因有怒者,兼以清肝;煩渴昏憒者,定心補脾;筋骨拘攣者,滋腎補血。

其傷處必將自己小便淋洗,如傷久欲換敷藥,亦以小便洗之,功能止痛不潰,即見水亦無礙。如輕淺之傷,血止即痊,後雖潰爛,亦無大害。所集止血藥方,備述以便選用。

《集證》云:凡殺傷不透膜者,以乳香、沒藥各一皂子大研爛,以小便半盞,好酒半盞,同煎半溫服,然後用花蕊石散或烏賊魚骨為末,敷瘡口上即止。昔推官宋瑑,定驗兩處殺傷,氣偶未絕,亟命保甲取蔥白,熱鍋炒熱,遍敷傷處,繼而呻吟,再易蔥白,傷者無痛矣。

《陳氏選粹》云:凡臨陣致傷,輕重不同。諸集載方皆治其外者,已試之法以塗抹固無不可;但交鋒之人,呼吸生死,兼之被傷,神思不免昏迷。若出血過多因至憒亂者,則大劑參、耆、歸、朮、芎、地之藥,必須多服,安得專治其外而忘其內者。若至變症,又當於惡候各條參酌焉。

《延壽方》:治金瘡出血不止,用冷水浸之即止。或用熱湯,以故布蘸湯罨之,亦止。

《梅師方》:治血出不止,取蔥炙熱,挪汁塗之即止。如腫痛者,用生牛膝搗敷立止,又用桑柴灰篩細敷之。若出血甚多而冷者則殺人,宜炒鹽三錢,酒調服之。

《異苑方》:用活鹿草,即土牛膝葉,治金瘡折傷敷之效,一名地菘。

《廣利方》:用白芍藥一兩,熬黃為末,用酒或米飲服二錢,漸加之,仍以末敷瘡口即止,良驗。或用麒麟竭末敷之立止。如刀斧損傷者,用新桑皮燒灰,和馬糞塗之瘡上,數易,亦可煮汁服之。

白話文:

損傷總論

凡事過度都會傷身,例如長時間用眼傷血,長時間臥床傷氣,長時間久坐傷肉,長時間站立傷骨,長時間行走傷筋;過度喜悅傷陽,過度憤怒傷肝,過度悲傷傷肺,過度驚嚇傷膽,醉酒飽食後房事傷精,過度勞累傷脾胃,這些都是無形的傷害。而跌打損傷則是看得見的傷害。但即使是有形的傷害,也可能伴隨著無形的傷害。例如失血和瘀血的區分,內因和外因的區別,就已很難混淆;再加上外傷的種類不同,以及內在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損傷程度各異,更需要仔細研究。如果不將這些情況條理清晰地分析,稍有疑慮,治療就會很困難。

例如從高處墜落,必然會驚嚇,驚嚇則導致氣虛;爭鬥打架,必然會憤怒,憤怒則導致氣逆;嬉戲玩耍時跌倒,則氣散;嚴厲的鞭打,則氣結;拳打造成的傷害,肌肉損傷,血液瘀滯,比較輕;金石造成的傷害,骨折斷筋,則比較重;甚至是被燙傷、燒傷,即使傷勢較輕,也需要針對性治療。我雖然學識淺薄,但還是查閱了大量書籍,將各種損傷分類,先說明其致傷原因,然後列舉驗證有效的治療方法。雖然這本書內容屬於醫學中的末技,卻是治療外傷的首要任務。

金刃傷

凡金刃傷,都是失血的症狀,輕重深淺不一。如果出血過多,脈象應該平穩,最忌諱脈象急促。古籍記載:金傷出血,脈象沉而微小者能活,脈象浮而大者則死。傷口平放,就能看出傷勢的輕重;如果傷勢深重,則脈象必強大,顯示經脈已受損,血液大量外流,筋腱已斷。應該服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補益氣血的湯劑,情況嚴重者則服用獨參湯。如果體質偏熱,需加用涼血藥;如果因憤怒而致傷,需加用清肝藥;如果煩渴昏迷,則需鎮靜安神,補益脾胃;如果筋骨拘攣,則需滋陰補腎,養血通絡。

受傷部位應先用自己的尿液清洗,如果傷口久治不愈需要更換敷藥,也用尿液清洗,能止痛,防止潰爛,即使傷口沾水也沒有關係。如果傷勢輕淺,血止即痊癒,即使日後潰爛,也不會有大害。本書收集了很多止血藥方,詳細列出以便選擇使用。

古籍《集證》記載:凡是沒有傷及深層組織的刀傷,可用乳香、沒藥各一皂子大小研磨成末,加半杯尿液和半杯好酒,煎至溫熱服用,然後再用花蕊石粉或烏賊骨粉敷於傷口,即可止血。從前有個推官宋瑑,兩處刀傷,氣息將絕,立即吩咐家人取蔥白,用熱鍋炒熱,敷於傷口,傷者呻吟後,再次更換熱蔥白,傷痛就消失了。

《陳氏選粹》記載:戰場上受的傷,輕重不同。各種醫書記載的方劑大多是治療外傷的,用這些藥物塗抹固然沒有問題;但是交戰的士兵,呼吸之間生死攸關,加上受傷,神思難免昏迷。如果出血過多導致神志不清,就必須服用大量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川芎、生地等藥物,安神定驚補氣血,不能只顧著治療外傷而忽略內在的調治。如果病情變化,還需參考其他相關治療方法。

《延壽方》記載:治療金瘡出血不止,可以用冷水浸泡止血;或者用熱湯,用舊布蘸熱湯熱敷,也能止血。

《梅師方》記載:治療出血不止,用蔥炙熱,取汁塗抹即可止血;如果腫痛,用生牛膝搗碎敷上即可止痛;也可使用桑柴灰篩細後敷於患處。如果出血很多而且身體冰冷,則有生命危險,應該服用炒鹽三錢,用酒送服。

《異苑方》記載:用活鹿草,也就是土牛膝葉,治療金瘡骨折,敷於患處有效,也叫地菘。

《廣利方》記載:用白芍藥一兩,熬成黃色藥末,用酒或米湯送服二錢,然後逐漸增加劑量,同時將藥末敷於傷口即可止血,療效很好。或者用麒麟竭粉末敷於傷口,也能立即止血。如果是刀斧造成的損傷,可以用新鮮桑樹皮燒成灰,和馬糞一起塗於傷口,多次更換,也可以煮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