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光

《傷科彙纂》~ 正文 (15)

回本書目錄

正文 (15)

1. 出血

《急救方》小注云:凡跌打縊溺至死,而心頭熱者,急用活雞冠血,滴入喉鼻之內,男左女右,男用公雞,女用母雞,刻下即蘇。又跌打氣絕,用仙人柴(即九里香葉)搗自然汁一杯,灌下即蘇。但心口有微熱,能受此藥,無有不活,名曰救名丹。

眩暈,

耀山云:血虛則陰虛,陰虛則發熱而渴,腹脹嘔吐必兼中氣太虛,故用補治如此。若僕打即時暈倒在地,此氣逆血暈也。按《急救方》補註:用血管鵝毛煅存性一錢,老酒調服即醒。又有真元不足,不能攝氣歸元而暈者,仍用補劑可也。如失血過多而暈者,用芎歸湯亦可。

煩躁,

東垣云:發熱惡寒,大渴不止,其脈大而無力,非白虎湯症,此血虛發躁也,宜用當歸補血湯治。裴先生云:肌熱煩躁,目赤面紅,其脈洪大而虛,此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輕則危,重則斃。

發喘,

耀山云:發喘之因,果多在肺,然按《內經》曰:有所墮恐,喘出於肝,度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是當分別論治。

作嘔,

耀山云:按薛氏以藥傷胃而嘔者,脈必微細而遲,乃涼藥克伐而嘔也,急用六君子湯加歸、芍、附子。又有胃火作嘔者,症必口渴唇褐,系素有積熱,復飲辛熱藥,則火必更盛矣,以清胃散加山梔、黃芩、甘草治之頓止。如潰後作嘔,仍按出血過多方法調治。若投藥稍錯,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口渴,

東垣云:發熱惡寒,大渴不止,其脈大而無力者,非白虎湯症,此血虛發躁而渴也,宜用當歸補血湯。

不食,

鍾峻云:江西一盜,肋斷呻吟不食,用生精豬肉四兩,糯米飯一碗,白糖四兩拌食,越日而愈,骨亦完好,想亦秘方也。愚按血閉嗜臥不食,虛者用巴戟湯,即四物加巴戟、大黃,補而行之;實者承氣、抵當攻之,如氣滯不食,必須枳、朮、香、砂以開之。

秘結,

耀山云:按《正體類要》若胸腹脹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瘀血停滯也,用當歸導滯湯通之。肚腹作痛,大便不通,按之痛甚者,瘀血在內也,用加味承氣湯下之。凡腹停瘀血,用大黃等藥,其血不下,反加胸膈脹痛,喘促短氣,用肉桂、木香末各二錢,熱酒調服,即下惡血。此因寒藥凝滯不行,得辛溫而血自行耳,專用苦寒諸劑者察之!

《可法良規》云:凡傷損之症,小便不利,若因出血,或平素陰虛火燥,而滲泄之令不行者,宜滋膀胱之陰。若因疼痛,或平素肺經氣虛,不能生化腎水,而小便短小者,當補脾肺之氣,滋其化源,則小便自生。若誤用分利之劑,復損其陰,禍在反掌。經云:氣化則小便出焉。

又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亦有汗出不止而小便短小者,汗止便自利,尤忌分利滲泄之劑。

白話文:

出血

跌打損傷、溺水致死,且心口發熱者,可立即用活雞冠血滴入患者喉嚨和鼻孔內,男性用公雞血,女性用母雞血,滴入左側(男)或右側(女),效果極佳。跌打氣絕者,可用九里香葉搗碎取汁一杯灌服,即可蘇醒。但需注意,心口略微發熱,且能承受此藥者,無不奏效,此方名為「救名丹」。

眩暈

血虛則陰虛,陰虛則發熱口渴,腹脹嘔吐常伴隨中氣虛弱,故需用補益之法治療。若因跌打立即暈倒,這是氣逆血瘀導致的暈厥。可用煅燒過的鵝毛灰一錢,用老酒調服,即可醒神。若因元氣不足,不能收攝元氣而暈厥,也需用補益藥物。如因失血過多而暈厥,則可用芎歸湯治療。

煩躁

發熱惡寒,口渴不止,脈象洪大無力,這並非白虎湯的症狀,而是血虛導致的煩躁,應當用當歸補血湯治療。肌膚發熱煩躁,眼睛發紅,面部潮紅,脈象洪大而虛弱,也是血虛的表現,若誤服白虎湯,輕則危急,重則死亡。

發喘

發喘的原因,大多在肺,但《內經》記載:受驚嚇,喘息源於肝;墜落跌仆,喘息源於腎與骨。因此需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治療。

作嘔

藥物損傷胃部而嘔吐者,脈象必微細遲緩,這是寒涼藥物損傷所致,需急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芍藥、附子。若因胃火而嘔吐,症狀必伴隨口渴、嘴唇乾燥,這是原本就有積熱,又服用辛熱藥物,火氣更盛,需用清胃散加山梔子、黃芩、甘草治療,可迅速止嘔。潰瘍後嘔吐,仍需按失血過多方法治療。用藥稍有不慎,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口渴

發熱惡寒,口渴不止,脈象洪大無力,這並非白虎湯的症狀,而是血虛導致的煩躁和口渴,應當用當歸補血湯治療。

不食

肋骨斷裂,呻吟不止,不思飲食者,可用生豬肉四兩,糯米飯一碗,白糖四兩拌勻食用,隔日即可痊癒,骨頭也會長好,這似乎是一個秘方。血瘀阻滯,嗜睡不食,虛者用巴戟湯(四物湯加巴戟天、大黃,既補益又通便);實者用承氣湯、抵當湯攻邪;若因氣滯不食,則需用枳實、白朮、香附、砂仁等藥物開通氣機。

秘結

胸腹脹痛,大便秘結,喘咳吐血,這是瘀血停滯,可用當歸導滯湯通利。腹部疼痛,大便秘結,按壓疼痛劇烈,這是瘀血在內,可用加味承氣湯攻下。腹部瘀血停滯,服用大黃等藥物,血下不去,反而胸膈脹痛,喘息氣短,可用肉桂、木香末各二錢,熱酒調服,即可排出瘀血。這是因為寒涼藥物導致瘀血凝滯不通,用辛溫藥物則瘀血自行排出。常用苦寒藥物者需注意此點!

小便不利

傷損疾病,小便不利,若因出血,或平素陰虛火旺,導致氣化失常者,宜滋補膀胱陰液。若因疼痛,或平素肺經氣虛,不能化生腎水,導致小便短少者,應補益脾肺之氣,滋養其化源,則小便自通。若誤用瀉利之藥,反而損傷陰液,後果不堪設想。經書記載:氣化則小便出焉。

汗出不止,小便短少者,汗止則小便自利,更忌使用瀉利滲濕的藥物。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