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黴癘新書》~ 總論二十四舉 (2)

回本書目錄

總論二十四舉 (2)

1. 醫案

相州青梅一民。年三十餘。左手小指麻木者期年所。後兩腳𤸷痹。時時如為針錐所刺。里中醫。久治無應效。遂來東都。請予診之。予曰。此癘風也。渠面色不悅。予曰。此當急治方可。不然則瘀血蔓延終為廢疾矣。汝狐疑不能決。我使汝知其為癘風。乃延患者於室中。令解帶裸體。

點火於樟腦。以照其周身。則死血隱匿者。灼灼乎猶指蒼素也。即以三稜針。刺數處。患者曾不覺痛癢。於是始信予言。勉強求治。乃用當歸湯十五日。次與第一神效散下之三日。出種種惡物及蛔蟲五條。次與第三神效散。又三日。下黃糜汁十餘碗。次用竹精丸者二十日。外以三稜針。

隔三日取瘀血。其症十愈九。尋以龍石湯。兼用香果散。三十日而全然隨愈。彼來予庭厚謝。告以歸鄉。且請藥百餘貼。將攜之還。乃課與之。復囑曰。自今後三年。當屏絕欲情。清淡飲食。遂歸鄉。其後藥盡。則遠致使以乞焉。凡於本病處。服藥者三百貼。又能守禁忌。五年後舉一子。

每歲致土物。以謝活命之恩者。八年於今云。

山城西岡村。一富民從弟。年二十五。病癘疾五年。眉須半落。手足稍拳攣。且面上手足。發紫㾦癗數處。既而兩腳頑痹。不覺痛癢。平安醫數輩。醫之無一效。遂廢藥登某山。斷食褥於鬼神者七日。疲勞殊甚。族人扶載歸家。病熱依然不衰。荏苒甚矣。安永戊戌歲。余遊西京。

西京違西岡十數里傳聞余療奇疾。乃以轎輿迓於客舍而求治。余已至則患者向余慟哭曰。我年未滿三旬。不幸罹於天刑之病。醫藥禱禳。俱無少效。幸以君之力。再得為完人。再造之恩。死不忘也。余就而視之。合谷肉已脫。爪根無白暈。眼光如電。然似所可喜者。以手指不甚屈爾。

余曰。既見惡症二三。於法屬難治。然未嘗浴溫泉。且齡甚富。更能守禁忌。如法服藥。當得愈焉。古人有言。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針心罕能免。汝能如此邪。渠拜手稽顙曰。敬從教而已。遂使患者居室中。遍塞窗戶。令黑暗。秉燭看其周身。則瘀血限界粲然分明。乃盡墨記之。

以燒針刺之者三日。初刺針入一寸余。患者曾莫知痛癢。第二日。則針入七八分。頗覺痛。第三日針入未過三四分。其痛不可任。此乃以瘀血去。而新血生也。內用第一神效散三日。大便下利日七八行。次用第二神效散。則後灰色蟲十四條。長尺有奇。內二條有紫黯色尤大者。

但作眼目處而無瞳子。乃並放盆中。以水灌之。搖擺片時而死。此自患者。食中無名三指俱舒而能屈伸。次與第三神效散。則下如魚腸者升余。面上手足。針處黃水出。腐肉欲已去。其瘀血伏匿。在於肌肉間者。又見數處。再刺燒針。內用虎勢丸十五日。針瘡膿汁出竭。而新肉日長。

手指皆伸。更用龍石湯四十餘日。眉須漸生。而方護全安。

薩州書生某。年二十二。負笈遊於東都昌平弘文院。日夜諷誦。才敏超邁。頗賦詩屬文。居之三年。患下疳瘡。服藥病瘥後周年許。右手小指頑鈍。不知痛癢。手足生瘡。如梅實大。隨愈隨發。又面上發赤斑如錦紋。百藥雜投。略不見效。至右手指頗拳曲。請予診之。予曰。

不遽治。則終至廢疾。乃語治術之法。則渠竊懼其燒針。口順心違。又請他醫服藥三閱月。病勢日甚一日。復來商治於予。予乃眎之。則以不治證候。既已盡具固辭。患者及同學者。屢來求治。予曰。假令施治術。亦惟僅不過免鼻柱崩倒。手足墮落耳。恐不可得為完人。遂刺燒針。

與藥。調理三月後。針瘡皆愈。面色不異好人。惟惜右手指屈曲不舒。自是其後。渠常以左手把筆。慣習煉熟。久之。至能作字矣。然渠病愈後。不以片言。來謝於予之庭。且不行纖毫之束脩。特可謂不知禮者。宜哉。罹斯病患。而狐疑猶豫。以延引日月。至盧扁退走之際。

才希望予術。是實非渠不幸。而天譴之使然也。

熊本藩。一士某。年四十餘。右頰近鬢生瘡。形如稍瓜。頭平闊不起。結痂如魚鱗。黃水常出。漸漸延及於滿面。自春至夏尤熾。爽氣來則乾燥。每旦白皮盈掬。正如雲母屑。如此者四年。醫用防風通聖散化毒丸。其他解毒之丸散。及膏藥熨藥等無算。俱無少效。友人某邀余視之。

余竊知為癩瘡。然以人多隱諱。不敢語患者。乃謂曰。是非黴瘡結毒之類。所謂無名頑瘡。根基沉深。非尋常湯液所能治焉。乃與當歸湯十餘日。更制苦參丸。日以五七錢。白湯送下。四十餘日而全愈。永獲享康寧之福。

匫董鋪。年三十八。性嗜酒。耽飲既多。又好啖生魚肉。積久漸肥。因釀成齇鼻。期年後。復面上發紅斑。漸如頑癬疥癩。遂至眉毛脫落。或以為惡疾。或以為結毒。更醫累百。毫未無效。病熱轉增。於是商治於余。余詳視其病態。決非結毒惡疾所為也。乃濕熱所致爾。經曰。火鬱則發之。乃用升陽散火湯。一月餘而方獲全瘥。

一典鋪兒年八歲。頸項生瘡三五枚。形如桃核大。隨生隨褪。年半後。蔓延舉體。既而皮膚剝落。眉發半脫。左手拘急。飲食稍減。更啞科十輩。皆俱用解毒劑。而病勢漠然。轉加增劇。訪治於余。余曰。是父母黴瘡毒氣所遺。而今之證候。正氣衰憊為殊急矣。譬如良民久為寇賊擾亂。

宜先培其根本。以攝其虛陽。國富民寧。而從事於斯。乃二中湯(見醫方會解即理中湯小建中湯方)倍人參。用之三十日。飲食漸進。元氣恢復。繼與清榮湯。兼用集良丸。每旦服五七丸。至四十餘日。而全然告瘳。古云。用藥如用兵者。其斯之謂歟。

一男子年三十五。患下疳瘡。三年後。兩腋下發瘡。靡爛疼痛。日夜流臭水。久而不愈。遂沿及身面。漸至無完膚。眉須盡脫落。且新增筋骨疼痛。易數醫不效。邀余商之。余曰。此黴瘡毒氣。在表裡之證。乃用柞皮湯。早晚吞飛龍丸。間三日與鐵槌丸。以下之。如此月餘其痛稍減。肉長瘡靨而愈。數月後眉須復生。

當歸湯

當歸,芎藭,芍藥,荊芥(各二錢)

上四味㕮咀。以水五合煮取二合。去滓。分溫三服。不拘時候。

竹精丸

大楓子(去殼炒百目),雄黃苦參(各一兩),肥皂莢(四兩),片腦(二兩),硫黃(一兩)

上六味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分作二十裹。以一裹空心。三服。宜二十日服盡。

第一神效散

大黃,白牽牛子,芎藭(各一錢),巴豆(五枚),赤石脂(二錢)

上五味為細末。分作三裹。以一裹臨臥向一更來白湯頓服。

第二神效散

大黃(一錢),巴豆(三枚去殼不去油),丁子(五分)

補還眉標(一枚不去翅足本邦所產黃赤斑文者佳)

上四味為細末。和勻。第四日臨臥白湯頓服。

第三神效散

蒲黃芒硝(各四錢),白牽牛子(三錢),麝香(二分)

上四味為細末。和勻。分為三貼。服法如前二方。

虎勢丸

土茯苓(二十錢),大楓子(去殼焙黑五十錢),片腦(四錢),鹿頭(燒存性六錢),白花蛇(酒浸焙乾),烏蛇(酒浸焙乾各八錢),大黃(六錢),雷丸油(八錢即大楓子油今從邦俗稱)

上七味為細末。用雷丸油與前藥末和勻為丸。(若稀稠不得所乃宜滴麻油必不可用米糊)如梧桐子大。以一劑分作一十五貼。以一貼日三夜二服。空心臨臥。

龍石湯

柴胡,地黃,黃芩龍骨,人參,半夏(各一錢),甘草生薑(各五分),大棗(七枚)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合煮取四合。去滓。分溫服。不拘時候。

香果散

露蜂房,芎藭,大黃(各一兩),甘草(一錢)

上四味為細末。每服一錢。白飲送下。

苦參丸,治大麻風。毋論新久。穿破潰爛。老幼俱可服之。

苦參(一斤),大楓子(肉六兩),荊芥(十二兩),防風(各六兩),枸杞子威靈仙,當歸,大胡麻,川芎,蒺藜,大皂角,川牛膝牛蒡子獨活何首烏白附子全蠍(各五兩),白芷(六兩),風藤羌活連翹蔓荊子蒼朮天麻子杜仲,草烏頭(泡去皮尖),甘草(各三兩),人參(一兩),砂仁(二兩),白花蛇(二兩切片炙黃)

上藥共為細末。醋打老米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食前後任下。避風忌口為妙。

一娼家主。年二十七。幼而學書於師家。忽左手小指。瘙癢不可忍。自以齒齧之。竟得齚而脫。家人大驚。急延瘍醫治之。醫乃欲續之不能。遂用傳藥。或灸傷處。然後獲血止而漸愈。其後右足小指生瘡。又兩足外廉頑痹。時如被針錐刺。又腕後生瘡數顆。或出或沒。久久不瘥。

於是始知為癩瘡。更數醫不效。經歷累歲。形體漸羸瘦。左手指拳曲。爪根白暈滅。足心生瘡潰鑿。步履艱難。已過十八年。而請治於予。予以屬不治證。乃固辭。患者及其兄弟。勉強求治。予曰。我雖有神方。藥頗駿。恐不耐瞑眩反害焉。患者扼腕。而謂曰。聞先生有奇術尚矣。

設使服藥至死。又何憾焉。況我罹此病患。屢費財貨於醫藥釋家積乎禱禳者無算。由是貲產蕩盡。身體日屬委頓。且不能與良人齒伍。則生亦猶死也。請先生以我。試難治證。亦可治耶否。遂不可辭。乃命門人森宗益。施燒針。乃與三種神效散。尋用虎勢丸六日。卒然肩背疼痛。

咽中閉塞。完穀不下。數日而死。嗟乎。予已識其不治證。而壯其言。而悲其志。遂施藥反促命期。今噬臍耳。故詳書之。為後來施治者龜鑑云。

頃觀崎陽吉雄氏某療癘疾。其症蓋本書所論。輕證者也。其以三稜針。刺赤斑。用角以吸瘀血者。與余之治法無異。而惟至面上四末。其他一身溪谷。出沒凹凸。難用角之處。則必攫得水蛭數十條更傳少酒於赤斑之處。或刺針出微血。使其吮瘀血。是法蓋蠻人之所傳云。然是得效方。

丹溪心法等所載蜞針法爾。余雖未試之。於理為尤當矣。今並其治方。拈於此。以備於參考。

震靈丸

大楓子(去殼),天靈蓋(各一百錢),大黃,黃蘗(各五十錢),荊芥,爐甘石,瓠瓜,山櫻皮(燒存性各一十二錢)

上八味細末。糊丸彈丸大。每服十五丸。蝮蛇大黃湯送下。日三。凡服此丸十日而後。間服白瑩水一日。復服前方

白瑩水方

蔑慄孤立乙斯(五釐治結毒減半必不可多用),石蜜(八錢),井花水(一百六十錢)

上和勻。每服四錢。日二服。強人更加一錢。(是蠻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