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癘新書》~ 附錄 (12)
附錄 (12)
1. 治法
又方,蝮蛇(燒存性),蟹(燒存性),鹿角(燒存性),皂角子(燒存性),大黃,蛇床子(俱忌火以上六味各二十錢),沉香(四錢半燒半生)
上七味細末。每服一二錢。溫酒送下。○一方有銀花。
又方,蝮蛇(一錢去頭尾燒),蟹(七分燒),鹿茸(三分燒),牙皂(三分燒),沉香(三分),甘草(二分)
上五味為末。以一劑分二服。溫酒送下。取微醉為度。禁生蔬茶酒酢面海腥冷水等件。
治黴瘡一方
大黃,犀角,黃連,黃芩,牽牛子(各二錢),巴豆(一錢)
上六味為細末米糊丸彈丸大。每服三丸至五七丸。
疳瘡薰洗方
忍冬(上),黃蘗(中),礬石(小),甘草(小)
上四味水煎。頻淋湔患處。
膩粉丸,治結毒骨節疼痛。
牛膝(焦黑色),輕粉(各二錢),土茯苓(一錢半),丁子(五分),將軍(八分)
上細末。糊丸麻子大。以一劑六日服盡。至七日宜服後方。(一名前七寶丸用土茯苓一錢每服四分。旦暮服之。三日後。服後方一錢云。)
三物巴豆丸(一名後七寶丸)
巴豆(七枚),丁子(二分半),大黃(四分○一作二錢)
上為細末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治楊梅下疳結毒妙方(竹下某方)
朱(光明者),輕粉,竹皮(各十五錢),牙茶(五釐○一方用一錢)
上四味。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五分。旦暮服。服十五日。後宜用後方。
石榴皮湯
石榴皮,香附子(各十錢),甘草(二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溫服。
六物解毒湯,治黴瘡骨節疼痛。
土茯苓(四錢),金銀花(二錢),川芎,薏苡(各一錢半),木瓜(一錢),大黃(一錢)
上六味水煎溫服。
化毒丸,治黴瘡結毒(佐井定策方)。
白麵(八錢),大黃(四錢),雄黃(二錢四分),反鼻,蜈蚣,血竭(各一錢六分),乳香,沒藥(各一錢)
上八味為末。煉蜜丸赤小豆大。日服三四錢。隨證加輕粉五分。
疳瘡敷藥方
虎皮,西洋參(各一錢俱燒存性本邦稱廣東人參物),輕粉(少許)
上為極細末。敷患處。
治楊梅毒瘡方(醫學統旨)
輕粉(一錢),雄黃,丹砂(各二錢),槐花(炒),龜版(炙各一兩)
上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錢。冷茶下日二服。七日愈。
治楊梅瘡。年久筋骨痛。(本草百病王治)
薔薇根,木瓜,五加皮,茯苓,當歸
上水酒各半煎。
百效飲,治楊梅下疳便毒。神驗。
土茯苓(百二十錢),玄參,銀花,防風,荊芥,連翹,黃蘗,大黃,芒硝,蟬蛻,天花粉,龍膽,豬苓,澤瀉(各二十錢),甘草(一錢二分)
上分作十二貼。每一貼。頭煎以水六盞煮取五盞。第二次煎以水五盞煮取三盞。第三次煎以水三盞煮取二盞。俱相和。一日服盡。完十二日。而後宜用後方。
白話文:
治法
另一個處方:蝮蛇(燒成灰)、螃蟹(燒成灰)、鹿角(燒成灰)、皂角(燒成灰)、大黃、蛇床子(以上六味均忌用火,各20錢)、沉香(4錢半,一半燒成灰,一半生用)。 將以上七味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1-2錢,溫酒送服。有一個處方添加了金銀花。
另一個處方:蝮蛇(1錢,去掉頭尾後燒成灰)、螃蟹(0.7錢燒成灰)、鹿茸(0.3錢燒成灰)、牙皂(0.3錢燒成灰)、沉香(0.3錢)、甘草(0.2錢)。將以上五味研磨成細粉。一劑藥分兩次服用,溫酒送服,服用至微醺為度。忌食生冷蔬菜、茶、酒、醋、海鮮、冷水等。
治療黴瘡的一個處方:大黃、犀角、黃連、黃芩、牽牛子(各2錢)、巴豆(1錢)。將以上六味研磨成細粉,製成米糊丸,彈丸大小。每次服用3-5丸,7丸為上限。
治療疳瘡的熏洗方:忍冬(用量較多)、黃柏(用量中等)、明礬(用量較少)、甘草(用量較少)。將以上四味水煎,頻繁地淋洗患處。
膩粉丸,治療毒邪阻滯骨節疼痛:牛膝(燒至焦黑色)、輕粉(各2錢)、土茯苓(1.5錢)、丁香(0.5錢)、雄黃(0.8錢)。將以上研磨成細粉,製成糊丸,麻子大小。一劑藥分六天服用完畢。服用七天後宜服用後續處方。(有一個之前的處方,七寶丸,用土茯苓1錢,每次服用0.4錢,早晚服用,三日後服用後續處方1錢。)
三物巴豆丸(又名後七寶丸):巴豆(7枚)、丁香(0.25錢)、大黃(0.4錢或2錢)。將以上研磨成細粉,製成糊丸,麻子大小。每次服用10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治療楊梅瘡結毒的妙方(竹下某方):朱砂(光亮的)、輕粉、竹皮(各15錢)、牙硝(0.5釐或1錢)。將以上四味藥煉蜜製成糊丸,麻子大小。每次服用0.5錢,早晚服用,服用15天後宜服用後續處方。
石榴皮湯:石榴皮、香附子(各10錢)、甘草(0.2錢)。用一升水煎煮,取五合(約250毫升),去渣,溫服。
六物解毒湯,治療黴瘡引起的骨節疼痛:土茯苓(4錢)、金銀花(2錢)、川芎、薏苡仁(各1.5錢)、木瓜(1錢)、大黃(1錢)。將以上六味水煎,溫服。
化毒丸,治療黴瘡結毒(佐井定策方):白麵(8錢)、大黃(4錢)、雄黃(2.4錢)、砒霜、蜈蚣、血竭(各1.6錢)、乳香、沒藥(各1錢)。將以上八味研磨成細粉,煉蜜製成丸藥,赤小豆大小。每日服用3-4錢,根據病情加服輕粉0.5錢。
治療疳瘡的敷藥方:虎皮、西洋參(各1錢,均燒成灰,本邦稱廣東人參)、輕粉(少量)。將以上研磨成極細粉末,敷於患處。
治療楊梅毒瘡的處方(醫學統旨):輕粉(1錢)、雄黃、朱砂(各2錢)、槐花(炒)、龜板(炙,各1兩)。將以上研磨成細粉,製成糊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1錢,冷茶送服,每日兩次,七日可愈。
治療久年楊梅瘡引起的筋骨疼痛:(本草百病王治)薔薇根、木瓜、五加皮、茯苓、當歸。用水和酒各半煎服。
百效飲,治療楊梅下疳引起的毒邪:土茯苓(120錢)、玄參、金銀花、防風、荊芥、連翹、黃柏、大黃、芒硝、蟬蛻、天花粉、龍膽、豬苓、澤瀉(各20錢)、甘草(1.2錢)。將以上分作十二劑,每次煎藥,第一次用六盞水煎成五盞,第二次用五盞水煎成三盞,第三次用三盞水煎成二盞,將三次煎煮的藥液混合,一日服用完畢,共服用十二日,之後服用後續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