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癧科全書》~ 辨癧症之證治 (3)
辨癧症之證治 (3)
1. 辨癧症之證治
(八)絕命癧,或挾吐血而來者,或因患癧而至吐血者,俱名絕命癧,最為難治。又兼吐血,則經絡臟腑,內外俱傷,焉得不死。其因寒症吐血而患癧者,多是五臟虛損,須大補氣血,靜養二三年,或有生理。內治則服補元消核丸,切禁黃耆,蓋黃耆提氣故也。其因熱症吐血而患癧者,多是飲食不禁,或暴怒所致,內治則加減四生丸,或加減生地黃湯,或加減犀角地黃湯,或加減六味地黃丸。凡湯劑為丸亦可,隨症選用。外治同上。如吐血不止,可用生蓮藕搗汁服之,或正安南桂亦可。
補元消核丸
當歸,枸杞,白朮,炒棗仁,鹿角膠(各二兩),山藥,茯神,熟地,煅龍骨,半夏,炒杜仲(各一兩)
上藥研末,將鹿膠化烊,加煉蜜為丸,服法同前。
加減四生丸
鮮生地(五錢),生荷葉,生艾葉,生側柏葉(各三錢),真鬱金(錢半)
清水煎服。
加減生地黃湯
鮮生地(五錢),麥冬,白芍,丹參(各三錢),元參,懷牛膝,荷葉(各二錢),粉丹皮,焦山梔,真鬱金,參三七(各錢半),煅牡蠣,煅龍骨(各一錢)
清水煎,服法同前。
犀角地黃湯
黑犀角(二錢磨汁),鮮生地(四錢),生白芍(五錢),百合(三錢),麥冬(去心),花粉,煅牡蠣,煅龍骨(各二錢),粉丹皮(錢半)
清水煎,服法同前。
加減六味地黃丸方(見上陰火癧內)
(九)風火癧,初起或在兩耳之下,或環頸皆是,或單在左耳之下,或單在右耳之下。無論核之多少,色帶紅光,即有欲破之勢,或作痛,或不作痛,或寒熱交作,此多由外感而來,名曰風火癧。失治則潰爛異常,須內外分治。外則用燈籠草,或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和赤糖少許,取葉搗爛頻敷,隨將其根連枝和赤糖煎服。未潰者,或用蒼朮三黃散,白燒酒調塗;已潰者,用地棉根葉和赤糖生搗敷上,拔去膿穢,貼收口膏,三五日即愈。內則服活絡疏肝散,如陽虛潮熱,則服加減五味異功散;陰虛潮熱,則服加減蒿皮四物湯。
活絡疏肝散
柴胡,牛蒡子,淮七,青皮,防風(各錢半),花粉,土茯苓(各三錢),山慈菇,葛根,夏枯草(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審有實熱,酌加芩、連。
五味異功散
黨參(三錢),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廣皮(各一錢)
有潮熱者,酌加丹皮、骨皮等味。
蒿皮四物湯
生地,白芍(各三錢),北沙參,炙鱉甲(各二錢),全當歸(錢半)
清水煎服。
蒼朮三黃散方(見上童子癧內)
(十)真元虛損癧,凡環頸破爛,臭穢不堪,久不收口,愈發愈眾,此乃根本虛極,氣血兩虧之症,名真元虛損癧。外治則如下點法,並貼拔毒生肌膏。或用羊屎丸,並搽羊屎散。內服補天大造丸,或加減十全大補丸。
白話文:
辨癧症之證治
(八)絕命癧,無論是吐血導致癧,或是患癧後又吐血,都稱為絕命癧,是最難治療的。同時伴有吐血,則經絡臟腑內外皆受損傷,焉有不死的道理?因寒症吐血而患癧者,大多是五臟虛損,需要大補氣血,靜養二三年,或許才能痊癒。內服補元消核丸,絕對禁止使用黃耆,因為黃耆有提氣作用。因熱症吐血而患癧者,多半是飲食不節,或暴怒所致,內服則加減四生丸、加減生地黃湯、加減犀角地黃湯或加減六味地黃丸。湯劑可製成丸藥服用,依症狀選擇使用。外治方法同上。如果吐血不止,可用鮮蓮藕搗汁服用,或用正安南桂(應為安南桂,一種藥材)也可。
補元消核丸:
當歸、枸杞、白朮、炒棗仁、鹿角膠(各二兩)、山藥、茯神、熟地、煅龍骨、半夏、炒杜仲(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將鹿角膠溶化,加入煉蜜製成丸藥服用,服法同前。
加減四生丸:
鮮生地(五錢)、生荷葉、生艾葉、生側柏葉(各三錢)、真鬱金(一錢半)
清水煎服。
加減生地黃湯:
鮮生地(五錢)、麥冬、白芍、丹參(各三錢)、元參、懷牛膝、荷葉(各二錢)、粉丹皮、焦山梔、真鬱金、參三七(各一錢半)、煅牡蠣、煅龍骨(各一錢)
清水煎服,服法同前。
犀角地黃湯:
黑犀角(二錢,磨成汁)、鮮生地(四錢)、生白芍(五錢)、百合(三錢)、麥冬(去心)、花粉、煅牡蠣、煅龍骨(各二錢)、粉丹皮(一錢半)
清水煎服,服法同前。
加減六味地黃丸方:(詳見上文陰火癧部分)
(九)風火癧,初期可能發生在兩耳下方,或環繞頸部,或單獨出現在左耳下方,或單獨出現在右耳下方。無論腫塊大小,顏色帶紅光,就已有破潰的趨勢,或疼痛,或不疼痛,或寒熱交替出現,這大多是由外感引起的,稱為風火癧。若治療失當,則潰爛嚴重,需內外兼治。外治使用燈籠草,或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加少許紅糖,取葉搗爛頻頻敷貼,並將根莖和紅糖煎服。未潰爛者,可用蒼朮三黃散,用白燒酒調勻塗抹;已潰爛者,用地棉根葉和紅糖搗爛敷貼,清除膿液,再貼上收口膏,三五天即可痊癒。內服活絡疏肝散,如果陽虛潮熱,則服用加減五味異功散;陰虛潮熱,則服用加減蒿皮四物湯。
活絡疏肝散:
柴胡、牛蒡子、淮七、青皮、防風(各一錢半)、花粉、土茯苓(各三錢)、山慈菇、葛根、夏枯草(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如有實熱,可酌量增加黃芩、黃連。
五味異功散:
黨參(三錢)、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廣皮(各一錢)
如有潮熱,可酌量增加丹皮、骨碎補等藥。
蒿皮四物湯:
生地、白芍(各三錢)、北沙參、炙鱉甲(各二錢)、全當歸(一錢半)
清水煎服。
蒼朮三黃散方:(詳見上文童子癧部分)
(十)真元虛損癧,凡是環繞頸部破爛,臭穢不堪,久治不愈,而且越來越嚴重,這是由於身體根本虛弱,氣血兩虧所致,稱為真元虛損癧。外治方法如下:點刺療法,並貼敷拔毒生肌膏。或使用羊屎丸,並塗抹羊屎散。內服補天大造丸,或加減十全大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