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癧科全書》~ 辨癧症之證治 (2)
辨癧症之證治 (2)
1. 辨癧症之證治
貝母栝蔞散
川貝母(二錢),杜膽星,焦山梔,黃芩,橘紅(各半錢)
清水煎服。
紫菀散
北沙參,阿膠,茯苓(各三錢),紫菀,川貝母,桔梗(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五味子(廿一粒)
四物湯
大熟地(四錢),白芍,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半)
四君子湯
黨參(二錢半),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二陳湯
半夏,茯苓(各二錢),廣皮(錢半),炙甘草(一錢)
(六)童子癧,自襁褓而至成童,旋起旋消,或凝結久而不化,或時大時小,此多由先天虛損所致,或在其母腹內,因飲食不謹而來,此名童子癧,又名乳癧。其在三歲以內者,不能施以點核之功。如審其果系熱痰,惟用蕌頭搗鹽貼之,或黃花墨菜、白花墨菜,或燈籠草,或野菊花,或甜菜子取根葉,和赤糖少許搗貼。或用蒼朮三黃散,用白酒開塗。內則服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和赤糖少許,時時煎咽之。或百合,或花粉,時堡瘦豬肉食之,均宜臨症消息用之。如審其果系寒痰,外則用消腫散。或五將軍散,調白燒酒敷之。其在三歲以上者,則於各條內參酌用之可也。
消腫散
此方可治一切紅腫,並可治天蛇頭等症。
生南星,生半夏,生草烏,凋竹,細辛(各五錢),重樓(一兩),生甘草(三錢)
共研細末,燒酒調敷。
蒼朮三黃散
蒼朮,黃芩,黃柏,大黃,生南星(各五錢),豬脂粉(少許用豬前蹄骨煅存性研粉用)
共研末,燒酒調敷。
此方能治一切淫毒。已破口者,用淨油調。
五將軍散
生半夏(一撮連根葉共生搗爛),生蚌(三四隻如無蚌肉或蜃肉螺肉之屬均可),丁香(少許),粗鹽(少許),飯粒(少許)
同搗敷。此方能治一切痰核惡毒等症。
(七)催命癧,無論因何而起,誤被醫師用丹吊核,或因誤被西醫用刀剖核,以致纏綿不休,時而收口,時而破口。環頸皆是,此名催命癧。目見世人被這兩種醫生誤死者,恆不乏人。此症最為危險,分內外法治之,內治必審其人果屬熱者,則投以清熱化痰之品;若兼咳嗽者,並理咳嗽;兼血症者,並理血症;兼花柳者,則並解毒;若其人近陽虛者,則於化痰消核之內,重用四君;若近陰虛者,則於化痰消核之內,重用四物;虛寒甚者,則並用附、桂。要皆於前後各症門中消息用之,不拘執,各湯劑為丸亦可。外治則與上同,用藥粉調酒。周圍點之,其舊痂之大者,並其核之大者,無論痂內核內,俱並點之,即點其舊痂至爛亦不妨,使他亞核潛消,即穢濁之水,亦可隨舊痂之口,隨點隨爛,隨爛隨干,自易收口。倘有穢濁墜下,勢欲腫脹,可將其點核之藥渣點上,立即破口,隨腫隨破,以抽乾穢濁之水為止。此等穢濁,核不成核,膿不成膿,水不成水,不能潛消,不能拔毒,不能解化,只得用此隨腫隨破之法,抽乾其水,方能奏效,否則無濟。
白話文:
辨癧症之證治
貝母栝蔞散
川貝母兩錢,杜仲、膽星、焦山梔、黃芩、橘紅各半錢,清水煎服。
紫菀散
北沙參、阿膠、茯苓各三錢,紫菀、川貝母、桔梗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五味子二十一粒。
四物湯
熟地黃四錢,白芍藥、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半。
四君子湯
黨參二錢半,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二陳湯
半夏、茯苓各二錢,廣皮一錢半,炙甘草一錢。
(六) 童子癧 從嬰兒到兒童時期,癧症反覆出現,有時消退,有時久治不癒,大小不定,多因先天不足造成,或孕期飲食不當引起。此症稱為童子癧,也叫乳癧。三歲以下的兒童,不宜使用點核法。如果是熱痰引起的,則可外敷蔥頭搗碎加鹽,或用黃花墨菜、白花墨菜、燈籠草、野菊花、甜菜根葉加少量紅糖搗爛外敷。也可使用蒼朮三黃散,用白酒調敷。內服方面,可服用黃花墨菜、白花墨菜加少量紅糖煎服,或服用百合、花粉,或燉煮瘦豬肉食用,需根據病情靈活運用。如果是寒痰引起的,則外敷消腫散或五將軍散,用白酒調敷。三歲以上的兒童,可根據以上方法酌情使用。
消腫散
此方可治療各種紅腫,以及天蛇頭等症。
生南星、生半夏、生草烏、煅竹茹、細辛各五錢,重樓一兩,生甘草三錢,研成細末,用燒酒調敷。
蒼朮三黃散
蒼朮、黃芩、黃柏、大黃、生南星各五錢,豬脂粉少許(用豬前蹄骨煅燒存性研磨成粉),研成細末,用燒酒調敷。
此方能治療一切淫毒。如果已經潰破,則用淨油調敷。
五將軍散
生半夏(連根葉一起搗爛,約一撮),生蚌肉(三四個,無蚌肉可用其他貝類或螺肉代替),丁香少許,粗鹽少許,飯粒少許,混合搗爛外敷。此方能治療一切痰核惡毒等症。
(七) 催命癧 無論成因如何,如果誤用丹藥點核,或西醫手術切除,導致病情反覆,時好時壞,頸部腫脹,則稱為催命癧。許多人因誤治而死,此症極為危險。治療分內外兩種方法:內治必須辨明體質,如果是實熱體質,則服用清熱化痰的藥物;如果兼有咳嗽,則需治療咳嗽;兼有出血症狀,則需治療出血;兼有梅毒,則需解毒;如果體質偏向陽虛,則在化痰消核的基礎上,增加四君子湯的用量;如果體質偏向陰虛,則在化痰消核的基礎上,增加四物湯的用量;若虛寒嚴重,則需加入附子、桂枝。總之,要根據病情靈活運用,不必拘泥於方劑,也可製成丸劑服用。外治方法與上述相同,用藥粉調酒,在患處周圍點敷。對於較大的舊痂和核,無論痂內或核內,都要點敷,即使點到舊痂腐爛也不妨礙,使潛藏的痰核消散,膿液也可隨著舊痂的潰爛而排出,腐爛後會自然乾燥結痂。如果膿液流出,腫脹加劇,可將點核藥渣敷在患處,使之立即潰破,排出膿液。這種膿液,既非真正的膿,也非真正的水,不能自行消散,也無法拔毒解化,只能用這種方法,使其潰破排出膿液,才能奏效,否則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