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捷徑》~ 卷下 (2)
卷下 (2)
1. 葡萄疫
葡萄疫是小兒生,大小青斑遍體行。色若葡萄牙出血,羚羊角散服之輕。
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最多靈,牛蒡防風與淡芩。知母麥冬兼淡竹,元參甘草共相侵。
羚羊角,牛蒡子,防風,黃芩,知母,麥門冬,淡竹葉,元參,甘草
胃脾湯
胃脾湯用麥門冬,白朮陳皮遠志逢。甘草沙參神五味,汗多虛弱水煎濃。
麥門冬,白朮,陳皮,遠志,甘草,沙參,茯神,五味子
柳青散,見口破。
白話文:
[葡萄疫],這疾病常出現在小孩身上,病徵為全身上下出現大大小小的青色斑點。這些斑點就像是葡萄牙葡萄的顏色,如果出血,可以服用羚羊角散,其療效較輕微。
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的藥效非常靈驗,它包含了羚羊角、牛蒡子、防風、黃芩、知母、麥門冬、淡竹葉、元參和甘草。
胃脾湯
胃脾湯主要成分是麥門冬,加上白朮、陳皮和遠志。此外,還配以甘草、沙參、茯神和五味子,適合大量出汗後身體虛弱的人,用水煎煮後飲用。
柳青散,適用於口腔潰瘍的情況。
2. 臍風
小兒何故患臍風,沐浴傷風濕熱逢。草紙煅灰敷患處,枯礬龍骨效無窮。
枯礬龍骨散
枯礬龍骨治臍風,原麝同研最有功。摻上絹細包紮好,避風忌水此方通。
龍骨(二錢),枯礬(一錢),麝香(一分)
共研細末、摻之。
白話文:
【臍風】
為什麼新生兒會得臍風呢?主要是因為洗澡時不慎讓風邪和濕熱侵入。治療臘風的方式是使用燒過後的草紙磨成灰,敷在患部,或是使用枯礬和龍骨,其效果非常好。
【枯礬龍骨散】
用枯礬和龍骨來治療臍風,再加上麝香一同研磨,這方法最有效。使用時,將藥粉均勻撒在患部,再用紗布包紮好,要特別注意避免風吹和接觸到水。
所需的藥材有:龍骨(約7.5克)、枯礬(約3.75克)、麝香(約0.3克)。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然後塗抹在患部。
3. 臍突
臍突胎中積熱生,總由孕母失調停。膏粱醇酒多無忌,宜服珠黃散有靈。
珠黃散
珠黃散即用珠君,再以犀黃為佐靈。加入甘黃作引使,共研細末貯瓷瓶。
濂珠(三分),犀黃(二分),甘草,人中黃(各一錢)
研末,燈心湯調服三分。
外消散
外消散用大黃硝,牡蠣同研功不饒。冰片田螺相化水,突臍胎熱是能消。
大黃(五錢),朴硝(二錢),牡蠣(五錢)
研末,冰片、田螺水調敷。
白話文:
[臍突]
臍突這病症,是因為在胎兒成長過程中積累過多的熱氣所導致,主要是孕婦在懷孕期間生活飲食失調所致。若孕婦過量食用高油脂、高糖份及酒精飲料,容易造成此症狀。對於此症,服用珠黃散會有很好的療效。
珠黃散
珠黃散的主要成分是珍珠粉,輔以犀黃,並加入甘草和人中黃,將這些材料一同研磨成細末,裝入瓷瓶保存。
用量:濂珠三分,犀黃二分,甘草、人中黃各一錢,研磨成粉末後,以燈芯草煮的湯調服三分。
外消散
外消散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黃、朴硝和牡蠣,這些材料混合研磨後,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配合冰片和田螺水,可有效消除因胎兒熱氣引起的臍突。
用量:大黃五錢,朴硝二錢,牡蠣五錢,研磨成粉末後,以冰片和田螺水調和外敷。
4. 陰腫
陰腫之症幼年生,久感陰寒濕氣凝。或有怒時兼氣閉,陰陽虛實細詳應。
桃仁丸(通用)
桃仁丸內桂丹皮,又用牽牛白蒺藜。煉蜜為丸梧子大,燉溫黃酒服之齊。
桃仁(七錢五分,去皮尖,炒),桂心(五錢),黑牽牛(一錢五分),牡丹皮(五錢),蒺藜(五錢,去刺)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溫酒送下。
烏梅散(陰囊腫痛二子入腹日內吊)
烏梅散內用鉤藤,乳沒延胡甘草投,寒積三陰須審察,腹疼囊卷汗多流。
鉤藤,烏梅,延胡索,甘草,沒藥,乳香(各三錢)
研末,每服二錢煎服。
勻氣散(同前)
陰寒勻氣散為先,甘草陳茴桔梗研。薑炭縮砂研細末,滾湯投服一錢煎。
桔梗(二兩),陳皮(一兩),茴香(五錢),生薑(二錢),甘草(四錢),砂仁(五錢)
研末,每服五分,開水送下。
牽牛散(囊腫及四肢二便不利者)
四肢囊腫便難艱,宜服牽牛散最先。桑白木通消結熱,術甘又入橘紅研。
牽牛,桑白皮,木通,白朮,甘草,橘紅
各一錢,共研細末。
五苓散(兒陰腫)
五茯散內用豬苓,白朮雲苓澤瀉珍。肉桂辛溫宜少用,鉤鉤為引此方新。
肉桂(二分),豬苓(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澤瀉(一錢),鉤藤(三錢)
煎湯送下。
立消散
立消赤豆與風硝,商陸還兼枳殼焦。須共研之為細末,敷時側柏水同調。
赤小豆,風化硝,商陸,枳殼
各五錢研末,側柏煎湯調敷。
白話文:
【陰腫】
在幼年時期就可能出現的陰腫症狀,長時間感受陰冷和濕氣的侵襲導致氣血凝滯。也可能因情緒激動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對於這種陰陽虛實的情況,需仔細對應處理。
桃仁丸(通用)
桃仁丸成分包括桂心、丹皮、黑牽牛和白蒺藜。將這些材料磨成細粉後,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顆,用溫暖的黃酒送服。
烏梅散(針對陰囊腫痛)
烏梅散由鉤藤、延胡索、甘草、沒藥和乳香組成。將這些材料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後飲用。
勻氣散(同樣適用於上述情況)
陰寒引起的疾病,首選勻氣散,成分包括甘草、陳皮、茴香、生薑和砂仁。將這些材料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開水送服。
牽牛散(囊腫及四肢排泄困難)
四肢和囊部腫脹且排泄困難,可先服用牽牛散。成分包括牽牛、桑白皮、木通、白朮、甘草和橘紅。將這些材料研成細末後服用。
五苓散(兒童陰部腫脹)
五苓散主要成分有豬苓、茯苓、白朮、澤瀉和肉桂,肉桂的使用量應適度,鉤藤作為輔助。煎湯後送服。
立消散
立消散的成分有赤小豆、風化硝、商陸和焦化的枳殼。將這些材料研成細末,調和側柏水後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