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博

《瘍科捷徑》~ 卷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

1. 腋部

2. 腋癰疽

腋癰疽腫腋間生,腫硬焮疼寒熱行,血熱熏蒸兼忿怒,肝脾經絡解還清。

柴胡清肝湯(初起),見鬢疽。

透膿湯(已成),見腫瘍。

潰後內外治法照癰疽門。

白話文:

【腋癰疽】

腋癰疽是在腋下產生的腫塊,初期會有硬塊且伴有劇烈疼痛,同時可能出現寒戰和發燒的症狀。這種情況多因體內血熱過盛,加上情緒忿怒,導致肝脾兩臟的經絡受阻所致。

治療上,在病癥剛開始時可以使用「柴胡清肝湯」,這種處方也常用於鬢疽的治療。

如果病情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使用「透膿湯」,這種處方同樣適用於腫瘤的情況。

在癰疽潰破後,無論是內服藥還是外用藥,都應遵循相關的治療原則進行。

3. 暗疔

腋下生之名暗疔,肝脾火毒癢疼成。增寒壯熱形多黑,急按疔門治即平。

內外治法照顴疔。

白話文:

在腋下長出的病狀被稱為暗療,這是因為肝臟和脾臟的火氣毒素導致,會引起癢痛。病情惡化時,皮膚會呈現黑色,且伴隨寒戰高熱的症狀。若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按照治療暗療的方法進行治療。

其內外兼治的療法,與治療顴療的方式相同。

4. 肋部

5. 肋疽

肋疽始發屬肝經,鬱怒還兼火毒凝。如李如桃多結腫,須宜針刺砭之應。

治法照癰疽門。

白話文:

【肋疽】 肋邊開始長出的瘍腫,這類病症與肝臟運行不順有關,通常是因為情緒鬱悶、憤怒或是體內火氣與毒素積聚所致。初期的肋疽形狀可能像李子或桃子般,會逐漸形成腫塊。對於這種情況,應該採用針刺或放血療法來治療,以釋放腫塊中的瘀血和毒素。

其治療方法可參考一般瘍腫的處理方式。

6. 淵疽

淵疽肝膽怒憂成,肋下生之腫痛行。潰破有聲膜已透,預先可服護膜輕。

柴胡清肝湯,見鬢疽。

治法俱照癰疽門。

白話文:

【淵疽】 淵疽這種病是因為肝膽部位長期積壓怒氣和憂慮所導致,病發時會在肋下長出腫塊並伴隨劇烈疼痛。若病情惡化,腫塊潰破時會發出聲音,表示已經穿破了內臟膜,這時候應提前服用「護膜輕」來防護。

治療淵疽的藥方為「柴胡清肝湯」,這個藥方也適用於鬢疽的情況。

至於治療方法,可以參考一般的癰疽治療方式。

不過,「護膜輕」是我推測的翻譯,實際上古代醫學文獻中可能並無此藥名,這可能是古文中某種藥物或療法的別稱,具體需根據古文脈絡進一步考證。

7. 內發丹毒

丹毒肝脾熱極生,赤霞腰胯肋間憑。急宜砭血毋疑怠,嘔噦昏沉毒已騰。

化斑解毒湯

化斑解毒石膏連,知母元參牛蒡研。更有升翹相併用,甘中黃入妙天然。

升麻,元參,連翹,黃連,石膏,知母,牛蒡子,甘草,人中黃

如意散,見腫瘍。

白話文:

【內發丹毒】

丹毒是由肝脾熱度過高所引發,症狀會出現在腰部、胯部以及肋骨之間,皮膚呈現紅色。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進行放血治療,不可遲疑,若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表示毒素已經擴散。

化斑解毒湯

化斑解毒湯的成分有石膏、黃連、知母、元參、牛蒡子,還有升麻和連翹,加上甘草和人中黃,這些藥材配合得天衣無縫。

藥方成分:升麻、元參、連翹、黃連、石膏、知母、牛蒡子、甘草、人中黃

如意散,適用於腫瘤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