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五 (1)
卷五 (1)
1. 瀉心湯
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者。此湯主之。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歌曰,火熱上攻心氣傷。(即心氣不足。)清濁二道血洋洋。(火逼血從濁道出則為吐。血從清道出則為衄血。)大黃二兩芩連一。釜下抽薪請細詳。
蔚按。火邪盛而迫血。則錯經妄行。血為心液。血傷無以養心。致心陰之氣不足也。故曰心氣不足。非心陽之氣不足也。用芩、連苦寒之品。入心清火以培心氣。大黃去瘀生新。此一補一瀉之法也。
白話文:
瀉心湯治療心氣不足導致的吐血、鼻出血。
方劑組成: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用法用量:三味藥材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歌訣解釋:心火上炎導致心氣受損(即心氣不足),引起清濁經脈出血(火熱迫使血液從濁脈排出為吐血,從清脈排出為鼻出血)。方中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就像釜底抽薪一樣,請仔細體會。
註解:火邪旺盛迫使血液逆行,血液是心臟的津液,血液受損則無法滋養心臟,導致心陰之氣不足,所以稱為心氣不足,並不是心陽之氣不足。方中使用黃芩、黃連苦寒的藥性,清心瀉火以培補心氣;大黃則能去除瘀血,促進新生。這是補瀉兼施的方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