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六 (8)

卷六 (8)

29.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治產後下利虛極者。此湯主之。

白頭翁阿膠甘草(各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白話文:

  1. 白頭翁、阿膠、甘草(各二兩。) 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入阿膠。更上微火煎膠烊消。取二升。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歌曰,白頭方見傷寒歌。二兩阿膠甘草和。產後利成虛已極。滋(阿膠教其陰。)而且緩(甘草緩其急。)莫輕過。

白話文:

  1. 有一首歌,叫白頭方見傷寒歌。它描述我們都是白了頭之後才開始理解傷寒歌。專用於產後症狀的阿膠、甘草兩張方子。產後如果身體虛弱到極點,一定要服用心血濃縮的阿膠來滋陰,再緩緩服用甘草來舒緩急情。千萬不可輕視它。

男元犀按。產後去血過多。又兼下利亡其津液。其為陰虛無疑。茲云虛極。理宜大補。然歸、芎、芍、地則益其滑而下脫。參、朮、桂、耆則動其陽而上逆。皆為禁劑。須知此虛字指陰虛而言。與少陰證陰氣欲絕同義。少陰證與大承氣湯急下以救陰。與此證與白頭翁大苦以救陰同義。

白話文:

  1. 男元犀評論說。產後失血過多。再加上腹瀉損失了體內津液,陰虛是沒有疑問的。現在說虛到極點。依理應當大補。然而歸、芎、芍、地則會加重她的滑脫症狀而使病情惡化。參、朮、桂、耆則會動她的陽氣而使病情加重。都是禁忌藥物。須知道這個虛字是指陰虛來說的。與少陰證陰氣將絕的意思相同。少陰證與大承氣湯急下以救陰。這個證與白頭翁大苦以救陰的意思相同。

此法非薛立齋、張景岳、李士材輩。以甘溫為主苦寒為戒者。所可窺測。尤妙在加甘草之甘。合四味之苦。為苦甘化陰法。且久利膏脂盡脫。脈絡空虛。得阿膠之滋潤。合四味之苦以堅之。則源流俱清而利自止。

白話文:

  1. 這個方法不是薛立齋、張景嶽、李士材等人,以甘溫為主,忌用苦寒藥物的人,所能理解和採用的。尤為精妙的是加入了甘草的甘味,合四味的苦味,用苦甘化陰的方法治療。而且,久瀉使膏脂全部脫去,脈絡空虛。用阿膠的滋潤作用,合四味的苦味來固澀它,這樣,水源和水道都清淨了,瀉利自然停止。

30. 附方

31. 千金三物黃芩湯

治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此湯主之。

白話文:

  1. 用於治療婦人在分娩時,因受到風寒而導致四肢痠痛煩熱、頭痛的症狀。如果沒有頭痛,只有煩躁不安的症狀,則可以使用這個湯方。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乾地黃(四兩。)

白話文:

  1. 黃芩(一兩):黃芩具有清熱燥濕、涼血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證、黃疸、痢疾、瘡瘍等症。

苦參(二兩):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瘡瘍、皮膚瘙癢、濕疹等症。

乾地黃(四兩):乾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傷陰、血虛證、盜汗、虛勞等症。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歌曰,婦人發露得風傷。頭不痛兮證可詳。肢苦但煩芩一兩。地黃四兩二(苦)參良。

受業林禮豐按。千金云。婦人在草蓐。是新產時也。新產血虛。厥陰主血。血虛則厥陰之相火動。火動則毛竅開。因自發去衣被。露其身體。風邪遂乘虛而襲焉。夫風為陽邪。四肢為諸陽之本。兩陽相搏。故四肢苦煩熱也。頭痛者。風邪從臟而干於腑。有欲外出之象。故與小柴胡湯達之。

白話文:

  1. 林禮豐引用了《千金方》中的內容,解釋了產婦發生「草蓐」的原理。《千金方》中說:「女人在草蓐,就是新產出的時候。新產血虛,厥陰主血,血虛則厥陰的相火動,火動則毛孔開,因此自發去掉衣服被子,露出身體。風邪於是乘虛而入侵。夫風為陽邪,四肢為諸陽之本,兩陽相搏,故四肢苦煩熱也。頭痛者,風邪從臟而幹於腑,有想外出的徵兆,所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使其從樞以外出也。頭不痛但煩者。風邪內郁。擾動心包之熱。心包火熾。血液必傷。故主以三黃湯。取地黃之甘寒多液者。補陰血之虛。黃芩、苦參之苦寒者。瀉心包之熱。使火平而風熄。陰復而肝寧。何有四肢苦煩熱之病哉。且心包有熱。必挾風木而生蟲。故方下云服後多吐下蟲。

白話文:

  1. 這是治療頭不痛但煩躁的方子。風邪鬱結在體內,擾動心包之熱,使心包火熾盛,血液必受損傷。因此,採用三黃湯治療。三黃湯以生地黃的甘寒多液,補益陰血之虛;黃芩、苦參的苦寒之性,瀉除心包之熱。使火氣平息,風邪熄滅,陰氣恢復,肝臟安寧,四肢苦煩熱的症狀自然消失。此外,心包有熱,必然挾帶著風木而生蟲,所以方中又提到服用後會吐下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