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五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1)

1. 大黃牡丹湯

治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此湯主之。

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數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歌曰,腫居少腹(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大腸癰。黃四牡丹一兩從。(冬)瓜子(仁)半升桃五十。芒硝三合泄腸膿。

王晉三云。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癰者。肺氣下結於大腸之頭。其道遠於上。其位近於下。治在下者因而奪之也。故重用大黃、芒硝開大腸之結。桃仁、丹皮下將敗之血。至於清肺潤腸。不過瓜子一味而已。服之當下血。下未化膿之血也。若膿已成形。肉已壞。又當先用排膿散及湯。故原文云。膿已成。不可下也。

2. 王不留行散

治金瘡病。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甘草(十八分。),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黃芩(二分。),蜀椒(三分。),厚朴(二分。),乾薑(二分。),芍藥(二分。)

上九味。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燒灰存性。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後亦可服。

歌曰,金瘡諏(吉日按春秋而)採不留行。桑蒴同(王不留)行(按時而取三物各)十分明。芩樸芍姜均二分。三(分之蜀)椒十八(分之甘)草相成。

尤在涇云。金瘡經脈斬絕。營衛阻弛。治之者必使經脈復行。營衛相貫而後已。除燒灰外。余藥不可日曝。火炙方效。

元犀按。金刃傷處。封固不密。中於風則瘡口無汁。中於水則出青黃汁。風則發痙。水則濕爛成瘡。王不留行疾行脈絡之血灌溉周身。不使其湍激於傷處。桑根皮泄肌肉之風水。蒴藋葉釋名接骨草。滲筋骨之風水。三者皆燒灰。欲其入血去邪止血也。川椒祛瘡口之風。厚朴燥刀痕之濕。

黃連退肌熱。芍藥散惡血。乾薑和陽。甘草和陰。用以為君者。欲其入血退腫生肌也。風濕去。陰陽和。瘡口收。肌肉生。此治金瘡之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