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卷五 (8)
卷五 (8)
1. 文蛤湯
治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文蛤,石膏(各五兩。),麻黃,甘草,生薑(各三兩。),杏仁(五十粒。),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汗出即愈。
歌曰,吐而貪飲證宜詳。文蛤石膏五兩量。十二棗枚杏五十。麻甘三兩等生薑。
元犀按。水雖隨吐而去。而熱不與水俱去。故貪飲不休。與思水者不同。方中麻黃與石膏並用。能深入伏熱之中。頃刻透出於外。從汗而解。熱解則渴亦解。故不用止渴之品。並主微風脈緊頭痛者。以風為陽邪。得此涼散之劑而恰對也。
白話文:
文蛤湯
治療嘔吐後口渴,想喝水又喝個不停的人。此湯方主治此症,也能治療輕微風寒引起的脈象緊、頭痛。
藥材:文蛤、石膏各五兩,麻黃、甘草、生薑各三兩,杏仁五十粒,大棗十二枚。
做法:將以上七味藥材,加水六升,煮到剩下二升,溫熱服用一升,出汗後即可痊癒。
歌訣:嘔吐後想喝水,此方最合宜,文蛤石膏各五兩,大棗十二杏仁五十,麻黃甘草生薑三兩。
註解:雖然嘔吐帶走了水分,但體內的熱氣並沒有隨著水分排出,所以才會一直想喝水,這和單純想喝水的情況不同。方中麻黃與石膏同時使用,能深入體內清除伏藏的熱氣,很快就能從體表排出汗液,達到解熱的效果。熱氣消退,口渴自然也就好了,所以不用額外加入止渴的藥材。此方也能治療輕微風寒引起的脈象緊、頭痛,因為風寒屬陽邪,此方藥性涼散,正好可以對治。
2. 半夏乾薑散
治乾嘔吐逆。吐涎沫者。此散主之。
半夏,乾薑(各等分。)
上二味。杵為散。取方寸匕。漿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頓服之。
歌曰,吐而乾嘔沫涎多。(惟不胸滿不頭痛。與吳茱萸湯證不同。以虛有微甚。邪有高下之別也。)胃腑(不責於厥陰。專責於陽明。)虛寒氣不和。姜夏等(分)磨漿水煮。數方(小半夏湯。生薑半夏湯。)相類頗分科。(漿水甘酸。能調中引氣止嘔噦。)
白話文:
半夏乾薑散
治療乾嘔吐逆,伴隨吐出唾沫的症狀,此方藥主治。
將半夏和乾薑等量研磨成粉末。取一匙藥粉(約一寸見方),用一升半的漿水(米湯或其他類似液體)煮成七合(約七分)。趁熱一次服用。
歌訣說,吐逆伴隨乾嘔,唾沫很多,(但與吳茱萸湯所治症狀不同,因為此症無胸悶頭痛。兩者差別在於虛實輕重,邪氣高下不同。)胃腑問題(不是厥陰經的問題,而是陽明經的問題),因虛寒氣機不和所致。方中半夏和乾薑等量,用漿水煮服。此方與其他類似方劑(如小半夏湯、生薑半夏湯)相比,雖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各自的適用範圍。(漿水甘酸,能調理脾胃,引導氣機,止嘔逆。)
3. 生薑半夏湯
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無奈者。此湯主之。
半夏(半升。),生薑(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嘔止。停後服。
歌曰,嘔噦都非喘又非。(似嘔之狀不似嘔之有物。似噦之有聲不似噦之連聲。似喘之氣逆不似喘之氣急。)徹心憒憒莫從違。(懊憹之甚。無可奈何。皆飲邪與寒邪摶結於胸。)一升薑汁半升夏。分煮同煎妙入微。
(參),與吳茱萸之降濁。乾薑之溫中不同。蓋彼乃虛寒上逆。此乃客邪搏飲也。方即小半夏湯。不用姜而用汁者。以降逆之力少。散結之力多也。
白話文:
生薑半夏湯
治療病人胸中感覺好像喘不過氣,但又不完全是喘;好像想吐,但又吐不出來;好像想嘔逆,但又沒有明顯的嘔逆症狀;胸口悶悶的,非常不舒服,這種情況,這個方子可以治療。
藥方:半夏半升,生薑汁一升。
製法:以上兩種藥材,用水三升,先煮半夏,煮到剩下二升,再加入生薑汁,繼續煮到剩下約一升半,稍涼後,分四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嘔吐停止後,就停止服用。
歌訣:嘔逆都不是喘,(好像想吐,但沒有東西吐出來;好像有嘔逆的聲音,但聲音又不連續;好像氣逆,但呼吸又不急促。)胸口悶悶的,沒辦法。(非常懊惱,無可奈何,都是因為飲邪和寒邪在胸中互相搏結。)一升薑汁半升半夏,分開煮再一起煎,妙用精微。
(參考)與吳茱萸降逆、乾薑溫中的作用不同。因為吳茱萸和乾薑是用於治療虛寒上逆,而這個方子是治療外邪和飲邪互相搏結的。這個方子其實是小半夏湯的變式,不用生薑而用生薑汁,是因為這樣能降低降逆的作用,而增加散結的作用。
4. 橘皮湯
治乾嘔噦。若手足厥者。此湯主之。
橘皮(四兩。),生薑(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下咽即愈。
歌曰,噦而乾嘔厥相隨。氣逆於胸阻四肢。(乾嘔非胃反。厥非無陽。乃氣逆於胸不行於四末故也。)初病氣虛一服驗。生薑八兩四陳皮。
元犀按。金匱論噦。與方書不同。專指呃逆而言也。
白話文:
橘皮湯
治療乾嘔(乾咳伴嘔吐)及手足厥冷。如果手腳冰冷,此方可治。
用橘皮四兩,生薑半斤。
將以上兩種藥材,用水七升煎煮至三升,溫服一升,咽下即愈。
歌訣曰:乾嘔伴有呃逆和手足厥冷,是氣逆於胸,阻塞四肢所致。(乾嘔不是胃氣上逆,厥冷也不是陽氣不足,而是氣逆於胸,不能運行到四肢末端)。初期病情氣虛者,服用一劑即見效,用生薑八兩配四兩陳皮。
元犀注:金匱要略中記載的噦與此方所述略有不同,金匱要略專指呃逆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