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31. 大半夏湯

治胃反嘔吐者。此湯主之。

半夏(二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

白話文:

  1. 半夏:二升。

    人參:三兩。

    白蜜:一升。

上三味。水一斗二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余分再服。

歌曰,從來胃反責(之)沖(脈上)乘。半夏二升蜜一升。三兩人參勞水煮。(水揚二百四十遍名勞水。又名甘瀾水。)納沖養液有奇能。

白話文:

  1. 歌中說,胃液反流,是沖脈上逆的緣故。用半夏二升、蜂蜜一升、人參三兩人,一起加水煮。(把水反覆再倒入煮過一百二十遍的水,稱為勞水,又名甘瀾水。)用此藥治療,可以滋養沖脈之液,具有奇效。

元犀按。此方用水之多。取其多煮白蜜。去其寒而用其潤。俾黏膩之性。流連於胃。不速下行。而半夏、人參之力。可以徐徐斡旋於中。非參透造化之理者不能悟及。余遇醫輩偶談及於此。不能再三問難。便知其庸陋欺人。則不復與談矣。膈咽之間。交通之氣不得降者。皆衝脈上行。

白話文:

  1. 元犀點評:這個方劑裏用了很多水,利用它反覆煮白蜜,以去掉寒性後取其滋潤作用。讓粘膩性質的東西停留在胃裏,不至於很快下行,而半夏和人蔘的作用,可以在其中緩慢斡旋。如果沒有通透造化原理的人,是無法理解的。我曾經遇到過一些醫師,偶然談及這個方劑,但我還沒來得及反覆提出問題,便知道他們庸俗淺陋,欺騙他人,於是就再也不跟他們談了。膈咽之間,如果交通之氣不能下降,都是因爲衝脈上行。

逆氣所作也。師以半夏降衝脈之逆。即以白蜜潤陽明之燥。加人參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瀾水以降逆上之水液。古聖之經方。惟師能用之。

白話文:

  1. 是因逆氣所引起的症狀。名醫用半夏來降低衝脈的逆氣。隨後用白蜜來滋潤陽明胃的燥氣。再加人參來生出已經消失的津液。使用甘瀾水來下降逆流而上的水液。古代聖賢的經方中,只有名醫能夠使用它。

32. 大黃甘草湯

治食已即吐者。此湯主之。

大黃(四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歌曰,食方未久吐相隨。(食已即吐。)兩熱衝來自不支。(胃素有熱。食復入之。兩熱相沖。不停片刻而吐出。)四兩大黃二兩草。上從下取法神奇。

白話文:

  1. 歌中說,吃完中藥不久就嘔吐。(剛吃完就吐了。)胃中和藥物兩股熱氣衝擊在一起,肯定承受不住。(胃本來就有熱。又吃了藥。兩股熱氣相互衝擊。片刻沒有停止就吐出來。)服用四兩大黃和二兩草藥。自上而下取法神奇。

蔚按。師云。欲吐者不可下之。又云。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下之。二說相反。何也。曰。病在上而欲吐。宜因而越之。若逆之使下。則憒亂矣。若既吐矣。吐而不已。是有升無降。當逆折之。

白話文:

  1. 蔚按,老師說,想吐的人不可讓他下吐。又說,剛吃完東西就吐的人,用大黃甘草湯讓他吐出來。這兩種說法互相矛盾,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疾病在上面而想吐,應該順著它讓他吐出來。如果違背讓它向下吐,就會擾亂體內氣血。如果已經吐了,吐而沒有停止來,這是升多降少,應該逆折讓它吐出來。

尤在涇云。雲霧出於地。而雨露降於天。地不承則天不降矣。可見天地陰陽同此氣機。和則俱和。乖則並乖。人與天地相參。故肺氣象天。病則多及二陰。脾胃大小腸象地。病則多及上竅。丹溪治小便不通。用吐法而開提肺氣。使上竅通而下竅亦通。與大黃甘草湯之治嘔吐。法雖異而理可通也。

白話文:

  1. 尤在涇曾說。雲霧是從地面產生的。而雨露是從天上降下的。地面如果不接受,那麼天空也就降不下雨露了。可見天地陰陽有著相同的氣機。陰陽和諧則都和諧,陰陽不和諧則都不和諧。人與天地是相互關聯的。所以肺氣與天象相應。肺氣出現病變,則會累及兩個陰。脾胃和大腸與地面相應。脾胃和大腸出現病變,則會累及上竅。丹溪在治療小便不通時,採用吐法來疏通肺氣。使上竅通了,下竅也就通了。這與大黃甘草湯治療嘔吐的方法雖然不同,但道理卻是相通的。

33. 茯苓澤瀉湯

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此湯主之。

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桂枝(各二兩。),白朮(三兩。),生薑(四兩。)

白話文:

  1. 茯苓(250克),澤瀉(200克),甘草、桂枝(各100克),白朮(150克),生薑(200克)。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外臺。治消渴脈絕胃反者。有小麥一升。

白話文:

  1. 用六味藥,加水一斗,煮取三升,加入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每天三次。出自《外臺》,治療消渴、脈絕、胃反的人。有小麥一升。

歌曰,吐方未已渴頻加。(與吐後渴為欲愈者不同。亦與豬苓散症未吐而先渴者不同。)苓八(兩)生薑四兩誇。二兩桂甘三兩術。澤須四兩後煎嘉。(後煮澤瀉。取其性補陰而利水。不宜煮之太過也。)

白話文:

  1. 歌中說,症狀就是嘔吐之後仍然想要喝水,這種情況和嘔吐之後想喝水意味著快要恢復的情況不同。而且跟使用了豬苓湯之後,症狀還沒恢復卻已經想要喝水的症狀也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會用八錢的茯苓、四錢的生薑、二錢的桂枝、三錢的甘草、三錢的白術、四錢的澤瀉。藥的順序是先煮茯苓、肉桂、甘草、白術,最後才煮澤瀉,因為澤瀉的特性是補陰並利水,煮太久會影響藥性。

徐忠可云。此方於五苓散中去豬苓者。以胃反證水從吐出。中無水氣而渴也。加生薑、甘草者。合苓、術等藥以解表裡之虛邪。更能和中而止嘔也。

白話文:

  1. 徐忠可說。這個方子是從五苓散中去除豬苓。因為胃反證水從吐出。裡面沒有水氣,而出現口渴。加入生薑、甘草。結合靈芝、術等藥物,以分解表裡虛弱之邪氣。還可以和中而止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