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卷五 (6)
卷五 (6)
1.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乾嘔而利者。此湯主之。
黃芩,甘草,芍藥,大棗,生薑,半夏
白話文:
這首歌出自《長沙方歌括》,用於治療乾嘔且伴有下利的情況。此湯劑為主要治療方法。
配方包括:黃芩、甘草、芍藥、大棗、生薑、半夏。
男元犀按。太陽主開。少陽主樞。乾嘔者。少陽之邪欲從太陽之開而外出也。下利者。太陽之邪不能從樞外出而反從樞內陷也。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者。轉少陽之樞。達太陽之氣。交上下。清裡熱。而薑、夏又能止嘔降逆也。此即小柴胡湯去柴胡、人參加芍藥。去之者。恐其助飲而增嘔。加之者。取其和胃而降逆。伊聖之方。鬼神莫測也。
白話文:
男元犀註解道。太陽經主開。少陽經主樞。乾嘔的原因是少陽經的邪氣想要從太陽經的開竅處排出。下利的原因是太陽經的邪氣不能從樞竅處排出,反而反流到樞竅裡面。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可以轉動少陽經的樞竅,疏通太陽經的氣機,溝通上下,清裡熱。而生薑、半夏又能止嘔降逆。這個方劑就是小柴胡湯去掉柴胡、人蔘,加上芍藥。去掉柴胡、人蔘的原因是擔心它們助長飲邪而加重嘔吐。加上芍藥的原因是取其和胃降逆的功效。伊尹的方劑,真是神鬼莫測啊!
2. 小半夏湯
(見痰飲。),治諸嘔吐。谷不得下者。此湯主之。
犀按。胃主納穀。谷不得下者。胃氣虛寒也。嘔吐者。飲隨寒氣上逆也。胃虛飲逆。非溫不能散其寒。非辛不能降其逆。用半夏滌飲降逆。生薑溫中散寒。使胃氣溫和。而嘔吐自平。
白話文:
犀按:胃主消化穀物。穀物不能向下運行,那是胃的陽氣虛弱,陽氣寒涼。出現嘔吐,那是寒氣向上逆行,帶動飲水一起嘔吐出來。胃虛又出現飲水嘔吐的狀況,如果不溫熱,不能夠祛除其寒氣;如果不辛散,不能夠降下其嘔吐。選用半夏來清除水分,降下嘔逆,生薑溫暖胃中,散去寒氣,使胃氣溫和,這樣嘔吐自然就停止了。
3. 豬苓散
治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此散主之。
豬苓,茯苓,白朮(各等分。)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豬苓、茯苓、白朮(各佔等份)。
歌曰,嘔余思水與之佳。(少與之餘。以救其液。)過與須防飲氣乖。(恐舊飲方去新飲復來。)豬術茯苓等分搗。(崇土以逐水。不使支飲阻其正津。則不渴。)飲調寸匕自和諧。
白話文:
古詩中說,嘔吐時最好給予水喝。(水喝的少一點,用以解救體內的津液。)喝水過多則需小心避免飲用氣滯。(擔心原先喝下的水還沒排出去,新的水又喝進來了。)豬苓、茯苓等份搗碎。(加強土的藥性來去除水濕。不要讓支飲阻礙人體正常的津液運行。這樣就不會口渴了。)把藥粉調成寸匕大小的藥丸,服用後自然就會和諧。
4. 四逆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此湯主之。
附子,乾薑,甘草
白話文:
這首歌出自《長沙方歌括》。用於治療嘔吐且脈搏虛弱,小便通暢,身體有輕微發熱,如果出現四肢冰冷的情況則難以治療。這個湯劑適用於上述症狀。
附子,乾薑,甘草。
男元犀按。嘔與熱為陰邪所迫。小便利與見厥。證屬無陽。脈弱者。真臟虛寒也。用四逆湯徹上下之陰邪。招欲散之殘陽。引氣血接回其厥。外溫經。內溫臟。面面俱到。
白話文:
男科聖手元犀說:嘔吐與發熱是陰邪所迫。小便不利和手足厥冷。證狀是,沒有陽氣。脈搏虛弱。是真臟虛寒的緣故。用四逆湯去除上下陰邪。召集合即將散去的陽氣。引導氣血接續回手足厥冷的部位。外部溫暖經絡。內部溫暖臟腑。面面俱到。
5. 小柴胡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嘔而發熱者。此湯主之。
柴胡,半夏,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白話文: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腹脹、腹痛等疾病。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嘔吐、腹脹、腹痛等疾病。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燥濕化痰,止血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炎、支氣管炎、黃疸、痢疾等疾病。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固本培元,生津止渴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疲勞、乏力、氣短、盜汗等疾病。
甘草:具有補氣益血,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疲勞、乏力、食慾不振等疾病。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瀉,活血化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腹痛、腹瀉等疾病。
大棗:具有補氣補血,益氣生津,滋陰養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血虛,心悸失眠,貧血等疾病。
男蔚按。嘔而發熱者。少陽表症也。表未解則內不和。故作嘔也。陽明主肌肉。木邪忤土。故作肌熱而嘔。用小柴胡湯轉樞以出其邪。邪解則熱退而嘔止矣。
白話文:
男蔚按語:嘔吐並且發熱的症狀,屬於少陽證的表證。表證沒有解除,那麼內臟就不會和諧,所以導致嘔吐。陽明經主肌肉,木邪犯土,所以導致肌肉發熱,而且嘔吐。採用小柴胡湯,通過轉動樞紐,以排除邪氣。邪氣排除後,熱就會退去,嘔吐也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