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乾嘔而利者。此湯主之。

黃芩,甘草,芍藥,大棗,生薑,半夏

男元犀按。太陽主開。少陽主樞。乾嘔者。少陽之邪欲從太陽之開而外出也。下利者。太陽之邪不能從樞外出而反從樞內陷也。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者。轉少陽之樞。達太陽之氣。交上下。清裡熱。而薑、夏又能止嘔降逆也。此即小柴胡湯去柴胡、人參加芍藥。去之者。恐其助飲而增嘔。加之者。取其和胃而降逆。伊聖之方。鬼神莫測也。

白話文: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治療乾嘔伴隨腹瀉的症狀,此方藥效顯著。

此方藥材包括:黃芩、甘草、芍藥、大棗、生薑、半夏。

按:太陽經主開洩,少陽經主樞機。乾嘔是少陽之邪氣想要透過太陽經的開洩而出,腹瀉則是太陽經的邪氣無法從少陽經的樞機排出,反而從樞機內陷所致。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能調理少陽經的樞機,疏通太陽經之氣,使上下通暢,清除裡面的熱邪;而生薑和半夏更能止嘔降逆。此方是從小柴胡湯去除了柴胡、人參,加了芍藥而成。去掉柴胡和人參的原因,是擔心它們會助長水濕,加重嘔吐;加入芍藥則是為了和胃降逆。這是聖人的方劑,其奧妙令人難以揣測。

2. 小半夏湯

(見痰飲。),治諸嘔吐。谷不得下者。此湯主之。

犀按。胃主納穀。谷不得下者。胃氣虛寒也。嘔吐者。飲隨寒氣上逆也。胃虛飲逆。非溫不能散其寒。非辛不能降其逆。用半夏滌飲降逆。生薑溫中散寒。使胃氣溫和。而嘔吐自平。

白話文:

小半夏湯

治療各種嘔吐,以及食物無法下咽的症狀。犀牛角(指古代醫書的作者)認為,胃主司食物的吸收,食物無法下嚥是因為胃氣虛寒;嘔吐則是寒邪隨著飲邪逆流上衝所致。胃虛寒邪上逆,必須用溫熱之品來散寒,辛溫之品來降逆。本方使用半夏來化痰降逆,生薑溫中散寒,使胃氣溫和,則嘔吐自然會停止。

3. 豬苓散

治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此散主之。

豬苓,茯苓,白朮(各等分。)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嘔余思水與之佳。(少與之餘。以救其液。)過與須防飲氣乖。(恐舊飲方去新飲復來。)豬術茯苓等分搗。(崇土以逐水。不使支飲阻其正津。則不渴。)飲調寸匕自和諧。

白話文:

豬苓散

治療嘔吐,而病症在膈膜以上,患者想喝水的情況,應立即服用此方。想喝水,正是此散的功效所在。

豬苓、茯苓、白朮,各等份。

將以上三味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一天服用三次。

歌訣:嘔吐想喝水,服用此方效果佳。(少量多次服用,以補充體液。)服用過量需預防飲水不調。(以免舊的飲邪剛去,新的飲邪又來。)豬苓、白朮、茯苓等份研磨。(用燥土之性來利水,不讓停滯的飲邪阻礙正常的津液,就不會口渴。)每次服用一錢,自行調配服用。

4. 四逆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此湯主之。

附子,乾薑,甘草

男元犀按。嘔與熱為陰邪所迫。小便利與見厥。證屬無陽。脈弱者。真臟虛寒也。用四逆湯徹上下之陰邪。招欲散之殘陽。引氣血接回其厥。外溫經。內溫臟。面面俱到。

白話文:

四逆湯

治療嘔吐且脈搏微弱,小便頻繁,身體微熱,若出現厥逆症狀則難以治療,此方主治。

藥物組成:附子、乾薑、甘草。

說明:嘔吐和發熱是陰邪逼迫造成的,小便頻繁和出現厥逆,都屬於陽氣不足的表現。脈搏微弱,表示臟腑真氣虛寒。使用四逆湯,可以徹底驅散體內上下的陰邪,喚醒衰弱的陽氣,引導氣血回流,使厥逆症狀得到緩解,從而溫暖經絡和臟腑,全面調理身體。

5. 小柴胡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嘔而發熱者。此湯主之。

柴胡,半夏,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男蔚按。嘔而發熱者。少陽表症也。表未解則內不和。故作嘔也。陽明主肌肉。木邪忤土。故作肌熱而嘔。用小柴胡湯轉樞以出其邪。邪解則熱退而嘔止矣。

白話文:

小柴胡湯

治療嘔吐伴發熱的症狀。此方主治此病。

藥材包括:柴胡、半夏、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說明:嘔吐伴發熱是少陽經表證的表現。表症未解,則內臟失調,所以會嘔吐。陽明經主司肌肉,木氣(少陽)邪氣阻礙土氣(脾胃),因此出現肌肉發熱和嘔吐的症狀。服用小柴胡湯可以疏通經絡,驅除邪氣。邪氣去除,則發熱和嘔吐自然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