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赤小豆當歸散

(見狐惑。),治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此主之。

男元犀按。肝為血海。氣通胞中。主宣布之權。虛則失其權矣。曰先血後便者。肝失其統。不能下宣。致胞中之血滲入肛門也。近血者。胃接二腸。胞與腸前後。此之最近也。若胃腸受濕熱。致傷其氣。必通於胞中。而迫血妄行。赤小豆入心清熱。解臟毒。當歸入肝補虛散郁。能宣其血入於經隧也。

白話文:

男元犀說:肝臟是血液的海洋,並且氣息能流通到子宮之中,主宰著宣發的功能。肝虛則就失去了這種能力。說到「先有血便,然後排便」的情況,那是因為肝臟失去了統攝作用,不能向下宣發,導致子宮中的血液滲透到肛門去了。所謂的靠近血液的,是指胃部連接著大腸和小腸,子宮與腸前後相鄰。這是最接近的部位。如果胃腸受到濕熱的傷害,導致氣血受損,肯定會通到子宮中,而迫使血液妄行。赤小豆入心臟清熱,解臟毒。當歸入肝臟補虛散鬱,能夠將血液宣發至經脈之中。

2. 瀉心湯

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者。此湯主之。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白話文:

大黃(兩百克),黃連,黃芩(各一百克。)

歌曰,火熱上攻心氣傷。(即心氣不足。)清濁二道血洋洋。(火逼血從濁道出則為吐。血從清道出則為衄血。)大黃二兩芩連一。釜下抽薪請細詳。

白話文:

古詩雲:「火熱上攻,心氣受傷(指心氣虛弱)。」黑色血液和紅色血液混雜在一起(火氣逼迫血液從惡道流出便是嘔吐,血液從良道流出便是鼻血)「大量的黃芩、連翹一起用量為二兩。」「釜下抽薪,請仔細推敲。」

蔚按。火邪盛而迫血。則錯經妄行。血為心液。血傷無以養心。致心陰之氣不足也。故曰心氣不足。非心陽之氣不足也。用芩、連苦寒之品。入心清火以培心氣。大黃去瘀生新。此一補一瀉之法也。

白話文:

蔚註:火邪旺盛,壓迫血液,使血液運行混亂,紊亂。血液是心臟的液體,血液受傷,無法滋養心臟,導致心臟陰氣不足。因此說心氣不足,不是心陽氣不足。入心清火,以培育心氣。大黃去瘀生新,清除體內瘀血,促進新血生長。這是補瀉兼施的方法。

3. 吳茱萸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嘔而胸滿者。又主幹嘔。吐涎沫。頭痛者。

白話文:

這首歌出自《長沙方歌括》,用來治療嘔吐且胸部脹滿的情況,也適用於乾嘔、吐口水泡沫以及頭痛的症狀。

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白話文:

吳茱萸:一種中藥材,味辛、苦,有散寒止痛、燥濕解表之效。

人參:一種中藥材,味甘、微苦,有補氣養陰、益氣生津之效。

生薑:一種中藥材,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之效。

大棗:一種中藥材,味甘、性溫,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之效。

受業林禮豐按。胸為陽位。曠若太空。嘔而胸滿者。陰邪佔居陽位也。故重用生薑、吳萸之大辛大溫。以通胸中之陽。以破陰霾之氣。佐以人參、大棗之一陰一陽。以建脾胃之氣。以鎮逆上之陰。使陽光普照。而陰翳自消。有何干嘔胸滿吐涎沫之患哉。

白話文:

學有專精的林禮豐說:胸部是陽的部位,廣闊如天空。嘔吐後胸部飽滿的人,是由於陰邪佔據了陽位。所以要大量使用生薑、吳茱萸這種辛辣溫熱的藥物,來疏通胸中的陽氣,消除陰霾之氣。再輔以人參、大棗這種一陰一陽的藥物,來增強脾胃之氣,平穩逆上的陰氣。讓陽光普照,陰翳自然消失。哪裡還會有乾嘔、胸滿、吐涎沫的毛病呢?

4. 半夏瀉心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嘔而腸鳴。心下痞者。此湯主之。

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甘草,黃連

白話文:

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甘草、黃連,這些中藥材組合在一起,可以清熱解毒、燥濕化痰、溫中散寒、補氣益血。

長男蔚按。嘔而腸鳴並無下利。心下痞不因誤下。何以上下之阻隔若是。蓋因飲停心下。上逆為嘔。下干為腸鳴。飲不除則痞不消。欲蠲飲必資中氣。方中參、棗、草以培中氣。藉半夏之降逆。佐芩、連以消痞。復得乾薑之溫散。使痞者通。逆者降矣。妙在去滓再煎。取其輕清上浮。以成化痞降逆之用耳。

白話文:

長男蔚按語。嘔吐而腸中鳴叫,但沒有腹瀉。心下痞滿不是因為誤服溫熱藥物。為什麼阻隔上下會如此嚴重呢?這是因為飲停留在心下。向上逆轉就嘔吐。向下阻滯就腸中鳴叫。飲不消除,痞滿就不消失。想要消除飲,必須依靠中氣。方子中人參、大棗、甘草來培補中氣。藉助半夏的作用來降逆。輔以黃芩、黃連來消痞滿。再加入乾薑溫散。使痞滿的症狀通暢。矛盾的症狀下降。妙處在於去渣再煎。取其輕清的部分浮在上層。用以化解痞滿、降逆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