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一 (1)
卷一 (1)
1. 防己黃耆湯
(見濕病。),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此湯主之。
男元犀按。惡風者風傷肌腠也。身重者濕傷經絡也。脈浮者病在表也。何以不用桂枝、麻黃以發表祛風。而用防己、黃耆以補虛行水乎。蓋以汗出為腠理之虛。身重為土虛濕勝。故用黃耆以走表塞空。棗、草、白朮以補土勝濕。生薑辛以去風。溫以行水。重用防己之走而不守者。領諸藥環轉於周身。使上行下出。外通內達。迅掃而無餘矣。
白話文:
防己黃耆湯
治療水腫,症狀為脈搏浮弱、身體沉重、出汗怕風。此方主治此症。
有人分析,怕風是因為風邪侵犯肌膚,身體沉重是因為濕邪損傷經絡,脈搏浮弱表示病邪在肌表。為何不用桂枝、麻黃等發汗解表祛風的藥物,而要用防己、黃耆等補益行水的藥物呢?這是因為出汗表示肌膚腠理虛弱,身體沉重則表示脾土虛弱,濕邪盛行。所以用黃耆來固表補虛,用大棗、甘草、白朮來健脾補土,勝濕利水;用生薑辛溫,既能祛風又能行水。大量使用防己,它能通行全身而不滯留,引領其他藥物在全身循環,使藥力上行下達,內外通暢,迅速清除病邪,不留餘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