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卷五 (1)
卷五 (1)
1. 茵陳蒿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谷癉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此湯主之。
白話文:
這首歌出自《長沙方歌括》,用於治療因穀瘧引起的寒熱不食,吃東西後會感到頭暈,心胸不適,久而久之會出現黃疸,這個湯劑可以治療這些症狀。
茵陳蒿,梔子,大黃
白話文:
茵陳蒿
- 性味:苦、辛、微寒
- 歸經:肝、脾、膽經
- 功效:清熱利濕、退黃、利膽
梔子
- 性味:寒、苦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大黃
- 性味:苦、寒
- 歸經:胃、大腸經
- 功效:瀉熱通便、清熱瀉火
男元犀按。太陰濕土也。陽明燥土也。經云。谷入於胃。遊溢精氣。其上輸下轉。藉脾氣之能也。谷癉者。食谷入胃。脾氣不輸。濕與熱並。久則熏蒸成黃。黃成則榮衛流行之機為之阻而不利。故有寒熱不食之病。經云。食入於陰。長氣於陽。食即頭眩心胸不安者。谷入於胃挾濁氣以上干也。
白話文:
男元犀按。太陰是濕的土。陽明是燥的土。經上說。穀物進入胃裡。精氣有規律的上傳下輸。靠脾氣的作用。穀癉的人。穀物進入胃裡。脾氣不輸送。濕與熱並存。時間久了就會蒸燻成黃。黃色形成則榮衛流行的機制就會被阻礙而不利。所以就有寒熱不食的疾病。經上說。食物進入陰。使陽的氣得到壯養。飯後立即頭暈心胸不安的人。是穀物進入胃裡夾雜濁氣向上衝擊造成的。
主以茵陳蒿湯者。茵陳稟冬令寒水之氣。寒能勝熱。佐以梔子味苦瀉火。色黃入胃。挾大黃以滌胃腸之鬱熱。使之屈曲下行。則谷癉之邪。悉從二便而解矣。
白話文:
使用茵陳蒿湯治療的人。茵陳吸收了冬天的寒冷水分的能量。寒冷可以抑制體內過盛的熱。加入連翹,味道苦可以清火。黃色的連翹入胃。配有大黃可以清除胃腸中的鬱積的熱。使熱氣扭曲向下流動。那麼穀氣的邪氣,都從排泄系統解除了。
2. 硝石礬石散
治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病也。腹滿者難治。此散主之。
硝石(熬黃。),礬石(燒。等分。)
白話文:
治療黃家在午後發生的發燒,同時卻又畏寒。這是由於婦女的過度勞動而引起的,出現膀胱緊迫,小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發黑,腳底發熱的症狀。因此而轉化成黑色癉病,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定是黑色的,時不時地腹瀉。這是婦女過度勞累所致的疾病,而不是水病。腹滿的人難以治癒,此方為主要治療方法。
上二味為散。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物研成散劑,用大麥粥汁兌服,每次一茶匙。一天服三次。隨著大小便排放,邪氣就會排出。小便顏色正黃,大便顏色正黑,便是病症消失的徵兆。
歌曰,身黃額黑(漸及一身之黃俱黑。)足如烘。腹脹(如水狀。)便溏(便溏而色黑。)晡熱叢。(日晡熱。以申屬膀胱酉屬腎也。)等分礬硝和麥汁。女勞癉病奪天工。
白話文:
歌中所說,身體發黃,額頭發黑,逐漸蔓延至全身,雙腳如同烘烤過一般,腹部脹滿如同積水,大便溏稀且呈黑色,傍晚時分感到酷熱難耐(日落時分的火氣熱症,因為申時屬於膀胱,酉時屬於腎)。治療方法是將明礬、硝石和麥汁等分混合服用。女性因操勞過度而導致疾病,從而損害了天賦的生理功能。
徐忠可云。硝能散虛郁之熱。為體輕脫而寒不傷脾。礬能卻水。而所到之處邪不復侵。如紙既礬即不受水滲也。以大麥粥調服。益土以勝水。合而用之。則散鬱熱。解腎毒。其於氣血陰陽汗下補瀉等法毫不相涉。所以為佳。
白話文:
徐忠可說:硝石可以散發虛火,它的性質輕盈,即使是寒性也不傷脾胃。明礬能夠去除水濕,它所到之處,邪氣就不會再侵犯,就像紙張經過礬水處理後,就不會被水滲透一樣。用大麥粥來調和硝石和明礬,可以益氣補虛,以勝過水濕。將它們合而用之,就能散發鬱熱,解除腎毒。它與氣血、陰陽、汗下、補瀉等方法都沒有關係,所以才被認為是最好的。
3. 梔子大黃湯
治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者。此湯主之。
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枳實(五枚。),豉(一升。)
白話文:
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枳實(五枚),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歌曰,酒癉懊憹鬱熱蒸。大黃二兩豉一升。梔子十四枳枚五。上下分消要順承。
元犀按。梔子、豆豉。徹熱於上。枳實、大黃。除實去滿於下。此所謂上下分消。順承熱氣也。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用六升水煎煮,取兩升藥汁,分成三次溫服。
歌訣說,酒毒煩悶鬱熱蒸騰。大黃兩錢,豆豉一升。梔子十四個,枳實五枚。上下分消,要順應熱氣。
元犀註解,梔子、豆豉,能從上部清除熱氣。枳實、大黃,能從下部去除實滿。這就是所謂的上下分消,順應熱氣的方法。
徐忠可云。因酒徒陰分大傷。故不用燥藥以耗其津。亦不用滲藥以竭其液。謂熱散則濕不能留也。凡治濕熱而兼燥者。於此可悟。
白話文:
徐忠可說,因為喝酒的人陰氣受損嚴重,所以不用燥烈的藥物來耗盡津液,也不要用利尿的藥物來耗盡體液。認為熱氣散去後,濕氣就不能再留存了。凡是治療濕熱兼燥的,都可以從這裡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