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2)

1. 防己茯苓湯

治皮水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此湯主之。

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歌曰,四肢聶聶動無休。皮水情形以此求。己桂耆三草二兩。茯苓六兩砥中流。

徐忠可云。藥亦同防己黃耆湯。但去朮加桂苓者。風水之濕在經絡。近內。皮水之濕在皮膚。近外。故但以苓協桂滲周身之濕。而不以術燥其中氣也。不用薑、棗者。濕不在上焦之營衛。無取乎宣之也。

2. 越婢加朮湯

(見上。),里水病。此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男元犀按。風水皮水之外。有正水而兼色黃。名里水。里水雖無發汗之法。而邪盛正不衰者。亦必藉麻黃之力深入其中。透出於外。以收捷效。今色黃。是濕熱相雜於內。宜此湯。如寒氣凝結於內。宜甘草麻黃

3. 甘草麻黃湯

甘草(二兩。),麻黃(四兩。)

上二味。水五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甘草。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風寒。

歌曰,里水原來自內生。一身面目腫黃呈。甘須二兩麻黃四。氣到(二藥上宣肺氣。中助土氣。外行水氣。)因知水自行。

蔚按。麻黃髮汗最捷。徐靈胎謂其無氣無味。不專一經。而實無經不到。蓋以出入於空虛之地。凡有形之氣血。不得而御之也。

4. 麻黃附子湯

(即麻黃附子甘草湯。歌見長沙方歌括。)

麻黃附子甘草

杏子湯(闕。徐、尤云。疑是麻杏甘石湯。),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客問曰。金匱水氣篇。杏子湯方闕。諸家注說。疑為麻杏甘石湯。不知是否。犀答曰。非也。麻杏甘石湯。傷寒論治發汗後汗出而喘。主陽盛於內也。本節云。水之為病發其汗即已。未云熱之為病自汗出也。蓋麻杏甘石湯治內蘊化熱自汗出之症。此水之為病發其汗為宜。則麻杏甘石湯不可用矣。

客又曰。何以知杏子湯方用麻黃而不用石膏乎。余答曰。師云。水病發其汗即已。故知其必用麻黃。而不用石膏矣。夫以石膏質重。寒涼之性能除裡熱。清肺胃。同麻黃、杏仁降逆鎮喘。外則旋轉於皮毛。用之退熱止汗則可。用之發表驅寒則不可耳。然則此篇師言脈沉小屬少陰。

用附子溫經散寒。主石水之病。即可知脈浮屬太陽。用杏子啟太陰之氣。主正水之病。為變其脈症言之也。恐石膏之凝寒。大有關於脾腎。故不可用焉。高明如徐忠可及二張二程。俱疑為麻杏甘石湯。甚矣。讀書之難也。而余以為其即麻黃、杏仁、甘草三味。不知是否。以俟後之學者。

客悅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