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腎氣丸

(見婦人雜病。),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亦一斗。此丸主之。

尤在涇云。水液屬陰。非氣不至。氣雖屬陽。中實含水。水與氣。非一亦非二也。方中若無桂、附。何以振作腎中頹落之陽。遊溢精氣。上輸脾肺邪。

2. 五苓散

(見痰飲。),治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又治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

尤在涇云。熱渴飲水。水入不能已其熱。熱亦不能消其水。水與熱結。熱浮水外。故小便不利。微熱消渴。此利其與熱俱結之水。去其水外浮溢之熱。熱除水去。渴當自止。又熱已消而水不行。則逆而成嘔。乃消渴之變證。故水逆亦主之。

3. 文蛤散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渴欲飲水不止者。此散主之。

文蛤

男元犀按。與傷寒論文蛤散症不同。傷寒論云。肉上粟起。反不渴者。水寒浸肺。湧於外。遏於上。其熱被卻不得出也。文蛤入肺降肺氣。除濕熱。利小便。取其以殼治殼之義也。本節云渴欲飲水不止者。上無水濕遏郁。中有燥熱上焚。脾干胃燥。不能生津滋渴。飲水不止者。

燥甚也。水性輕和。不能生津潤燥。文蛤則味鹹寒。能育陰潤燥。灑除熱氣。下出小便。燥熱除。陰液長。而渴飲平矣。

4. 栝蔞瞿麥丸

治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者宜之。

薯蕷,茯苓(各三兩。),栝蔞根(二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歌曰,小便不利渴斯成。水氣留中液不生。(下焦火衰。中焦土弱。水氣存於中。阻其上下之津液不行。)三兩蕷苓瞿一兩。一枚附子二蔞行。

男元犀按。內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存焉。氣化則能出矣。余於氣化能出之義。而借觀之燒酒法。益恍然悟矣。酒由氣化。端賴鍋下之火力。方中附子補下焦之火。即其義也。酒釀成之水穀。收於鍋內而蒸之。其器具亦須完固。方中茯苓、薯蕷補中焦之土。即其義也。

鍋下雖要加薪。而其上亦要頻換涼水。取涼水之氣。助其清肅以下行。則源源不竭。方中栝蔞根清上焦之熱。即其義也。至於出酒之竅道。雖云末所當後。亦須去其積垢而通達。方中瞿麥一味專通水道。清其源而並治其流也。方後自注腹。中溫三字。大有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