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卷四 (9)
卷四 (9)
1. 腎氣丸
(見婦人雜病。),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亦一斗。此丸主之。
白話文:
(參見婦女雜病篇。)治療男性消渴症,小便量多,喝水一斗,小便也是一斗,這個藥丸可以治療。
尤在涇云。水液屬陰。非氣不至。氣雖屬陽。中實含水。水與氣。非一亦非二也。方中若無桂、附。何以振作腎中頹落之陽。遊溢精氣。上輸脾肺邪。
白話文:
尤在涇說:水液屬於陰。沒有氣就到不了。氣雖然屬於陽,但裡面實際含有水。水與氣,不是一也不是二。方劑中如果沒有肉桂、附子,怎麼能夠振作腎中衰弱的陽氣。精氣流溢,上面輸送到脾、肺。
2. 五苓散
(見痰飲。),治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又治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
白話文:
看到痰飲的情況,治療脈搏浮、小便不通利、輕微發熱及口渴想喝水的症狀,應該利尿和發汗。另外,對於口渴想喝水,但喝水後就會嘔吐的情況,稱為水逆。
尤在涇云。熱渴飲水。水入不能已其熱。熱亦不能消其水。水與熱結。熱浮水外。故小便不利。微熱消渴。此利其與熱俱結之水。去其水外浮溢之熱。熱除水去。渴當自止。又熱已消而水不行。則逆而成嘔。乃消渴之變證。故水逆亦主之。
白話文:
尤在涇說: 發燒口渴時喝水。水喝進去之後無法撲滅身上的熱氣。而身上的熱氣也不能把水蒸發掉。水和熱氣糾結在一起。熱氣將水浮出體外。所以小便不利。輕微發熱口渴。這可以消解與熱氣糾結在一起的水。去除水氣的作用而使外浮的熱氣溢出。熱氣消除,水也就消失了。口渴就會自然停止。又,當身上的熱氣已經消除,但水還沒有排出體外的話。就會逆流而上導致嘔吐。這是消渴症的一種變證。所以,水逆也可以以此方法來治療。
3. 文蛤散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渴欲飲水不止者。此散主之。
文蛤
白話文:
這首歌出自《長沙方歌括》。治療口渴想喝水不停的情況,這個散劑可以使用。
文蛤
男元犀按。與傷寒論文蛤散症不同。傷寒論云。肉上粟起。反不渴者。水寒浸肺。湧於外。遏於上。其熱被卻不得出也。文蛤入肺降肺氣。除濕熱。利小便。取其以殼治殼之義也。本節云渴欲飲水不止者。上無水濕遏郁。中有燥熱上焚。脾干胃燥。不能生津滋渴。飲水不止者。
白話文:
男元犀按:這個與傷寒論文中的蛤散症不同。傷寒論說:肉上長滿粟米粒大小的瘡點,反倒不渴的,這是因為水寒侵犯肺,水氣湧到體外,遏阻在上面,體內的熱氣被緊緊擋住,不得出來。蛤蜊殼入肺可以降肺氣,除此之外熱氣,利小便,取的是以殼治殼的道理。本節所說渴欲飲水不止的,是因為上面沒有水濕遏阻鬱積,其中有燥熱向上焚燒,脾胃乾燥,不能生津滋渴。喝水不止的。
燥甚也。水性輕和。不能生津潤燥。文蛤則味鹹寒。能育陰潤燥。灑除熱氣。下出小便。燥熱除。陰液長。而渴飲平矣。
白話文:
乾燥的程度太過嚴重了。水性溫和,但不能產生津液來滋潤乾燥。文蛤的味道鹹冷,能滋陰潤燥,消除熱氣,排泄小便。乾燥熱氣消除,陰液增長,口渴和飲水量就會恢復正常了。
4. 栝蔞瞿麥丸
治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者宜之。
薯蕷,茯苓(各三兩。),栝蔞根(二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白話文:
-
薯蕷:三兩(約100克)。
-
茯苓:三兩(約100克)。
-
栝蔞根:二兩(約60克)。
-
附子:一枚(約50克),並需炮製(加熱處理)後使用。
-
瞿麥:一兩(約30克)。
歌曰,小便不利渴斯成。水氣留中液不生。(下焦火衰。中焦土弱。水氣存於中。阻其上下之津液不行。)三兩蕷苓瞿一兩。一枚附子二蔞行。
白話文:
有一首歌謠說,小便不利,口渴就形成了。水氣滯留中焦,津液不得生成。(下焦火氣衰弱,中焦土氣薄弱,水邪滯留中焦,阻礙上下津液運行。)用三兩山藥、茯苓,一兩瞿麥,一粒附子,兩枚蔞蒿,合起來用。
男元犀按。內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存焉。氣化則能出矣。余於氣化能出之義。而借觀之燒酒法。益恍然悟矣。酒由氣化。端賴鍋下之火力。方中附子補下焦之火。即其義也。酒釀成之水穀。收於鍋內而蒸之。其器具亦須完固。方中茯苓、薯蕷補中焦之土。即其義也。
白話文:
男元犀按:內經說:「膀胱是人體的津液貯存器官,能夠將氣體和液體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我從「氣化能出」的道理,聯想到燒酒的釀造方法,頓時恍然大悟。
燒酒的釀造依靠鍋底的火力,就如方劑中附子溫補下焦之火一樣。把釀好的水穀倒入鍋中蒸餾,鍋具也必須完好無缺,就如方劑中茯苓、薯蕷健脾益氣、補益中焦之土一樣。
鍋下雖要加薪。而其上亦要頻換涼水。取涼水之氣。助其清肅以下行。則源源不竭。方中栝蔞根清上焦之熱。即其義也。至於出酒之竅道。雖云末所當後。亦須去其積垢而通達。方中瞿麥一味專通水道。清其源而並治其流也。方後自注腹。中溫三字。大有深義。
白話文:
鍋下的柴火雖然要加,但鍋上的水也要頻繁地更換成涼水。利用涼水的水氣,幫助鍋中的藥物清肅降下,這樣藥力就會源源不絕。方中的栝蔞根清上焦之熱,就是這個道理。至於藥物導出的管道,雖然說末藥放到最後,也必須要去除積垢,使其通暢。方中的瞿麥一味藥,專門疏通水路,既清熱源,也治療流邪。方後自注的「腹中溫」三字,有很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