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小青龍湯

(見上。),咳逆倚息不得臥。此方主之。

元犀按。十棗湯專主內飲而不及外邪。此方散外邪。滌內飲。為內外合邪之的方也。以下五方。皆本此方為加減。

2. 桂苓五味甘草湯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與此湯治其氣衝。(按。脈沉微支厥痹面如醉氣衝時覆冒。似少陰陰陽不交之症。學者可於臨症時參辨之則可。)

桂枝茯苓(各四兩。),五味(半升。),甘草(三兩。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歌曰,青龍卻礙腎元虧。(腎元虧而誤服之。則動衝任之火。致變為以下諸證。)上逆下流又冒時。(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或面熱如醉。或熱氣流於兩股。或小便難而昏冒。忽上忽下。在陽無主。如電光之閃爍無定。)味用半升苓桂四。甘三扶土鎮沖宜。

男元犀按。仲師五味子必與乾薑同用。獨此方不用者。以誤服青龍之後沖氣大動。取其靜以制動。故暫停不用也。尤云。苓、桂能抑沖氣使之下行。然逆氣非斂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斂其氣。土厚則陰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補其中也。

3.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湯

治(服前藥)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此湯主之。

茯苓(四兩。),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歌曰,沖氣低時(得桂苓之力而低。)咳(寒飲漬肺則咳。)滿(寒飲貯胸則滿。)頻。前方去桂益姜辛。(兩次用桂而邪不伏。以桂能去陽分凝滯之寒。不能驅臟腑沉匿之寒。必得乾薑細辛大辛大熱。方能泄胸中之滿而止咳也。)姜辛三兩依原法。原法通微便出新。

4.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

治(服前藥)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茯苓(四兩。),甘草,細辛,乾薑(各三兩。),半夏,五味(各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歌曰,咳滿平時(咳滿之病。得姜辛而除。)渴又加。旋而不渴飲餘邪。(渴者以辛姜之熱動之也。渴反止者。有餘飲以制燥也。飲去則渴。飲來則不渴而冒嘔。)冒而必嘔半升夏。增入前方效可誇。

男元犀按。前言氣衝。是真陽上奔。必用桂、苓招納之。此言氣衝。是熱藥鼓之。只用半夏以降逆。則愈。且冒而嘔。半夏為止嘔之神藥也。一本去甘草。恐甘而助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