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小青龍湯

(見上。),咳逆倚息不得臥。此方主之。

元犀按。十棗湯專主內飲而不及外邪。此方散外邪。滌內飲。為內外合邪之的方也。以下五方。皆本此方為加減。

白話文:

小青龍湯

(參考上方症狀),咳嗽氣逆,呼吸困難,無法平臥。這個方子主治這種情況。

元犀註記:十棗湯專門治療內部水液停滯,而不足以治療外邪。這個方子則可以散解外邪,排除體內水液,是治療內外合邪的關鍵方劑。以下五個方子,都是以此方為基礎加減而成。

2. 桂苓五味甘草湯

治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與此湯治其氣衝。(按。脈沉微支厥痹面如醉氣衝時覆冒。似少陰陰陽不交之症。學者可於臨症時參辨之則可。)

桂枝,茯苓(各四兩。),五味(半升。),甘草(三兩。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歌曰,青龍卻礙腎元虧。(腎元虧而誤服之。則動衝任之火。致變為以下諸證。)上逆下流又冒時。(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或面熱如醉。或熱氣流於兩股。或小便難而昏冒。忽上忽下。在陽無主。如電光之閃爍無定。)味用半升苓桂四。甘三扶土鎮沖宜。

男元犀按。仲師五味子必與乾薑同用。獨此方不用者。以誤服青龍之後沖氣大動。取其靜以制動。故暫停不用也。尤云。苓、桂能抑沖氣使之下行。然逆氣非斂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斂其氣。土厚則陰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補其中也。

白話文:

桂苓五味甘草湯

治療服用青龍湯後,出現多唾、口乾、寸脈沉、尺脈弱、手足厥冷、氣從小腹往上衝到胸咽、手足麻痹、臉部潮紅發熱像喝醉酒一樣,並且熱氣又向下流到陰部,小便困難,時而昏厥的症狀。用這個湯劑治療其衝逆之氣。(按:脈沉弱、手足厥冷、麻痹、臉色像喝醉酒一樣、氣衝逆、時而昏厥,類似少陰經陰陽不相交的病症,學習者可在臨床上參考辨證。)

藥方:桂枝、茯苓各四兩,五味子半升,炙甘草三兩。

用法:以上四味藥材,用水八升,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分溫三次服用。

歌訣:青龍湯阻礙,腎陽虧虛。(腎陽虧虛而誤服青龍湯,則會激動衝任二脈的火氣,導致出現以下諸症。)上逆下流又昏厥。(氣從小腹往上衝到胸咽,或臉部發熱像喝醉酒一樣,或熱氣流到兩股,或小便困難而昏厥,忽上忽下,陽氣失控,像閃電一樣不定。)五味子用半升,茯苓桂枝各四兩,甘草三兩扶土鎮住衝逆之氣。

附註:仲景的方劑中,五味子通常和乾薑一起使用,但此方卻不用,是因為誤服青龍湯後,衝逆之氣已經很盛,此方取其抑制衝逆之氣,所以暫時不用乾薑。此外,茯苓、桂枝能抑制衝逆之氣使其下行,但逆氣不收斂則難以下降,所以用五味子的酸味來收斂氣機;脾土厚實則陰火自然平伏,所以用甘草的甘味來補益脾土。

3.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湯

治(服前藥)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此湯主之。

茯苓(四兩。),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歌曰,沖氣低時(得桂苓之力而低。)咳(寒飲漬肺則咳。)滿(寒飲貯胸則滿。)頻。前方去桂益姜辛。(兩次用桂而邪不伏。以桂能去陽分凝滯之寒。不能驅臟腑沉匿之寒。必得乾薑細辛大辛大熱。方能泄胸中之滿而止咳也。)姜辛三兩依原法。原法通微便出新。

白話文:

治療因氣逆衝上而導致呼吸急促、身體下墜,同時伴隨咳嗽、胸悶等症狀。此方藥效顯著。

藥方組成:茯苓四兩、甘草三兩、乾薑三兩、細辛三兩、五味子半升。

製法: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八升煎煮,至三升時去渣,溫服半升,每日三次。

歌訣解釋:氣逆衝上導致呼吸急促下墜(藉由茯苓的藥力得以緩解),咳嗽(寒邪停留在肺部則會咳嗽),胸悶(寒邪停留在胸部則會胸悶),這些症狀反覆出現。之前的方劑去除了桂枝,增加了乾薑和細辛。這是因為之前兩次使用桂枝,邪氣仍然沒有去除,這是因為桂枝雖然能去除陽分(體表)的寒邪,卻無法驅除臟腑深處的寒邪。必須使用乾薑、細辛這兩種辛熱之物,才能疏通胸中鬱結,止咳。乾薑、細辛各三兩,用量與原方相同,但原方略加改良,效果更佳。

4.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

治(服前藥)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茯苓(四兩。),甘草,細辛,乾薑(各三兩。),半夏,五味(各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歌曰,咳滿平時(咳滿之病。得姜辛而除。)渴又加。旋而不渴飲餘邪。(渴者以辛姜之熱動之也。渴反止者。有餘飲以制燥也。飲去則渴。飲來則不渴而冒嘔。)冒而必嘔半升夏。增入前方效可誇。

男元犀按。前言氣衝。是真陽上奔。必用桂、苓招納之。此言氣衝。是熱藥鼓之。只用半夏以降逆。則愈。且冒而嘔。半夏為止嘔之神藥也。一本去甘草。恐甘而助嘔也。

白話文: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治咳嗽胸悶,服藥後症狀暫時停止,但隨後又口渴,衝氣(氣逆)再次發作的病症。方中細辛、乾薑屬溫熱藥,服用後若加重口渴,則屬於支飲(水飲停滯)。支飲應當向上冒,向上冒則必然嘔吐,嘔吐後再用半夏以利水消腫。

處方:茯苓四兩,甘草、細辛、乾薑各三兩,半夏、五味子各半升。

用法:以上六味藥,用水八升,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溫服半升,一日三次。

歌訣:咳嗽胸悶平時(咳嗽胸悶的病症,因薑辛而消除),口渴加重,反覆發作,喝水症狀反而消失(口渴是因為辛溫藥的熱性刺激,口渴反而停止,是因為體內有餘飲,燥熱被制約,飲去則渴,飲來則不渴而冒嘔)。向上冒而嘔吐,服用半夏半升,增強藥效,療效值得稱讚。

按語:前文提到氣衝(氣逆)是真陽上逆,需用桂枝、茯苓引導真陽下行。此處所說的氣衝,是溫熱藥刺激引起的,只需用半夏來降逆即可痊癒。而且向上冒而嘔吐,半夏是治療嘔吐的良藥。有一種版本去掉了甘草,可能是因為擔心甘草會助長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