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卷四 (6)
卷四 (6)
1.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主之。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四兩。)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歌曰,嘔吐悸眩痞又呈。四苓升夏八姜烹。膈間有水金針度。澹滲而辛得病情。
男元犀按。水滯於心下則為痞。水凌於心則眩悸。水阻胸膈則陰陽升降之機不利為嘔吐。方用半夏降逆。生薑利氣。茯苓導水。合之為滌痰定嘔之良方。
白話文: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療突然嘔吐、心口堵塞、胸膈間有積水、頭暈心悸的症狀。
藥方: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四兩。
用法: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七升,煎煮至一升五合,分溫熱服下,服用兩次。
歌訣解釋:嘔吐、心悸、頭暈、胸悶等症狀出現,使用四兩茯苓、一升半夏、八兩生薑煎煮。胸膈間積水如同金針穿過,藥性溫和滲透,辛溫之性恰到好處,治癒病情。
方義:水停留在心下則導致胸悶,水衝擊心臟則造成頭暈心悸,水阻礙胸膈則影響陰陽升降,導致嘔吐。此方使用半夏降逆氣,生薑行氣,茯苓利水,三藥合用,是治療痰飲、止嘔的良方。
2. 五苓散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顛眩。此水也。此方主之。
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
喻嘉言云。水飲下鬱於陰中。挾其陰邪。鼓動於臍則為悸。上入於胃則吐涎沫。及其鬱極乃發。直上頭目。為顛為眩。五苓散利水以發汗。為分利表裡陰陽之法。
男元犀按。臍下動氣。去朮加桂。仲師理中丸法也。茲何以臍下悸而用白朮乎。不知吐涎沫是水氣盛。必得苦燥之白朮方能制水。顛眩是土中濕氣化為陰霾上彌清竅。必得溫燥之白朮方能勝濕。證有兼見。法須變通。
白話文:
五苓散
治療消瘦的人,肚臍下悸動不安,吐出唾沫且頭暈眼花。這是水腫的症狀,此方主治。
藥物組成: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
喻嘉言說:水飲停滯在身體下焦陰處,夾雜陰邪之氣,在肚臍處鼓動則引起悸動;上逆於胃則吐出唾沫;若水飲鬱結到極點,則直衝頭目,導致頭暈眼花。五苓散通過利水和發汗,來分利表裡、陰陽。
男元犀評論:肚臍下氣機動盪,去掉白朮,增加桂枝的用量,這與仲景的理中丸方法相似。但為何肚臍下悸動卻要用白朮呢?那是因為吐涎沫是水氣盛的表現,必須用苦燥的性質的白朮才能制水;頭暈眼花是土中濕氣化成陰霾,上犯清竅所致,也必須用溫燥的白朮才能勝濕。 臨床症狀常會兼見,用藥方法也需要靈活變通。
3. 附方
4. 外臺茯苓飲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人參,白朮(各三兩。),枳實(二兩。),橘皮(二兩半。),生薑(四兩。)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通作一服進之。
歌曰,中虛不運聚成痰。枳二(兩)參苓朮各三。姜四橘皮二兩半。補虛消滿此中探。
男元犀按。人參乃水飲症之大忌。此方反用之。蓋因自吐出水後虛氣作滿。脾弱不運而設也。方中人參補脾氣。白朮健胃氣。生薑溫中散寒氣。茯苓降水氣。橘皮、枳實化痰運參、術。徐徐斡旋於中。以成其補虛消食散滿之妙用。此方施於病後調養則可。若痰飲未散者。切不可用。
白話文:
外臺茯苓飲
治療心胸部位有停滯的痰飲和宿水。患者自行嘔吐出水後,心胸感覺空虛,氣體脹滿,無法進食。此方能消痰降氣,使患者恢復食慾。
藥方組成:茯苓、人參、白朮各三兩,枳實二兩,橘皮二兩半,生薑四兩。
用法用量:以上六味藥材,加水六升,煎煮至一升八合,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的時間間隔,約為步行八九里的時間。
歌訣:心胸虛弱氣機不暢,痰飲積聚成病。枳實二兩,人參、茯苓、白朮各三兩,生薑四兩,橘皮二兩半,此方補虛消脹,探究病因。
註解:人參通常是水飲症的大忌,但此方卻使用了人參。這是因為患者自行嘔吐出水後,出現虛弱和脹滿的症狀,脾胃功能虛弱,運化失常,故而使用人參。方中人參補益脾氣,白朮健脾胃,生薑溫中散寒,茯苓利水消腫,橘皮、枳實化痰,並協同運化人參、白朮的藥力。藥物作用互相配合,達到補虛、消食、散滿的功效。此方適用於病後調養,若痰飲尚未散去,則絕對不能使用。
5. 十棗湯
(見上。),咳家其脈弦。為有水。此主之。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此湯主之。
男蔚按。凡人將咳之頃。喉間似哽非哽。似癢非癢。若有若無者。皆飲氣干之也。飲氣一干。則咳嗽作矣。除勞傷積損脈極虛極細者。別有治法。若咳而脈弦。皆為水飲。皆宜十棗湯攻之。若診得弦脈。畏不敢用。其飲動肺則咳。動心則煩。搏擊陽氣則胸痛。即至一百日一歲之久。
亦以此方為背城之借。然亦危矣。此言治法當如是也。非謂必用其方。以致敗名取怨。
喻云。咳嗽必因於痰飲。而五飲之中。獨膈上支飲最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無外邪。而支飲漬入肺中。自令人咳嗽不已。況支飲久蓄膈上。其下焦之氣逆沖而上者。尤易上下合邪也。夫以支飲之故。而令外邪可內下邪可上。不去支飲。其咳終無愈期矣。去支飲。用十棗湯不嫌其峻。豈但受病之初。即蓄病已久。亦不能捨此而別求良法。
白話文:
十棗湯
咳嗽患者脈象弦急,表示體內有水飲。這種情況適合用十棗湯治療。支氣管有積水導致咳嗽、煩躁、胸痛的患者,雖然不至於立刻死亡,但病情可能持續一百天甚至一年,也適合用此湯治療。
凡是咳嗽時,喉嚨感覺像哽住又沒完全哽住,像癢又不太癢,若隱若現的,都是因為津液乾燥所致。津液乾燥就會引起咳嗽。除非是勞損導致脈象虛弱細小,需要其他治療方法,否則只要咳嗽且脈象弦急,都是水飲導致,都適合用十棗湯攻治。如果診斷出弦脈卻不敢用十棗湯,要知道水飲影響肺部則咳嗽,影響心臟則煩躁,阻塞陽氣則胸痛,病情可能持續一百天甚至一年。
因此,可以將十棗湯視為危急情況下的最後手段。但它確實有風險。這段文字說明治療方法應該如此,並不是說一定要使用這個方劑,以免造成醫療事故,招致怨恨。
有人說,咳嗽一定是痰飲引起的,而五種水飲之中,只有膈上支氣管積水最容易導致咳嗽。外邪入侵加上支氣管積水,必然會咳嗽;即使沒有外邪,支氣管積水浸潤肺部,也會讓人不停咳嗽。更何況支氣管積水長期停留在膈膜上方,下焦之氣逆衝而上,更容易與外邪結合。因為支氣管積水,使得外邪可以從內而外,下焦之邪可以從下而上,如果不清除支氣管積水,咳嗽就永遠不會好。要清除支氣管積水,使用十棗湯並不算峻猛,不論是疾病初期還是病情已久,都不能捨棄這個方法而另尋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