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卷四 (4)
卷四 (4)
1.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木防己(三兩。),桂枝(二兩。),茯苓,人參(各四兩。),芒硝(三合。)
白話文:
木防己(一八○公克),桂枝(一二〇公克),茯苓,人參(各二四○公克),芒硝(一八公克)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歌曰,四兩苓加不用膏。芒硝三合展奇韜。氣行復聚知為實。以軟磨堅自不勞。
白話文:
取這五種藥材,用六升水煎煮,煮至剩下兩升,濾去藥渣,加入芒硝,再稍微煎煮一下,分成兩次溫服。輕微通便就表示痊癒。
歌訣說,四兩茯苓使用不必加膏。三合芒硝發揮奇特功效。氣行後又聚集可知病為實證。用軟物磨硬物自然不費力。
魏念庭云。前方去石膏加芒硝者。以其邪既散而復聚。則有堅定之物留作包囊。故以堅投堅而不破者。即以軟投堅而必破也。加茯苓者。亦引飲下行之用耳。
白話文:
魏念庭說:「以前消除白帶去石膏加芒硝者,是因邪氣消散後又重新聚集,形成堅定的包囊一樣的東西,所以用堅硬的藥物去投擲堅硬的包囊,就不能將其打碎。但是,若以柔軟的藥物去投擲堅硬的包囊,就能將其打破。」而加了茯苓,同樣可以引導水飲向下行的作用。
2. 澤瀉湯
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者主之。
澤瀉(五兩。),白朮(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歌曰,清陽之位飲邪乘。眩冒頻頻苦不勝。澤五為君術二兩。補脾制水有奇能。
白話文:
治療心下有支飲的情況,患者常感到頭暈眼花。
澤瀉(五兩),白朮(二兩)。
將上述兩味藥材用水兩升煎煮,取汁一升,分兩次溫服。
歌詠道,清陽的位置被飲邪所侵犯,頭暈眼花頻繁發生,痛苦難忍。澤瀉為君藥用五兩,配合二兩白朮,補脾制水功效卓著。
受業林禮豐按。心者陽中之陽。頭者諸陽之會。人之有陽氣。猶天之有日也。天以日而光明。猶人之陽氣會於頭而目能明視也。夫心下有支飲。則飲邪上蒙於心。心陽被遏不能上會於巔。故有頭冒目眩之病。仲師特下一苦字。是水陰之氣盪漾於內。而冒眩之苦有莫可言傳者。
白話文:
林禮豐對《素問·靈蘭祕典論》的註釋。
心是陽中之陽,頭是諸陽的總會,人有陽氣,就如同天空有太陽一樣,天空因為太陽而光明,人的陽氣聚集在頭部,所以眼睛能看清東西。如果心下方有支飲(水飲),那麼飲邪就會矇蔽心臟,心陽被阻遏而無法上升到頭頂,所以會出現頭昏眼花之症。仲景把「苦」這個字列為「心悸」,是水陰之氣在內部激烈動蕩,而頭昏眼花的痛苦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故主以澤瀉湯。蓋澤瀉氣味甘寒。生於水中。得水陰之氣而能利水。一莖直上。能從下而上。同氣相求。領水陰之氣以下走。然猶恐水氣下而復上。故用白朮之甘溫崇土製水者以堵之。猶治水者之必築堤防也。古聖用方之妙有如此者。今人反以澤瀉利水伐腎。多服傷目之說疑之。
白話文:
因此主治醫師開了澤瀉湯給病人。因為澤瀉的氣味甘寒,生長在水中,得到水陰之氣而能夠利水。澤瀉的莖直直向上,能夠由下往上。同氣相求,吸引水陰之氣往下走。但是仍然擔心水氣往下走又往上走,所以用甘溫的補土作用之白術來堵住它。就像治水者一定要築起堤防一樣。古人用方的妙處有如澤瀉湯。現在的人反而以澤瀉利水會伐腎,多服會傷眼睛的說法來懷疑澤瀉湯。
其說創於宋元諸醫。而李時珍、張景岳、李士材、汪訒庵輩和之。貽害至今弗熄。然天下人信李時珍之本草者。殆未讀神農本草經耶。余先業師神農本經小注最詳。願業斯道者。三複之而後可。
白話文:
這種說法起源於宋元時期的諸多醫生,李時珍、張景嶽、李士材、汪訒庵等人都是他們的追隨者。這種說法長久以來一直被誤傳,但天下人還是相信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難道他們沒有讀過神農本草經嗎?我的先祖曾給神農本經寫過詳細的小注,希望學習這個領域的人,至少要反覆閱讀三遍。
3. 厚朴大黃湯
治支飲胸滿者。此湯主之。
厚朴(一尺。),大黃(六兩。),枳實(四枚。)
白話文:
厚朴(長度一尺),大黃(重量六兩),枳實(四顆)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歌曰,胸為陽位似天空。支飲填胸滿不通。尺樸為君調氣分。四枚枳實六黃攻。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用水五升煎煮,取兩升藥汁,溫服,分兩次服用。
歌詠道,胸部屬陽位如同天空。痰飲停積胸中,滿悶不通。厚朴作為主藥調理氣機。四枚枳實配合六兩黃芩使用。
元犀按。支飲者。有支派之別也。胸乃陽氣之道路。飲為陰邪。言胸滿者。乃陰占陽位。填塞胸中而作滿也。君以厚朴者。味苦性溫。為氣分之藥。苦降溫開。使陽氣通。則胸中之飲化矣。枳實形圓臭香。香以醒脾。圓主旋轉。故用以為佐。繼以大黃。直決地道。地道通。則飲邪有不順流而下出哉。
白話文:
元犀詢問。支飲是有什麼區別呢?
胸是陽氣通過的道路,飲是陰邪。
說到胸滿的人,是陰邪佔據在陽位,在胸中填塞而造成滿。
君藥用厚朴。味道苦,性質溫和,是氣分藥,苦味可以下降,溫性可以發散,使陽氣暢通,胸中的飲就可以化散了。
枳實是圓形而有臭香。香氣能醒脾胃,圓形能旋轉,所以用它做佐藥。
再用大黃,能直接疏導大腸的道路。大腸道路通暢了,飲邪就會隨著水谷順利流向下焦排出去了。
又按。小承氣湯是氣藥為臣。此湯是氣藥為君。其意以氣行而水亦行。意深矣。三物湯、小承氣湯與此湯藥品俱同。其分兩主治不同。學者宜細心研究。
白話文:
另據記載,小承氣湯是將氣藥作為輔藥。這個湯是將氣藥作為主藥。其用意是讓氣運行,水也運行。用意深遠啊。三物湯、小承氣湯和本湯的藥品都是相同的,其用量和主治都不同。學習的人應該仔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