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木防己(三兩。),桂枝(二兩。),茯苓人參(各四兩。),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歌曰,四兩苓加不用膏。芒硝三合展奇韜。氣行復聚知為實。以軟磨堅自不勞。

魏念庭云。前方去石膏加芒硝者。以其邪既散而復聚。則有堅定之物留作包囊。故以堅投堅而不破者。即以軟投堅而必破也。加茯苓者。亦引飲下行之用耳。

2. 澤瀉湯

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者主之。

澤瀉(五兩。),白朮(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歌曰,清陽之位飲邪乘。眩冒頻頻苦不勝。澤五為君術二兩。補脾制水有奇能。

受業林禮豐按。心者陽中之陽。頭者諸陽之會。人之有陽氣。猶天之有日也。天以日而光明。猶人之陽氣會於頭而目能明視也。夫心下有支飲。則飲邪上蒙於心。心陽被遏不能上會於巔。故有頭冒目眩之病。仲師特下一苦字。是水陰之氣盪漾於內。而冒眩之苦有莫可言傳者。

故主以澤瀉湯。蓋澤瀉氣味甘寒。生於水中。得水陰之氣而能利水。一莖直上。能從下而上。同氣相求。領水陰之氣以下走。然猶恐水氣下而復上。故用白朮之甘溫崇土製水者以堵之。猶治水者之必築堤防也。古聖用方之妙有如此者。今人反以澤瀉利水伐腎。多服傷目之說疑之。

其說創於宋元諸醫。而李時珍、張景岳、李士材、汪訒庵輩和之。貽害至今弗熄。然天下人信李時珍之本草者。殆未讀神農本草經耶。余先業師神農本經小注最詳。願業斯道者。三複之而後可。

3. 厚朴大黃湯

治支飲胸滿者。此湯主之。

厚朴(一尺。),大黃(六兩。),枳實(四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歌曰,胸為陽位似天空。支飲填胸滿不通。尺樸為君調氣分。四枚枳實六黃攻。

元犀按。支飲者。有支派之別也。胸乃陽氣之道路。飲為陰邪。言胸滿者。乃陰占陽位。填塞胸中而作滿也。君以厚朴者。味苦性溫。為氣分之藥。苦降溫開。使陽氣通。則胸中之飲化矣。枳實形圓臭香。香以醒脾。圓主旋轉。故用以為佐。繼以大黃。直決地道。地道通。則飲邪有不順流而下出哉。

又按。小承氣湯是氣藥為臣。此湯是氣藥為君。其意以氣行而水亦行。意深矣。三物湯、小承氣湯與此湯藥品俱同。其分兩主治不同。學者宜細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