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十棗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脈沉而弦者懸飲內痛。病懸飲者。此湯主之。

白話文:

這首歌出自《長沙方歌括》。脈象沈而弦的是懸飲引起的內痛。患有懸飲的人,這個湯劑是主要治療方法。

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白話文:

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男元犀按。脈沉主裡。弦主飲。飲水凝結。懸於胸膈之間。致咳引內痛也。懸飲既成。緩必滋蔓。急用十棗湯直達病所。不嫌其峻。意謂始成而即攻之。使水飲下趨而無結痛之患。所謂毒藥去病者是也。若畏其猛而不敢用。必遷延而成痼疾矣。

白話文:

男元犀解釋說:脈象沉主裡,弦主飲。飲水凝結,懸於胸膈之間,導致咳嗽並引發內臟疼痛。懸飲一旦形成,緩慢的治療必定會滋生蔓延。必須緊急使用十棗湯直接作用於病處,不會嫌棄它太過峻烈。意思是說,病症剛形成時就立刻治療,讓水飲向下運行,不會有結痛的困擾。這就是所謂的「毒藥能治病」的道理。如果害怕它的猛烈而不敢使用,必定會拖延成痼疾。

2. 大青龍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

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薑,大棗。

白話文: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活血化瘀等功效。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止喘、化痰止咳等功效。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涼血止血等功效。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瀉、活血化瘀等功效。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益氣養血等功效。

3. 小青龍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白話文: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療溢飲症的疾病。應該讓患者發汗。可以用大青龍湯來治療。小青龍湯也可以治療。

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白話文: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芍藥: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 細辛:溫肺散寒,通竅止痛。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 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

  • 桂枝:疏風解表,溫經通脈。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五味子:補腎益精,斂肺生津。

男元犀按。師云。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故病溢飲者。以得汗為出路。然飲既流溢。亦隨人之臟氣寒熱而化。飲從熱化。故立大青龍湯辛涼發汗以行水。飲從寒化。故立小青龍湯辛溫發汗以利水。二方並列。用者當酌其宜焉。

白話文:

男性元犀按語。老師說。喝的水運行於四肢。該出汗卻不出汗。身體疼痛沉重。叫做溢飲。所以治療溢飲的病,以發汗為出路。然而水已經溢出了。也隨著人的臟腑之氣是寒是熱而變化。水從熱化。因此制定大青龍湯以辛涼發汗的方法來運水。水從寒化。因此制定小青龍湯以辛溫發汗的方法來幫助水運化。兩種方劑並列。使用的人應酌情使用。

4. 木防己湯

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此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此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白話文:

治療膈間支飲。患者呼吸急促,胃部好像炎熱的灰燼,臉色暗黑,脈搏沉緊。得病數十天,經過治療仍未痊癒。這個藥方主治這種病,虛寒體質的服用後即可痊癒。體質強健的服用後三天復發。再次服用仍未痊癒的,應該服用去除石膏而加入茯苓、芒硝的藥方。

木防己(三兩。),石膏(如雞子大二枚。),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白話文:

木防己(三兩),石膏(如雞蛋大小兩個),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歌曰,喘滿痞堅面色黧。己三桂二四參施。膏枚二個如雞子。辛苦寒溫各適宜。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用水六升。煎煮至剩下兩升。分兩次溫服。

歌訣說,氣喘胸悶痞塞面色黑黃。黃耆三錢肉桂二錢人參四錢使用。杏仁兩個如雞蛋大。辛溫苦寒各得其宜。

男元犀按。防己入手太陰肺。肺主氣。氣化而水自行矣。桂枝入足太陽膀胱。膀胱主水。水行而氣自化矣。二藥並用。辛苦相需。所以行其水氣而散其結氣也。水行結散。則心下痞堅可除矣。然病得數十日之久。又經吐下。可知胃陰傷而虛氣逆。故用人參以生既傷之陰。石膏以鎮虛逆之氣。陰覆逆平。則喘滿面黧自愈矣。此方治其本來。救其失誤。面面俱到。

白話文:

元犀先生說。防己入太陰肺經。肺主氣。氣化後水液自然消散。桂枝入足太陽膀胱經。膀胱主水。水液運行後氣自然化生。兩種藥並用。辛味和苦味互相需要。所以能夠運行水氣、消散結氣。水行結散,那麼心下痞堅就可以消除。然而疾病已經得了好幾個月,又經過吐下,可知胃陰受損而虛氣上逆。所以用人參來生已經受損的陰氣,石膏來鎮壓虛逆之氣。陰氣覆蓋、虛逆平復,那麼氣喘滿悶、面部黧黑的症狀自然就治癒了。這個方劑治其病本,挽救其失誤,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