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十棗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脈沉而弦者懸飲內痛。病懸飲者。此湯主之。

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男元犀按。脈沉主裡。弦主飲。飲水凝結。懸於胸膈之間。致咳引內痛也。懸飲既成。緩必滋蔓。急用十棗湯直達病所。不嫌其峻。意謂始成而即攻之。使水飲下趨而無結痛之患。所謂毒藥去病者是也。若畏其猛而不敢用。必遷延而成痼疾矣。

白話文:

十棗湯

脈象沉而弦,表示體內有懸飲,導致內痛。患有懸飲這種病症的,可用此方治療。

方中藥物包含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按脈象沉則病在裡,弦則主飲。飲水凝結,懸滯於胸膈之間,才會引起咳嗽和內痛。懸飲一旦形成,病情會慢慢加重,因此必須及時使用十棗湯,直達病灶,不必擔心藥性峻猛。這是因為疾病剛開始就立刻攻治,能使積聚的水飲向下排出,避免形成疼痛的結塊。這就是所謂的「毒藥去病」。如果害怕藥性猛烈而不敢使用,病情就會拖延,最終成為慢性疾病。

2. 大青龍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

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薑,大棗。

白話文:

大青龍湯: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薑、大棗。

3. 小青龍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男元犀按。師云。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故病溢飲者。以得汗為出路。然飲既流溢。亦隨人之臟氣寒熱而化。飲從熱化。故立大青龍湯辛涼發汗以行水。飲從寒化。故立小青龍湯辛溫發汗以利水。二方並列。用者當酌其宜焉。

白話文:

小青龍湯

治療水腫(溢飲)的病症。應該讓患者發汗。大青龍湯和這個小青龍湯都能治療。

藥材包括: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按:老師說,水液在體內運行,流佈到四肢,應該發汗卻發不出汗,身體疼痛沉重,這就是溢飲。因此,治療溢飲,必須讓患者發汗才能痊癒。但是,水液的停滯,也會隨著患者臟腑的寒熱情況而變化。如果水液因體內熱盛而停滯,就使用大青龍湯,它的辛涼性質可以發汗利水;如果水液因體內寒邪而停滯,就使用小青龍湯,它的辛溫性質可以發汗利水。這兩種藥方都可治療溢飲,使用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

4. 木防己湯

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此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此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木防己(三兩。),石膏(如雞子大二枚。),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歌曰,喘滿痞堅面色黧。己三桂二四參施。膏枚二個如雞子。辛苦寒溫各適宜。

男元犀按。防己入手太陰肺。肺主氣。氣化而水自行矣。桂枝入足太陽膀胱。膀胱主水。水行而氣自化矣。二藥並用。辛苦相需。所以行其水氣而散其結氣也。水行結散。則心下痞堅可除矣。然病得數十日之久。又經吐下。可知胃陰傷而虛氣逆。故用人參以生既傷之陰。石膏以鎮虛逆之氣。陰覆逆平。則喘滿面黧自愈矣。此方治其本來。救其失誤。面面俱到。

白話文:

木防己湯

治療胸膈間積聚的飲邪導致的病症。患者症狀為呼吸困難、胸悶、心窩部脹滿堅硬、面色晦暗發黑,脈象沉而緊。病情持續數十日,曾用過吐瀉法治療但無效。此方藥效顯著,體虛者服用一次即可痊癒,體質實者三日後可能復發,若再次服用仍無效,則應去除石膏,加入茯苓和芒硝再服用。

藥方組成:木防己三兩、石膏兩個(如雞蛋大小)、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用法:以上四味藥材,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溫服兩次。

歌訣:喘滿痞堅面色黑,木防己三桂枝二,人參四兩石膏二,寒熱辛苦各適宜。

方劑解析:木防己入肺經,肺主氣,能使氣機通暢,水液代謝自然恢復正常;桂枝入膀胱經,膀胱主水,能利水,水液通利則氣機自然也得以疏通。兩藥合用,辛散溫和,協同作用,以利水消腫,散結氣。水液流通,結滯消散,則心窩部脹滿堅硬的症狀即可消除。但因病情已持續數十日,且曾採用過吐瀉法治療,可知胃陰已受損傷,虛氣上逆,故此方加入人參以滋補受損的胃陰,用石膏鎮降虛逆之氣。陰液充盈,氣逆得以平復,則呼吸困難、胸悶、面色晦暗等症狀自然會痊癒。此方既能治療根本病因,又能糾正之前的治療失誤,考慮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