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3)

1. 外臺走馬湯

治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綿纏。捶令碎。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下。老少量之。通治飛屍鬼擊病。

歌曰,外來異氣傷人多。腹脹心疼走馬搓。巴杏二枚同搗細。沖湯捻汁好驅邪。

受業門人林士雍按。中惡心痛。大便不通。此實邪也。然邪氣雖實。亦以體虛而受也。是故有虛實寒熱之異。不得執一說而定之。仲師附走馬湯者。以巴豆辛溫大毒。除鬼注蠱毒。利水穀道。杏仁甘苦溫有小毒。入肺經。肺為天。主皮毛。中惡腹脹滿者。以惡毒不離皮毛口鼻而入。

故亦從皮毛高原之處而攻之。以毒攻毒。一鼓而下也。此附治寒實大毒之邪。氣虛者則不可用矣。近世有痧疾病。疑即此也。昔聞之先業師曰。今所謂痧疾者。乃六淫邪毒猛惡厲氣所傷。凡所過之處。血氣為之凝滯不行。其症或見身痛。心腹脹滿絞痛。或通身青紫。四肢厥冷。

指甲色如靛青。口噤。牙關緊閉。不能言語。或心中忙亂。死在旦夕。是邪毒內入矣。宜瀉其毒。或刺尺澤、委中、足十趾。必使絡脈貫通。氣血流行。毒邪自解矣。愚意。輕者用刮痧之法。隨即服紫金錠。或吐或下或汗出。務使經氣流通。毒邪亦解。或吐瀉不止。腹痛肢厥。

大汗出。脈微欲絕者。宜用白通湯、通脈四逆湯、四逆湯等以回陽氣。以化陰邪。庶毒厲之邪漸消。若口不能開者。當從鼻孔中灌之。集驗良方有云。行路之人路中犯此痧疾者。不得不用刮痧之法。刮後或其人不省者。宜用人尿拌土。將此土環繞臍中。復使同行之人向臍中溺之。

使中宮溫。則氣機轉運。血脈流行矣。

白話文:

外臺走馬湯

治療中惡引起的心痛、腹脹、便秘。

用巴豆(去皮、心,二枚,熬煮)和杏仁(二枚),將它們用棉布包裹後搗碎,用兩合熱水沖泡,取其白色汁液飲用。藥效很快,老年人或體弱者應酌量服用。此方也能治療飛屍鬼擊病(疑似中邪)。

歌訣說:外邪入侵傷人多,腹脹心痛如走馬。巴豆杏仁各兩枚,搗碎沖湯汁液佳,能驅邪氣。

林士雍按語:中惡引起的心痛、便秘,屬於實邪。但即使是實邪,也是因為身體虛弱而受邪侵犯的,所以會有虛實寒熱的差異,不能單純以一種說法來判斷。老師所附的走馬湯,是利用巴豆辛溫而有大毒的特性,來去除鬼魅、蠱毒,以及通利水道;杏仁甘苦溫,略帶小毒,入肺經,肺主皮毛,中惡腹脹者,是因為邪毒從皮毛口鼻入侵,因此從皮毛入手攻擊它,以毒攻毒,迅速奏效。此方適用於寒實邪毒,但氣虛者禁用。

現代的痧症,可能就是此病。以前聽老師說,所謂的痧症,是由於六淫邪毒及厲氣侵犯所致,凡是邪氣經過的地方,血氣都會凝滯不通,症狀包括身體疼痛、心腹脹滿絞痛、全身青紫、四肢厥冷、指甲呈靛青色、口噤牙關緊閉不能言語、或心中煩亂,危在旦夕,這是邪毒深入內臟了,應該瀉毒。可以針刺尺澤、委中、足十趾等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邪毒自然消除。輕症可以用刮痧,然後服用紫金錠,或吐或瀉或出汗,務必使經氣通暢,邪毒也會消除。

如果吐瀉不止,腹痛肢厥,大汗淋漓,脈象微弱,危及性命,則應該使用白通湯、通脈四逆湯、四逆湯等回陽救逆之方,化解陰邪,使毒邪逐漸消除。如果病人張不開嘴,應從鼻孔灌藥。有經驗的方子記載:路上遇到痧症患者,必須刮痧,刮痧後如果病人昏迷不醒,可用人尿拌土,將此土環繞肚臍,再讓同行的人向肚臍處小便,使腹部溫暖,則氣機運轉,血脈流通。

2. 大承氣湯

(見痙病。),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者。有宿食也。此湯主之。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此湯。下利不欲食者。此有宿食。當下之。宜此湯。

白話文:

大承氣湯

脈象浮大,按之卻感覺澀滯,尺脈也略微澀滯,表示有宿食積滯。此症可用大承氣湯治療。脈象數而滑利,也是實證,表示有宿食,瀉下即可痊癒,也適用大承氣湯。若腹瀉卻不想吃東西,也是宿食積滯導致,應該瀉下,也適用大承氣湯。

3. 瓜蒂散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此散主之。

瓜蒂,赤小豆,香豉。

白話文:

瓜蒂散

治療宿食停留在上腹部,需要催吐時,可以使用此方。

藥材:瓜蒂、赤小豆、香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