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1. 附方
2. 九痛丸
治九種心痛。(一蟲。二注。三風。四悸。五食。六飲。七冷。八熱。九去來痛是也。而並以一方治之者。豈痛雖有九其因於積冷結氣者多耶。)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巴豆(去皮。熬。研如膏。),乾薑,吳茱萸,人參(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腹脹。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歌曰,九種心疼治不難。狼(牙吳),萸姜(巴)豆附參安。附須三兩餘皆一。攻補同行仔細看。
魏云。凡結聚太甚。有形之物參雜其間。暫用此丸。政刑所以濟德禮之窮也。
白話文:
九痛丸
此方治療九種心痛(蟲痛、注痛、風痛、悸痛、食痛、飲痛、冷痛、熱痛、以及來去不定之痛)。雖然心痛種類繁多,但大多數原因都源於體內積冷結氣。
藥方組成:附子(炮製,三兩)、生狼牙、巴豆(去皮,熬製研磨成膏)、乾薑、吳茱萸、人參(各一兩)。
將以上六味藥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體質強壯者,每次服用三丸,一日三次;體質虛弱者,每次服用兩丸。此方也能治療中風、腹脹、口不能言,以及多年積冷導致的心胸疼痛、寒邪上衝、跌打損傷等症狀。飲食禁忌如同一般藥物服用時的忌口。
歌訣:九種心痛好治療,狼牙吳萸薑巴豆附子人參妙。附子用量三兩多,其餘各一兩,攻補兼施需細看。
魏氏曰:若積聚症狀嚴重,且有腫塊等可見之物,可暫時服用此丸,這如同用嚴刑峻法來解決禮樂制度的不足一樣(比喻此藥性峻猛,為不得已而用)。
3. 腹滿寒疝宿食方
4. 附子粳米湯
治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者。此湯主之。
附子(一枚。炮。),半夏,粳米(各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腹中切痛作雷鳴。胸脅皆膨嘔吐成。附子一枚棗十個。半升粳夏一甘烹。
元犀按。腹中雷鳴。胸脅逆滿嘔吐。氣也。半夏功能降氣。腹中切痛。寒也。附子功能驅寒。又佐以甘草、粳米、大棗者。取其調和中土。以氣逆為病迸於上。寒生為病起於下。而交乎上下之間者。土也。如兵法擊其中堅。而首尾自應也。
白話文:
附子粳米湯
治療腹部寒氣導致的雷鳴般劇烈疼痛,以及胸脅部脹滿、嘔吐的症狀,此方主治。
藥材:附子(炮製過的一枚),半夏、粳米(各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
製法:將以上五味藥材,用八升水煮,煮至米熟,湯汁熬成。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日三次。
歌訣:腹部劇痛如雷鳴,胸脅脹滿嘔吐不止。附子一枚大棗十枚,半升半夏粳米和甘草一起煮。
說明:腹部雷鳴、胸脅脹滿嘔吐,是氣的病變。半夏能降氣;腹部劇烈疼痛是寒邪作祟,附子能驅寒。再輔以甘草、粳米、大棗,目的是調和脾胃(中土)。氣逆之症從上而來,寒邪之症從下而起,而脾胃位於上下之間,就像用兵一樣,攻其中心,則首尾自然應和。
5. 厚朴七物湯
治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者。此湯主之。
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歌曰,滿而便閉脈兼浮。三兩甘黃八樸投。二桂五姜十個棗。五枚枳實效優優。
元犀按。病過十日。腹滿發熱。脈浮而數。夫脈浮而發熱。邪盛於表也。腹滿而脈數。邪實於裡也。表裡俱病。故以兩解之法治之。取桂枝湯去芍藥之苦寒。以解表邪而和營衛。小承氣湯蕩胃腸以泄裡實。故雖飲食如故。以病已十日之久。表裡交病。邪不去則正不復。權宜之法。
在所必用也。嘔者。氣逆於上也。故加半夏以降逆。下利去大黃者。以表邪未解。恐重傷胃氣以陷邪也。寒多加生薑者。以太陽本寒之氣盛。重用生薑以散寒也。
白話文:
厚朴七物湯
治療腹脹發熱持續十天,脈搏浮而數,但飲食如常的症狀。此方主治此病。
藥方組成: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
用法: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一斗,煎煮至四升,溫服八合,一日三次。嘔吐者加半夏五合;大便溏瀉者去掉大黃;畏寒較重者,增加生薑用量至半斤。
歌訣:腹脹便秘脈搏浮,甘草大黃厚朴投;二兩桂枝五兩薑,十枚大棗效優優,五枚枳實功更妙。
按語:疾病持續十天以上,出現腹脹發熱,脈搏浮而數的症狀。脈搏浮而發熱,說明邪氣盛於肌表;腹脹而脈搏數,說明邪氣實於內臟。此病兼有表裡兩方面病症,因此採用表裡雙解的方法治療。此方去掉了桂枝湯中的芍藥(因其性苦寒),以解表邪,調和營衛;又仿效小承氣湯的功效,以瀉通胃腸,去除裡實。雖然患者飲食如常,但因病情已持續十天,表裡俱病,邪氣不去則正氣難以恢復,故此方為權宜之法,必不可少。嘔吐者,是因氣逆於上,故加半夏以降逆氣;大便溏瀉者去掉大黃,是因表邪未解,擔心過度傷及胃氣而使邪氣內陷;畏寒較重者加生薑,是因為太陽經本身寒氣較盛,故需重用生薑以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