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

喘鳴迫塞。此湯主之。(方見上。三日一劑。可至三四劑。須先服小青龍湯一劑。乃進。)

白話文:

治療肺癰導致胸部滿悶脹痛,全身以及面部浮腫,鼻子不通暢,流出清鼻涕,聞不到香味、臭味、酸味和辛辣味,咳嗽氣逆上衝,呼吸喘鳴,氣息阻塞等症狀,此方主治。(方劑見前面,三日服用一劑,可服用三到四劑。必須先服用一劑小青龍湯,然後再服用此方。)

2. 奔豚氣病方

3. 奔豚湯

治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者主之。

甘草,當歸,芎藭,黃芩,芍藥(各二兩。),半夏,生薑(各四兩。),生葛(五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歌曰,氣衝腹痛號奔豚。四兩夏姜五(兩)葛根。歸芍芎芩甘二兩。李皮須到一升論。

按傷寒論云。厥陰之為病。氣上衝心。今奔豚而見往來寒熱。腹痛。是肝臟有邪。而氣通於少陽也。魏念庭云。上下升降。無論邪正之氣。未有不由少陽。少陽為陰陽之道路也。陰陽相搏則腹痛。氣升則熱。氣降則寒。隨奔豚之氣作患也。

徐忠可云。此方合桂枝、小柴胡二湯。去柴胡。去桂枝。去大棗。以太陽少陽合病治法。解內外相合之客邪。肝氣不調而加辛溫之芎歸。熱氣上衝而加苦泄之生葛李根。不治奔豚。正所以深於治也。

尤在涇云。苓桂為奔豚主藥。而不用者。病不由腎發也。按服此湯而未愈者。用烏梅丸神效。

白話文:

奔豚湯治療氣體衝擊胸部、腹部疼痛、寒熱往來發作的奔豚病。

藥方組成:甘草、當歸、川芎、黃芩、白芍(各二兩)、半夏、生薑(各四兩)、生葛根(五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用法:以上九味藥材,加水二斗,煎煮至五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夜間服用一次。

歌訣:氣衝腹部疼痛稱奔豚,半夏薑四兩,葛根五兩,當歸芍藥川芎黃芩各二兩,甘李根皮需用一升。

方義解說:根據《傷寒論》,厥陰病症會出現氣體衝擊心臟的現象。奔豚病出現寒熱往來、腹痛,說明肝臟有邪氣,並且氣機通於少陽經。魏念庭認為,無論是邪氣還是正氣,升降運行都必須經過少陽經,少陽經是陰陽氣機運行的通道。陰陽氣機搏鬥則導致腹痛,氣體上升則發熱,氣體下降則發寒,疾病症狀隨著奔豚之氣的活動而變化。

徐忠可認為,此方是結合桂枝湯和小柴胡湯的加減方,去掉了柴胡、桂枝和大棗,運用治療太陽經與少陽經合病的方法,來疏解内外合邪。因肝氣不調而加入辛溫的川芎和當歸,因熱氣上衝而加入苦寒泄熱的葛根和甘李根。雖然此方不直接治療奔豚之氣,但卻能從根本上治療疾病。

尤在涇認為,苓桂是治療奔豚的主藥,本方不用苓桂,是因為此病並非由腎臟引起。如果服用此方後病情未癒,可以使用烏梅丸,療效顯著。

4. 桂枝加桂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此湯主之。

桂枝湯(方見婦人妊娠病。)加桂枝二兩。

元犀按。汗後又迫其汗。重傷心氣。心氣傷不能下貫元陽。則腎氣寒而水滯也。加以針處被寒。為兩寒相搏。必挾腎邪而凌心。故氣從少腹上至心。發為奔豚也。灸之者。杜其再入之患。用桂枝湯補心氣以解外邪。加桂者。通腎氣。暖水臟。而水邪化矣。

白話文:

桂枝加桂湯

治療因發汗後再用針灸使出汗,導致針灸處受寒,出現紅腫硬塊,進而引發奔豚(一種腹部氣逆上衝至胸脅的症狀),氣從小腹往上衝到心臟的病症。在紅腫硬塊上各灸一壯。服用此方治療。

此方以桂枝湯為基礎(方劑見婦人妊娠病篇),並加倍桂枝用量。

汗出之後又逼其再出汗,會嚴重損傷心氣。心氣受損,不能下達溫煦元陽,則腎氣寒涼,水液停滯。再加上針灸處受寒,形成兩種寒邪相互搏結,必然夾帶腎臟的邪氣侵犯心臟,所以氣從小腹上衝到心臟,發作奔豚症。灸法是用來預防寒邪再次入侵。桂枝湯用來補益心氣,以解除外邪;加倍桂枝,則能通暢腎氣,溫暖水臟,使水邪消散。

5.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湯主之。

茯苓,甘草,大棗,桂枝

此發汗後心氣不足。而後腎氣乘之臍下悸。即奔豚之兆也。

孫男心典稟按。因驚而得。似只宜以心為治也。然自下而上。動於腎氣。激亂於厥陰。而撤守在心。實三經同病也。仲景三方。亦微示其意。學者當隅反之。余讀金匱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汗後腎氣凌心。即悟桂枝甘草湯叉手冒心之治也。更悟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火逆驚狂之治也。

因奔豚湯治氣上衝胸。即悟烏梅丸氣上衝心之治。並四逆散加茯苓心下悸之治也。因桂枝加桂湯治氣從少腹上衝心。即悟理中湯去朮加桂臍下動氣之治也。先祖云。仲景書一言一字。俱是活法。難與不讀書者道。亦難與讀書死於句下者道也。

白話文: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此方治療發汗後,肚臍下心悸,想要像奔豚一樣跳動的症狀。茯苓、甘草、大棗、桂枝是藥材。

發汗後心氣不足,腎氣乘虛而上,導致肚臍下心悸,這是奔豚的徵兆。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受驚嚇引起的,似乎只要治療心臟即可。但實際上,病症由下往上發展,影響到腎氣,擾亂厥陰經,而症狀表現卻在心臟,這是三條經脈同時生病。張仲景的處方也隱約說明了這個道理,學習者應該深入思考。我讀到《金匱要略》中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療發汗後腎氣犯心,就明白了桂枝甘草湯治療心臟氣逆的原理,也明白了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治療火逆驚狂的道理。

同樣,奔豚湯治療氣往上衝到胸口的原理,就明白了烏梅丸治療氣往上衝到心臟的原理,以及四逆散加茯苓治療心下心悸的原理。桂枝加桂湯治療氣從小腹往上衝到心臟的原理,就明白了理中湯去掉白朮,加入桂枝治療肚臍下氣機紊亂的道理。 我的祖先說,仲景的醫書,每個字都包含著活用的方法,很難向不讀書的人解釋,也很難向只會死讀書,不懂得靈活運用的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