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卷二 (7)
卷二 (7)
1. 天雄散
天雄(三兩。),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尤在涇云。此疑後人所附。為補陽攝陰之用也。)
歌曰,陰精不固本之陽。龍骨天雄三兩匡。六兩桂枝八兩術。酒調錢匕日三嘗。
元犀按。此方雖系後人採取。然卻認出春之腳。陽之家。而施以大溫大補大鎮納之劑。可謂有膽有識。方中白朮入脾以納穀。以精生於穀也。桂枝入膀胱以化氣。以精生於氣也。龍骨具龍之性。龍能致水。以海為家。蓋以精歸於腎。猶水歸於海而龍得其安宅也。深得難經所謂損其腎者益其精之旨。
然天雄不可得。可以附子代之。斷不可泥於小家天雄主上附子主下之分。
白話文:
天雄散
配方:天雄三兩、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將以上四味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匕(約1.5克),用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效果不佳可少量增加劑量。(據說此劑量用法是後人添加的,用於補陽攝陰。)
歌訣:陰精不足,根本在陽氣。天雄、龍骨各三兩來扶正。桂枝六兩,白朮八兩,每日三次,以酒送服。
說明:雖然此方可能是後人所整理,但卻抓住了春天陽氣生發的關鍵,採用溫補、壯陽、收斂的藥物。方中白朮健脾益氣,使精氣從飲食中產生;桂枝溫通膀胱,使精氣從氣化中產生;龍骨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比喻精氣歸於腎臟,如同水歸於海,龍才能安居。此方深得《難經》“損其腎者益其精”的精髓。
天雄如果找不到,可以用附子代替,不必拘泥於天雄走上焦、附子走下焦的區別。
2. 小建中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者主之。
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薑,膠飴
張心在云。肺損之病。多由五志生火。銷鑠金臟。咳嗽發熱。漸至氣喘。側眠。消瘦羸瘠。虛證交集。咽痛失音而不起矣。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王冰成法。於理則通。而多不效。其故何歟。竊嘗觀於爐中之火而得之。炊飯者始用武火。將熟則掩之以灰。飯徐透而不焦黑。則知以灰養火。
得火之用而無火之害。斷斷如也。五志之火內燃。溫脾之土以養之。而焰自息。方用小建中湯。虛甚加黃耆。火得所養而不燃。金自清肅。又況飴糖為君。治嗽妙品。且能補土以生金。肺損雖難著手。不患其不可治也。然不獨治肺損。凡五勞七傷。皆可以通治。
白話文:
小建中湯
此方治療虛勞、腹痛、心悸、鼻出血、夢遺、四肢酸痛、手足心煩熱、咽乾口燥等症。
藥材包括: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薑、麥芽糖(膠飴)。
張心在認為,肺部損傷多因五臟之氣鬱結化火,損傷肺臟,導致咳嗽發熱,日漸氣喘、側臥、消瘦羸弱,虛弱症狀加重,咽喉疼痛失聲等症狀。以往用滋陰降火的方法雖有道理,但療效不佳。原因是如同爐火烹飪,起初用猛火,將熟時需用灰燼覆蓋,讓食物慢慢熟透而不焦,這就是用灰燼來調理火候。
同樣道理,五臟之火內燃,需溫養脾土來緩解,火勢自然會平息。因此,使用小建中湯,虛弱者加黃耆,使火勢得到調養而不妄動,肺臟就能清肅。而且,麥芽糖是主藥,治療咳嗽非常有效,又能滋補脾土以滋養肺金。即使肺部損傷難以治療,也不必擔心無法治愈。此方不僅治療肺部損傷,凡是勞損、外傷等病症,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3. 黃耆建中湯
治虛勞裡急。諸不足者主之。
即小建中湯加黃耆一兩五錢。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中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
歌曰,小建湯加兩半耆。諸虛里急治無遺。急當甘緩虛當補。愈信長沙百世師。
加減歌曰,氣短胸滿生薑好。三兩相加六兩討。如逢腹滿脹難消。加茯兩半除去棗。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還須開竅早。三兩半夏法宜加。蠲除痰飲為至寶。
元犀按。虛勞裡急者。裡虛脈急也。諸不足者。五臟陰精陽氣俱不足也。經云。陰陽俱不足。補陰則陽脫。瀉陽則陰竭。如是者當調以甘藥。又云。針藥所莫及。調以甘藥。故用小建中湯。君以飴糖、甘草。本稼穡作甘之味。以建立中氣。即內經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
又有桂枝、薑、棗之辛甘。以宣上焦陽氣。即內經所謂辛甘發散為陽是也。夫氣血生於中焦。中土虛則木邪肆。故用芍藥之苦泄。於土中瀉木。使土木無忤。而精氣以漸而復。虛勞諸不足者。可以應手而得耳。加黃耆者。以其補虛塞空。實腠通絡。尤有專長也。
白話文:
黃耆建中湯
治療虛弱、腹痛絞急等症狀,以及各種不足之症。
基本方劑是小建中湯加黃耆一兩五錢。若氣短胸悶,加生薑;若腹部脹滿,則去掉大棗,並加入茯苓一兩半。若治療肺虛損傷、不足,需補氣,則加半夏三兩。
歌訣云:小建中湯加黃耆一兩半,各種虛弱腹痛絞急都能治好。急症需用甘緩之藥,虛症則需補益,這是長沙名醫(指張仲景)的千年遺訓。
加減歌訣云:氣短胸悶用生薑最好,三兩生薑加上小建中湯六兩,效果極佳。如果遇到腹部脹滿難以消化的情況,加茯苓一兩半,去掉大棗。治療肺虛損傷、不足,補氣還要及時開通氣竅,加半夏三兩最為適宜,能去除痰飲,是最好的方法。
元犀註解:虛勞裡急,指的是內臟虛弱,脈象急促。各種不足,指的是五臟的陰精、陽氣都不足。經書上說:「陰陽都不足,補陰則陽氣衰竭,瀉陽則陰氣耗竭。」這種情況下,應該用甘味的藥物調和。經書又說:「針灸藥物都無效時,可用甘味的藥物調和。」因此使用小建中湯,以飴糖、甘草為主藥,因為它們是從稼穡中產生的甘味之物,可以建立中氣,這符合內經「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原則。
此外,還有桂枝、生薑、大棗的辛甘之味,可以宣通上焦的陽氣,這符合內經「辛甘發散為陽」的原則。氣血產生於中焦,中焦虛弱,則肝木之邪氣就會盛行,所以用芍藥的苦寒瀉火之性,在脾土中瀉肝木,使脾土與肝木協調,精氣就能慢慢恢復。治療虛勞、各種不足的症狀,都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加入黃耆,是因為它能補虛、填空、充實肌膚、通暢經絡,有其獨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