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三 (1)
卷三 (1)
1. 瘡瘍生於富貴論
瘡瘍之生,無分富貴貧賤。然而貧賤之人,往往易治,富貴之家,每每難治,其故何也?蓋富貴之家,所食者燔熬烹炙之物也,居處安逸,姬妾眾多,未免逸則思樂,樂則思淫,淫則泄精必甚,泄精既甚,則腎水虧涸,水去而火必動,火動而水更衰,必至陰陽兩虧,臨壚不振。於是服熱藥以助之,又嫌藥力之微也,復修合金石等藥,以博其久戰之歡。
然而,金石之藥,止可助火而不能助氣。夫助氣之藥,舍人參無他味也。惟是富貴之人,貪歡者多,而吝惜者正復不少。用熱藥以助火,非多加人參,不足以駕馭其猛烈之威。無奈人參價高,方士勸多用人參,富貴人必有難色,乃遷就而改用他味,未免力薄勢衰,火旺無制,而腎火沸騰矣。
白話文:
['膿包的產生,不分富貴貧賤。然而貧賤的人,往往比較容易治療,富貴的家庭,常常比較難治療,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富貴的家庭,所吃的是燒烤、煎炸的食物,居住環境舒適,姬妾眾多,放縱起來就會想到樂趣,樂趣過頭就會想到放蕩,放蕩就會過度消耗精氣,過度消耗精氣就會導致腎水枯竭,腎水一去,火氣就會被誘發,火氣越旺,腎水就越衰弱,最後導致陰陽雙方都受損,身體萎靡不振。於是服用熱性藥物來輔助,但又嫌藥力不足,再研製金石等類的藥物,來追求長期的樂趣。
然而,金石之類的藥物,只能輔助火氣卻不能補充元氣。要補充元氣的藥物,除了人參之外沒有其他選擇。只是,富貴的人大多喜好享樂,同時也有不少的人吝嗇。使用熱性藥物來輔助火氣,如果不添加大量的人參,不足以抵消其強烈的效果。可惜人參價格高昂,煉丹師建議多用人參,富貴的人總是會露出難以接受的表情,於是隻好將就地改用其他藥物,結果藥力不足,火氣旺盛卻得不到控制,腎火就會像開鍋一樣翻騰。']
火勝則外勢堅舉而不肯倒,自必多入房以快欲,愈戰愈酣,火益熾而水益干,水乾則難以伏火,而熱乃化毒,結於腸胃矣。久之水涸火炎,陽易舉而亦易泄,心甚貪歡,或有忍精強戰之時,火毒乃變為膿血,每於不可思慮之處,而生癰生疽也。故貧賤之人所生者,半是陽毒,而富貴之人所生者,盡是陰瘡,以其結毒在於陰處,故所發亦在陰之部位。陽毒易消,陰毒難化,又何疑乎?雖然陰陽之毒總貴早治,治若早,皆可速愈。
但陽易清補以消毒,陰宜溫補以化毒也。
白話文:
熱性過盛的情況下,身體的外在表現會變得堅硬且不易改變,因此人們會頻繁地進行房事以滿足慾望,每一次都變得更加熱烈。熱性會逐漸加重,而水分則會逐漸減少,當水分不足時,就難以控制熱性,結果熱性轉化為毒素,積聚在腸胃中。
時間久了,水分耗盡,熱性升騰,男性容易出現性慾旺盛但也容易射精的狀況,心態極其放縱,偶爾會有忍耐精液強行房事的時候,熱性毒素會轉化為膿血,常常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產生腫瘤或潰瘍。
所以貧困的人們所產生的疾病,多半是熱毒所致,而富有的人們所產生的疾病,全都是寒性病,因為他們的毒素積聚在陰部,所以發病的位置也會在陰部。熱毒容易消散,寒性病難以化解,這點毋庸置疑。然而無論是熱毒還是寒性病,都應該及早治療,及早治療都能夠迅速痊癒。
對於熱性過盛的情況,應該用清涼滋潤的方法來消解;對於寒性病,應該用溫暖滋補的方法來化解。
2. 疔瘡形症論
疔瘡之症,其形多端,近人有分三十四種者,亦象形而名之也。其實,分五色以配五臟,庶足以包之,不必多立名色也。如疔生於心經,其色赤,其形生於心臟之俞、募、經、井之端,或手之小指,身熱心煩,睡臥不安,口乾燥,其痛應心,小便短赤,面紅紫,舌上有裂紋,或有珠子。
如疔生於肝經,其色青,其形生於肝臟之部位,或在脅肋,或在足之大趾之端,其症寒熱,頭項痛,眼中發火光,口苦脅痛,小便難而清。如疔生於脾經,其色黃,其形多生脾臟之部位,其症不食,多嘔吐。如疔生於肺經,其色白,其形多生肺臟之部位經絡,或生於手之大指,其症發熱咳嗽。
白話文:
疔瘡的症狀形狀多樣,有人將其分為三十四種,也是根據形狀來命名。其實,用五色來配五臟,就能涵蓋所有疔瘡,不必多立名稱。例如,疔瘡生於心經,則顏色發紅,位置出現在心臟的俞穴、募穴、經穴、井穴等部位,或手的小指,症狀包括發燒、心煩、睡不安穩、口乾、疼痛感集中於心臟、小便短而赤、臉色紅紫、舌頭有裂紋或有顆粒。
若疔瘡生於肝經,則顏色發青,位置出現在肝臟的部位,或肋骨,或腳的大拇指,症狀包括寒熱交替、頭頸疼痛、眼裡發光、口苦、肋骨疼痛、小便困難而清澈。如果疔瘡生於脾經,則顏色發黃,位置多出現在脾臟的部位,症狀包括食慾不振、嘔吐。如果疔瘡生於肺經,則顏色發白,位置多出現在肺臟的部位或經絡,或手的大拇指,症狀包括發燒咳嗽。
如疔生於腎經,其色黑,其形多生於腎臟經絡部位,足之小趾、湧泉等穴,其症寒熱,面色䵟。此五臟之疔也。凡見色黑者,即治其腎。凡見色白者,即治其肺。凡見色黃者,即治其脾。凡見色青者,則治其肝。凡見色紅者,即治其心。而佐之解毒托裡之藥,何疔之不盡愈乎?況因其形色,而察其經絡,尤百不失一也。
此古人所以止言五疔,而不多其名目者,誠得其要也。然吾更有兼治之法。一見諸般疔毒,除頭項之上,開手即用艾火灸之,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而止,隨用金銀花三兩、紫花地丁一兩、白礬三錢、生甘草三錢、當歸一兩,水煎服之,則各疔無不盡愈。倘人畏灸,即單以此方煎服二劑,亦無不盡愈者也。
白話文:
如果疔瘡長在腎經,顏色會是黑色,而且通常長在腎臟經絡部位,例如腳的小指、湧泉穴等地方,症狀會出現寒熱交替,臉色蒼白。這是五臟的疔瘡。凡是看到黑色疔瘡的,就應該治療腎臟。凡是看到白色疔瘡的,就應該治療肺臟。凡是看到黃色疔瘡的,就應該治療脾臟。凡是看到青色疔瘡的,就應該治療肝臟。凡是看到紅色疔瘡的,就應該治療心臟。然後再輔以解毒排毒的藥物,哪種疔瘡不能痊癒呢?更何況根據疔瘡的形狀和顏色,就能推斷出是哪條經絡出了問題,幾乎百發百中。
古人之所以只說五種疔瘡,而不多列舉其種類,正是掌握了關鍵。但是我還有更通用的治療方法。遇到任何疔毒,除了長在頭部和頸部以外,都可以直接用艾火灸,疼痛的地方就一直灸到不痛為止,不痛的地方就灸到痛為止,然後再用金銀花三兩、紫花地丁一兩、白礬三錢、生甘草三錢、當歸一兩,水煎服,這樣各種疔瘡都能痊癒。如果有人害怕灸法,單用這個藥方煎服兩劑,也能治好所有疔瘡。
雖有緩急之分,生死之異,皆不必問,惟色欲則斷斷宜忌,犯之不可救療,非吾方之不神也。
癰瘍疽疔,但有陰陽、內外、虛實之分,無大小之別。《外科精要》之書,乃謂二寸至五寸為癰,五分至一寸為疽者謬,以小者為疔,尤謬之謬也。灸法,上頭項禁灸,余疔無不可灸也。但服前方,實救死之法,人宜知之。
白話文:
即使病情輕重不同,生命危機各異,都不必過多詢問,只有性慾是絕對應該避免的,一旦觸犯就無法救治,這並不是我的藥方不神奇。
膿腫、潰瘍、毒瘤和疔瘡等疾病,只是在陰陽、內外、虛實上有區別,並沒有大小上的分別。《外科精要》這本書說兩到五英吋的是膿腫,五分到一英吋的是潰瘍的說法是錯誤的,把較小的稱爲疔瘡更是大錯特錯。鍼灸的方法,在頭部頸部禁止使用,其他部位都可以用針灸治療。
以上所述藥方,是用來輓救生命的辦法,人們應該知道這一點。
3. 瘡瘍陰陽真假論
經曰:諸瘍痛癢,皆屬心火。似乎瘡瘍癰疽,無非陽火也。誰知陽能變陰,陰難濟陽,無有一定之規乎。夫陽火之旺,乃陰水之虧也,本是陽症,亦宜補陰以濟之。況原是陰症,反用消耗之藥,必至損陽而更涸其陰,安得不變生偏勝之禍哉?如瘡毒初起,筋攣骨痛,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也,非陰症似陽乎。不用溫散,而妄用寒涼,或食生冷之物,使瘡毒內陷,遂至陰極似火,甚而煩悶之症生。
苟不用溫暖之藥,則陰不能退,而陽不能回也。如瘡毒初起,色紫皮赤,腫突作痛,惡寒喜暖,非陽症似陰乎。不用寒散,而妄用辛熱,或食燔炙之味,使瘡毒外腐,遂至陽極似水,甚而昏憒之禍作。苟不用冷瀉之藥,則陽不能制,而陰不能生也。然而陽似陰者易療,陰似陽者難醫。
白話文:
經書上說:各種的潰瘍疼痛和搔癢,都屬於心火。好像是瘡瘍癰疽,沒有不是陽熱所造成的。誰知道陽能轉變為陰,陰難以補濟陽,沒有固定的規律嗎?陽火過旺,是因為陰水不足,原本是陽性疾病,也應該補陰來補救它。何況原本就是陰性疾病,卻反過來用消耗陰氣的藥物,一定會損傷陽氣而更加乾涸陰水,怎麼會不轉變成偏勝的災禍呢?
如果瘡毒剛開始發作,筋脈攣縮、骨頭疼痛,這是寒氣造成的腫脹,八風的變化,不是陰性疾病類似陽性疾病嗎?不用溫熱疏散的藥物,而胡亂使用寒涼藥物,或者吃生冷的食物,使瘡毒向內陷,於是變成陰極化為陽火,嚴重的時候甚至產生煩悶的症狀。
假若不用溫暖的藥物,那麼陰氣無法退散,而陽氣也無法回轉。像瘡毒剛開始發作,顏色發紫、皮膚發紅,腫大突起疼痛,怕冷喜歡溫暖,不是陽性疾病類似陰性疾病嗎?不用寒性疏散的藥物,而胡亂使用辛熱藥物,或者吃烤炙的食物,使瘡毒向外腐爛,於是變成陽極化為陰水,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昏迷不醒的災禍產生。假若不用寒涼瀉下的藥物,那麼陽氣無法控制,而陰氣也無法產生。然而陽氣類似陰氣的容易治療,陰氣類似陽氣的難以醫治。
世有瘡瘍大爛,洞見腑臟,或見筋骨,瘡口黑陷,身不能臥,口不能食,人認為陽症之敗壞也,詎知是陰虛而不能變陽乎。夫潰爛而至於臟腑、筋骨之皆見,此從前不用補劑,使毒過於沿燒,將好皮肉盡化為瘀腐耳。口不思食,本不可救,然用參、耆、歸、熟,佐之化毒之品,亦往往有得生者。
倘日以解毒為事,絕不去補氣血之陰,則陰不能變陽,又安能死變為生哉。更世有瘡瘍將愈而不收口,百藥敷之,絕無一驗,人以為餘毒之未淨也,詎知是陰虛而不能濟陽乎。夫獨陰不生,而孤陽亦不長也。瘡瘍致膿血已淨,則陰必大虛,止補其陽,則陽旺陰虛,陽雖有濟陰之心,而陰實無濟陽之力,所以,愈補陽而陰愈虛,陰愈虛而瘡口愈難合也。倘錯疑毒之未淨,用敗毒之劑,則已虛益虛,不特損陰,而兼損陽矣。
白話文:
世界上有瘡瘍極度潰爛,露出腑臟,甚至露出筋骨,瘡口發黑凹陷,身體無法躺下,嘴巴無法進食,人們以為這是陽氣衰敗造成的,卻不知道是陰氣虛弱,無法轉化成陽氣所致。潰爛到露出臟腑、筋骨,這是因為以前沒有使用補養藥物,使得毒氣過度蔓延燒灼,將健康的皮肉化為淤腐。口不能進食,原本無法挽救,但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熟地等藥材,配合解毒藥物,也常有患者因此倖存。
如果只顧著解毒,不注重補養氣血的陰氣,那麼陰氣無法轉化為陽氣,又怎能讓瀕死的狀態轉為新生?此外,有些瘡瘍快要癒合卻無法收口,用盡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人們以為餘毒未清,卻不知道是陰氣虛弱,無法幫助陽氣。單獨的陰氣無法滋生,孤獨的陽氣也無法生長。瘡瘍膿血已清除乾淨,那麼陰氣一定非常虛弱,只補陽氣,就會導致陽盛陰虛,陽氣雖然想幫助陰氣,但陰氣實在沒有幫助陽氣的力量,所以越補陽氣陰氣越虛,陰氣越虛瘡口越難癒合。如果誤以為毒氣未清,使用解毒藥方,那麼虛弱的身體會更加虛弱,不僅損害陰氣,還會連同陽氣一起損害。
助陽尚難補陰,況攻毒又安能濟陽哉。此皆不識陰陽之真假,毋怪施治之誤也。大約未潰之前,多有陰症似陽之病。若已潰之後,雖陽症亦作陰症治之。故俱宜用補而不可用散,此實不傳之秘訣也。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醫文字,以下是簡易直譯:
在治療疾病時,如果不能辨清病症是屬真陽還是假陽、真陰或是假陰,就容易出錯。一般來說,在病情尚未爆發前,常會出現一些看似陽虛但實際上卻是陰虛的症狀;反之,在病情已經爆發後,即使呈現的是陽盛的症狀,也要當做陰虛來對待。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都應該使用滋補的方法而不是疏散方法,這纔是真正的密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