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一 (4)
卷一 (4)
1. 瘡瘍內外論
瘡瘍之生,《內經》雖言營衛之氣血不行也,然而營衛之氣血不行,實有其故。有外傷而氣血不行者,有內傷而氣血不行者,有不內不外之傷而氣血因之不行者,亦不可不辨也。夫外傷者,傷於風、寒、暑、濕、燥、火之六氣;內傷者,傷於喜、怒、憂、思、驚、恐、悲之七情也。一有所傷,則臟腑之氣血不從,逆於肉理,變生癰腫矣。
但天地之六氣,無歲不有,人身之七情,何時不發,乃有病有不病者,何也?蓋氣血旺而外邪不能感,氣血衰而內正不能拒,此所以六氣之傷,傷於氣血之虧,而七情之傷,亦傷於氣血之乏也。然而,傷於外者輕,傷於內者重。輕者其勢反重,重者其勢反輕,疑似之間,最難辨識。
吾何從而辨之乎?吾一辨之於脈,輕而反重者,陽症也,右手寸脈必浮大而洪數;重而反輕者,陰症也,左手寸脈必沉實而細數。吾再辨於形,輕而反重者,表症也,其瘡口必掀突於外;重而反輕者,里症也,其瘡口必平陷於內。似乎陽與表易治,而陰與里難治也。然而,瘡瘍總宜急散,散之急則陽、陰、表、里皆能速愈也。
至於不內不外之傷,較六氣之傷、七情之傷為少差等耳,宜乎不藥有喜。然而世人之氣血,未必皆有餘者也,況加之損殘其肌膚,戕賊其肢體,則已傷復傷矣。吾恐損者不易續,而缺者不易全矣。必須補其氣血,使營衛之調和,滋其臟腑,俾經絡之安逸,即有毒氣,自然消化於烏有矣。
白話文:
在《瘡瘍內外論》中,談到瘡瘍的形成,《內經》雖然認為是營衛之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但是營衛之氣血運行不暢,事實上是有其原因的。有可能是外部傷害導致氣血不順,有可能是內部傷害導致氣血不順,也可能是在非內非外的情況下,氣血運行受到影響,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分辨。
所謂外部傷害,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外界氣候的傷害;內部傷害,指的是喜、怒、憂、思、驚、恐、悲這七種情緒的傷害。一旦受傷,臟腑的氣血就會失調,導致肉體組織出現問題,進而形成瘡瘍。
然而,天地間的六種氣候每年都會存在,人體的七種情緒隨時都可能產生,為什麼有些人會生病,有些人卻不會呢?這是因為如果氣血旺盛,外界的邪氣就不容易侵入;反之,如果氣血衰弱,體內的正氣就無法抵抗外邪。因此,六氣的傷害往往源於氣血的不足,七情的傷害同樣也是因為氣血的匱乏。然而,外傷相對輕微,內傷卻比較嚴重。但有時候,看似輕微的傷害,實際上卻可能很嚴重;反之,看似嚴重的傷害,實際上卻可能輕微,這種情況非常難以辨認。
那該如何辨認呢?首先,我們可以通過脈象來辨別,如果輕微的傷害反而表現出嚴重的症狀,那可能是陽性症狀,右側手腕的脈象會顯示浮大且洪數;相反地,如果嚴重的傷害反而表現出輕微的症狀,那可能是陰性症狀,左側手腕的脈象會顯示沉實且細數。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外觀來辨別,如果輕微的傷害反而表現出嚴重的症狀,那可能是表症,瘡口會向外突出;相反地,如果嚴重的傷害反而表現出輕微的症狀,那可能是裏症,瘡口會向內凹陷。通常來說,陽性和表症較易治療,陰性和裏症則較難治療。然而,對於瘡瘍來說,應當盡快散瘀消腫,這樣不管是陽性、陰性、表症還是裏症,都能快速痊癒。
至於非內非外的傷害,比起六氣和七情的傷害,相對較少見,似乎不需要藥物治療就能康復。然而,世人的氣血不一定都充足,更何況如果皮膚或肢體受傷,就會造成二次傷害。我擔心的是,受損的部分不容易恢復,缺失的部分也不容易完整。因此,必須補充氣血,讓營衛達到平衡,滋養臟腑,讓經絡得到舒緩,即使有毒氣,也能自然而然地消除。
2. 瘡瘍火毒論
瘡瘍之症,皆火毒症也。但火有陽火、陰火之不同,而毒有陰毒、陽毒之各異。夫既曰火,則火勢燎原,救之烏可緩乎?惟是陽火驟而烈,陰火緩而酷。夫火雖有驟緩,而至於炎燒,其禍則一也,故救焚俱不可遲。一見人生瘡瘍,無論是陽是陰,當速為撲滅,則隨手奏功。無奈世人視為平常,因循懈怠,以至輕變為重,陽變為陰,往往潰壞決裂而不可救療。
或曰陽火驟,似乎難遏,陰火緩,似乎易圖,何其酷烈反勝於陽火乎?蓋天下陽毒易防,而陰毒難防,瘡瘍火毒,又何獨不然。且亦知瘡瘍之火毒為何毒乎?乃龍雷之火,鬱而出於木中也。夫龍雷之火,藏於地中,天氣鬱勃,火不能藏,往往發越於外。
然而,龍雷之火又藏於木中,非破木焚林,而火不得外泄,其所出之處,有焚燒屋廬者,有殛死人物者,苟攖其鋒,多成灰炭,其毒為何如乎?人之生瘡瘍者,雖因氣血之不和,而不和者,乃氣血之郁也。五臟六腑之氣血,皆能成鬱而生瘡瘍,其實無不因肝腎二經之郁以成之也。
肝腎二經屬陰,皆有龍雷之火,火鬱之極,必變蘊而為毒,火為陰火,則毒亦陰毒也。陰毒不發則已,發則衝擊禍害,有不可勝言者,此毒之所以酷烈也。夫陽毒尚有養癰之患,而陰毒尤禁養癰者,以其潰壞決裂,有百倍於陽毒也。可見陰陽瘡瘍,俱宜急早治之。但治法不同,又不可不分而治之也。
大約治陽毒之瘡瘍,宜散重而補輕;治陰毒之瘡瘍,宜散輕而補重。總之,陰陽火毒,非補則火不肯滅,而毒不易消也。但分輕重以用藥,而萬不可單用散劑以治瘡瘍。苟不辨別其陽火陰火與陽毒陰毒,而止用攻堅表邪之味,吾恐火未必退而氣先失,毒未必化而血先涸矣,安得不夭人性命哉!
白話文:
【瘡瘍火毒論】的內容如下:
瘡瘍這類病症,都是因爲火毒引發的。但是火有陽火和陰火的區別,而毒也有陰毒和陽毒的不同。既然說是火,那麼火勢蔓延如燎原之勢,救治怎麼可以遲緩呢?其中陽火爆發猛烈,而陰火雖然緩慢,但卻更爲酷烈。火雖然有爆發快慢之分,但一旦燃燒起來,造成的災害是一樣的,所以滅火都不能拖延。
一旦發現有人生瘡瘍,無論是陽火還是陰火引起的,都應當迅速撲滅,這樣就可以立即見效。無奈的是,世人往往將其視爲尋常之事,因此拖延懈怠,導致病情由輕轉重,由陽變陰,最終瘡瘍潰爛破裂,無法救治。
有人會說,陽火爆發似乎難以遏制,而陰火緩慢,似乎容易處理,爲何酷烈反而超過陽火呢?這是因爲天下陽毒容易防範,而陰毒卻難以預防,瘡瘍火毒,又何嘗不是如此。況且你知道瘡瘍的火毒究竟是什麼毒嗎?這是龍雷之火,從木中鬱積而出。龍雷之火藏於地底,當天氣鬱勃,火氣無法藏匿,就會在外部爆發。
然而,龍雷之火又藏於木中,若不破木焚林,火氣無法外泄,它爆發的地方,有的燒燬房屋,有的甚至燒死人畜,如果觸碰到它的鋒芒,大多會化爲灰燼,這毒是多麼厲害啊?人們生瘡瘍,雖然因爲氣血不調,而氣血不調的原因,就是氣血的鬱積。五臟六腑的氣血都能形成鬱積,從而產生瘡瘍,實際上無一不是因爲肝腎二經的鬱積造成的。
肝腎二經屬陰,都有龍雷之火,火氣鬱積到極致,必定會蘊化成毒,如果是陰火,那麼毒也是陰毒。陰毒不發作則已,一旦發作,其破壞力難以言喻,這就是陰毒酷烈的原因。陽毒或許還有養癰之患,但陰毒更應避免養癰,因爲一旦潰爛破裂,其破壞力是陽毒的百倍。可見,無論陰陽瘡瘍,都應該儘早治療。但是治療方法不同,不能混爲一談。
大致來說,治療陽毒引起的瘡瘍,應該以散爲主,補爲輔;治療陰毒引起的瘡瘍,應該以補爲主,散爲輔。總的來說,陰陽火毒,如果不補,火不會熄滅,毒也不易消除。但是用藥時要區分輕重,絕不能單用散劑來治療瘡瘍。如果不分辨是陽火還是陰火,是陽毒還是陰毒,只使用攻堅表邪的藥物,我擔心火可能沒有退去,但元氣已經喪失,毒可能沒有化解,但血液已經枯竭,怎麼能不危及人的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