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1. 卷二
2. 瘡瘍死生論
出生入死,半是瘡瘍,生死不知,終難治療。知其死而早為謝絕,固失好生之心,不知生而浪為醫治,亦非起死之法。所貴生死瞭然於胸中,而後因症用藥,即或功不能成,命不可奪,亦可告無罪於病人,求免禍於上帝也。
然而瘡瘍生死,最難分曉,我舉其大概言之:陰病見陽色,腮顴紅獻者,死兆也;陽病見陰色,指甲呈青者,死兆也;身熱脈細,唇吻反青,目珠直視者,死兆也;面如塗脂,色若黃土,油膩黑氣塗抹者,死兆也;唇舌焦乾,鼻生煙煤,眼神透露者,死兆也;形容憔悴,精神昏短,身形縮小者,死兆也;喘粗氣短,鼻掀睛露,語言譫妄者,死兆也;循衣摸床,遺尿失禁,撮空者,死兆也:頭低項軟,眼視無神,吸吸短氣者,死兆也;皮破無血,肉綻斕斑,麻木不知痛庠者,死兆也;齒黃色如煮豆,唇白反理無紋,耳黑焦枯不聽,人中縮而坦平,口張氣出無回閉,鼻煽相隨呼吸行,汗出如珠不散,痰若膠而堅凝,白血紅如肺色,指甲彎而帶青,神昏、神浮、神亂、神離,緇衣生滿面,黑氣慘天庭,以上皆死兆也。死症外見,斷無生理。
於必死之中,而求其再生之法,舍人參、耆、朮、當、熟、金銀花、附子,別無仙丹也。至於可生之症若何?腫高勢大而易爛易腐,此生之機也;奇疼奇痛而有神氣,此生之機也;膿臭而能進食,敗中而有紅肉,此生之機也。有生機者,用補藥而漸能奏功;無生機者,用補藥而終難建績。
然亦有大用補氣補血之藥,而益之化毒之品,亦能奪命於須臾,又不可委而棄之,使瘡鬼泣於夜臺,怨醫生之失救也。
又曰:癰疽別死有數症,其一在伏兔;其二在腓腨,即足肚也;其三在五臟之俞穴:其四在頂:其五在腦;其六在陰;其七在耳之虛處:其八在玉枕;其九在舌本;其十在垂膺,即喉管也。此十處最忌,其餘或生或死,未可必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關於瘡瘍病情判斷生死的理論。內容如下:
「從生到死,一半是由於瘡瘍造成的,如果對於病情的生死不明瞭,治療上便會陷入困難。若知道患者將逝而過早放棄治療,固然失去了救人一命的心願,但若對病情不甚明瞭就隨意治療,也不是起死回生的正道。最重要的是要清楚瞭解病情的生死轉折,然後再根據病症來開藥,即使最後仍無法挽救病情,或是生命已無法挽回,至少也能對病人說無愧於心,向上蒼表明自己已盡力而為。
然而,判斷瘡瘍的生死是最困難的。以下我將簡略地說明一些徵兆:若是陰性病卻出現了臉頰泛紅的陽性表徵,或是陽性病卻出現了指甲泛青的陰性表徵,都是死亡的前兆。身體發熱但脈搏微弱、嘴脣反而呈現青色、眼球直視,面如塗脂,面色黃如土,皮膚上出現油膩的黑色氣色,嘴脣和舌頭乾燥,鼻子像是被煙燻過,眼神空洞,體態憔悴,精神恍惚,身形縮小,呼吸急促但氣短,鼻子張開,眼睛突出,說話胡言亂語,手腳亂動,尿失禁,頭部低垂,脖子軟弱,眼神無光,呼吸短促,皮膚破裂卻無血流,肉裂開呈現斑點,感覺麻木,不知疼痛,牙齒黃得像煮熟的豆子,嘴脣蒼白且無紋理,耳朵黑色且焦枯,人中縮小且平坦,嘴巴張開,呼吸時沒有閉合,鼻翼隨呼吸煽動,汗水如珠般滴落,痰液粘稠堅硬,血色偏紅像肺部顏色,指甲彎曲且泛青,精神混亂,臉上布滿黑氣,額頭的氣色黯淡,這些都是死亡的前兆。一旦出現死亡的徵兆,基本上就無法再活著。
在必死的病情中尋找重生的方法,除了人參、黃耆、白朮、當歸、熟地、金銀花、附子等藥物外,別無他法。那麼,哪些徵兆代表可以存活呢?若是腫脹部位高且大,容易潰爛,這代表有生存的可能性;若是疼痛異常但仍有神氣,或是雖有惡臭但仍能進食,潰爛的組織中有紅色的肉,這些都代表有生存的可能性。若有生存的可能,使用補藥便能漸漸發揮效果;若無生存的可能,使用補藥也無法產生效應。
然而,即便大量使用補氣補血的藥物,若同時使用化毒的藥品,也可能在瞬間奪走性命,因此不能輕易放棄治療,讓瘡瘍的鬼魂在夜晚哭泣,抱怨醫生未能及時救治。
再者,瘡瘍致死的部位有幾個:第一在大腿前側,第二在小腿肚,第三在五臟的俞穴,第四在頭頂,第五在腦部,第六在私處,第七在耳廓,第八在玉枕,第九在舌根,第十在喉嚨。這十個部位最應避免出現瘡瘍,其餘部位則有可能生存,但也未必。」
3. 瘡瘍嘔吐論
凡治瘡瘍,皆宜顧其胃氣。蓋有胃氣則死症能生,無胃氣則輕症變重,重則與死為近矣,可不急顧其胃氣乎?惟是瘡瘍之生,多傷胃氣,其故何也?蓋火毒侵犯之也。夫火毒犯胃,何以胃氣即傷?以胃乃心與包絡之子也。火毒外不得遽發,往往內攻於心,而包絡為心之相臣,護衛甚力,不許火毒之內侵,未免號召五臟六腑同來救應。胃乃心與包絡之子,見君父有難,奮不顧身,首先勤王。
火毒甚熾,其鋒難犯,自然受創而敗,而火毒乃舍包絡,而直入於胃矣。胃入火毒,胃不自安,乃上越而作嘔,甚即大吐,皆火毒祛之也。夫同是火毒之相祛,何以有嘔吐之別?蓋嘔者有聲無物,乃火毒之傷胃氣也;吐者有物有聲,乃火毒之傷胃血也。雖嘔吐分氣血,總之皆傷胃氣耳。
胃氣既傷,自宜補胃矣。然又不可純補胃也,當觀其喜惡何如,而佐之解毒之味,則萬不失一也。如嘔吐而大便閉結,喜冷飲者,宜降火清中。喜熱飲而惡寒,便利如常者,宜養其胃。如嘔而腸鳴,腹痛作泄者,宜托裡溫中。如嘔吐後飲食頓進者,宜大補氣血。如瘡瘍未潰作嘔及噁心者,乃毒氣內攻,而胃氣素虛,竟補胃而不必散邪。
如瘡瘍已潰而作嘔及噁心者,或不食痞滿,腸鳴腹痛,大便利而作嘔,及噦聲不絕,不得安然,宜托裡溫中。是皆治嘔吐之樞機,治瘡瘍者,不可不細心而審問之也。以上分別治法,無非顧其胃氣也。胃氣安寧,服藥自然奏效,何患變症之生哉?彼陽變陰,生變死者,多是損傷胃氣耳。
夫火毒原能傷胃,況加敗毒之藥,一味呆攻,禁已虛而重虛乎。毋怪敗壞決裂,竟至於不可救已也,謂非醫殺之乎?是可深痛也。
白話文:
【瘡瘍嘔吐論】在治療瘡瘍時,都應重視病人的脾胃功能。因爲有良好的脾胃功能,即使嚴重的病症也可能轉危爲安;反之,若脾胃功能受損,則輕微的病症也可能變得嚴重,甚至接近死亡邊緣,所以怎麼能不優先考慮保護脾胃功能呢?
瘡瘍之所以會傷害脾胃功能,主要是因爲火毒的侵害。火毒爲何會傷害脾胃功能?這是因爲脾胃是心與包絡(中醫指心包)的子髒。火毒從外部難以立即發作,往往會向內攻擊心臟,而包絡作爲心臟的輔佐器官,會全力保護心臟不受火毒侵襲,這時會召喚五臟六腑一同來支援。脾胃作爲心與包絡的子髒,見主髒有難,會不顧一切地前來勤王。
然而,火毒過於熾烈,脾胃在抵抗時難免受傷,火毒於是捨棄包絡,直接侵入脾胃。脾胃受到火毒侵擾,感到不安,於是向上逆反,引發嘔吐,嚴重時會出現大量嘔吐,這都是火毒在驅逐的結果。雖然都是火毒在驅逐,但爲什麼會有嘔吐和吐的區別?這是因爲嘔吐時只有聲音沒有物質,這是火毒傷害了脾胃的功能;而吐時有物質也有聲音,這是火毒傷害了脾胃的血液。儘管嘔吐區分了氣和血,但總歸都是傷害了脾胃功能。
既然脾胃功能已經受損,理應補充脾胃。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補脾胃,應該觀察病人喜好和厭惡什麼,再輔助一些解毒的藥物,這樣纔不會出錯。例如,如果嘔吐並伴有便祕,喜歡冷飲,應該降低火氣,清理內部。如果喜歡熱飲,厭惡寒冷,排便正常,應該滋養脾胃。如果嘔吐伴隨腸鳴、腹痛和腹瀉,應該溫補脾胃。如果嘔吐後飲食突然增加,應該大補氣血。如果瘡瘍未潰爛就出現嘔吐和噁心,這是毒氣內攻,脾胃原本就虛弱,此時應該補脾胃,不必去邪。
如果瘡瘍已經潰爛並出現嘔吐和噁心,或者不進食、腹脹、腸鳴、腹痛、大便通暢但仍然嘔吐,以及噯氣聲不斷,無法安寧,應該溫補脾胃。這些都是治療嘔吐的關鍵,治療瘡瘍的人,不能不細心詢問。以上分別的治療方法,無非都是爲了保護脾胃功能。如果脾胃功能安定,服用藥物自然會產生效果,何愁病症不會好轉呢?那些由陽轉陰,由生轉死的情況,大多是損傷了脾胃功能。
火毒原本就能傷害脾胃,再加上使用損害脾胃的藥物,一味地攻擊,豈不是讓已經虛弱的脾胃更加虛弱。難怪病情會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難道這不是醫生造成的嗎?這真是令人深感痛心。
4. 瘡瘍口渴論
夫口渴之症,未有不是火之作祟也。而瘡瘍口渴,尤是火毒無疑。但火有陽火、陰火,陽火可以外水止之,而陰火不可用外水也。蓋愈飲外火,其渴愈甚。然而瘡瘍之症,口渴甚多,大約陽火居其七,陰火居其三。陽火之口渴必不甚,以陽火之症,內有陰水以濟之也。若陰火口渴,既無內水之滋,惟有內火之爍,故其渴更甚於陽火。
夫火非水不制,何以飲外水而渴甚?豈水不可以制火乎?不知真水可以制邪火,外水非真水也,安得不加橫乎。所以陽火宜用寒涼以少止其口渴,陰火宜用溫補以止其口渴也。而陰症、陽症,何以辨之?大約陽症口渴者,其脈必洪大而數實;陰症口渴者,其脈必細數,即或洪大,按之必無力。然而不可拘也,吾又辨其舌之燥滑也,陽症舌必燥,陰症舌必滑也。
燥用寒涼以瀉火,滑用溫補以解毒,又何疑乎?然更須分已潰未潰而治之。未潰而作渴者,多是火毒之盛;已潰而作渴者,盡是氣血之虛。故未潰之前,可用瀉於補之中,而已潰之後,但可補而不可瀉也。雖古人治法止論已潰未潰,皆用加減八味丸治之大效,然此乃治陰癰之法也。
倘是陽症,其中有肉桂在內,吾恐反濟其火矣。雖六味丸多是補水之味,水足自能制火,然而星星之火,能燒萬頃之山。萬一火盛,水不足以濟之,未必不轉助其焰,而動其禍也。是加減八味丸以治癰疽之初發,尚非法之善也。蓋陰症可用熱劑,而陽症斷不宜遽用熱劑,又在人臨症以變通之耳。
白話文:
關於口渴的症狀,基本上都是因為火熱引起的。尤其對於瘡瘍病人的口渴,更是由火毒所導致毫無疑問。但是,火又可分為陽火和陰火兩種,陽火可以用喝水的方式來緩解,但陰火卻不能藉由喝水解決,因為喝水反而會讓口渴感更嚴重。然而,在瘡瘍病人中,口渴的情況很常見,大概有七成是因為陽火,三成是由於陰火。陽火導致的口渴通常不會太嚴重,因為陽火的病態下,體內仍有陰水可以調節。但若是陰火導致的口渴,由於缺乏體內陰水的滋潤,只有體內的火熱,因此口渴的程度會比陽火更嚴重。
火熱如果不被水抑制,那麼為什麼喝外來的水反而口渴更嚴重呢?難道水無法抑制火熱嗎?其實,真正體內的水可以抑制邪火,但外來的水並非真正的體內水,當然無法有效抑制。所以對於陽火,我們應使用寒涼的食物或藥物來稍微緩解口渴,而陰火則應該使用溫補的方法來止渴。但如何分辨陰症和陽症呢?一般來說,陽症導致的口渴,脈搏必定洪大且頻率快;而陰症導致的口渴,脈搏必定細弱,即使脈搏看似洪大,但輕按下去就會發現其實無力。
然而,我們也不能只看脈象,還需觀察舌苔的乾燥或滑膩。陽症的舌苔通常乾燥,陰症的舌苔則會較滑膩。
乾燥的舌苔,我們會使用寒涼的藥物來降火,滑膩的舌苔則會使用溫補的藥物來解毒,這又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然而,我們更需要根據瘡瘍是否已經化膿來治療。未化膿時的口渴,多是由於火毒過盛;而化膿後的口渴,則完全是因為氣血虛弱。所以在未化膿前,我們可以在補養中加入一些清熱的成分,但一旦化膿,就只能補氣血,不能再去清熱了。
雖然古人在治療時,只論及瘡瘍是否已化膿,並都使用加減八味丸來治療,效果非常好,但這只是治療陰癰的方法。如果病情屬於陽症,藥方中的肉桂可能會加重火熱。雖然六味丸多數成分能補充體內水分,水份充足自然能抑制火熱,但如果火勢太強,單靠水分可能不足以抑制,反而可能助長火勢,引發災難。
因此,使用加減八味丸來治療瘡瘍初期,並非最好的方法。因為陰症可用熱性藥物治療,但陽症絕對不宜立刻使用熱性藥物,這就需要醫生在診療時靈活應變了。